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视
icon
搜索文档
港娱视帝“下海”团播,能为TVB“舞”出一个未来吗?
36氪· 2025-05-27 08:18
TVB经营现状与挑战 - 公司已连续七年亏损,2024年总收入同比下滑2%至32.58亿港元,股东应占亏损达4.91亿港元[4][11] - 香港广告市场持续疲软,2025年Q1广告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未达预期双位数增长[11] - OTT串流业务增长乏力,myTV Gold高端用户流失导致MAU同比下滑[11] 内地市场合作与策略调整 - 2015年引入华人文化集团作为大股东后,加速与爱奇艺、优酷、腾讯合拍《宫心计2》《使徒行者2》等经典IP续作[4] - 第二阶段策略转向"内地平台+香港主创"模式,推出《新闻女王》等爆款剧及《无限超越班》等综艺,亏损有所收窄[6] - 2025年合拍剧表现存疑,《执法者们》《刑侦12》市占率仅4.4%和2.2%,七部新剧中仅一部上线[7][12] 新兴业务尝试与争议 - 公司尝试团播形式,利用视帝艺人(如欧阳震华、郭晋安等)直播PK吸引流量,但被质疑损耗演员专业形象[1][8][10] - 直播打赏未能推动主营业务增长,与振兴港剧目标脱节,可能加速行业衰落[10]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内地影视寒冬导致开机率下降,2025年Q1集均播放量超3000万的长剧仅5部,同比减少3部[6] - 港剧用户流失不可逆,合拍剧未达预期,传统电视受互联网冲击加剧[4][6][14] 2025年扭亏为盈目标 - 公司预计2025年EBITDA将显著高于2024年,并实现正股东应占净盈利[11] - 核心增长仍依赖合拍剧内容质量提升,而非短期团播收益[14]
当电影主角都化身成“小美”“小帅”(锐见)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33
影视衍生短视频行业现状 - 影视衍生内容贡献了短视频平台34.7%的流量,具有显著的流量吸引力 [1] - 衍生内容主要分为两类:梗概类(提炼故事情节)和赏析类(分析影片主旨、风格等) [1] - 梗概类短视频将两小时电影压缩至几分钟,符合碎片化观影需求,34.7%用户依赖其筛选影片 [1] 梗概类短视频的局限性 - 为追求流量和简化,梗概类短视频使用固定模板(如"小美""小帅"标签)和断章取义的争议情节 [2] - 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如《志愿军》的战争场面、《李焕英》的生活细节)无法通过梗概类内容完整传递 [2] - 过度简化导致角色扁平化,削弱原作叙事深度和视听语言的审美价值 [2] 赏析类短视频与影院体验的协同效应 - 当优质电影上映时,赏析类、幕后纪实类视频点击量上升,梗概类内容遇冷 [3] - 影院观影的深度体验(如《第二十条》的表演和台词)在短视频时代更显稀缺性 [3] - 电影的美学价值通过赏析类内容得到强化,而非被短视频取代 [3]
52TOYS冲击港股:市占率仅1.2%,六成营收依赖授权IP
新京报· 2025-05-26 17:20
公司概况 - 52TOYS成立于2015年,定位为"收藏玩具"公司,产品涵盖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发条玩具、变形机甲及拼装玩具、毛绒玩具、衍生周边等品类,SKU超2800个 [2] - 公司两位创始人均为玩具界资深玩家,CEO陈威曾长期获授万代和麦克法兰等国际玩具品牌经销权,总裁黄今曾联合开发著名桌游《三国杀》 [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百余个IP,但自有IP仅35个,如猛兽匣、胖哒幼等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从4.63亿元增至6.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7%,但净亏损从171万元扩大至1.22亿元 [4] - 2023年和2024年经调整利润分别为1901万元和3201万元,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4.0%和5.1% [6] - 2024年毛利率39.9%,远低于泡泡玛特的66.8% [7] - 2024年销售成本同比增加31.9%,其中IP授权成本占比12.1%,为4576万元,比上年几乎翻倍 [7] 业务模式 - 自有IP收入占比仅24.5%,授权IP收入占比从2022年50.2%攀升至2024年64.5% [8][9] - 核心授权IP包括蜡笔小新、迪士尼系列及猫和老鼠等,多数将于2025-2027到期 [9] - 猛兽匣系列推出超160款SKU,但累计GMV仅1.9亿元 [7] 市场地位 - 按照GMV计算,在中国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三,2024年GMV为9.30亿元,市场份额1.2%,位居泡泡玛特(87.2亿元)和布鲁可(43.0亿元)之后 [11] - 中国IP玩具2024年GMV市场规模为756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1675亿元 [11] - 国内现存潮玩相关企业2.08万家,2024年注册9115家,同比增长30.27% [11] 发展战略 - 截至5月中旬国内品牌店仅剩5家,比去年年底减少5家,计划未来几年在中国市场开设超过100家自营品牌店 [1] - 海外授权品牌门店数量已达16家 [1] - 2023年推出多款与《流浪地球2》联名的变形机甲玩具 [3] 资本运作 - 5月23日递交港交所招股书,准备上市 [1] - IPO前夕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42.73亿元 [1] - 5月12日万达电影全资子公司影时光与关联方儒意星辰共同投资1.44亿元,合计持股7% [3] - 自成立以来已获得多轮融资,交易金额超过5亿元,2021年完成4亿元C轮融资 [2]
