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打造稀土产业链,美国能弯道超车吗?
搜狐财经· 2025-11-13 06:08
地缘政治与贸易动态 - 中美双方谈判后稀土问题暂时缓解 我方同意暂缓稀土出口禁令 美国则降低对华贸易关税作为回应[1] - 美国正推动构建西方及盟友支持的稀土产业链联盟 即“北约稀土”或“稀土北约”新联盟[1][10] - 美国与澳洲签署关键矿物框架协议 双方各投资10亿美元用于扩大稀土开采与加工 日本也迅速加入合作行列[12] - 欧盟计划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与美国合作建立联合开采基金 目标在2030年前将对我国稀土依赖度从98%降至50%[12] 美国稀土供应链战略 - 美国短期战略是通过与我国合作维持进口依赖 长期战略是与盟国合作在其他国家发展加工设施并提供优惠贸易条件如保证采购协议以激励投资提高精炼能力[3] - 美国短期内仍需从我国进口稀土 维持良好贸易关系至关重要 双方达成的稀土协议为期一年 一年后可能再次达成协议[3] - 美国通过进出口银行拨款2亿美元贷款给予稀土开发商“RE合金”公司 加速内达华州本土精炼厂建设 并与日本建立框架共同开发供应链[12] - 美国智库战略国际研究中心报告称 美国希望将稀土自给率从当前的15%在2030年提升至60% 但届时仍有40%依赖进口[12]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我国主导全球稀土行业 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从上游开采到后续精炼 矿产资源丰富[8][9] - 我国在稀土分离和精炼领域的技术领先是长期政策支持和技术积累的结果 早在2015年就把稀土回收和制程列为国家重点[4][8] - 我国稀土分离技术领先 中科院院士徐光宪教授研发的“串级萃取理论”是一种高效的溶剂萃取方法 成为产业链成功的重要环节[7] - 根据公开资料 美国目前80%的稀土进口依赖我国 欧盟对我国稀土依赖度高达98%[8] 技术与产业链挑战 - 稀土元素分离与纯化过程极为困难和昂贵 需通过选矿、焙烧、锻烧及电解精炼等复杂程序 技术含量高[7] - 稀土产业链最大的瓶颈在于加工和精炼 这些步骤需要大量的制程专业知识、设备及规模 是全球许多国家缺乏的技术[13] - 稀土中的“重稀土”如“镝”因较高稀有性与应用价值更受重视 主要可运用在永久磁铁、混合式马达、光学玻璃及军事工业上[5] 时间框架与竞争前景 - 美国要构建完整的多元化稀土产业链需要好几年时间 全面实现自给至少需要五到七年[3][14] - 即使美国火力全开建设稀土产业链 短期内仍无法摆脱对我国依赖 未来几年仍需从我国进口[3][12] - 美国实现稀土弯道超车几乎不可能 因我国在加工精炼环节的技术优势难以逾越 且不可能将这些技术拱手相让[13] - 未来五到七年是我国超越美国的黄金期 一旦美国掌握稀土且我国芯片突破 双方将进入真正的竞争阶段[14][15]
美国谋划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
环球时报· 2025-11-05 08:55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正联合多国筹建“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旨在重构供应链,减少对外依赖,争夺人工智能与绿色产业的主导权 [1] - 关键矿产资产受到国际资本热捧,但供应链重构面临技术、成本与联盟内部利益分化等多重挑战 [1] - 政策支持和地缘政治因素推动资本市场对相关公司的热烈反应,部分企业股价大幅上涨 [6][7] 美国主导的供应链重构举措 - 美国内政部长宣布创建“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作为西方多国开展关键矿产提炼与加工贸易的核心平台,目标为引领人工智能竞赛 [2] - 俱乐部已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加入,美国强调向盟友出售能源以避免从对手购买的重要性 [2] - 美国联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国成立“矿产安全伙伴关系融资网络”,管理资产超30万亿美元,为成员国矿产贸易项目提供贷款 [2] - 美国政策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补贴降低本土企业运营成本,并以“国家安全”名义设置贸易壁垒,倒逼产业链向本土及盟友集中 [6] 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现状与中国地位 -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90%以上 [3] - 美国重启本土稀土矿山,但加工技术仍依赖传统方法,无法满足高端产业需求,短期内需依赖外部技术支持 [3] - 欧盟2024年内部稀土加工量仅能满足需求的38%,其余仍需从外部采购 [3] - 日本双日公司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标志着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渠道获取该资源,原料经马来西亚加工后运往日本 [3] 资本市场反应与行业热度 - 2024年美澳稀土贸易额同比增长67%,欧盟内部稀土半成品交易额增长52% [6] - 今年以来美股稀土矿商涨势强劲,部分企业股价涨幅超过300% [6] - 