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具身智能
搜索文档
工业具身智能迎来规模化商用突破! 智元机器人获千万元订单
广州日报· 2025-08-11 11:48
合作概况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标的项目合作,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 [1] - 这是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也是全球智能制造场景首次规模化落地 [1] - 标志着工业具身智能从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商用新纪元 [1] 技术应用与成效 - 首套远征A2-W已在富临精工生产线完成工业常态化作业直播,单班次实现1000箱周转箱配送能力 [1] - 近百台部署实现从"单厂试点验证"到"多厂全线覆盖"升级,作业范围从2个产线点位拓展至15个上料点 [1] - 每日承接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务,单班次完成近万次搬箱动作 [1] - "具身机器人+AMR"构建深度协同系统:A2-W负责多层料架周转箱取放,AMR负责重载整托物料运输 [2] - 实现从物料出库、产线上料到空箱回收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2] 行业意义与展望 - 项目验证了具身机器人技术成熟度及制造业对其商业价值的认可 [2] - 将成为工业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标杆案例,为汽车制造、3C电子等工业场景提供参考 [2] - 采用"场景击穿-数据沉淀-技术迭代"的落地路径推动行业应用 [2]
智元机器人获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订单,工业具身智能迎规模化商用突破
IPO早知道· 2025-08-11 09:53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合作项目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这是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也是全球智能制造场景的首次规模化落地 [3] - 合作标志着工业具身智能从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商用新纪元 [3] 远征A2-W的规模化应用表现 - 首套远征A2-W已在富临精工生产线完成工业常态化作业直播,单班次实现1000箱周转箱配送能力,匹配当月单一产线全量排产需求 [4] - 近百台部署实现从"单厂试点验证"到"多厂全线覆盖"升级,作业范围从2个产线点位拓展至动力总成、减速器车间的15个上料点,每日承接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务,单班次完成近万次搬箱动作 [4] - 远征A2-W专为柔性智造场景打造,可广泛应用于周转箱拆码垛、搬运、上下料等多种场景 [4] 技术协同与创新 - 通过"具身机器人+AMR"构建深度协同系统,具身机器人负责多层料架周转箱取放,AMR负责车间内重载整托物料运输,实现从物料出库到空箱回收的全流程作业 [6] - 系统解决了传统自动化设备在多车间、多品类场景下的柔性适配痛点,为制造业提供可直接复用的协同方案 [6] - 远征A2-W依托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多模态感知系统保障人机混场作业安全、双臂协同与高精度操作模块适配不同尺寸周转箱、自主纠错算法确保突发异常时无需人工干预 [6] 客户反馈与行业影响 - 富临精工工程部主任表示远征A2-W表现超出预期,能自主调整抓取姿态、实时避障,单班近万次操作零故障,抗干扰和纠错能力远胜传统自动化设备 [7] - 具身机器人可替代重复性强、易造成腰肌劳损的搬箱工作,让工人专注于更有价值的操作,有望重塑制造业生产模式 [7] - 富临精工作为机器人关节供应商已感受到行业创变机遇 [7] 商业价值与行业拓展 - 近百台级别商业签单验证了具身机器人技术成熟度及制造业对其商业价值的认可 [8] - 智元机器人将本项目作为工业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标杆案例,以"场景击穿-数据沉淀-技术迭代"路径为汽车制造、3C电子等更多工业场景提供参考 [8]
智元机器人获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订单
新浪财经· 2025-08-11 08:28
公司合作 - 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与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数千万元标的的项目合作 [1] - 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 [1] 行业里程碑 - 这是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 [1] - 该品类在全球智能制造场景首次实现规模化落地 [1] - 标志着工业具身智能从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商用新纪元 [1]
指数近3日累计涨近10%,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8-06 21:16
机器人产业指数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单日上涨4.2% 近3日累计涨幅近10%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单日获1.67亿份净申购 近一月净流入超17亿元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规模达36.8亿元 创历史新高 [1] 相关主题指数表现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单日上涨0.7% [1]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单日上涨0.5% [1] - 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单日上涨0.5% [1] 技术创新与产品发布 - 全球首创"一脑多态"架构人形机器人凌枢在合肥亮相 [1] - 该机器人由优艾智合与研究院联合发布 可实现跨场景集群作业 [1] - 技术以机器人智慧大脑为核心 支持多形态机器人高效集群协同 [1] 应用领域与产业影响 - 凌枢机器人将落地半导体领域关键环节 [1] - 同步应用于能源等领域关键环节 [1] - 有望引领工业具身智能迈入跨场景高泛化集群作业时代 [1]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盘中获净申购超7500万份,近一月“吸金”近2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4:23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本周前两日连续大涨 