10:30过后,大盘为何一度跳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15:30
市场表现 - 5月26日市场震荡调整,沪指跌0.05%,深成指跌0.41%,创业板指跌0.8%,宁德时代跌超4% [1] - 可控核聚变、智能物流、PEEK材料、IP经济等板块涨幅居前,创新药、汽车整车、中药、维生素等板块跌幅居前 [1] - 全市场超37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1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456亿 [1] 盘中异动分析 - 上午10:30后大盘突然拐头回落,三大指数飘绿,上涨家数一度被下跌家数反超 [1][3] - 10:30~11:30全A平均股价反弹至上周五跳水价位后触发抛盘,但量能未明显放大 [5] - 11:15~11:25主要股指加速下跌创阶段新低,"宽基ETF"出现连续放量卖盘 [6] - 中证A500ETF在11:15~11:25时段成交量显著大于10:30~11:15,可能对大盘快速探底有影响 [8][9] 板块热点 - 可控核聚变板块单日涨幅+5.14%,年初至今累计+37.78% [11] - 游戏板块单日涨幅+3.68%,年初至今+11.72%,电子竞技板块单日+3.30% [11] - 游戏ETF领涨场内ETF,516010游戏ETF单日涨2.96%,成交额1.14亿元 [12] 行业动态 - 2025Q1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857.04亿元,同比增长17.99%,世纪华通营收同比+91%至81.45亿元 [12] - 5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放130款国产游戏与14款进口游戏版号,年内累计发放654款国产版号 [13]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提前两个月启动工程总装,标志我国核聚变研究迈向工程应用阶段 [13] - 美国计划2030年前启动10座大型核电站建设,带动美股核能概念大涨 [14]
江门出台“影视政策28条”,发布影视协拍服务热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14:48
文化产业政策发布 - 广东发布文化产业六个领域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提出87条政策举措,推动新一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江门市委宣传部发布《意见》,提出28条政策措施,加快推动江门影视产业繁荣发展 [1] 影视产业服务优化 - 江门将全域提供影视协拍一站式服务,设立影视协拍服务热线(0750—3272521),8小时内完成线上影视拍摄备案资料审核 [1] - 构建"1+7+N"影视服务机构,包括1个市级影视服务中心、7个县级服务中心、N个拍摄服务孵化中心(基地),提供"一站式""保姆式"全域落地服务 [2] - 依托"光影江门"小程序,增设线上影视拍摄备案功能,8小时内完成资料审核并出具协拍证明,实现影视协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 [3] 影视产业布局与发展 - 江门拥有丰富文旅资源,近三年来已吸引100余部影视剧取景,目前在大湾区影视产业链中处于中上游位置,主要提供场景和协助拍摄等服务 [2] - 江门将在全省率先成立"中国侨都网络文学+短剧创作孵化中心",建设培训中心、产业学院,打造侨乡故事IP,孵化短剧剧本、创作人才及产品 [4] - 培育台山—开平影视产业示范带,依托热门影视取景地,建设台山—开平碉楼古街、滨海风光影视产业示范带,推动建设"影视产业小镇"和"影视(短剧)孵化中心" [4] 影视产业激励措施 - 探索建立影视剧组在江门拍摄的成本返还机制和奖励机制,通过场地租金、食宿费用、群演费用折扣优惠实现返回机制,并根据影片播映效果给予适当奖励 [5] - 鼓励各县(市、区)出台影视产业落地优惠措施,吸引外地有影响力的影视公司来江门设立分公司、华侨华人开设影视工作室 [6]
宋清辉:广东影视政策15条 体现广东影视产业发展的成熟与前瞻性
搜狐财经· 2025-05-26 06:20
"我认为,这一政策的提出,体现了广东影视产业发展思路的成熟与前瞻性。"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这样告诉南都记者。同时,他还建议,要将政 策利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广东还能从以下方面下苦功:一是深度挖掘取景地文化内涵,不只是还原拍摄场景,而要将影视作品与取景 地深厚的岭南历史、风土人情、非遗技艺等深度融合。二是在影视项目策划和制作早期就同步考虑衍生品开发,从而将IP形象、道具、场景等设 计元素融入产品中,以实现内容与产品的同步营销和发布。三是鼓励粤港澳三地影视机构共同开发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影视IP,以实现IP资源共 享,进一步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我认为,这一政策的提出,体现了广东影视产业发展思路的成熟与前瞻性。"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这样告诉南都记者。同时,他还建议,要将政策利好转化 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广东还能从以下方面下苦功:一是深度挖掘取景地文化内涵,不只是还原拍摄场景,而要将影视作品与取景地深厚的岭南历史、风 土人情、非遗技艺等深度融合。二是在影视项目策划和制作早期就同步考虑衍生品开发,从而将IP形象、道具、场景等设计元素融入产品中,以实现内容与 产品的同步营销和发布。三是鼓励粤港澳三地影视机构共同开 ...
