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垄断
icon
搜索文档
四家药企联合涨价被罚
券商中国· 2025-06-13 20:56
医药领域反垄断执法案例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两起医药领域反垄断执法案例 其中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案涉及四家企业通过共同涨价将价格从每公斤8000元上涨到1 3万元 [1] - 四家企业包括津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国康瑞金制药有限公司 [1] - 2021年11月起 自然人郭某某组织四家企业相关人员商讨提高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 达成停止价格竞争 共同涨价的协议 [1] - 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 四家企业同步停止对外供货 造成市场供应紧张 并按照协议共同提高价格 [1] - 垄断行为排除 限制了市场竞争 抬高地塞米松磷酸钠制剂价格 推高医保负担与患者成本 [1] 行政处罚结果 - 对自然人郭某某顶格处以罚款500万元 [2] - 对四家企业没收违法所得 并分别处上一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 合计3 54亿元 [2] - 对四家企业中负有个人责任的四名责任人员分别处以60万元罚款 [2] - 另一起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垄断案中 相关部门对涉嫌企业罚没合计2 23亿元 [2] 垄断行为细节 - 垄断协议通过沟通联络 组织聚会 实地走访等方式达成 [1] - 四家企业随后同步停止对外供货 造成市场供应紧张 [1] - 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销售价格从每公斤8000元上涨到1 3万元 [1] - 这是首次对有关人员追究达成垄断协议的个人责任 [2]
依法精准规制反垄断法上自然人经营者 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 2025-06-13 18:31
案件概况及垄断协议危害性 - 津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国康瑞金制药有限公司四家公司针对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达成并实施"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垄断协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一)项规定 [2] - 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是生产地钠注射液的主要原材料,地钠注射液被编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用药,用于重症新冠肺炎临床治疗 [3] - 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垄断协议实施期间,四家公司排除市场竞争导致市场价格明显背离竞争性价格区间,损害下游制药企业与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加国家医保经费支出和患者负担 [4] 追究自然人经营者责任的执法亮点 - 该案是我国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正以来首次针对垄断协议组织者自然人进行处罚的案件,郭某某被处以500万元顶格罚款 [2][5] - 郭某某通过组织协调、牵线搭桥、信息传递等方式实质性促成垄断协议,虽无独立销售额但作为发起者和组织者被依法纳入规制对象 [9] - 该案标志着反垄断执法从企业法人向自然人延伸,实现对垄断行为全链条打击的重要突破 [5][10] 首次对经营者组织垄断协议行为进行处罚 - 该案是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正以来首次对经营者组织垄断协议的"组织行为"进行处罚 [11] - 郭某某积极组织并促成四家公司达成垄断协议,具体表现在行业会议上建立联系、传递涨价意向、推动达成口头协议、组织聚会协调等 [11] -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新增第十九条明确将"经营者"组织、帮助他人达成垄断协议的行为纳入规制范围,弥补原法律漏洞 [12][13] 自然人承担垄断行为刑事责任的观测 -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正新增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垄断行为刑事责任提供法律依据 [15] - 垄断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的危害性甚至比一些法定刑更加严重,具有结构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特点 [16] - 域外如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已建立对垄断行为的刑事追责机制,我国刑事追责体系仍显不足 [17]
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的立体化突破
