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品碳足迹
icon
搜索文档
第27届中国国际羽绒博览会圆满闭幕 企业共享丰硕成果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10 11:24
展会规模与影响力 - 展览面积达10000平方米,吸引15万人次在线浏览图片直播,开幕当天线上直播观众突破40万人次,线下接待专业观众近1万人次[1] - 展会汇聚羽绒原料、服装、家纺、设备、检测等全产业链企业,为全球采购商打造一站式选品与对接平台[1][2] 参展企业与产业集群 - 吸引波司登、雪中飞、艾莱依等国内知名品牌及波兰CEDROB S A、俄罗斯西格洛夫斯基羽绒厂等国外企业参展[2] - 常熟、萧山、六安、海宁、南通、平湖、贵港、台前、宝应、共青等十大羽绒产业集群集中展示产业发展蓝图[2][13] 行业质量与信誉建设 -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发布《中国羽绒行业质量提升白皮书(2025)》,系统梳理行业质量建设成果[5] - 中国羽协与京东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通过协会认证的优质羽绒产品将在京东平台佩挂"中国羽协推荐"标识[5] 绿色发展与产品功能升级 -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羽绒羽毛及制品》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指引[7] - 防水、抗菌、速干等功能性羽绒标准制定工作同步启动,波司登等品牌分享ESG实践成果[7] 国际合作与追溯系统 - 美国、匈牙利、波兰、俄罗斯等羽绒产业代表交流洽谈,分享市场发展动态[10] - "全球羽绒追溯系统"已有110多家企业接入,通过"一物一码"技术实现全流程可追溯[12] 线上线下融合营销 - 波司登重现巴黎时装周"云迹环游"主题大秀,助推2025秋冬羽绒时尚潮流[12] - "抖in常来玩·中国羽绒节"通过直播带货、内容种草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营销链路,助力品牌销售增长[16]
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助力企业取得国内化工行业首张基于精准电碳因子产品碳足迹证书
扬子晚报网· 2025-11-03 19:01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凯实金桥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得国内化工行业首张基于分时分区分压电碳因子的产品碳足迹证书 [5] - 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通过提供精准的电碳因子数据库支持 协助企业显著降低电力碳足迹因子 提升核算准确性 [5][6] - 此次成功应用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高耗能行业的碳足迹核算提供了可推广的样本 [6] 产品碳足迹核查详情 - 核查产品为氯化苄(质量分数≥99.6%) 功能单位为1吨 [1] - 每功能单位产品碳足迹为1880.74 kgCO2e [1] - 数据收集时间段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1] - 核查准则为ISO 14067:2018 系统边界为摇篮到大门 [1] 技术应用与成效 - 采用江苏省分时分区分压-连云港电力碳足迹因子进行精准核算 [3] - 应用后 企业电力碳足迹因子从0.763 kgCO2e/kWh降至0.487 kgCO2e/kWh 降幅显著 [6] - 验证了电碳因子在复杂化工生产场景中的有效性与可推广性 [6]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产品碳足迹正成为国际贸易中日益凸显的绿色壁垒和出口硬门槛 [5] - 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计划持续拓展电碳因子在化工企业的应用深度 [6] - 未来将推动数据库与节能改造、绿电消费深度融合 服务地方产业绿色转型 [6]
生态环境部将加快制定电力产品碳足迹系列国家标准
北京商报· 2025-10-29 15:47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 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旨在解决产品碳足迹"怎么算"、"算得出"、"用得上"和"用得好"的问题 [1] 电力领域碳足迹工作 - 继续深化电力碳足迹因子研究 持续更新发布后续年度电力碳足迹因子 [1] - 完善电力碳足迹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电力产品碳足迹系列国家标准 [1] 其他能源及交通领域碳足迹工作 - 推进煤油气等其他基础能源和交通领域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编制和因子研究工作 [1] - 发布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引 加快建设国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1] 碳足迹管理制度与国际合作 - 持续研究碳足迹管理相关制度 拓展应用场景 加强交流和合作 [1] - 多渠道推进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国际互认 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1]
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中国创新解锁绿色转型新路径
扬子晚报网· 2025-10-20 09:5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电网首创的“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成功应用,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并具备巨大的全国推广潜力 [1][2] 服务体系与技术特点 - 服务体系利用电力大数据实时精准的特点,自动获取企业用能数据,构建覆盖产品全链条的碳足迹智能核算模型 [2] - 该体系能对产品生产及非生产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动态量化分析,科学评估减碳路径并挖掘潜在空间 [2] - 平台一方面对接企业数字化终端,自动化精准测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另一方面直接对接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实现快速认证 [2] 应用成效与效率提升 - 在苏州新安电器的应用案例中,帮助企业节省用能成本超百万元,降低碳排放千余吨 [1] - 企业碳足迹核算时间从15天压缩到1天,平均效率提升85%,认证成本下降75% [1][2] - 该模式若在全国推广,预计年降碳效益近4000万吨 [1] 市场与商业价值 - 新安电器通过该体系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碳排放透明化,国外订单因此增长了15% [1] - 该体系实现单个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核算,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多一份筹码 [2]
“十五五”时期,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建设如何推进?
