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重要提示!2025中国保险业方舟奖评选开启,群英荟萃,等你来战!
券商中国· 2025-07-07 10:21
行业背景与评选概述 - "中国保险业方舟奖"由证券时报社于2016年发起设立 已成为保险业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 旨在评选表彰在风险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保险机构 [3][4] - 2024年保险业明确"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定位 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度寻找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行业迎来第三份"国十条" 发展方向进一步明晰 [4] - 2024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7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赔款与给付支出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9.4% 新增保单件数1038亿件 同比增长37.6% 总资产接近36万亿元 [5] 评选框架与流程 - 评选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以数据硬指标和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分为依据 辅以微信投票结果 确保权威性和公正性 [9] - 评选分四阶段:1)收集参评数据与信息(7月7日-7月18日) 2)材料甄别与筛查 3)评委团评价及网络投票 4)9月颁奖典礼暨年会论坛 [10][11][12][14] - 数据时间范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面向境内注册且取得监管资质的保险集团、保险公司、资管公司、中介机构及保险科技公司等 [8] 奖项设置 - 保险公司类(5项):包括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价值成长保险公司、金牌保险服务、金牌保险产品及新增的金牌养老金融产品奖项 [16][17][18] - 资产管理类(8项):涵盖高质量发展保险资管公司、金牌风控、投资团队(固收/权益/另类)、创新资管产品及新增的"长钱长投"奖项 [18][19] - 行业实践类(7项):涉及创新(科技进步/APP服务)、社会责任、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及数字金融实践 [19][20] 申报要求 - 每家公司累计限报4项奖项 需在7月18日17:00前通过指定网页提交申报材料 不接受邮件申报 [20][22][23] - 参评机构需推选1位高管(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加入专家评审团 并提交个人工作照 主办方另邀请行业专家补充评审团 [11] - 可选提交3-5分钟公司宣传视频 用于颁奖盛典品牌形象展示 [24]
金融改革开放镌刻“陆家嘴”印记
上海证券报· 2025-06-18 03:27
货币政策框架演进 - 政策利率"换锚":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成为主要政策利率,MLF利率属性退出,LPR与MLF脱钩并与新政策利率挂钩,理顺利率传导机制 [2] - 政策工具"扩容":创设临时正逆回购、国债买卖等流动性工具,期限分布更合理,首次设立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工具,下调结构性工具利率激励信贷投放 [2][3] - 预期引导强化:首次预告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新设"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栏目提升透明度,3次下调政策利率支撑2024年四季度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市场回稳 [3][5]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 资产规模创新高:截至2025年4月末保险业总资产超38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约35万亿元,2024年原保费收入5.7万亿元同比增5.7%,五大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3476亿元同比增近八成 [7] - 覆盖范围扩大:2024年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521亿元同比增6%,中央财政补贴547亿元,基本医保参保超13亿人,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超1.8亿人 [8] - 业务结构优化:头部寿险公司力推分红险,太保寿险分红险新保占比18.2%同比提升16.1个百分点,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首年期交保费占比51.72% [10] 上海金融开放与国际化 - 跨境人民币业务: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29.8万亿元同比增30%,金融市场交易总额3650万亿元,持牌金融机构1782家中外资占比三分之一 [11] - 外资机构集聚:外资银行保险法人机构超50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5家均落户上海,外资独资保险公司17家中11家总部在上海 [12] - 再保险中心建设:国际再保险平台注册机构99家,累计交易保费近16亿元,登记业务保费超1200亿元,建立商用飞机风险联合体等新机制 [1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制度保障:2024年修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2025年出台18条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强化"一带一路"支持 [14] - 市场互联:沪港金融中心协同深化,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带动中企出海,形成"上海经验""上海价格"扩大国际影响力 [14][15]
深圳出手!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13 22:09
核心观点 -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9年每年在深圳市重点实施推广不少于30项保险创新项目,到2035年打造一批具有深圳市辨识度的保险创新标志性成果 [1][2] - 方案围绕服务民生保障、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 [1][4] - 这是深圳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意见的重要举措,对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发展目标 - 到2029年初步构建保障全面、服务优化、治理完善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框架 [2] - 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服务丰富、监管科学有效、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 [2] 政策特点 - 严格对标国家最新政策要求,结合深圳市实际逐条细化落实举措 [3] - 明确提出每年重点实施推广不少于30项创新项目,并形成2025年重点实施的39项具体创新项目清单 [3] - 各项任务由产业主管部门与金融主管部门协同负责,形成政策合力 [3] 重点任务 服务民生保障 - 