截至11:20上涨3.4% 有望实现"三连阳" [1] - 跟踪该指数的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盘中获净申购7900万份 [1] - 该ETF近一个月获17亿元资金加仓 最新规模达36.8亿元 居同标的ETF第一 [1]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全球首创"一脑多态"架构的跨场景集群作业人形机器人凌枢在合肥亮相 [1] - 由优艾智合与相关研究院联合发布 以机器人智慧大脑为核心 可与多形态机器人高效集群协同 [1] - 将落地半导体 能源等领域的关键环节 有望引领工业具身智能迈入跨场景高泛化集群作业时代 [1] 机器人指数及产品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覆盖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各核心环节 人形机器人相关成份股占比近八成 [1] - 自4月10日指数修订生效至今 该指数累计涨超24% 涨幅领跑其他同类指数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最新规模在该指数相关产品中居首 [1]
“AI+制造”发展论坛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成功举办
观察者网· 2025-07-29 12:56
论坛背景与规模 - "AI+制造"发展论坛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在2025WAIC期间举办,上海市委常委陈金山、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魏巍、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等出席并致辞 [1] - 来自德国、哥斯达黎加、塞尔维亚等国家的政府机构代表及300余位政产学研用各界代表参会 [1] 活动目标与任务 -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是工信部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围绕政策宣贯、平台赋能等六大任务推进 [2] - 计划实现不少于100次供需对接,打造不少于50个标杆应用场景 [2] 企业技术发布 - 中国联通发布工业智脑及"UniAI·智联申城"战略品牌,推出元景万悟工业智能体开发平台,内置工业数据引擎和8大工业场景智能体 [5] - 上海被定位为中国联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阵地 [5] 关键平台推出 - 工业智算云和工业语料公共服务平台在论坛发布,宝信软件打造宝联登工业智算云平台,采用"平台、算力、数据、模型、场景"五位一体思路 [7] - 上海联通联合上海工创中心面向离散制造行业提供"五包"服务组件(算力包、语料包、模型包、工具包、智能体开发包) [7] - 库帕思建设1个工业基础语料库和5类工业专业语料资源,探索嵌入式积分等激励机制 [7] 金融支持 - 八大银行联合发布4000亿元"AI+制造"授信额度,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上海分行 [9] - 金融产品将覆盖"AI+制造"不同发展阶段和企业多元需求 [9] 行业洞见分享 - 钱锋院士提出构建具身智能体系("大脑"指挥、"小脑"灵动、"肢体"协同)推动制造变革 [11] - 西门子、上海电气风电、达索系统等企业分享AI赋能工业、工业Copilot、AI+风电装备等实践 [11] - 产学研多方代表从技术变革、生态构建等角度探讨"AI+制造"发展路径 [11] 未来展望 - 上海将以创新驱动和协同融合持续激活"AI+制造"新动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6]
山鹰国际设立智源基金,打造工业具身智能场景孵化平台
搜狐网· 2025-07-22 10:38
公司战略举措 - 山鹰国际通过全资子公司发起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智源基金 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9900万元占比99% [1] - 基金核心目标是围绕工业具身智能及机器人技术构建技术孵化平台 探索智能驱动增长新路径 [1] - 基金定位工业具身智能场景孵化平台 主要投资与工业产业场景紧密相关的工业智能技术产品企业 [1] 技术落地模式 - 工业智能落地核心在于场景应用与交互优化 契合具身智能技术通过与物理世界实时交互学习的本质 [2] - 采用场景驱动具身体验数据反馈持续进化的闭环模式 是工业机器人在复杂制造环境实现突破的关键 [2] - 投资企业将深度嵌入公司实际工业制造场景 以无人叉车智能物流系统为例应用于回收制造包装环节 [2] 产业资源支撑 - 参股子公司云印技术连接超100家纸板厂20000家纸箱厂 管理25000台设备上云覆盖全国重点区域产能网络 [3] - 海量产业数据和智能制造方案为科技企业提供高可信通道 降低技术落地风险并赋予产业适应性 [3] - 公司拥有多元化高复杂度高负荷运行的工业制造场景 2025年开工率达95%以上接近满负荷运行 [4] 战略价值意义 - 基金投资策略基于公司回收造纸包装等丰富产业场景及多年积累的产业数据优势 [4] - 高端客户对制造品质效率的严苛要求为智能解决方案提供高标准验证确保实际应用价值 [4] - 通过引入工业智能技术优化制造流程实现降本增效 增强运营韧性与核心竞争力 [4] - 专注投资工业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企业 可能通过并购纳入体系或形成对外输出解决方案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5]
“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供应链依赖进口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08 20:22
行业现状与公司概况 - 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市场正以27.5%的复合增速扩张,预计2029年规模达30.03亿美元 [2]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从0.96亿元增至2.51亿元,复合增长率61.3%,远超行业26.8%的增速 [2] - 毛利率从12.9%提升至38.8%,显示产品竞争力增强 [2] - 三年累计净亏损达2.73亿元,主要源于高研发投入(占营收18-21%)及市场拓展成本 [2] - 按2024年销量计,公司位列全球工业移动机器人第五、具身智能机器人第四,在3C电子和汽车行业均居全球第二 [2] 技术优势与市场表现 - 核心竞争力在于为多样化的工业场景提供定制化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是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世界模型"及"群体智能"的企业 [3] - 模块化设计理念("1+N+X")显著降低客户总拥有成本,高端机型均价25万元/台,远高于行业8-10万元的低端产品 [3] - 服务小米汽车、富士康等400余家客户,留存率超60% [4] - 在半导体领域,其晶圆搬运方案震动控制精度<0.1G,故障率低于0.1次/千小时,较行业均值优化5倍 [4] 同业对比 - 公司主要产品为AMR、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技术优势包括群体智能技术、±2mm定位精度 [5] - 主要不足为持续亏损,供应链依赖进口部件 [5] - 可比公司大疆创新在消费级市场占据70%份额,技术优势为飞控系统和影像技术 [5] - 新松机器人国内市场份额领先,但高端市场被国外品牌把控 [6] - ABB为全球四大家族之一,运动控制精度高但价格昂贵 [6] - 公司面临行业价格战影响毛利率和供应链稳定性风险 [6] 发展前景 - 计划将IPO募资的40%用于研发,30%用于全球扩张 [7] - 海外收入三年复合增长150%,日本市场占比升至15% [7] - 工业具身智能赛道预计将以61.1%的复合增速增至2029年的152亿元 [7]