中国经济网· 2025-06-13 18:31
药品垄断案件概述 - 天津市市监委对郭某某组织四家药企达成地钠原料药价格垄断协议案作出总额超3.6亿元的行政处罚 [1] - 涉案企业包括津药药业、浙江仙琚、江苏联环、西安国康四家地钠原料药主要生产企业 [2] - 地钠原料药是生产地钠注射液的关键原材料,后者在抗炎、抗过敏及新冠肺炎重症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2] 处罚措施分析 - 对组织者郭某某处以500万元罚款,首次将第三方组织者纳入重点监管范畴 [3] - 对四家涉案企业分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4] - 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如津药药业总经理刘某等)分别处以60万元个人罚款,实行"双罚制" [5] - 津药药业和江苏联环因配合调查获得罚款减免,体现宽大政策灵活性 [6][7] 案件执法创新 - 罚款比例(8%)综合考量违法行为性质、持续时间及企业配合程度,体现过罚相当原则 [8] - 通过没收违法所得+高额罚款打破垄断协议形成的非法利益联合,恢复市场竞争 [10] - 案件首次实现对垄断行为全产业链(组织者-企业-个人)的责任覆盖 [3][5] 行业影响 - 地钠原料药价格下降直接降低制剂生产成本,减轻国家医保和患者负担 [11] - 案件释放强监管信号,遏制潜在垄断行为,促进医药行业技术创新和健康发展 [12] - 推动原料药行业从垄断依赖转向通过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获取竞争优势 [10] 执法启示 - 需加强药品产业链全环节监管,包括生产、销售及幕后组织者 [14] - 需完善对自然人组织者、宽大政策适用等特殊情形的法律细则 [16] - 调查取证能力提升对应对隐蔽垄断行为至关重要,需强化电子数据等技术手段 [15]
四家药企联合涨价被罚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7:56
反垄断执法案例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两起医药领域反垄断执法案例 其中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案涉及四家企业通过共同涨价将价格从每公斤8000元上涨到1 3万元 [1] - 四家企业包括津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国康瑞金制药有限公司 [1] - 2021年11月起 自然人郭某某组织四家企业达成停止价格竞争 共同涨价的协议 随后同步停止对外供货并共同提高价格 [1] - 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 四家企业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销售价格从每公斤8000元上涨到1 3万元 [1] - 该行为排除 限制了市场竞争 抬高地塞米松磷酸钠制剂价格 推高医保负担与患者成本 [1] 行政处罚结果 - 对自然人郭某某顶格处以罚款500万元 [2] - 对四家企业没收违法所得 并分别处上一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 合计3 54亿元 [2] - 对四家企业中四名责任人员分别处以60万元罚款 [2] - 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案罚没合计3 62亿元 [1] - 今年3月 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垄断案涉嫌企业被罚没合计2 23亿元 [2] 行业影响 - 原料药企业联合涨价行为直接推高医保负担与患者成本 [1] - 该案例显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医药领域反垄断执法力度 [1][2] - 首次对有关人员追究达成垄断协议的个人责任 [2]
联环药业因垄断协议被罚没6100余万元
齐鲁晚报· 2025-06-13 16:00
反垄断处罚 - 公司因与竞争企业达成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垄断协议,被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处罚6103.82万元 [1] - 罚没金额占公司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比例分别为2.83%和72.53% [2] - 行业同类企业中,津药药业被罚6919.24万元(占净利润51.85%),仙琚制药被罚1.95亿元(占净利润49.17%),三家企业合计罚没3.26亿元 [4] 药品市场背景 - 地塞米松磷酸钠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作为重症治疗推荐用药 [4] - 国内拥有该药品批文和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包括联环药业、津药药业、仙琚制药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1.60亿元(同比-0.63%),归母净利润8416万元(同比-37.66%),扣非净利润4986.8万元(同比-56.89%)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76.58万元(同比-93.30%),研发投入大幅增长是利润下降主因 [5][6] - 总资产30.19亿元(同比+5.73%),净资产13.96亿元(同比+3.06%) [5]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2.85亿元,法定代表人钱振华 [7] - 截至2025年6月13日收盘价9.88元(单日-4.08%),市值28.2亿元 [7]
