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技术
搜索文档
通威股份(600438):业绩拐点已现,盈利修复可期
国盛证券· 2025-10-29 15:4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通威股份维持“增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业绩拐点已现,三季度亏损大幅收窄,盈利修复可期 [1] -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改善,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行业价格趋于理性回归 [2] - 公司作为全产业链龙头,凭借成本优势、技术壁垒与现金流韧性,在行业出清阶段展现出较强抗风险能力 [2] 三季度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6.0亿元,同比下降5.38%;归母净利润-52.70亿元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达240.91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1.57%;归母净利润-3.15亿元,亏损大幅收窄62.69%,环比第二季度减亏86.68% [1] - 基本每股收益由去年同期-0.19元/股回升至-0.07元/股 [1] 盈利改善驱动因素 - 三季度多晶硅价格显著反弹,N型复投料均价从7月初的3.47万元/吨升至9月下旬的5.32万元/吨,涨幅达53.3% [1] - 价格回升带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减少,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收窄34.68% [1]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4.47%,体现精细化管理成效;研发费用达8.16亿元,持续巩固长期竞争力 [1] 技术与产能优势 - 公司在光伏技术领域保持全面领先:TOPCon组件功率突破778.5W,HJT组件效率达25.46%,钙钛矿/晶硅叠层试验线效率达34.69% [2]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太阳能电池超150GW、组件超90GW,硅料与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组件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五 [2] 财务稳健性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总有息负债884.25亿元,其中长期借款占比60.8%,负债结构以长期为主 [2] - 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8.25亿元,持续保持正向流入;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达182.46亿元,较年初增长27.75% [2]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8.90亿元/62.53亿元/76.86亿元,同比增长30.5%/227.9%/22.9% [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858.20亿元/1133.44亿元/1242.1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6.7%/32.1%/9.6% [4]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为-1.09元/1.39元/1.71元 [4]
首次!我国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环球网资讯· 2025-10-29 11:25
10月28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助理教授林仁兴、教授谭海仁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偶极钝化策略 制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经国际权威机构日本电气安全和环境技术实验室认证后发现, 光电转换效率高达30.1%,这是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首次超过30%,该结果被收录到《太 阳能电池效率表》。相关成果10月28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通过串联宽、窄带隙钙钛矿子电池构筑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兼备高效率和低成本等优点,是下 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助理教授林仁兴表示,该钝化策略加速了新型钙钛矿光伏技术从 实验室走向产业的进程,对光伏技术构建"平价电网"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
一TOPCon上市企业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辞职
搜狐财经· 2025-10-25 13:24
10月25日,*ST沐邦发布关于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辞职的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刘毅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调整,刘毅先生书面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以及董事 会秘书职务,辞去上述职务后,刘毅先生仍将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根据《公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刘毅先生的辞职申请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为保证董事会工作的正常进 行,公司在聘任新的董事会秘书之前,暂由公司董事廖志鹏先生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同时公司董事会将按照相关规定尽快完成董事会秘书的选聘工作。 刘毅先生已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完成董事会秘书事务的交接工作,其辞去上述 职务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业务、重大事项决策、内部控制有效性等产生不利 影响。 公司及董事会对刘毅先生任职期间为公司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廖志鹏先生简历 廖志鹏先生,1998 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12 月任广东美奇林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21 年 11 月 至今任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2021 年 12 月至今任江西邦宝教育科技 ...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1013