过去3个月内,美国矿业公司股价上涨241%,NioCorp Developments、Energy Fuels等能源开采企业涨幅超100% [7] - 2025年初至10月,Energy Fuels股价增至4倍,NioCorp Developments股价涨至接近5倍 [7] - 有专家将当前行业热度与“淘金热”、“石油热”相提并论,称正迎来“稀土热” [6] 面临的挑战与不同观点 - 专家警示市场过热风险,指出当前关键矿产行业更像是结构性转变的初期阶段,未来道路漫长、昂贵且充满波折 [9] - 2024年全球关键矿产开发投资增速从13%收窄至5%,扣除通胀后实际仅增长2%,镍、钴等矿种勘探支出已明显下降 [9] - 参与“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的各国家诉求不一致,美国试图掌握规则主导权,资源国希望抬高矿价,欧盟关注环保与稳定,印度试图提升本土加工能力 [10] - 有分析认为美国短期内难以建立完整的精炼产能产业链,其俱乐部举措短期内无效,目标可能是与中国争夺关键矿产资源国 [10][11]
财经观察:美国谋划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
环球时报· 2025-11-05 06:53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正联合多国筹建“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旨在重构关键矿产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以争夺人工智能与绿色产业的主导权 [1][2][4] - 关键矿产资产受到国际资本热捧,引发“稀土热”,相关公司股价大幅上涨,但供应链重构面临技术、成本与联盟内部分歧等多重挑战 [1][8][9][11] -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90%以上,美国及其盟友的供应链重构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优势 [5][12] 美国主导的供应链重构行动 - 美国内政部长宣布创建“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作为西方多国开展关键矿产提炼与加工贸易的核心平台,目标是为引领人工智能竞赛掌握足够实力 [2] - 俱乐部已有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加入,并于两周前开始组建 [2] - 美国联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国成立“矿产安全伙伴关系融资网络”,管理资产超30万亿美元,为成员国矿产贸易项目提供专项贷款 [4] - 美国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补贴降低本土能源矿产企业运营成本,并以“国家安全”名义设置贸易壁垒,倒逼产业链向本土及盟友圈集中 [9] 关键矿产市场动态与资本表现 - 2024年美澳稀土贸易额同比增长67%,欧盟内部稀土半成品交易额增长52% [8] - 美股稀土矿商涨势强劲,部分企业股价涨幅超过300% [9] - 过去3个月内,美国矿业公司股价上涨241%,NioCorp Developments、Energy Fuels等能源开采企业涨幅超100% [9] - 2025年初至10月,Energy Fuels股价增至原来的4倍,NioCorp Developments股价涨至接近5倍 [9] - 2024年全球关键矿产开发投资增速从13%收窄至5%,扣除通胀后实际仅增长2%,镍、钴等矿种勘探支出已明显下降 [11] 主要参与国的战略与行动 - 日本双日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标志着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渠道获取关键资源,进口的镝和铽经马来西亚加工后运往日本 [5] - 双日公司与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合作建立稀土大规模生产体系,旨在生产对电动汽车至关重要的产品 [5] - 欧盟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2030年前实现锂、稀土等关键矿产的本土开采与加工能力提升,并建立成员国间资源调配机制 [10] - 澳大利亚作为资源富集国,通过与美国、欧盟的贸易协定,将未加工矿石出口至美欧加工基地 [10] - Critical Metals公司在格陵兰岛南部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 [10] 供应链重构面临的技术与产业挑战 - 中国在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90%以上,美国重启本土稀土矿山但加工技术仍依赖传统方法,无法满足高端产业需求 [5] - 欧盟2024年内部稀土加工量仅能满足需求的38%,其余仍需从外部采购 [5] - 美国具备挖矿能力,但关键矿产提炼能力较弱且尚未形成产业链,建立关键矿产的精炼产能至少在5年内难以实现 [12] 联盟内部利益分化与地缘政治博弈 - 各参与国诉求不一致:美国试图掌握规则主导权;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资源国希望抬高矿价扩大出口;欧盟关注环保标准与供应链稳定;印度试图提升本土加工能力 [12] - 加拿大虽承诺向美供应锂矿,却优先保障本土电动车产业需求;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既接受美国订单,又不愿放弃中国市场 [12] - 美国的目标可能是与中国争夺关键矿产资源国,包括非洲的刚果(金)、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等,试图迫使这些国家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 [12]