业界说|注入行业源头活水,广东影视政策15条加大人才培育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20:31
政策概述 - 广东省发布《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九大方向15项举措,围绕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建立影视创作选题库、健全影视扶持激励机制等 [1] - 政策重点针对影视全产业链布局,特别关注影视人才培育,包括国家级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孵化、校企合作等 [2] 人才培育措施 - 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部署,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影视类人才荣誉称号、重要影视奖项的编剧、导演等提供场地支持和项目资助 [2] - 鼓励头部影视平台机构在广东落地影视工作室和创新项目,实施"繁星计划"建立青年影视人才库 [2][4] - 推动高校与影视机构共建实训基地、设立奖学金及创投平台,支持在校生到在粤剧组实践锻炼,对培养紧缺型专业人才的高校给予项目补贴 [4] - 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应用型教育,针对灯光、摄影、后期制作等技能型岗位缺口定向培养 [5] 行业痛点与政策回应 - 高端人才短缺与区域失衡:政策通过"国家级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孵化"双轨制,辅以租金补贴、项目资助等增强吸引力,例如对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团队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 [7][8] - 产学研结构性矛盾: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推动校企资源高效对接,例如"广东影视拍摄"小程序上线发布18个拍摄基地和200多个取景点 [8] - 技能型人才断层:通过职业院校定向培养、校企联合实训弥补缺口,例如佛山打造一站式影视服务数字化平台,东莞提供高性价比器材租赁服务 [8] 政策落地与区域协同 - 建议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将产学合作补贴与"毕业生就业率""作品产出"等指标挂钩,确保实训基地转化率 [10] - 提出"1+21"省市联动协拍网络,例如增城推出"增城聚荔"影视服务平台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10] - 首次提出"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利用横琴、前海等地15%企业所得税优惠吸引影视装备制造企业集聚 [10] - 粤港澳大湾区影视联盟整合三地资源,推动香港国际化团队与广东产业基地结合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2024年广东出品电影票房达51.6亿元,占全国国产电影票房的15.3%,连续23年蝉联全国票房榜首 [7] - 政策有望将广东打造为中国影视"第三极",并为全球影视工业提供"湾区样本" [10]
广东布局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第一票仓”如何从供给侧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14:51
在第21届文博会现场上,一款配置了仿生学设计摄像头的设备格外"吸睛",流线型的机身不仅兼具科技 美感,更"暗藏玄机"。这款拥有"定海神针"级的抗流悬停技术的电影级水下机器人,在今年春节档热映 电影《蛟龙行动》曾创下水下拍摄超400小时的纪录,惊艳业界,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国际银幕,实现 科技与文化的跨界破圈。 "过去影视行业的水下拍摄更多是传统地由人下水拍摄,但在水底水压较大的情况下,人的承受力是有 限的,对设备的负重也有限,近年来影视公司也想要创新的拍摄方式,找到我们做定制化开发,因为我 们在国内甚至从全球来说,做水下机器人比较早。"深圳鳍源科技有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 示。 今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席卷全国院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其波澜 壮阔的特效画面就有不少出自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创始人聂华军和他的团队成员之手。 "从《哪吒1》到《哪吒2》,我们都深度承担了电影的特效制作,借助大湾区更多的算力和上下游协同 等优势,我们在影视上实现了技术赋能艺术、科技赋能文化的路径,但大湾区要持续走在全国影视产业 前列,其实还需要更多政府支持。"聂华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正如聂华军 ...
