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
icon
搜索文档
贝泰妮(300957.SZ)拟5000万元参投金雨基金 投向多个医疗相关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8:57
投资行为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认缴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无锡金雨茂物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1] - 本次投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该基金5%的合伙份额[1] 基金概况 - 金雨基金由金雨茂物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1] - 该合伙企业主要投资于消费医疗及国民健康质量提升领域[1] 投资领域 - 基金投资方向包含康养、医美、特医及功能食品等[1] - 基金投资方向包含药物领域 如合成生物学和创新药[1] - 基金投资方向包含医疗器械、医疗支持性产业及AI制药等领域[1]
贝泰妮拟5000万元参投金雨基金 投向多个医疗相关领域
智通财经· 2025-10-13 18:56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签署协议成为无锡金雨茂物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 [1]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认缴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 [1] - 投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该基金5%的合伙份额 [1] 基金投资方向 - 基金主要投资于消费医疗及国民健康质量提升领域 包括康养、医美、特医及功能食品等 [1] - 基金投资方向涵盖药物领域 包括合成生物学和创新药等 [1] - 基金还将投资于医疗器械、医疗支持性产业以及AI制药等领域 [1]
倒计时12天!院士领衔!百位生物制造专家齐聚天津,第十三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10月24日-26日!
synbio新材料· 2025-10-13 11:48
会议概况 - 会议是中国工业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领域历史最悠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品牌盛会,旨在汇聚产学研金各界嘉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3] - 大会主题为“合成生物,驱动生物制造”,将于2025年10月24日至10月26日在天津滨海圣光皇冠假日酒店举行 [4] - 会议将发布《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白皮书2025》,为行业提供重要的战略发展参考 [5][9] 组织架构与参与机构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体现了会议的高级别和权威性 [4] - 参会嘉宾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顶尖高校及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覆盖全国主要科研重镇 [7][10][11][13] - 产业界代表包括帝斯曼-芬美意、安徽丰原集团、邦泰生物工程等公司,显示了产学研结合的紧密程度 [11][22] 核心议题与前沿方向 - 分论坛一聚焦AI赋能生物制造,议题涵盖蛋白质预测、计算化学模拟、微生物细胞工厂数字建模等,显示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制造的深度交叉 [8][10] - 工业菌种自主创新分论坛关注氨基酸衍生物合成通路构建、地衣芽胞杆菌工业表达系统等产业化关键技术 [11] - 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分论坛讨论合成生物制造底盘细胞、代谢工程改造、基因编辑工具开发等核心使能技术 [13][15] - 未来食品生物制造分论坛涉及可持续蛋白质、食用菌丝蛋白、酵母蛋白等未来食品科技方向 [18][19] - 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分论坛探索生物质厌氧转化、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等替代原料路线 [20][21] - 天然产物微生物重组合成分论坛关注植物药物生物碱、化妆品功效成分等高值天然产物的合成生物学制造 [22] - 一碳生物转化利用分论坛研究二氧化碳、甲醇等一碳原料的高值化生物转化路径 [23] 注册与参会信息 - 普通代表注册费为2500元/人,学生代表注册费为1500元/人(需提供学生证) [25] - 会议为注册缴费者提供会议期间的餐饮及会议材料,住宿和往返交通需自理 [25]
加好友,免费领取!《2025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
synbio新材料· 2025-10-13 11:48
白皮书核心内容与发布信息 - 白皮书全称为《2025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由药融圈与Synbio深波联合发起,药融圈产业研究院编纂 [1] - 白皮书于2025年8月1日在Synbio China第三届中国合成生物学博览会上正式发布 [1] - 白皮书旨在介绍生物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产业链和重点应用方向,并探讨挑战与政策建议 [1] 白皮书结构与章节概览 - 白皮书包含前言及八个主要章节,涵盖产业发展现状、政策、产业链、企业分析和投融资等 [5][6] - 第一章分析国内外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全球趋势、关键平台设施及中美竞争比较 [5] - 第二章梳理2024-2025年国内外生物制造主要政策 [5] - 第四章详细分析了生物制造的产业链及其在医药、食品、个护、农业、化工、材料、能源等七个重点应用方向 [5] 重点企业分析 - 第五章精选出中国生物制造产业10大链主企业,包括凯赛生物(688065)、华恒生物(688639)、华东医药(000963)等 [5][6] - 第六章整理了15家上市公司合成生物学布局方向、发展策略总结以及20大热门品种对应的公司 [6] - 第七章分析了2024年至2025年6月期间国内合成生物学投融资情况 [6] 行业挑战与建议 - 第八章探讨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包括面临的挑战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6]