中国环境报· 2025-10-09 07:14
政策制度转型 - 中国正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 建立新机制是新一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1] - 出台《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提出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 [1] 体系建设挑战:核算体系 - 碳排放核算体系复杂 涵盖区域、行业、企业、产品等多个层级 需要活动数据和碳排放因子数据 [2] - 当前存在统计核算底数不清、方法不明确、基础统计体系不健全、时效性滞后、碳排放因子本地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2] - 省级碳考核主要考虑化石能源消费及外购火电碳排放 未包含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 [2] -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覆盖重点行业及重点用能单位的比率不高 [2] - 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及本地化碳足迹因子数据较少 [2] 体系建设挑战:评价考核 - 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评价考核机制尚未建立 降碳考核目标主要分解到省、市级 未落实到区县、行业、园区 [3] - 碳排放在线监测处于试点阶段覆盖范围小 评价依赖核算方法具有滞后性 难以实时预警 [3] - 项目碳排放评价多数地区仅进行核算未开展评价 尚未建立碳排放准入绩效水平评价标准 [3] 区域层面建设思路 - 构建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推动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本地化和动态化更新 [4] - 以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为重点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和快报机制 [4] - 建立碳排放双控目标差异化分解机制 将考核目标细化至省级、市级、区县级、园区、行业等 [4] 行业层面建设思路 - 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制定新建项目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制度 加强火电运行小时数管控和电力用煤强度管理 逐步压减工业、生活等领域用煤总量 [5] - 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电动化 推动石油消费进入平台期 加强天然气用途管控 [5] - 以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工业领域为重点开展碳排放核算 逐步扩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覆盖行业的比率和范围 [5] - 推动火电、钢铁、水泥、废弃物处理等行业建设温室气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5] 企业及项目层面建设思路 - 加强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全链条管理 [6] - 将碳市场履约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和降碳考核体系 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制定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 [6] - “十五五”时期以控制碳排放强度为主 制定重点行业碳排放绩效水平值 设定先进值和基准值 [6] - 新建项目须达到先进值水平 对碳效低于基准值的存量项目制定改造和淘汰计划 [6][7] 产品层面建设思路 - 推进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 建设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7] - 推动重点排放单位、重点外贸企业、国有制造业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碳标识认证 [7] - 鼓励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加大低碳产品采购 推进产品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应用 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 [7] - 鼓励金融机构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 [7]
【行业政策】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9月22日-9月28日)
乘联分会· 2025-09-29 16:46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公告 - 交通运输部公布第79批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 共1712款 其中客车车型114款 乘用车车型38款 载货汽车车型1031款 牵引车辆车型257款 挂车车型272款 [3][5] -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撤销车型共5款 [5] 汽车SerDes芯片技术标准 -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与电磁兼容分委会就《汽车串行器和解串器芯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汽车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3日 [7][8] - SerDes芯片为车载传感器和控制器提供非对称高速串行数据通信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扩大了其使用需求 [9] - 标准制定旨在发展自主可控的SerDes技术 实现国产替代 解决车规SerDes芯片的可用性和可测性问题 [9]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标准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公开征求意见 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2日 [11] - 标准旨在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和新安全需求 规范产品设计并提升安全性能 [12] 汽车强制性标准修改单 - 《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第1号修改单增加低压系统蓄电池碰撞后防护要求 规定碰撞后蓄电池应保持在安装位置且电缆连接供电 内部化学物质不应泄漏至乘员舱 不应发生短路和起火 [13] - 《汽车软件升级通用技术要求》第1号修改单技术内容参考联合国技术法规UN R156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汽车软件升级保障要求、车辆要求和试验方法 [13][14] - 《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第1号修改单将全文中的"检查"修改为"检验" 涉及22处修改 [14] 汽车空调产品碳足迹标准 -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身分委会就《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汽车空调》汽车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6日 [15][16][17] - 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碳足迹的量化目的、范围、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等 适用于汽车空调 [17] - 标准旨在统一规范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技术 为行业企业低碳产品设计提供量化手段 促进产业链低碳升级 [18]