博纳影业(001330)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3 21:38
电影项目计划 - 2025 年春节档影片《蛟龙行动》剪辑特别版本计划年内上映,四部影片《四渡》《克什米尔公主号》《蛮荒禁地》《她杀》在后期制作中,两部《狂奔的老爸》《少年时代》在内容审查中,两部《人体大战》《村超》在筹备或拍摄中 [1] - 公司储备 20 余个电影项目,涵盖喜剧、动画、历史、动作等题材,未来继续保持对特定题材电影生产,开拓内容多元化 [2] 剧集项目进展 - 反映反舞弊现实题材的都市当代剧《匿名举报》有望年内开机,纯 AIGC 影视作品《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二季)》预计年内与观众见面,精品短剧《天罗地网》《非遗手艺人》等有序推进 [2] - 2024 年剧集业务营收 2.78 亿元,《上甘岭》集均收视率 3.315%创台播电视剧收视之冠,发行覆盖 12 个省市及地方卫视频道,获“精品国剧”等多个奖项 [8][9] 市场布局与战略调整 - 全面布局 2000 亿内容市场,拓展电影、长剧集、中剧集、短剧增量空间,通过“精品内容升级 + AI 技术降本”驱动主营业务,发力衍生品开发等增量市场 [2][5] - 秉承“博纳出品,必属精品”方针,保持对特定题材探索,坚守工业化高水平制作标准,推进青年导演计划“博纳新力量”,目标每年推出 3 部青年导演电影 [6] 资金与合规问题 - 2022 - 2023 年间资金占用问题,截至 2024 年末相关款项已全部归还,公司增强合规意识,加强内部资金管理 [3] IP 运营与衍生开发 - 拥有丰富优质 IP 内容,推动影视 IP 跨界融合,构建“影视 + 文旅 + 商业”运营模式,如《传说》《飞驰人生 2》带动文旅,计划加大衍生品开发,探索建立博纳文创空间 [4] AI 应用与发展 - 2023 年底成立 AIGMS 工作室,规划多个 AI 方向,当前 AI 影视作品处于技术验证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保持审慎商业化节奏 [4] - 《传说》制作中利用 AI 深度学习算法解决换脸技术挑战,结合传统技术提升效果 [7] 影院票房情况 - 2024 年全国电影市场总票房 425.02 亿元,同比下降 22.6%,公司影院票房下滑,但院线票房收入和影投票房收入排名与上年持平,分别位列全国第 13 名和第 7 名 [7] - 实施“减租降租”,优化影院网络结构,精准拓店和推进存量影院效率升级,调改或出清低效影院 [7] 成本管理与资产减值 - 遵循“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审计”原则实施全流程成本管理,保障内容品质同时精准约束成本 [10] - 为应对市场变化,终止部分前期开发影片,缩减部分项目投资规模,对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11] 人才培养与激励 - 提供多元化薪酬方案和员工培训计划,2025 年落实员工持股计划长效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梯队为公司发展提供动能 [12] 政府合作与影片排片 - 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政府在政策引导和宣传矩阵等方面给予支持 [13] - 代理发行影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根据影片表现及市场情况考量窗口期排片 [13]
影视年报|电影行业寒冬下5家院线公司无一幸免 幸福蓝海营收利润双线领跌
新浪证券· 2025-05-23 15:24
行业概况 - 2024年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425.02亿元(含服务费),同比下降22.6% [1] - 观影人次10.1亿,同比下降22.3%,放映场次1.4亿场,同比增长8.4% [1] - 上映新片497部,较2023年减少11部,其中过亿片72部(增加2部),但5亿以上影片仅16部(减少13部) [1] 院线公司财务表现 - 5家A股院线公司总营收166.9亿元,同比减少17.5%,归母净亏损12.2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1.96亿元) [1] - 万达电影营收123.62亿元(占比74.1%),同比降15.44%,净亏损9.4亿元(上年盈利9.12亿元) [3][4] - 幸福蓝海营收6.54亿元(同比降40.53%),净亏损1.92亿元(同比扩大772.98%),为最大输家 [3][4] - 上海电影唯一盈利(净利润0.9亿元),但同比降29.08% [3][4] 业务结构分析 - 万达电影观影收入66.87亿元(占比54.09%),非票业务(卖品+广告)收入28.23亿元(占比23%) [5][6] - 其他4家公司院线发行及放映收入合计35.46亿元,仅为万达电影的53.03% [5] - 非票业务占比:万达电影22.84%、上海电影14.88%、金逸影视13.54%、幸福蓝海9.45%,横店影视不足10% [6] 盈利能力对比 - 电影放映业务毛利率:金逸影视2.78%(唯一为正),幸福蓝海-17.62%(最低) [7] - 综合毛利率:上海电影(超20%)、万达电影(超20%)最高,幸福蓝海3.21%、横店影视3.06%垫底 [8] - 净利率仅上海电影为正,幸福蓝海-29.61%最低,主因期间费用率26.77%及减值损失0.52亿元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