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icon
搜索文档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成为央行重要考量
第一财经· 2025-08-18 08:49
货币政策导向 - 央行强调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货币政策核心考量 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2] - 货币政策需在供需两端发挥积极作用 供需两旺是物价合理回升的根本决定因素[2] - 央行通过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和社会融资条件宽松 对稳定物价和避免通缩产生积极作用[3] 金融支持措施 - 央行联合多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消费指导意见 要求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3]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及养老产业[3] -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5月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结构性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4] 消费市场基础 -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 同比名义增长5.3% 实际增长5.4% 为消费融资需求提供基础[6] - 金融政策需瞄准消费市场主体生存发展和消费者意愿能力提升 两者相辅相成构成物价回升基础[5] - "两贴"政策针对企业供给端和居民需求端双向发力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3][5] 市场秩序治理 -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7] - 禁止企业超能力范围使用融资手段进行补贴 需专注于创造真实价值以改善供需关系[7] - 企业间减少"内卷"行为将为物价合理回升提供更坚实可持续的基础[7]
一财社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成为央行重要考量
第一财经· 2025-08-17 20:56
而支持物价合理回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货币政策尤为重要,"金融活水"可以在供 需两端发挥积极作用。物价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供需,供需两旺会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方面持续多次降准降息,保持了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条件较为宽松,针对性地 在有关消费的领域采取具体措施,在总体上对稳定物价、避免通缩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6月,央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强调,要 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推动扩大高质量消 费供给,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此前5月,央行决定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 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日前,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消费领域的"两贴"实 施方案,目的也是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下一步,要更加充分体现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还有一些工作需要继续加 强。 货币支持政策要更加瞄准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包括消费领域的市场主体生存、发展基础强化,以及消 费者消费意愿和 ...
央行:“五篇大文章”占新增贷款约七成,小微服务仍待提升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21:37
信贷结构演变 - 过去十年信贷投向结构发生深刻演变,从重资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领域升级,新增贷款结构由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60%转变为目前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占比约70% [2][3] - 科技贷款持续两位数增长,2025年6月同比增12.5%,增速高于本外币贷款5.8个百分点 [3] - 绿色贷款余额从2019年末9.9万亿元增至2024年末36.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0% [3] - 普惠小微贷款2018年末以来年均增速超20%,2024年末授信户数达6099万户,约为2018年末3倍 [3] 普惠金融发展 - 2025年二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万亿元,占企业贷款比例从2014年末30.4%提升至38.2%,近十年年均增速约15% [4] - 2025年6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48%,较LPR改革前下降超2个百分点 [4] - 未来将通过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细化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措施提升普惠金融质效 [5] 货币政策导向 - 央行将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目标相匹配 [6]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成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2024年三季度以来连续强调此目标 [6] - 7月CPI同比0%,环比0.4%,近期中央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及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将助力物价回升 [6][7] 经济环境分析 -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但中国经济基础稳、韧性强,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6] - 部分行业低价过度竞争及外需收缩加大供需平衡压力,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将推动物价合理回升 [7]
反内卷风暴下,央行释放重磅信号,再提“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相关表述连续四个季度现身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15 19:48
随后去年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 策执行报告中均提到"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截至目前"把促进物价合理 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在了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 金融界8月15日消息 央行释放重磅信号,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15日晚间,央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出,下一阶段,落实落细适度宽松 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 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 金融环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进一步完善 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 用,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探索拓展中央 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关表述连续四个季度现身 ...