四药企及组织者因垄断协议被罚3.6亿:首例个人顶格处罚
36氪· 2025-06-13 07:32
案件概述 - 联环药业因违反《反垄断法》在销售原料药地塞米松磷酸钠过程中被罚没约6103.82万元[1][2] - 该系列案件共对当事人罚款超3.6亿元[1][7] - 案件涉及四家药企协同涨价行为,违法时间长达两年四个月[8][17] 涉事企业处罚详情 - 联环药业被没收违法所得1789.92万元,并处2023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约6162.72万元(因宽大减免30%后实际罚款约4313.90万元)[4] - 津药药业、仙琚制药、国康瑞金分别被罚没约6919.24万元、1.953亿元、2877.92万元[4] - 四家药企负责人各被罚款60万元[4][5] 个人责任追究 - 垄断协议组织者郭某某被处以500万元罚款,为《反垄断法》修改后对自然人最高金额罚款[5][6] - 联环药业时任法定代表人吴某某被罚款60万元[4][19] 垄断行为细节 - 四家药企通过同步断供、统一提价等手段实施垄断协议[8][17] - 联环药业将价格从7800元/公斤提至15000元/公斤[12][17] - 津药药业从9000元/公斤提至13800元/公斤[12] - 仙琚制药从最高8200元/公斤提至13000元/公斤[12] - 国康瑞金从7900元/公斤提至10000-38000元/公斤[12] 案件背景与影响 - 涉案药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是新冠肺炎重症治疗推荐用药[8][16] - 垄断行为导致下游制剂价格上涨,增加医保支出和患者负担[8][20] - 案件体现了新《反垄断法》强化个人责任的特点[9][13] 行业执法趋势 - 原料药领域已成为反垄断执法"高频区",处罚力度不断加大[10] - 2023年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等公司滥用原料药市场支配地位案创下12.19亿元罚没记录[10] - 执法呈现从严处罚与合规激励并重特点[11][13] 案件启示 - 横向协议风险被严重低估,企业需警惕变相价格协同[14] - 合规建设需覆盖全链条,包括经销商、代理商管理[14] - 危机应对机制至关重要,建立反垄断风险快速响应机制[14]
“救命药”变“暴利药”!3家药企被重罚3.26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3:39
原料药垄断案件概况 - 联环药业因操纵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被罚没6103.82万元,占其2024年净利润的72.53% [3] - 津药药业、仙琚制药因同一垄断行为被重罚,三家企业罚没总额达3.26亿元 [3] - 地塞米松价格从0.35元/支暴涨至98.76元/支,涨幅高达282倍 [5][8] 垄断手法与处罚细节 - 涉事药企达成"停止价格竞争、共同涨价"口头协议,并通过商业公司"兜底采购"确保垄断实施 [6] - 仙琚制药被没收违法所得2374.67万元并罚款1.72亿元,合计1.95亿元;津药药业被没收违法所得4276万元并罚款1.32亿元,实际罚没6919万元 [10] - 处罚力度差异源于宽大制度:联环药业减免30%,津药药业减免80%,仙琚制药无减免 [11] 原料药行业垄断顽疾 - 津药药业近年涉及四起医药垄断案件,包括氟尿嘧啶注射液、卡莫司汀注射液等 [14] - 原料药市场高度集中,变更供应商审评时限长,供应保障存在短板 [14] - 企业通过批文租赁、代工等隐蔽方式操控市场,形成垄断行为 [15] 监管升级与行业影响 - 2022年修订的反垄断法首次明确追究个人责任,郭姓自然人因组织垄断被顶格罚款500万元 [16][17] - 调查人员通过微信记录、聚会照片等证据还原价格同盟,如醋酸氟轻松原料药案中持续十年的垄断协议 [19][20] - 2025年《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明确反向支付协议等行为的监管 [22][23] 市场格局变化 - 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批文企业增至5家,制剂批文超百个,市场竞争更充分 [22] - 卡莫司汀注射液原料药供应商除津药药业外,新增河北美图制药与山东睿鹰制药 [22]
三家药企垄断原料药遭重罚,联环药业被罚超六千万将影响今年业绩
贝壳财经· 2025-06-12 20:34
垄断案处罚 - 联环药业因垄断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被罚没6103.82万元,其中没收违法所得1789.92万元,罚款4313.9万元(减免30%后)[1][2] - 罚没金额占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72.53%,营业收入2.83%[2][3] - 津药药业、仙琚制药分别被罚没6919.24万元、1.95亿元,占各自2024年净利润51.85%、49.17%,三家企业合计被罚3.26亿元[4] - 垄断行为涉及2021年11月四家企业达成口头协议停止价格竞争并一致断供原料药,2022年1月实施涨价[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联环药业营业收入21.60亿元(同比-0.63%),归母净利润8416万元(同比-37.66%),扣非净利润4986.80万元(同比-56.89%)[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8%,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近30%[6] - 