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

搜索文档
中金岭南:以科技突围和数智转型成为创新“金麻雀”
证券时报· 2025-08-26 12:34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从传统贸易窗口企业转型为科技驱动型全球资源公司 以铅锌铜等有色金属为核心 构建矿山冶炼新材料加工与供应链金融四大板块的全产业链战略版图 [3][4] - 公司定位为矿业公司中的"金麻雀" 强调创新与实干并重 致力于成为资源保障和材料改进的重要底座 支持航天航空深海装备等国家战略领域 [3][8] 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公司通过产学研用模式实现技术突破 例如联合科研机构自主研发陶瓷过滤机 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八分之一(原价50-60万美元/台)且性能超越海外设备 [4] - 在材料底层创新中添加稀土元素提升银触点性能并降低成本 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深海等大国重器 [5] - 与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矿冶科技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推动产学研用高效融通 [5] 数智化转型成果 - 2022年启动智能矿山建设 分三期推进 总投资约1.6亿元 凡口矿达到广东省智能化I类矿山标准 [7] - 落地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和远程操控铲运机系统 单班减少井下出矿人员1人 并建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AI监控平台等 形成三位一体安全监管体系 [1][7][8] - 新建工厂按"黑灯工厂"标准建设 冶炼板块数字化率处于行业高位 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激光扫描等数字化手段进行地质勘探和三维建模 [7][8] 行业地位与资源挑战 - 公司连续16年蝉联《财富》中国500强(2025年位列第287位) 获中国工业大奖 体现全产业链创新实力 [4] - 中国铜储量仅占全球3.03% 铜资源进口依赖度达85.7% 锌资源进口依赖度达60.9% 矿产资源枯竭加剧对外依存度 威胁供应链安全 [6] - 矿业需满足基础工业原料供应 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产业 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力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现代工业领域 [6]
中金岭南:以科技突围和数智转型成为创新“金麻雀”
证券时报· 2025-08-26 12:18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从传统贸易窗口企业转型为科技驱动型全球资源公司 完成四十多年蜕变历程 [3] - 公司以铅锌铜等有色金属为核心 构建横跨矿山冶炼新材料加工与供应链金融四大板块的全产业链战略版图 [5] - 公司定位为矿业公司中的"金麻雀" 强调创新与实干并重的发展哲学 [3][10] 技术创新成果 - 成功自主研发陶瓷过滤机 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八分之一(进口设备售价50-60万美元/台) 技术指标超越海外设备并广泛应用于国内矿山 [5] - 创新添加稀土元素至银触点产品 提升性能降低成本 产品普遍应用于航天航空深海等大国重器领域 [5] - 与中南大学天津大学等顶尖科研单位签署战略协议 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实现"产学研用"高效融通 [6] 数智化转型进展 - 2022年成立智能矿山专项小组 投资约1.6亿元分三期推进智能矿山建设 [8] - 凡口矿达到广东省智能化I类矿山标准 落地井下无人驾驶远程操控等30项子项目 [9] - 实现电机车与铲运机无人驾驶 单班减少井下出矿人员1人 新建工厂按"黑灯工厂"标准建设 [10] 行业地位与荣誉 - 连续十六年蝉联《财富》中国500强 2025年位列第287位 [5] - 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代表行业最高荣誉 [5] - 安全监管体系获2024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9] 资源与行业背景 - 中国铜资源进口依赖度达85.7% 锌资源进口依赖度达60.9% 铜储量仅占全球3.03% [8] - 矿产资源日益枯竭推动行业绿色智能化转型 矿业为全球经济提供基础原材料与能源支持 [8] - 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力等现代工业领域 中国为全球最大有色金属消费国 [8]
强“引才”还要重“兴产”
经济日报· 2025-08-20 06:07
核心观点 - 多地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以推动产业发展 重点引进符合国家重大需求和本地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发展 [1] - 人才政策通过科研经费包干制 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等措施激发创新活力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流动 优化区域人才资源配置 [1] - 当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短缺 产业载体不足 体制机制障碍等难题 制约人才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 [2] - 需加强产教融合 构建校企联盟 按产业需求培养高精尖缺人才 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促进人才协同合作 [2] - 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服务 构建跨领域跨学科攻关体系 通过产业创新联盟等形式促进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3] 人才政策举措 - 黑龙江省出台新规 重点引进符合国家重大需求和本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1] - 多地实施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 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 有效激发科研人才创新活力 [1] -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加强区域人才交流合作 [1] 产业发展影响 - 人才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 [1] - 当前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短缺难以满足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2] - 产业和企业载体不足 产业发展层次难以提供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 [2] 产教融合机制 - 构建校企联盟按产业需求培养卓越工程师 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等高精尖缺创新人才 [2] - 企业依托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 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2] - 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服务 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体系 [2] 协同创新体系 - 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服务 构建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体系 [3] - 鼓励不同领域科研人员加强交流合作 打破产业链上下游及行业间信息壁垒 [3] - 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促进人才发挥各自优势 共同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3]
天津西青: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强磁场” 赋能新质生产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3:48