全球丙氨酸龙头华恒生物赴港上市,“绿色野心”与三大隐忧
搜狐财经· 2025-10-12 17:49
公司上市与战略 - 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发行H股并在主板上市 [1] - 此次赴港上市被视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1]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公司在L-丙氨酸和L-缬氨酸领域分别占据全球43.3%和26.9%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 [3]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4.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1.78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暴增46.54%至14.89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骤降23.26%至1.15亿元 [4]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40.4%降至2024年的24.8%,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跌至23.5% [4] - 氨基酸系列产品贡献了约七成收入 [4] 行业前景与外部环境 - 全球生物基产品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421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109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4% [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境外营收约6.02亿元,占总收入的44.2% [6] - 欧盟对公司征收53.9%的临时反倾销税,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不确定性为海外业务带来挑战 [5] 运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在中国三个省份运营四个生产基地,并在内蒙古等地继续扩大产能 [7] - 公司2023年和2024年的资产负债比率分别达到68.3%和60.4%,2023年末出现6.26亿元的流动负债净额 [7] - 公司计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全球化扩张、技术研发、产能升级和补充营运资金 [7] 研发与商业化挑战 - 公司与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8] - 公司在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过程中面临工业化放大生产的风险 [8]
英雄帖已发!“科创·柳叶湖”第二届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面向全国开启报名通道
中金在线· 2025-10-11 19:35
常德的生物制造基因,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常德津市采用发酵法制作粉末状味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 累与迭代,这里已发展成为全球酶制剂、甾体药物等领域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利尔生物精草铵膦产能 占全球市场份额62%,常德皮质激素产能占比高达70%。 常德底蕴:一座城市的生物制造基因与产业雄心 "科创·柳叶湖"第一届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从半个多世纪前的常德津市采用发酵工艺制成晶体味精,到如今酶制剂产能跻身全球重要阵营;从湘北 的农业大市,到矢志打造"全国生物制造产业先导区"——常德这座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正与合成生物 学的发展浪潮深度交织。 今秋,"科创·柳叶湖"第二届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即将于洞庭之滨再度启航。本届大赛由湖南省 科技厅、常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并得到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合成生物与系统生物 学中心、生物制造产业联盟、中金资本、达晨财智、同创伟业、东方富海等数十家顶尖科研机构、高 校、投资机构的支持,面向国内外征集具有突破性与产业化潜力的创新项目,旨在通过赛事链接人才、 技术、产业、资本与市场,为科技创新者提供一个生物制造资源汇聚交流的舞台。 产业高度的背后,是系统性的生态构建。 ...
免费领取!《2025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
synbio新材料· 2025-10-11 17:35
白皮书核心内容 - 白皮书全称为《2025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于2025年8月1日在Synbio China第三届博览会上正式发布 [1] - 白皮书旨在介绍生物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产业链和重点应用方向,并探讨产业发展挑战与政策建议 [1] 白皮书结构框架 - 白皮书包含前言、八个主要章节及附录,涵盖产业发展现状、政策、产业链、企业案例及投融资等全方位分析 [5][6] - 具体章节包括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2024-2025年主要政策、中国产业地图、产业链与重点应用方向、链主企业分析等 [5][6] 产业链与重点应用 - 生物制造产业链分析涵盖从上游技术平台到下游应用的完整链条 [5] - 重点应用方向包括医药、食品、个护、农业、化工、材料、能源等七大领域 [5] 重点企业分析 - 白皮书精选出中国生物制造产业10大链主企业,包括凯赛生物(688065)、华恒生物(688639)、华东医药(000963)等上市公司 [5][6] - 同时整理了15家上市公司合成生物学布局方向及20大热门品种对应的公司 [6] 产业发展分析 - 白皮书对全球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关键平台设施进行了分析,并特别比较了中美在生物制造领域的竞争 [5] - 报告还分析了2024年至2025年6月期间国内合成生物学的投融资情况 [6]
倒计时14天!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论坛:清华、天大、山大、上海交大、浙大、天工所等专家出席报告!一起相约天津!