完善巨灾保险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4] -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支持养老产业投资和服务整合 [4] - 优化健康保险服务,推动理赔直赔和产品创新 [4] - 扩大普惠保险覆盖面,为特定群体和新市民提供专属保障 [4] 服务实体经济 - 大力发展科技保险,支持"20+8"产业集群发展 [4] - 探索低空经济保险,构建服务体系 [4] - 扩大绿色保险覆盖面,支持新能源产业 [4] - 加快航运保险创新,支持跨境电商 [4] - 发挥信用保险作用,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 [4] - 建立保险资金项目对接机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4] 深化改革开放 - 服务"一带一路",支持财险公司境外布局 [4] - 建立保险创新机制,推动产品服务创新 [4] - 深化车险改革,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 [4] -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险,推广房屋市政工程保险 [4] - 加强深港保险业互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机构合作 [4]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提高数智化水平,推动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 [5] - 加强保险宣教,提升居民金融素养 [5] - 促进行业交流合作,推动保险机构与产业等合作 [5]
深圳将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 推广房屋市政工程保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22:02
深圳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深圳市发布《关于推动深圳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20条具体措施和2025年重点实施的保险创新项目清单 [1] - 发展目标:到2029年每年实施推广不少于30项保险创新项目,2035年打造具有深圳辨识度的保险创新标志性成果 [1] - 围绕四大核心方向:服务民生保障、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2][3] 服务民生保障措施 - 完善巨灾保险体系:深圳2014年率先实施巨灾保险制度,截至今年2月已救助29.15万人次,救助金额2745.06万元 [2] -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支持养老产业投资和服务整合 [1] - 优化健康保险服务:推动理赔直赔和产品创新 [1] - 扩大普惠保险覆盖面:为特定群体和新市民提供专属保障 [1] 服务实体经济措施 - 科技保险: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知识产权保费累计近8000万元,为17000余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70亿元 [2] - 低空经济保险:今年5月全国首单"低空天气保"落地深圳 [2] - 绿色保险: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2] - 航运保险:支持跨境电商,今年4月全国首单"跨境电商保"保证保险落地深圳 [2] - 信用保险: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 [2] - 保险资金对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 深化改革开放措施 - 服务"一带一路":深圳人保财险海外业务覆盖14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险保障1.9万亿元 [3] - 建立保险创新机制:推动产品服务创新 [2] - 深化车险改革: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 [2] - 加强深港保险业互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机构合作 [2]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措施 - 提高数智化水平:推动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 [3] - 加强保险宣教:提升居民金融素养 [3] - 促进行业交流合作:推动保险机构与产业合作 [3]
深圳市出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快讯· 2025-06-13 18:49
深圳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与深圳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深圳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1] - 方案围绕服务民生保障、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1] - 配套制定2025年在深圳市重点实施、推广扩面的保险创新项目清单[1] 发展目标 - 到2029年每年在全市重点实施推广不少于30项保险创新项目[1] - 2029年目标初步构建保障全面、服务优化、治理完善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框架[1] - 2035年目标打造一批具有深圳辨识度的保险创新标志性成果[1] - 2035年目标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服务丰富、监管科学有效、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1]
前5月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瘦身”上千家,告别市场为哪般
北京商报· 2025-06-03 20:41
保险业渠道变革深化 - 2024年前5月全国保险公司共撤销1028家分支机构,同比增长超20%,其中人身险公司撤销805家(占比约80%),财产险公司撤销223家 [1][4] - 被裁撤机构以县域及三四线城市的支公司和营销服务部为主,头部公司年内已裁撤上百个分支机构 [1][4] - 同期新设分支机构仅161家,大中型公司更活跃,如北京人寿设立重庆分公司、国民养老设立上海分公司 [4] 数字化驱动战略调整 - 线上投保率达78%,AI技术优化全流程服务,削弱对线下依赖 [5] - 传统网点年均成本超百万元,关闭低效网点可使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下降0.3-0.5个百分点 [5] - 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代理人队伍缩减加速人力驱动模式转型 [4][5] 历史裁撤趋势与未来展望 - 2020年以来累计超1万家分支机构被注销,2022年达顶峰(3019家),2024年同比有所下降 [6][7] - 短期裁撤速度或维持高位,长期将随线上线下融合成熟而放缓 [7] - 未来分支机构将"择优布局",聚焦经济活跃区域和高净值客户服务 [7][8] 分支机构核心价值重塑 - 仍是复杂产品咨询、信任建立及高净值服务的关键载体,如长期寿险需面对面沟通 [8] - 大型公司可升级为体验中心,中小公司可借力第三方渠道或聚焦区域特色业务(如政保合作) [9] - 需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强化智能理赔和App辅助功能 [9] 差异化发展路径 - 大型公司形成全国网状布局(上千个网点),中小公司仅设省级分公司和少量支公司 [9] - 头部公司应整合资源服务高端市场,中小公司需差异化竞争(如区域特色业务) [9] - 需改进"保费论英雄"导向,培育合规文化并完善销售环节内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