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话语权
icon
搜索文档
豪赌中国经济发展不行?美国财长:对美稀土筹码最多维持24个月
搜狐财经· 2025-11-03 20:28
中美贸易博弈态势 - 美国对中国的芯片产业施加制裁,以国家安全为由压制高科技发展 [3] -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作为反制措施,击中美国高端制造业依赖稀土的软肋 [6] - 博弈逻辑为美国通过技术封锁维护霸权,中国以关键资源捍卫发展权 [6] 美国对稀土筹码的误判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中国稀土筹码最多撑24个月,可能12个月耗尽 [1] - 其依据是中国制造业疲软导致对美贸易逆差减少,以及G7计划联合应对中国管制 [1][7] - 然而中国出口市场已多元化,对美贸易逆差变化不代表制造业衰退,制造业正向高端升级抗风险能力更强 [9] G7矿产联盟的挑战 - G7国家计划组建矿产联盟应对中国稀土管制,但各国资源分布不均、利益诉求不同 [11] - 协调一致建立完整供应链难度大,解决内部矛盾需大量时间 [11] - 建设成熟精炼厂需三到五年甚至更久,环保成本极高,西方面临现实困境 [15] 稀土产业核心优势 - 稀土博弈胜负关键不在资源储量而在精炼环节,全球超过九成精炼能力集中在中国 [13] - 中国拥有成熟产业链和强大专利壁垒,精炼技术复杂且门槛高 [13] - 西方国家突破技术壁垒和建设精炼能力在24个月内难以完成 [15][18] 产业链与技术话语权 - 贸易博弈进入复杂阶段,关键在于产业链整体韧性和核心技术掌控力 [18] - 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单边制裁和双重标准难以奏效 [20] - 中国需巩固核心技术优势以掌握主动权,话语权依靠实力 [20]
麦锐德流程咨询:市场萎缩、资金短缺?打造高效企业流程,这是突破困局的快捷路径
搜狐财经· 2025-11-03 02:09
文章核心观点 - 在当前市场萎缩、消费疲软、资金短缺的挑战下,企业创新能力是突破困局的关键变量,其中流程重组是提升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快捷路径 [2] 流程优化的战略价值 - 流程优化的核心是战略层面的系统性变革,旨在帮助企业突破在全球产业链“6+1”模式中的被动加工制造地位,通过争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等环节的话语权来提升附加值 [3] - 流程优化需实现从“单点优化”到“系统升级”的跨越,在产业链前端的产品研发、后端的物流配送与市场营销等环节构建核心能力 [3] 企业运行流程的体系特征 - 企业整体运行是一个“核心大流程”,可按业务逻辑与管理层级分解为二级、三级、四级等子流程 [4] - 流程运行需遵循既定逻辑与标准,若流程偏离将导致效率低下或运营中断,其常见障碍与机构重叠、部门职责模糊、岗位职责缺失等组织管理缺陷直接相关 [4] - 必须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明确权责边界来提升组织整体运行效率,为流程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5] 企业有机构成的五大支撑体系 - 企业有效运转依赖目标体系、组织架构、岗位角色、运行流程、企业文化五大核心部分的协同作用 [6][8] - 五大构成部分相互依存,脱离目标体系的流程易偏离战略方向,缺乏组织架构支撑的流程难以落地,没有岗位角色配合的流程无法执行,缺少企业文化认同的流程难以持续 [6] 打造高效流程的实施路径 - 实施路径需按“系统分析—结构设计—责任落实”的逻辑分步推进 [9] - 第一步系统分析需从目标体系切入,依次梳理至企业文化,评估各部分的竞争优势、短板不足及衔接逻辑,避免“局部视角” [9][10] - 第二步重构流程结构需以“简洁高效、支撑战略”为原则,调整核心大流程与子流程的层级关系,删除冗余节点、合并重复环节、打通衔接断点 [11] - 第三步落实流程责任需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及监督优化机制,形成“设计—执行—评估—优化”的闭环管理 [12]
欧盟巧夺稀土资源,远超美国储量,获益显著提升
搜狐财经· 2025-09-25 08: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通过调整稀土出口策略,显著增加对欧盟的供应(8月达2582吨)并减少对美供应(仅590吨,环比下降11.8%),以此作为地缘政治博弈工具,奖励欧盟的“战略自主”并削弱美国组建对华统一战线的努力 [1][5] - 此举实质是“产业链话语权”的争夺,利用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超九成份额)的主导地位,影响全球高科技和军工产业链的短期安全与长期规则制定 [6][10] - 博弈焦点从短期贸易利益转向长期规则塑造,下一步竞争将延伸至金融、技术和回收领域 [12] 稀土贸易数据变化 - 8月中国对欧盟稀土出口量激增至2582吨,创年内新高,而对美国出口量仅为590吨,欧盟获取量是美国的4倍以上 [1] - 对美国稀土出口环比下降11.8个百分点,呈现进一步萎缩趋势 [1][5] - 5月至7月中国稀土出口仅微幅波动,8月出现明显的策略性分流,非偶然贸易波动 [3]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动机 - 欧盟因未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完全同步,并在特朗普提出附加关税时明确拒绝参与,从而获得稀土供应奖励 [3][5] - 欧盟企业面临永磁材料短缺的实际生产压力,现实利益(保障生产线运转)优先于意识形态表态 [3][6] - 美国试图通过贸易制裁迫使盟友站队的计划因欧盟不合作而搁浅 [5] 行业影响与博弈本质 - 稀土作为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控制其供应等同于掌握未来制造业的底层话语权 [10] - 出口调配操作精准,通过海关单据和目的地清单的调整实现,直接影响下游厂商的生产链条安全性和现金流 [3][8] - 博弈模式是“围棋局”而非“拳击赛”,侧重长期布局而非短期对抗 [12] 潜在演变与各方对策 - 欧盟短期将享受供应利好,但内部将围绕供应链多元化展开讨论,以降低对单一供应的依赖 [12] - 美国正通过政府资助项目推动替代材料研发和回收利用,意图中长期减少对进口稀土的依赖 [10] - 未来竞争领域将扩展至金融、技术封锁和回收技术,这些领域的先发优势将决定长期主导权 [12]
