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一

搜索文档
特朗普炮轰美联储,美国重演股债汇三杀!黄金站上3400美元!刘强东亲自送外卖!美团再辟谣二选一!服务业扩大开放新增9个试点城市!
新浪财经· 2025-04-22 09:03
昨天,发生了哪些财经大事? 美国遭股债汇"三杀" 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再次敦促美国联 邦储备委员会作出降息决定。 特朗普在帖文中宣称"美国实际上已不存在通胀,能源、食品 及其他大多数商品价格下行趋势如此显著,几乎不可能引发通胀。但如果'太迟先生'(指美 联储主席鲍威尔)不立即降息,美国经济将面临放缓风险。" 特朗普近来频繁施压鲍威尔, 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并称鲍威尔的行动总是"又迟又错","越早走人越好"。 美国资产周一重演股债汇三杀,美股大幅收跌,道指跌971.82点,跌幅2.48%;纳指跌 2.55%,标普500指数跌2.36% ;大型科技股普跌,特斯拉跌近6%,英伟达、甲骨文跌超 4%,亚马逊、Meta跌超3%,微软、谷歌、AMD、台积电跌逾2%,苹果跌近2%。 美债波动率也再度回升,长期美债的抛售导致收益率曲线急剧变陡。彭博衡量的美国政府债 券与全球同类债券的比率已跌至2024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凸显出美国国债表现的迅速 恶化。美元指数跌0.88%报98.35,创三年来新低,盘中一度连续跌破99、98两大整数位 关口;美元兑日元跌破141关口,跌0. ...
京东美团,刺刀见红的第51天
和讯· 2025-04-21 18:01
所谓二选一,最初起源于电商行业,指部分电商平台利用自身优势地位,以及入驻商家对平台的依赖, 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手段要求商家在自己和竞争对手之间做选择,达到"人无我有",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平 台,从而抢占市场份额。 而在那场轰轰烈烈扑灭电商二选一的战役中,京东曾打过一次胜仗,如今,正在如法炮制,整顿"美团 们"。 烽火连天 过去,外卖行业长期处于"一超一强"的固化格局。 美团是主导者。通过轻资产模式整合线上和线下的零售资源,用流量和算法分配订单,进而占据高位; 饿了么背靠阿里生态,本应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一直不温不火,本地生活集团更一直深陷亏损 泥潭,拖着饿了么在盈利之路上步履蹒跚。 4 月 21 日,京东一封《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将即时零售行业的"暗战"推向幕前,更撕开了 骑手"自由接单"的温暖面纱。 京东称,近期,有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各位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如有违 反,会采取封杀措施。 因并未指名道姓,截至发稿,尚未有外卖平台对此做出回应。不过消费者还是将目光放在了近期与京东 开启多轮隔空喊话的美团, 自京东入局以来,双方已厮杀 51 天。 自官宣入局外卖行业以来,京 ...
亚马逊低价电商体验:精简版 Temu,顾首顾尾
晚点LatePost· 2025-01-21 21:45
拼多多海外扩张与亚马逊反击 - 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上线两年多实现数百亿美元成交额,通过超低价策略迅速抢占美国市场[3] - 亚马逊针对Temu推出低价商城Haul,采用全托管模式,商品价格普遍低于10美元,上线首周即与Temu展开直接竞争[5][6][24] - Temu商品数量达300万种,细分677个小类目,而Haul仅9大类129小类,商品丰富度差距显著[18] 平台竞争策略差异 - Temu通过游戏化设计(如轮盘抽奖、隐藏优惠券)刺激用户留存,转化率提升手段激进[8][13] - Haul采用克制型运营,主推紫色界面与emoji标签,未设置强制游戏环节,强调满减折扣[14] - 物流时效对比:Temu订单平均10天送达,Haul测试阶段出现包裹丢失,最长延误达21天[7][10] 头部品牌博弈与供应链控制 - 亚马逊疑似通过佣金优惠施压头部卖家安克撤离Temu,导致其官方店铺商品短暂下架[3][4] - Temu采用全托管模式掌控定价权,Haul则允许商家自主定价但设价格上限,两者供应链策略分化[21][24] - 亚马逊主站对Temu低价同款商品实施惩罚,取消"Buy Box"权益以降低流量曝光[24] 用户分层与市场定位 - Temu 44%销售额来自年收入超13万美元的高收入群体,与亚马逊Prime会员高度重叠[28] - 亚马逊Prime会员数达2亿且年增8%,Haul刻意与主站区隔,不共享Prime权益以保护核心用户体验[23][27] - 淘宝天猫88VIP会员数从3200万增至4600万,显示高净值用户运营成为头部平台共同方向[23]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中国电商"二选一"战术在海外受反垄断限制,Temu通过白牌商品和翻新机策略规避品牌封锁[23] - 亚马逊历史上对Diapers、Instacart等竞品的快速模仿未在Haul上复现,投入相对保守[28][29] - 拜登政府拟收紧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可能冲击中国供应链主导的低价跨境模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