哈工大校友团创业,斯坦德冲刺港股,小米智造加持创始人却已清仓?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42
上市申请与公司背景 - 斯坦德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目标成为港股市场中的"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由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创业团队源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现由王永锟和李洪祥等哈工大校友领导,共同拥有并控制公司30.9%的投票权 [1] - 公司吸引了小米智造、博华资本、蔚来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小米智造持有8.4%股份,D轮融资估值达21亿元 [1]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核心业务是为工业场景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RoboVerse智能协同系统 [2] - 在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五,在3C行业和汽车行业均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五 [2] - 公司实现自主研发全栈技术,是中国首批开发工业智能机器人专有操作系统的企业之一,并首批发布SLAM技术和VLA模型 [2] 财务表现与客户情况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净亏损持续存在,经调整净亏损规模逐渐收窄,毛利率从12.9%增长至38.8% [4] - 2024年研发投入大幅下降,占比从57.7%降至14.6% [4] - 为超过400家客户提供服务,关键客户留存率超过60%,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业 [4] 未来发展计划 -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加强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开发新产品及专有技术、扩展销售及服务网络、提升生产能力及营运资金 [4]
小米YU7火爆后 这家小米参投机器人公司冲刺港交所“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证券时报· 2025-07-02 08:52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YU7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其生产依赖小米投资的斯坦德机器人提供的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1]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市场份额领先 [1] - 公司采用"1 + N + S = ∞"核心理念,通过核心技术平台、多功能机器人和智能协同系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7][9] - 斯坦德机器人客户留存率超60%,2022-2024年机器人销量从725台增长至1932台,2025年前4个月出货量达650台 [10] - 公司立足长三角和珠三角,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并计划通过香港上市辐射海外市场 [12][13][15] 行业地位 - 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3.2%) [4] - 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的世界模型及协同智能的公司 [9] - 少数能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的公司之一(一般工业场景不超过500台) [9] - 在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子行业位居第二 [1] - 汽车行业位居第二 [1] - 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1] 产品与技术 - 提供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和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3]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融合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协作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能力 [4] - 自主研发全场景智能智造解决方案已嵌入比亚迪、丰田、蔚来、小米等400多家科技企业 [3] - 具身机器人具备移动能力,还能完成抓取、装配、检测等多种复杂工序 [7] - RoboVerse系统实现世界模型与群体智能,支持多机协作 [9] 客户与市场 -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丰田、蔚来、小米、富士康、OPPO等头部企业 [3] - 采取客户中心化市场进入策略,专注3C、汽车、半导体领域 [3] - 2022-2024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和1932台 [10] - 2025年前4个月机器人出货量达650台 [10] 公司发展 - 2016年成立于深圳,依托珠三角电子产业链快速成长 [12] - 2021年在江苏昆山设立数字物流示范工厂 [13] - 2025年将注册地变更至无锡,获无锡市梁溪科创产业投资基金14.29%股权投资 [13] - 小米智造持有公司8.40%股份 [13] - 计划通过香港上市拓展全球业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