能撇开中国?日本首次从澳洲进口稀土,供应链突围代价高昂
搜狐财经· 2025-11-04 11:37
全球稀土供应链重构背景 - 全球稀土供应链正悄然重构,一条从澳大利亚矿山、马来西亚工厂到日本市场的产业链已浮出水面,挑战中国的主导地位[1] - 日本双日株式会社宣布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这是日本贸易公司首次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重稀土,主要包括用于制造强力磁铁的镝和铽[1][3] - 中国的稀土产量占全球的70%,在技术含量更高、更为稀缺的重稀土领域,这一比例几乎达到100%[1][6] 新兴供应链结构与关键参与者 - 日本双日株式会社从澳大利亚韦尔德山矿进口稀土矿产,原材料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加工,然后运往日本[3][4] - 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成为新供应链的关键一环,获得来自双日与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合资公司的2亿澳元投资[8] - 莱纳斯公司将向日本供应韦尔德山矿高达65%的镝和铽,其马来西亚工厂在2023年首次生产出氧化铽和氧化镝,标志着中国之外重稀土商业化生产的突破[8][9] 驱动因素与战略考量 - 举措的核心驱动力是日本对保障其“经济安全”的深切忧虑,镝和铽是制造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的关键材料,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风力发电机、工业机器人及高科技军工产品[5] - 日本汽车厂商铃木公司曾因稀土供应问题而被迫暂停部分车型的生产,中国实施出口管制促使日本寻求进口渠道新选项[7][8] - 日本和欧盟考虑携手推动产官合作,以在稀土供应等领域降低对中国的依赖[11] 相关政策与资源潜力 - 马来西亚政府邀请外资携手开发稀土资源,该国拥有约160万公吨的稀土矿藏储量和1,610万吨稀土储量[12][13] - 马来西亚政府从2024年1月1日起对未经加工的稀土原料实施出口禁令,旨在鼓励企业在本地开发与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13][14] 挑战与成本分析 - 新的供应链物流成本高昂,需要从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运输到东南亚加工再运回日本,成本远高于直接从中国进口[15][16] - 重稀土在矿石中含量极低,提炼过程复杂,进一步推高最终产品价格,从矿石开采到元素分离的全流程存在高技术壁垒与资金投入[17][18] - 美日澳三边合作中,美国与澳大利亚已启动89个稀土勘探项目,但完整供应链建设需10年周期,日本当前的进口量尚无法100%满足国内需求[19][20]
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进口稀土
搜狐财经· 2025-11-02 09:45
公司动态 - 双日公司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芒特韦尔德矿山进口镝和铽,原料在马来西亚加工后运往日本 [2] - 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获得由双日和日本金属与能源安全机构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投资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9.3亿元)[2] - 莱纳斯将向日本供应芒特韦尔德矿山最多65%的镝和铽产量,相当于日本市场需求约30% [2] 行业供应格局 - 镝和铽属于重稀土元素,储量相对轻稀土更为稀少,主要用于制造电动汽车与风力涡轮机电机所需的高性能钕磁体,以增强其耐热性能 [3] -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中国目前占全球稀土产量近70%,其中重稀土的全球供应几乎全部来自中国 [3] - 寻求中国以外的多元化供应源被日本视为经济安全的关键环节 [3] 成本与挑战 - 成本问题是主要障碍,从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获取原料并运往东南亚加工,与直接从中国进口相比成本将显著上升 [3] - 重稀土在矿石中含量极低,开采与运输效率不高 [3] - 双日此次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重稀土价格高于中国产品 [3] 政策环境 - 中国商务部决定对稀土相关技术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4] - 管制范围包括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及其载体,以及相关生产线的装配、调试、维护等技术 [4][5] - 公告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违反公告的行为提供中介、撮合、代理、货运等服务 [7]