央行: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Wind万得· 2025-08-15 18:41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 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2]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 [3]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强化逆周期调节 为经济回升创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 [3] 货币政策实施措施 - 5月降准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4] - 5月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结构性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4]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4]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 M2同比增长8.3% 人民币贷款余额268.6万亿元 [5] - 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45个基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降60个基点 [5] 信贷结构与金融环境 -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重点支持消费 科技创新等重点内需领域 [4] -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年末持平 [5] - 将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领域 [7] 未来政策方向 -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 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 [7] - 完善利率调控框架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7] - 增强外汇市场韧性 稳定市场预期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 [7]
社融多增3.83万亿背后:债券对贷款替代作用明显
搜狐财经· 2025-06-13 21:15
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 2025年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与上月持平 [1]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262.86万亿元,同比增长7%,较上月下滑0.1个百分点 [1] - 企业债券余额32.91万亿元,同比增长3.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1] - 政府债券余额87.39万亿元,同比增长20.9%,与上月持平 [1] - 2025年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8.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 [1] 融资结构分析 - 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61.7%,同比低1个百分点 [1] - 政府债券余额占比20.5%,同比高2.1个百分点 [1] - 企业债券余额占比7.7%,同比低0.4个百分点 [1] - 前五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38万亿元,同比多增1123亿元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6.31万亿元,同比多3.81万亿元 [1] - 企业债券净融资9087亿元,同比少2884亿元 [1] 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融资 - 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主要受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拉动 [2] - 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超3.8万亿元,同比增加2.5万亿元 [2] - 二季度特别国债启动发行,政府债净融资进度加快 [2] - 5月5年期AAA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平均1.97%,较4月进一步下降 [2] - 低利率背景下企业加大债券融资力度,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2] 债券对贷款的替代效应 - 社会融资规模中近九成是债券和贷款,二者互为替代补充 [3] - 特殊再融资债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还原后贷款增速约8% [3] - 政府债券替代银行贷款,专项债和银行贷款均可作为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来源 [3] - 1-4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资金同比增长16.7%,高于国内贷款(2.8%) [4] - 企业债券替代银行贷款,民营、科创企业债券融资展现积极变化 [4] 货币供应与经济活动 - 5月末M2余额325.78万亿元,同比增长7.9% [5] - M1余额108.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 [5] - 5月制造业PMI较上月提升0.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提升至50.7% [5] - "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和消费额同比增长6.4%和8% [5]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高于全部制造业 [5] 物价与消费 - 5月CPI同比下降0.1%,核心CPI同比上涨0.6% [6] - 5月PPI同比下降3.3%,1-5月PPI累计同比下降2.6% [6] - 促消费政策需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社会保障水平 [7] - 支持扩大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7] - 消费贷款利率需覆盖银行运营成本,兼顾金融促消费与可持续经营 [7]
重磅报告!央行,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5-09 23:21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明确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1][3] - 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具有可持续性,相比美日负债水平较低且国有资产庞大 [1][3] - 促进物价回升需扩大有效需求,价格调控思路转向防"低价倾销" [1][5] - 加强债券市场建设,优化交易品种和税收制度,提升定价效率 [1][6][7] -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美关税政策推升衰退风险,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仍存 [1] 一季度货币政策效果 - 逆周期调节效果显著,人民币汇率稳定,社会融资成本稳步下行 [2] - 优化MLF中标方式,合并支农支小再贷款,信贷结构持续改善 [2] - 5月推出三大类十项金融政策,包括降准、降息及科技创新工具 [2] 宏观政策转向消费驱动 - 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完善 [3] - 财政政策需向养老、医疗等服务消费倾斜,强化农村等重点人群保障 [4] - 专项债发行提速,政府债务扩张空间受低负债水平和国有资产支撑 [3] 债券市场改革方向 - 长期国债收益率波动与美关税政策相关,需提升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6] - 鼓励大银行增加债券交易业务,优化一揽子债券交割模式 [6][7] - 完善国债利息免税政策,平衡短期交易税收优惠 [7] 下一阶段政策重点 - 保持流动性充裕,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MLF等工具 [9] - 推动LPR改革反映真实利率水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9] - 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10]