“十四五”期间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22:09
污染防治成效 - 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并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2]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8%、10%和20% [2] - 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和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 七大流域及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93.3% [2] - 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90% [2] - 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以上 [2] -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3] 减污降碳协同进展 - 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3] - 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 [3][5]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4] - 将煤矿瓦斯排放限值从30%加严至8%以控制甲烷排放 [4] 碳市场体系建设 - 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7.14亿吨 累计成交额489.61亿元 [5] - 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覆盖范围扩大至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 [5] - 制定30余项制度规范 形成多层级碳市场法规体系 [5] - 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 发布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5] 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 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中长期目标任务 [6] - 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 加强青藏高原等区域气候风险评估 [6]
生态环境部: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政策体系构建与落实 - 推动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3] - “十四五”期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3] - 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发布甲烷和工业氧化亚氮控排方案,将氢氟碳化物纳入配额管理,将煤矿瓦斯排放限值从30%加严到8% [3] 全国碳市场建设 - 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扩大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4] - 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出台相关意见与条例,制定30余项制度规范,形成多层级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 [4] - 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 [4] 产品碳足迹管理 - 指导发布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填补国内数据空白 [4] - 定期发布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帮助企业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推动碳足迹规则标准国际衔接互认 [4] 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 联合多部门印发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明确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任务 [5] - 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推动提升重点区域气候韧性,加强青藏高原等关键脆弱区域气候风险评估 [5]
美的主导的空调碳足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新浪财经· 2025-08-12 19:38
行业标准发布 - 家电行业首个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房间空调器》(GB/T 46027-2025)正式发布 [1] - 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1] - 标准由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主导编制 [1] 行业影响 - 标准发布标志家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1] - 标准适用于房间空调器产品的碳足迹量化 [1]
武汉企业首次发布产品碳足迹报告
长江日报· 2025-07-23 08:53
产品碳足迹核算实践 - 汉水神农公司推出神农溪矿泉水并在湖北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碳足迹报告 首次实现一瓶矿泉水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透明化[1] - 每瓶550毫升矿泉水碳足迹总值为232.4克二氧化碳当量 其中原材料获取阶段占比约50% 回收与废弃处置阶段占比约25%[3] -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采用环保材料降低产品碳足迹 并通过购买湖北碳配额实现首批1万瓶矿泉水碳中和[3] 碳足迹平台建设与应用 - 湖北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定位为全省碳足迹数据归集中心和管理平台 实现碳足迹核算、认证、标识、披露一体化管理[3] - 企业通过平台填报数据可自动生成碳足迹报告并申请专属二维码碳标识 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看产品碳足迹信息[3] - 省内已有一批企业入驻平台 包括襄阳茶业公司对高香茶进行碳足迹核算 得出每公斤茶叶碳足迹为19.39公斤二氧化碳当量[4] 行业低碳发展影响 - 碳足迹核算帮助企业识别关键减排环节 如茶叶企业可从运输、原料获取和生产加工环节实施减碳措施[4] - 企业碳足迹实践为行业低碳发展提供参考范例 为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提供依据 并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