日本首次从澳大利亚进口重稀土
中国能源报· 2025-10-31 19:05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首次实现从中国以外的渠道获取镝和铽等关键重稀土资源,供应来源多元化取得突破 [1] - 此次进口由日本双日公司主导,原料来自澳大利亚芒特韦尔德矿,经马来西亚加工后运往日本 [1] - 寻求中国以外的多元化供应源被视为日本经济安全的关键环节,但成本高于直接从中国进口是主要障碍 [2] 供应链突破与合作细节 - 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获得由双日与日本金属与能源安全机构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9.3亿元)投资 [1] - 莱纳斯将向日本供应其芒特韦尔德矿山最多65%的镝和铽产量,相当于日本市场需求约30% [1] - 进口的重稀土元素镝和铽主要用于制造电动汽车与风力涡轮机电机所需的高性能钕磁体,以增强耐热性能 [1]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中国目前占全球稀土产量近70%,其中重稀土的全球供应几乎全部来自中国 [2] - 日本多元化布局意味着原料需从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运往东南亚地区加工,导致成本显著高于直接从中国进口 [2] - 重稀土矿石中含量极低,开采与运输效率不高,双日此次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重稀土价格高于中国产品 [2]
摆脱中国稀土?日本正进行一场代价高昂的供应链突围
金投网· 2025-10-31 18:31
日本稀土供应链新举措 - 日本贸易公司双日株式会社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等稀土元素 这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地区采购关键稀土供应[1] - 进口的稀土原材料产自西澳大利亚州韦尔德山矿 将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加工后运往日本[1] 供应链合作与投资 - 2023年韦尔德山矿的运营商莱纳斯稀土公司获得来自双日与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合资公司的2亿澳元投资[3] - 莱纳斯公司将向日本供应其韦尔德山矿高达65%的镝和铽产量[3] 战略背景与驱动因素 - 此举核心驱动力是日本对保障其经济安全的深切忧虑 镝和铽是制造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的战略性重稀土元素[3] - 这些永磁体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 风力发电机 工业机器人及高科技军工产品的核心部件[3] - 2024年4月中国对镝 铽等稀土元素实施出口限制后 日本稀土供应陷入紧缺 导致铃木汽车 福特汽车等工厂暂停生产 反映出日本对中国稀土的极度依赖[3] 日本多元化供应链布局 - 日本试图通过多方布局建立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包括在周二的日美会晤中同意建立稳定的稀土采购框架[5] - 2024年3月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与日本天然气贸易商岩谷集团投资约1亿欧元参与法国凯瑞玛集团的稀土加工项目 澳大利亚稀土项目是此全球布局的一部分[5] 挑战与成本压力 - 中国掌控全球近70%的稀土产量 在技术含量更高的重稀土领域比例几乎达到100%[5] - 日本的新供应链需从澳大利亚 美国等地运输稀土至东南亚加工再运回日本 物流成本远高于直接从中国进口[5] - 重稀土在矿石中含量极低且提炼过程复杂 进一步推高了最终产品价格[5] 技术替代路径 - 日本制造业巨头正加速技术革新 试图研发无需重稀土的磁体以降低依赖[5] - 但目前替代技术仍面临稳定性和成本效益考验 且前期投入高昂 此次供应链转型可能是一次豪赌[5]
谁在偷卖中国稀土?3.5吨藏废铁运欧洲,还泄露军工稀土技术!
搜狐财经· 2025-10-27 02:51