央行货币政策中的转变:宏观政策重点正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
贝壳财经· 2025-05-09 22:39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政策思路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更加重视消费 [1] - 金融支持消费将成为重点,将研究出台指导性文件并加强重点领域资金支持 [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 [3] 消费提振措施 - 国内消费增速放缓但呈现稳步回升态势,金融支持消费仍有发力空间 [2] - 金融机构需加强旅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居民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消费金融服务 [2] - 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完善,金融机构推出多元消费信贷产品激发市场活力 [2] - 财政政策需向养老、育幼、医疗等服务消费倾斜,并强化对重点人群的保障 [8] 政府债务与财政支持 - 中国广义政府总资产相当于GDP的166%,总负债相当于GDP的75%,净资产占GDP的91% [5] - 政府债务扩张有可持续性,主要得益于庞大的国有资产和较低的负债水平 [6] - 一季度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量近1万亿元,有效拉动投资增长 [8] 物价与供需关系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扩大有效需求,解决深层次供需结构矛盾 [9] - 部分行业价格跌幅较大,如黑色金属加工和化工行业PPI跌幅超5% [10] - 价格调控思路需从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引导企业以质取胜 [10][11] - 企业应转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服务质量等多元化竞争策略 [11]
央行发布最新报告,释放重要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5-09 22:30
宏观政策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 - 央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宏观经济政策应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 更加重视消费 [1] - 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体现政策思路转变 包括促消费 政府债务对比 促进物价回升等 [1]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关键点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首要重点任务 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 有较大潜力 [3] - 金融支持消费目前依赖传统信贷 直接融资占比低 需构建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形成消费与金融良性循环 [3]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重点支持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 教育 养老等领域 [3] - 专家建议强化顶层规划 建立系统性消费指标体系 未来将出台金融促消费一揽子政策 加强重点服务消费领域供给 [4] 财政政策向消费领域倾斜 - 我国政府总资产占GDP 166% 总负债占75% 净资产占91% 债务扩张有资产支撑 [6] - 一季度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近1万亿元 拉动投资增长 下阶段财政需调整支出结构 向养老 育幼 医疗等消费领域倾斜 [6]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 当前物价低位运行受供需矛盾影响 需求端消费下行 传统投资收缩 供给端行业低价竞争 低效企业未出清 [8][9] - 部分行业如黑色金属加工 化工等PPI跌幅超5% 价格调控需从防高价转向防低价 鼓励企业以质取胜 [9][10] - 央行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匹配经济增长与物价目标 营造良好货币环境 [11]
加强债市建设!央行发布最新报告
证券时报· 2025-05-09 21:30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需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1] -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美关税政策推升全球衰退风险,发达经济体物价涨幅回落但未来上涨压力仍存,中国物价水平有望保持低位回升态势 [1] - 下一阶段政策取向包括落地5月一揽子金融政策、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及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1][7] 一季度货币政策操作效果 - 一季度央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平稳,社会融资环境总体宽松 [2] - 政策操作优化包括调整MLF中标方式、合并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中央汇金增持股票指数基金等,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行 [2] - 央行推出三大类十项举措的一揽子金融政策(降准、降息、优化结构性工具等),政策效果传导快,及时稳住市场预期 [2] 宏观政策思路转变与消费提振 - 宏观政策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提振消费成为扩内需关键点,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提升空间大 [3] - 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创新多元消费信贷产品,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刺激消费升级 [3] - 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具有可持续性(对比美日债务情况) [3] 物价回升与供需平衡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扩大有效需求,当前货币增长快于经济增速但物价仍低,需改善供需关系而非单纯增加货币供给 [4] - 价格调控思路从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财政政策应更多向养老、育幼、医疗等消费领域倾斜 [4] 债券市场建设 - 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与美关税政策及市场避险情绪相关,央行将完善债券市场定价效率、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及制度安排 [5] - 建议鼓励大银行开展更多债券交易业务,优化交易品种(如一揽子债券交割模式)及税收制度(如国债利息免税政策) [5][6]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具体措施 - 保持融资和货币总量合理增长,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MLF、再贷款等工具,密切关注海外央行政策变化 [8] - 推动新设政策工具落地,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范围,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完善房地产金融制度 [8] - 改革LPR报价机制,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