核心观点 - 天津西青区通过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和多个核心载体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高地并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 [1][5] 平台建设进展 - 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引入企业288家 包括吉诺科技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项目和赛恩领动雷达传感器项目 [2] - 天开西青园签约落地10余个京冀项目 包括北京福乐云天津研发中心 并与北京诚创/清华同方等机构建立招商伙伴关系 [2] - 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通过驻京科创中心吸引30余家企业参与 并通过G1科创论坛联动30余家产业链企业 [2] 产业集群发展 - 西青区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3] - 法莫西生物医药实验室空间从1000平方米扩展至6000平方米 受益于合成生物学产业创新转化平台支持 [3] - 63个科技型金种子项目即将在天开西青园落地 政府配套专项政策支持科技与产业融合 [3] 产教融合机制 - 天津工业大学通过校企共建微专业/工程师进课堂等方式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协同机制 [4] - 德安特传感技术与上下游数千家供应商协同发展 依托产学研融合吸引高端人才实现技术突破 [4] 创新生态成果 - 构建研发-孵化-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 形成北京研发-西青转化创新模式 [1][2] - 科技企业集聚推动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 展现开放姿态和创新基因 [3][4][5]
四十年同行,共赴新篇!BCEIA2025九月北京启幕,有奖征集进行中
仪器信息网· 2025-08-19 11:58
BCEIA 2025四十周年活动 - BCEIA 2025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恰逢四十周年华诞[2] - 仪器信息网发起【寄语/回忆故事征集】活动,邀请科研工作者、仪器用户、行业从业者参与[1][2] - 活动包括"四十周年寄语征集"和"我与BCEIA的故事"有奖征集[4] BCEIA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BCEIA见证了中国分析测试行业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腾飞的缩影[2] - BCEIA已成长为世界四大分析仪器展会之一[2] - BCEIA搭建了中国分析测试领域首个国际化交流平台,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科技强国的助推器[16] 行业影响与成就 - BCEIA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新知识、新技能,解决了仪器领域无数难题[11] - BCEIA极大地推动了相关技术发展和应用,会议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分析测试领域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16] - BCEIA见证并推动了中国科学仪器行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15] 未来发展方向 - 期待BCEIA推动国产仪器"卡脖子"技术攻关,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19] - 希望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加速AI、量子计算与传统分析技术结合[19] - 期待打造亚洲分析科学枢纽,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可持续发展议题全球协作[19] - 希望BCEIA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为仪器工作者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促进国产仪器技术创新和应用[17] 参会信息 - 展会观众注册已全面开启,可扫码免费参观[21] - 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会[7]
茅台集团召开党委(扩大)会:引进及培养信息数字化和生物制造方面人才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7:46
人民财讯8月15日电,8月14日,茅台集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听取了茅台集团2025年上半年人才 工作情况汇报。指出,要聚焦生物科技与数字科技,引进及培养信息数字化和生物制造方面人才,持续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助力茅台在各领域的深度挖掘与广泛应用拓展。要以更 加开放的姿态布局国际化市场运营,不断升维品牌国际化表达,持续引进和培养国际化营销人才,积极 探索海外市场路径,扩大海外消费群体,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让世界爱上茅台,让茅台香飘世界。 ...
栖霞市与陕西科技大学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
齐鲁晚报网· 2025-06-06 14:37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 - 栖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栖霞在打通"产学研用"链条、构建创新生态体系上迈出坚实步伐 [1] - 陕西科技大学与栖霞市共建该中心,校方特色优势学科与栖霞主导产业高度契合,合作前景广阔 [2] - 中心将打造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平台 [2] 校地合作内容 - 陕西科技大学将聚焦栖霞产业需求,引育更多科创企业,加快推动技术、资本、市场高效耦合 [1] - 校方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破解企业难题、加速重点项目孵化、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2] - 栖霞市政府承诺为专家团队创造最优环境,支持更多院地合作项目落地 [1] 产业发展规划 - 栖霞市正全面打造胶东生态圈中心城市和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2] - 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1] - 该中心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2]
8000户抱团发展,产值超过18亿元
齐鲁晚报· 2025-05-30 08:38
品牌荣誉与产业推动 - "高官寨甜瓜"入选第二批"泉城好品"济南市区域公共品牌,共63个品牌获选 [1] - 该荣誉是对品牌建设成果的肯定,并将推动甜瓜产业未来发展 [1] 产业发展模式与规模 - 高官寨街道采用"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发展路径,连续17年举办甜瓜采摘节,形成农文旅融合新模式 [2] - 成立甜瓜产业发展联盟,整合涉农资金超5000万元,带动60个瓜果基地、8000户种植户抱团发展 [2] - 建成5000亩引领示范基地和5万亩辐射带动生产区,产业链产值超过18亿元 [2] 科技创新与品种培育 - 自主培育20余个新品种,包括"景甜5号""博洋9号""威龙7号"等,实现亩均收益翻番 [3] - 应用"甜瓜双断根嫁接技术"和"甜瓜双干嫁接技术",年工厂化育苗能力达3亿株以上 [3] - 联合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组建科创团队,推进核心技术攻关 [3]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设计发布"高官寨甜瓜"区域公用品牌,完善"贴码溯源"和"订单采购"体系 [4] - 官庄交易市场日吞吐甜瓜超500万斤,与美团优选、盒马鲜生合作构建"云端供应链生态" [4] - 实现甜瓜24小时直达全国餐桌,推动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 [4] 行业地位与认证 - 高官寨甜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认证 [3] - 高官寨街道被誉为"山东富硒甜瓜第一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