走私手法与查获案例 - 走私团伙将25吨钕铁硼磁粉伪报为“瓷砖胶添加剂”,并用普通建材粉末覆盖进行伪装,在深圳盐田港被查获[1] - 在广东某港口,通过X光机扫描发现出口塑料模特体内充满高纯度镝、铽等稀土材料,总重达2.3吨[3] - 走私手法包括伪报品名,将高纯度稀土申报为铁合金、镍粉等低价值产品,以及采用夹带私货方式隐藏于正常货物中[5] - 利用跨境电商渠道,将整批稀土拆分成数百个小包装,申报为样品并通过多次少量方式寄送至东南亚国家中转[7] - 在珠江口,相关部门截获一艘“吃水异常”的建材船,船舱夹层藏匿2吨镝铁合金[18] 稀土资源战略地位与市场影响 - 稀土被誉为工业黄金,具有不可替代的军民两用属性,中国优势不仅在于资源,更在于完整的产业链[8] - 中国中重稀土储量占据全球超过90%[10] - 自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国际市场上镝、铽等关键稀土元素价格飙升200%,达到每公斤3000美元[10] - 中国管制的钐、铽等中重稀土是高超音速导弹的核心材料,对国防至关重要[10] 国家监管政策与法律措施 - 中国对钬、铒、铥、铕、镱等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12] - 管制范围延伸至境外,境外组织和个人向中国以外企业出口含有原产于中国稀土物料且价值比例达到0.1%及以上的产品,需获得中国出口许可证[12] - 2025年7月,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与多部门展开专项行动推进会,对稀土走私展开新一轮打击[12] - 新《矿产资源法》将稀土走私刑期上限提升至10年,案值超过500万元的按危害国家安全罪论处[18] 技术监管与安全防护体系 - 中国建立先进稀土溯源系统,地质科学院开发的稀土指纹技术通过分析元素同位素比例,能以99%精度锁定矿产来源[14] - 海关查验手段全面升级,智能审图系统可识别集装箱夹层中异常填充物,手持式元素分析仪能在30秒内确认物质成分[14] - 美国战略材料协会承认中国稀土监管网络已实现全流程穿透式监控[14] 技术信息窃取与内部风险 - 某稀土企业副总经理因向境外提供国家稀土收储机密,非法获利51万美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16] - 某国务院所属前工程师通过加密邮件向美国公司传输127份稀土分离工艺参数,这些技术曾用于国家攻关项目[16] - 沈阳海关截获六台违章城通用机械的稀土离心分离机,其技术参数与中国专用设备高度吻合,暴露尖端技术外流风险[16]
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搜狐财经· 2025-10-24 08:54
技术突破与成本分析 - 美国Energy Fuels公司在实验室成功提炼出纯度为99.999%的高纯度稀土 [1] - 其使用的“分子识别萃取”技术成本极高,特制高分子萃取剂每克售价超过200美元且为一次性使用,生产一公斤高纯度镝的萃取剂成本高达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0万元)[5] - 相比之下,中国工业化生产相同纯度稀土的成本可控制在每公斤3000元人民币以内,美国实验室技术的成本是中国的50倍 [5] 产业化能力差距 - 美国公司的技术成果目前仅限于实验室环境,制备出的样品不足100克 [7] - 中国北方稀土的一条生产线每日可产出200吨高纯度稀土产品,规模差距巨大 [7] - 从实验室成果到工业化量产需克服设备放大、工艺稳定性、废水处理及能耗控制等诸多难题,存在巨大的商业化风险 [7]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量占据全球85%的市场份额 [10] - 产业优势建立在几十年积累的完整产业链基础上,涵盖从矿山开采、冶炼分离、材料加工到终端应用的全部环节 [10] - 通过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理论”等持续技术创新,矿山回收率从60%提升至90%以上,并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 [10] - 规模化生产显著降低了单位成本,并实现了环保与效益的双赢 [10] 全球战略布局 - 中国已对镝、铽等关键稀土元素实行出口配额管理 [12]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技术水平 [12] - 在海外如坦桑尼亚、布隆迪等地区建设稀土加工厂,以保障资源供应并输出成熟技术 [12] 对下游产业的影响 - 美国F-35战机每台发动机需要近2公斤镝,若全部采用此天价技术生产,仅稀土成本就将使每架战机涨价约300万元人民币 [5] - 美国芒廷帕斯矿采出的稀土精矿仍需运至中国进行加工,凸显了中国在产业链环节中的关键地位 [10]
外资大行谈中国稀土政策调整:德银看大国博弈,美银看非中供应链替代机会
智通财经· 2025-10-16 22:41
德银宏观地缘视角解读 - 将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解读为应对美国压力、争夺半导体谈判主动权的关键动作 [1][2] - 美国政策加码削弱中国对贸易休战的信任,具体措施包括将出口限制扩大至被列入实体持股50%以上企业、对中资船舶征港口费、制裁涉伊朗石油交易中企 [2] - 中国核心目标是通过稀土管制对标美国芯片限制,形成等价交换谈判逻辑,旨在获取技术与战略让步而非降低关税 [3] 美银行业影响与投资分析 - 预测稀土价格将出现分化,2025年下半年钕镨均价达85美元/千克,2030年后名义价格升至110美元/千克,重稀土铽和镝价格涨幅更显著,2030年分别达1680美元/千克和426美元/千克 [4] - 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链处于起步阶段,非中产能成为稀缺资产,推动相关企业价值重估 [5] - 推荐两家海外稀土龙头企业,维持对莱纳斯稀土与MP材料公司的买入评级,并将莱纳斯稀土目标价从15.7澳元上调至29.50澳元 [5] - 看好莱纳斯稀土的逻辑包括其为中国以外唯一具备轻稀土与重稀土规模产能的企业、获得多国政府政策支持以及估值溢价和风险降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