中国打出稀土王牌,福特产线突遭断供!美急签协议换资源
搜狐财经· 2025-07-05 09:16
稀土产业现状 - 中国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海关编码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4] - 全球70%的稀土供应在中国,95%的精炼技术专利由中国掌握 [8] - 中国稀土永磁出口单价一年暴涨40% [8] 稀土应用领域 - 一辆特斯拉需要使用5公斤稀土永磁体 [3] - 美军F-35战机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 [3] - 稀土材料在导弹制导系统、核潜艇声呐和隐身战机中具有关键作用 [3] 产业链格局 - 美国虽有稀土矿但缺乏精炼能力,芒廷帕斯矿三分之二矿石需运到中国提纯 [6] - 稀土原矿价值1元,分离提纯后价值10元,做成永磁体价值100元 [8] - 中国江西赣州掌握纯度99.999%的铽镝合金生产技术 [8] 国际影响 - 美国军工稀土储备仅够维持18个月,重建供应链需3000亿美元和十年时间 [4] - 澳大利亚替代产能仅占全球3%,产线设备依赖中国 [6] - 越南稀土冶炼厂受限于中国90%的高端磁材技术专利 [6] 企业案例 - 福特因无法获得中国高功率磁铁导致生产线暂停 [1] - 中美达成"稀土换贸易松绑"秘密协议 [6]
万亿大白马突然大涨!
证券之星· 2025-05-21 16:02
港股溢价现象的深层逻辑 - 全球资产定价权的争夺战:港股国际机构占比超过40%,定价更看重公司海外市场爆发力,外资对标比亚迪港股30倍左右估值体系[1] - 稀缺性溢价的货币化:港股新能源标的池中唯一具备"全技术路线+全场景应用"统治力,神行电池配套极氪001、小米SU7等爆款车型,固态电池研发领先同行1-2年[2] - 现金奶牛特质显性化: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969.9亿,是净利润的1.9倍,现金流质量显著优于同行[3] 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 工程师文化的复利效应:研发费用达186亿(占营收5.14%),在磷酸锰铁锂、凝聚态电池等领域专利数超LG新能源30%,单wh利润0.1元是二线厂商3倍[4] - 产能军备竞赛的终局思维:通过LRS模式(技术授权+代运营)绑定10-20家车企,货币资金3035亿,有息负债率仅17.52%,财务费用-41亿元[5] - 产业链话语权的货币化:应付账款2085亿显示对上游强势账期管理,应收账款仅601亿体现下游议价能力[6] 估值水位与安全边际 - 当前估值定位:港股静态26倍PE/A股24.6倍PE处于20-25倍合理区间上限,较此前15倍低估仍有溢价[8] - 巴菲特式估值思考:按2025年预测净利润660亿计算,25倍PE对应1.65万亿市值,需满足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从35%提升至50%、储能需求翻倍、技术代差保持3年以上等条件[9] 市场观点总结 - 乐观派视角:龙头溢价+全球化潜力+技术储备支撑当前估值[11] - 谨慎派视角:制造业终局PE难超20倍,需等待行业极端情况下的估值回调机会[11]
中方明确表态,145%关税一点都不能留,美国已经没得选
搜狐财经· 2025-05-10 03:53
关税谈判进展 - 中方明确要求美国彻底取消145%对华关税 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打折式妥协" [1][3] - 美方曾考虑将关税从145%降至50%-60% 并保留10%基准税率 但被中方视为数字游戏 [3] - 中方划出谈判红线:必须取消单边加征关税 不接受"对等关税"方案 [3] 美国经济影响 - 美国电商平台已开始涨价 企业普遍计划6月提价 消费者必需品支出占比显著上升 [5] - 美联储连续三次拒绝降息 反映关税成本已渗透至产业链各环节 最终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5] - 美国政府效率部门未能实现削减2万亿美元开支的承诺 实际仅完成1600亿 [5] 时间节点与博弈策略 - 7月14日为"对等关税"90天暂停期截止日 若美方未与日欧达成协议 中方筹码将增加 [7] - 7月美国通胀数据与就业率可能集中反映关税滞后影响 对特朗普政府形成压力 [7] - 历史显示特朗普政府惯用"先强硬后妥协"策略 当前形势可能迫使其最终让步 [7] 中方战略与产业优势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超30% 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领域重新定义市场规则 [9] - 中方通过"一带一路"拓展全球市场 展现与美方不同的战略定力 [9] - 中国坚持"规则导向"治理哲学 以体系化应对化解单边主义贸易政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