synbio新材料· 2025-10-11 17:35
会议概况 - 会议全称为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 自2007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二届 是国内工业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领域历史最悠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品牌盛会 [3] - 大会主题为“合成生物 驱动生物制造” 旨在汇聚产学研金各界嘉宾 围绕生物制造前沿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学术交流 以赋能新质生产力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3] - 会议将于2025年10月24日至10月26日在天津滨海圣光皇冠假日酒店举行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 [4] 会议日程与核心活动 - 会议首日(10月24日)主要为报到注册 并设有卫星会“高通量质谱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及参观研究所和创新中心的活动 [5] - 10月25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和大会报告 并发布《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白皮书2025》 下午设有三个分论坛 分别为AI赋能生物制造、工业菌种自主创新、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一) [5] - 10月26日上午设有三个分论坛 包括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二)、未来食品生物制造、工业酶设计与应用 下午设有三个分论坛 涵盖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天然产物微生物重组合成、一碳生物转化利用 [5] 大会报告嘉宾与议题 - 大会报告嘉宾包括华东师范大学钱加红院士 报告题目为“超限制造的微流化学与生物医药” [7] - 天津大学元英进院士将分享“合成生物学及应用” [7]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张学礼研究员将报告“微生物细胞工厂的使能技术与产业应用” [7] 分论坛一:AI赋能生物制造 - 分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 报告题目涵盖蛋白质固有无序区域预测、计算化学模拟在生物催化研究中的应用、人工智能驱动酶约束代谢网络模型构建等 [8][10] - 参与机构包括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山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8][10] 分论坛二:工业菌种自主创新 - 论坛关注工业菌种的自主开发与创新 议题涉及氨基酸衍生物的新合成生物通路构建、地衣芽胞杆菌工业表达系统、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等 [11][12] - 参与方包括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西湖大学、江南大学、帝斯曼-芬美意、天津科技大学、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等 [11][12] 分论坛三: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 - 该论坛分为上下两部分 议题覆盖合成生物制造底盘细胞赋能方法、代谢工程改造解脂耶氏酵母合成维生素A、化学品合成途径与酶的理性设计、光酶/电酶催化不对称合成等 [13][15] - 参与院校和研究机构包括清华大学、湖北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 [13][15] 分论坛四:工业酶设计与应用 - 论坛主题为工业酶的设计与实际应用 报告内容涉及海洋酶作为合成生物学催化元件新资源、双环霉素生物合成的酶学机制、定向进化拓展自然反应空间、多场景定制化酶固定化技术等 [16][17] - 报告嘉宾来自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 [16][17] 分论坛五:未来食品生物制造 - 此论坛探讨未来食品与生物制造技术 具体题目包括可持续蛋白质与未来食品科技、豆血红蛋白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中重组表达、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管理现况、食用菌丝蛋白生物制造技术等 [18][19] - 参与单位有江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湖北安琪生物集团等 [18][19] 分论坛六:非粮原料生物制造 - 论坛专注于非粮原料的生物制造利用 议题涵盖生物质厌氧转化与新质利用、活性木质素的提取及利用、嗜热毁丝霉底盘改造与生物质一步发酵技术、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产燃料醇等 [20][21] -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国投生物、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等 [20][21] 分论坛七:天然产物微生物重组合成 - 论坛聚焦天然产物的微生物重组合成 报告题目包括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交叉融合赋能生物制造、植物药物生物碱的生物制造、化妆品功效成分降龙涎香醚的合成生物学制造、植物活性成分的微生物高效合成等 [22] - 报告嘉宾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邦泰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等 [22] 分论坛八:一碳生物转化利用 - 论坛主题为一碳生物转化利用 内容涉及CO₂高值化生物转化路线的探索、微生物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精细化学品、甲醇生物转化合成化学品、基于微生物电合成的CO₂直接转化产多碳化合物等 [23] - 参与方包括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天津大学等 [23] 会议注册与后勤信息 - 会议注册费标准为:2025年10月1日起 普通代表2500元/人 学生代表1500元/人(需提供学生证) 费用包含会议期间餐饮及会议材料 住宿和往返交通自理 [24][25] - 会议酒店为天津滨海圣光皇冠假日酒店 同时推荐了四家周边酒店 价格区间在299元/间至480元/间 均含早餐 [28][29][30]
