Workflow
互联网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身家激增390亿,“掼蛋大佬”其实财富称雄上海滩
凤凰网财经· 2025-04-30 21:30
富豪榜表现 - 其实家族以870亿元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95名,较上年增长390亿元(增幅81%),排名上升247位[3][4] - 在中国居住地富豪中并列第33名,上海地区排名第三,仅次于黄峥及刘永行父子[4][5] - 财富主要来源于东方财富持股,截至Q1其实直接持股19.4%,家族合计持股22.92%(含妻子陆丽丽2.32%、父亲沈友根1.2%)[6] 东方财富市值变动 - 2025年1月15日统计时家族持股对应市值约1263亿元(按当时市值计算),但截至4月29日股价下跌13.87%,市值蒸发520亿元至3234亿元,家族持股对应市值缩水至741亿元[7]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48.18亿元,分红率9.87%,其实家族通过分红获得可观收益[7]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其实(原名沈军)1970年生于上海,上海交大材料工程系毕业,1990年成为早期股民[8] - 1996年创办世基投资顾问公司,1998年成为首批注册证券分析师,2001年淡出股评界转向互联网[8][9] - 2005年创立东方财富,2006年推出股吧社区引爆流量,2007年上线天天基金网(日均访问用户超2000万)[10][11] - 2010年登陆创业板成为A股首家互联网财经门户,2015年市值突破千亿[11][12] 业务布局与扩张 - 通过收购获得证券(西藏同信证券)、期货(宝华世纪证券)、保险经纪牌照,形成互联网财富管理生态圈[12] - 主营业务三大板块:证券经纪(东方财富证券)、基金代销(天天基金)、金融数据服务(Choice终端)[13] - 强调与传统券商差异,定位互联网公司模式,ROE表现显著不同[12] 2024年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116.04亿元(同比+4.72%),归母净利润96.1亿元(同比+17.29%),扭转前两年下滑趋势[13][14] - 证券业务受益自营固收收益,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3.71亿元(同比+50.79%)[14] - 金融电子商务服务收入28亿元(同比-21.62%),金融数据服务收入同比-3.13%,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至84.04%(2022年88.46%)[14][15] - 天天基金非货币基金保有量6114亿元(同比+11%),但市占率下降0.17pct至3.27%[15]
华泰证券:互联网金融平台行业估值性价比凸显
快讯· 2025-04-25 08:1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第四季度互联网金融平台基本面稳中向好,行业估值性价比凸显 [1] 行业现状 - 2024年第四季度互联网金融平台基本面延续稳中向好趋势,体现在健康质量、温和增长新增放款量和进一步提升的盈利 [1] - 三季度后大部分平台完成对23年风险小高峰的消化,贷款质量保持稳健且不再刻意收缩放款,“量”“质”同步特点明显 [1] - 良好的质量为盈利的环比提升打下基础 [1] 政策影响 - 4月3日《助贷新规》出台,对头部平台是正面影响,或加速长尾小平台的出清 [1] 估值情况 - 互金行业估值近期受“对等关税”冲击大幅回落,但高关税不影响依托消费内需的互金行业 [1] - 结合行业稳健基本面和友好政策环境,行业估值性价比凸显 [1]
余额宝收益为何突然消失?揭秘背后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4-24 13:26
余额宝的辉煌与变迁 - 余额宝作为蚂蚁金服旗下的货币基金产品,通过与天弘基金合作,将用户零散资金投资于银行协议存款、国债等低风险金融产品 [3] - 在2013年至2014年间,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一度高达6%以上,吸引大量用户将资金从银行转移 [3] - 余额宝收益率逐年下降,2015年降至4%左右,2016年下滑至3%以下,2020年一度跌破2% [3] 收益下降的原因 -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导致市场资金充裕,货币基金收益率随之下降 [3] - 监管政策收紧,2018年资管新规要求货币基金加强流动性管理,限制投资范围和杠杆比例,压制收益率 [4] - 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投资难度增加,为保障安全性和流动性,更多资金投向低收益资产,削弱收益能力 [5] - 市场竞争加剧,银行理财、P2P网贷、基金定投等产品分流用户和资金,余额宝为保持竞争力降低收益率 [6] 行业竞争格局与用户选择 -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市场上涌现出众多在收益、风险、流动性方面各有优势的理财产品 [6] - 用户可考虑选择银行推出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且风险较低的宝宝类理财产品作为替代 [8] - 一些互联网平台也推出了类似余额宝的货币基金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8] 行业未来展望 - 余额宝在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普及理财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 -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监管政策调整,余额宝收益可能有所回升,但其作为理财神器的地位或将不复存在 [9] - 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创新,用户将面临更多的投资选择和挑战 [9]
暴雷!十倍牛股或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直接20CM跌停,冲上热股榜第一!6万股东傻眼了!