净利润下滑主因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及医保政策、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导致期间费用上涨[7] 研发投入与创新药布局 - 2021-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0.66亿元(+51.01%)、0.92亿元(+39.06%)、1.32亿元(+42.95%)、1.55亿元(+16.99%)[7] - 重点布局抗肿瘤、抗老年痴呆药物领域,创新药LH-1801(SGLT2抑制剂)进入Ⅲ期临床试验[8][9] - 国内SGLT2抑制剂市场竞争激烈,已有恩格列净、恒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同类药物上市[9] 融资困境与资金压力 - 两次股权融资计划终止:2022年可转债募资4.5亿元(2024年终止)、2024年定增募资2.85亿元(2025年2月终止)[8] - 2025年2月转向申请2.4亿元研发贷款推进LH-1801项目,加重财务负担[9] - 超6000万元罚款可能对公司现金流及日常运营造成压力,但未获公司回应[10]
TikTok否认收购Tokopedia涉垄断:平台不限制用户的销售和推广行为
搜狐财经· 2025-06-12 19:04
在2025年6月10日于印度尼西亚商业竞争监督委员会(KPPU)办公室举行的听证会上,TikTok方面对垄断质疑进行了有力回应。TikTok法律顾问 FaridFauziNasution表示,Tokopedia和ShopTokopedia平台上的销售行为严格遵循现行法规。 他指出,这两大平台与多家物流和支付服务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大多数合作伙伴也同时服务于印尼其他电商平台。这意味着市场上的物流和支付 服务并非被单一平台垄断,而是处于开放竞争的状态。 TikTok回应收购Tokopedia股份:合规运营,无垄断之虞 据tempo.co报道,TikTokNusantara(SG)Pte.Ltd.否认其收购PTTokopedia股份后存在垄断行为的指控。此前,商业竞争监督委员会(KPPU)在对这笔电商股份 收购交易进行全面评估后,提出了存在垄断的可能性。 2024年1月31日,TikTokNusantara(SG)Pte.Ltd.成功收购了PTTokopedia75.01%的股份。Tokopedia作为印尼本土电商领域的佼佼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 可观的市场份额。而TikTok凭借其全球知名的社交媒体平台地 ...
串通涨价大发新冠财!3家药企合谋垄断被重罚,联环药业罚金占净利7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8:36
原料药垄断案件 - 联环药业因操纵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被罚没6103.82万元,占其2024年净利润的72.53% [2] - 津药药业、仙琚制药也因同一垄断行为被重罚,三家企业罚没总额高达3.26亿元 [2] - 地塞米松价格从0.35元/支暴涨至98.76元/支,涨幅高达282倍 [2][4] - 多家药企达成"停止价格竞争、共同涨价"口头协议,并通过商业公司"兜底采购"确保垄断实施 [2][9] 垄断手法与处罚差异 - 联环药业被没收违法所得1789.92万元,并处2023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4313.9万元 [4] - 仙琚制药被没收违法所得2374.67万元,罚款1.72亿元,合计1.95亿元 [5] - 津药药业被没收违法所得4276万元,罚款1.32亿元,实际罚没6919万元 [5] - 处罚力度差异源于宽大制度,第一个自首者可减免80%罚款,后续自首者减免30%-50% [5][6] 原料药行业垄断顽疾 - 津药药业已是第四次被查处医药垄断案件 [7] - 原料药领域垄断行为顽固性源于产权归属不清和供应商变更审批周期长 [7] - 原料药市场高度集中,过去多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主 [7] - 金耀药业卡莫司汀注射液价格从100-245元/支提高至1500元/支,涨幅约7.5倍 [8] 垄断组织与个人责任 - 郭姓自然人组织多家药企商议涨价事宜,被处以500万元顶格罚款 [9] - 2022年修订的反垄断法首次明确对个人责任的追究 [9] -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可被处以100万元以下罚款 [10] 监管升级与行业影响 - 反垄断监管证据收集全面升级,包括微信记录、聚会照片等 [11] - 部分企业将垄断视为常规经营策略,存在侥幸心理 [12] - 高昂罚款和法律后果将促使企业加强合规管理 [12] - 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批文企业增加,制剂市场竞争更加充分 [13] 反垄断政策完善 - 202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14] - 《指南》对反向支付协议进行明确规定,弥补监管空白 [14] - 明确多种间接方式也算垄断行为,可推定此类协议违法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