利民股份(002734):多个主营产品量价齐升,代森锰锌在巴西获原药及制剂登记
国信证券· 2025-10-10 23:2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利民股份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3][5][18] 核心观点 - 公司多个主营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业绩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1][2] - 新业务布局加速 AI+农药创制与合成生物学等领域有望打开公司未来成长空间 [3][17] - 公司通过收购巴西代森锰锌登记证 成功进入全球第一大市场 未来海外销量有望持续提升 [2][13] 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84亿元-3.94亿元 同比增长649.71%-669.25% [1][8] - 其中第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5亿元-1.25亿元 同比增长490.85%-542.23% 但环比下降22.36%-28.57% [1][8]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主要产品销量和价格同比上涨 毛利率提升以及参股公司业绩上涨带来投资收益增加 [1][8] 核心产品分析 - 代森锰锌:公司拥有4.5万吨/年产能 国内市占率70-80% 全球产能第二 2025年3月以来市场价格从2.35万元/吨上涨至2.75万元/吨 同时主要原材料乙二胺价格下行 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2][13] - 百菌清:公司通过参股34%的江苏新河化工间接拥有权益产能约1.02万吨/年 其市场价格从2024年1月的1.8万元/吨上涨至2025年10月的2.95万元/吨 [2][14] - 甲维盐与阿维菌素:公司拥有甲维盐产能800吨/年 阿维菌素产能500吨/年 其市场价格自2024年3月中旬至今分别从50、35万元/吨上涨至65、45.5万元/吨 目前产线满负荷生产且订单饱满 [2][14] - 草铵膦:公司现有草铵膦产能6000吨/年 精草铵膦产能2000吨/年 四季度为出口旺季 价格有望触底反弹 [2][15] - 兽药:公司拥有泰乐菌素产能500吨/年 泰妙菌素产能600吨/年 酒石酸泰乐菌素市场价格较年初上涨24.47%至292.5元/千克 市场渠道库存低位 [2][16] 新业务布局 - 公司于2024年完成对德彦智创51%股权的收购 该公司致力于全球化农药创制平台并应用AI技术 [3][17] - 德彦智创于2025年3月与巴斯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推进新农药在中国的开发、登记及商业化 [3][17] - 公司与上海植生优谷、厦门昶科生物等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开展RNA、噬菌体等新型生物农药的创制研发 [3][17]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9亿元、5.88亿元、6.48亿元 [3][18]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26元、1.40元、1.54元 [3][18] - 对应当前股价的市盈率(PE)分别为15.4倍、13.8倍、12.6倍 [3][18] - 预计营业收入将从2024年的42.37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55.13亿元 [4]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19%提升至2027年的31% [22]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ROE)将从2024年的3.1%显著提升至2025年的18.5% 并在此后维持在19%左右 [4][22]
合成生物学-培养肉!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发文!
细胞农业与培养肉概述 - 细胞农业作为新兴革命性生物技术,通过体外培养动物肌肉细胞生产可食用组织,其核心产品培养肉无需直接屠宰牲畜 [2] - 与传统肉类相比,培养肉可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环境负担,降低抗生素耐药性与人畜共患病风险 [2] - 培养肉生产面临细胞系筛选、无血清培养体系构建、组织成熟度控制及风味与营养特性重建等技术瓶颈,生产过程包括细胞分离、增殖扩增、组织分化与后处理四个阶段 [2] 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突破与应用 - 合成生物学通过代谢与基因重编程设计微生物底盘细胞,用于生产重组生长因子、风味增强物及可食用生物聚合物,是推动培养肉产业化的突破口 [3] - 该技术核心优势在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并强化产品定制化与可持续性,可开发低成本无血清培养体系,实现规模化与模块化生产 [3] - 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在权威期刊(IF 2024=15.4)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合成生物学在培养肉生物制造关键阶段的应用 [4]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与创新策略 - 通过单一宿主实现多分子合成的整合生物加工,辅以水解物添加或微生物共培养体系,是降低成本的可行策略 [6] - 将基因编码的“感应—释放”电路应用于细胞,可实现自主代谢调控,工程遗传电路有助于解决细胞增殖与分化阶段转换的瓶颈 [6]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融合,机器学习辅助的蛋白质设计可发现新型生物活性因子与生长因子,AI驱动的代谢建模可实现培养基精准优化 [6] - 基于合成生物学的自下而上设计思路可实现多功能分子的模块化整合,构建复合支架体系并加入食品级交联剂以降低成本 [7] 商业化挑战与产业前景 - 培养肉商业化面临生物安全、法规及公众接受度等挑战,大规模生物反应器中的病原污染风险尤为突出,需严格执行GMP规范 [8] - 在欧盟及部分美国州,培养肉不符合传统肉类定义,限制其在标签中使用“肉类”术语,作为转基因食品上市需提交详尽技术文件及安全数据 [8] - 合成生物学中“自上而下”的系统生物学与“自下而上”的工程设计理念,结合机器学习与生成式AI,将推动培养肉生物制造体系的持续迭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