雪球· 2025-03-31 15:3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沪指跌0.46% 深成指跌0.97% 创业板指跌1.15% 沪深两市成交额1.22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026亿元 超4000只个股下跌 [2] - 黄金板块逆势走强 资金午后回流算力板块 杭钢股份涨停 [2] 汇金科技暴雷事件 - 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汇金科技一字20cm跌停 冲上雪球热股榜第一 [3][4] - 公司主营业务为金融行业提供"云+端"解决方案 去年股价从6.5元飙涨至68.54元 涨幅达10倍 但今日跌停 [5] - 业绩预告修正显示2024年度利润总额等指标可能为负值 且营收低于1亿元 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部分收入不予确认导致营收减少1270.93万元 [7] 黄金板块表现 - 黄金概念股逆市走强 西部黄金涨停 赤峰黄金涨5.82% 四川黄金涨4.36% [9][10] - 现货黄金价格上涨1%至3115.85美元/盎司 创历史新高 年内累计涨幅超18% [11] - 市场担忧经济不稳定和地缘政治风险推高黄金需求 高盛等机构预计金价将继续攀升 [11] - 中信证券指出黄金行情难言结束 二季度至年中海外市场或持续类滞胀交易 资金仍有加仓空间 [12] 银行板块表现 - 银行股表现活跃 建设银行涨3.64% 农业银行涨1.57% 中国银行涨1.82% [14][15] - 财政部将出资5000亿元认购四大行新发行股份 发行价高于市场价 资金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可撬动约4万亿信贷增量 [16] - 机构认为注资将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 改善ROE质量 增强投资安全边际 是积极财政政策体现 [16] - 中信证券指出此次注资与特别国债发行和货币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预计将构建"财政发力+货币护航"政策组合 [17]
深度|“低利息、零抵押、秒到账” ……网贷无孔不入!警惕魅惑下的陷阱
证券时报· 2025-03-14 08:04
网贷行业现状与问题 -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使网络贷款成为便捷融资渠道,但高利率、隐形费用和套路问题日益凸显,给消费者带来沉重负担[1] - 网贷行业经历多轮严监管后仍存在隐蔽套路,尤其是逾期催收环节暴力催收、骚扰电话屡禁不止[2] - 网贷广告以低门槛、快速放款为噱头无孔不入,诱导消费者盲目借贷,加剧行业乱象蔓延[2] 网贷广告泛滥现象 - 网贷广告通过"最高可借20万""零抵押""最快一分钟到账"等话术在短视频、APP开屏等场景高频出现[4] - 广告刻意隐瞒实际利率和还款风险,宣称年化利率7.2%起但实际利率普遍达20%以上[5] - 场景化营销将借款服务嵌入购物、旅游等消费场景,具有极强欺骗性和诱惑性[23] 用户画像与借贷行为 - 网贷主要客群为中低收入长尾人群,因收入不稳定或信用不足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信贷[5] - 用户多始于超前消费(如买手机)或投资(如摆地摊),对高利率缺乏概念导致债务累积[5][6] - 西南证券数据显示消金公司产品年化利率15%-20%及以上的贷款占比超八成,资金成本高企[7] 高息陷阱与违规操作 - 平台加收手续费、服务费使综合借贷成本高达38%(如贷前收取18%费用+20%年利率)[11] - 部分平台强制获取通讯录、定位等敏感权限作为借款条件,存在信息泄露风险[9] - 针对信用差用户,线下业务人员提供"帮扶手段"并收取高昂服务费[10] 催收乱象与产业链 - 逾期用户面临短信轰炸、电话骚扰、爆通讯录等暴力催收手段,导致失业等严重后果[12][13] - 消费金融产业链包括银行、消金公司、互金平台及催收机构等,催收机构合作数量普遍超10家[15][17] - 催收乱象催生"反催收"产业链,提供延期还款、电话托管等服务并收取月费500元[17] 监管政策与行业规范 - 2020年起强化非持牌机构经营限制,推动消费金融业务向持牌机构集中[18] - 2024年发布《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不得向联系人催收等规范[21] - 中国互金协会倡议禁止以低门槛、低利率进行诱导宣传,要求关键条款醒目展示[25] 行业数据与经营表现 - 2024年三季报显示互金平台盈利强劲:奇富科技净利润18亿元,信也科技6.24亿元,乐信3.10亿元[17] - 消金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2.14%,显著高于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比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