山西证券· 2025-10-13 09:02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聚焦于光伏行业的最新数据以及宝丰能源的投资价值 [3][6][7][9] - 光伏行业8月国内新增装机量同比大幅下滑,但组件与逆变器出口保持同比增长,行业呈现内冷外热格局 [6][7] - 宝丰能源作为煤制烯烃龙头,其内蒙古项目已全面投产,产能实现翻倍,成本优势显著,成长空间被打开 [9][10] - 沈阳软件园REIT作为东北首只民营背景公募REIT,发行定价具备一定吸引力,上市后估值存在提升空间 [11][12] 市场走势 - 2025年10月13日,国内主要股指普遍下跌,其中创业板指下跌4.55%,科创50指数下跌5.61% [4] 光伏行业评论 - 2025年8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7.4GW,同比下降55.3%,环比下降33.3% [7] - 2025年1-8月国内累计新增光伏装机230.61GW,同比增长64.7% [7] - 8月组件出口额209.5亿元,同比增长20.4%,环比增长31.9% [7] - 2025年7月国内光伏组件出口量21.25GW,同比增长8% [7] - 8月逆变器出口额62.9亿元,同比增长2.2% [7] - 8月太阳能发电量53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占全国总发电量比重为5.75% [7] - 报告重点推荐BC新技术、供给侧、海外布局等方向的多个公司 [7] 宝丰能源公司评论 - 公司是国内煤制烯烃龙头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约23.8% [10] - 内蒙古300万吨烯烃项目已于2025年4月全部投产,使公司聚烯烃产能提升一倍以上 [10] - 公司凭借低煤炭成本、先进工艺和循环产业链,聚烯烃产品毛利率高于同行 [10] - 内蒙古项目单位投资成本为1.6亿元/万吨聚烯烃,低于行业平均的2.0-2.3亿元/万吨 [10] - 公司现有聚烯烃产能约535万吨,规划产能超456万吨,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10]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132亿元、14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倍、10倍、9倍 [10] 沈阳软件园REIT衍生品研究 - 该REIT底层资产为沈阳国际软件园,2024年营收1.03亿元,EBITDA为7555万元 [11] - 2024年加权平均出租率为83.86%,2025年第一季度出租率为83.93% [11] - 发行价3.66元,对应P/NAV为1.07倍 [12] - 预测2025年及2026年可供分配金额分别为0.57亿元和0.58亿元,年化派息率分别为5.53%和5.61% [12] - 参考已上市同类REITs,报告认为其合理估值区间为3.80-4.51元,较发行价有4%至23%的上涨空间 [12]
隆基绿能申请能提升硅片陷光能力专利,提升了含有该硅片的光伏产品的综合发电能力
金融界· 2025-09-16 17:37
公司专利技术 - 隆基绿能申请硅片电池片和光伏器件专利 公开号CN120659432A 申请日期2025年07月 [1] - 专利涉及硅片厚度方向两个表面 至少一个表面设凹陷结构 凹陷结构内设凸起结构 [1] - 凹陷结构对大角度入射光线起陷光作用 凸起结构对小角度入射光线起散射作用 [1] - 技术提升硅片对全角度范围入射光的陷光能力 特别适用于非最佳角度安装的光伏产品 [1] - 专利技术提升含有该硅片的光伏产品综合发电能力 [1] 公司基本情况 - 隆基绿能成立于2000年 位于西安市 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 - 企业注册资本757804.9736万人民币 [2] - 公司对外投资35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359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207条 专利信息2097条 行政许可56个 [2]
光伏材料技术重大突破,关注备受资金青睐的光伏龙头ETF(159609)
搜狐财经· 2025-09-16 11:40
光伏龙头ETF表现 - 截至10:15 光伏龙头ETF(159609)获资金净申购100万份 [1] - 当日权重股普涨 科士达涨5.8% 协鑫集成涨4.5% 露笑科技涨3.5% 阿特斯涨3.0% 大全能源涨2.1% 阳光电源涨1.0% 通威股份涨1.1% [1] - 年内收益率达17.50% 60日涨幅36.77% 250日涨幅34.29% [2] 光伏技术突破 - 南京邮电大学团队实现溶液法制备大面积铜锌锡硫硒光伏薄膜 光电转化效率达10.1% [2] - BC新技术2025年以来持续突破 实现全球主要市场规模化出货 [3] - 钙钛矿叠层技术迎来产业化进程 [3] 产业指数构成 -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精选不超过50家核心企业 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设备及电站运营全产业链 [3] - 权重股包括阳光电源(全球逆变器龙头)/隆基绿能(单晶硅片与组件霸主)/通威股份(硅料+电池片双龙头)等领军企业 [3] 行业活动与前景 - 第十届N型光伏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在无锡召开 研讨高效电池未来发展趋势 [2] - 光伏龙头ETF(159609)被视为布局光伏产业核心资产的高效工具 有望受益于行业周期修复与技术突破 [4]
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钝化难题攻克
科技日报· 2025-09-08 08:22
技术突破 - 国际光伏科研团队在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中取得重要进展 首次在工业主流的硅底电池纹理化结构上实现钙钛矿顶电池的高质量钝化处理[1] - 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33.1% 开路电压达2.01伏[1] - 采用1,3-二氨基丙烷二氢碘化物在不平整钙钛矿表面沉积实现优异钝化效果[1] 技术背景 - 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逐渐逼近理论极限29.4%[1] - 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光伏领域下一代重要技术[1] - 硅电池底层采用大尺寸金字塔状纹理增加表面积但使钙钛矿薄膜沉积和表面钝化复杂化[1] 机制创新 - 钝化处理不仅改善顶电池表面 还影响整个钙钛矿层 提升电导率和填充因子[2] - 钝化带来深场效应 表面处理会影响整个吸收层 增强整体性能[2] - 这一发现增加了对顶电池光电转换内部机制的理解[2] 产业意义 - 突破有望推动叠层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生产[1] - 表面钝化技术突破对光伏产业前景意义重大[2] - 加快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商业化进程[2]
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钝化难题攻克
科技日报· 2025-09-05 16:55
技术突破 - 国际光伏科研团队在工业主流纹理化硅底电池结构上实现钙钛矿顶电池高质量钝化处理,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33.1% [1] - 研究团队通过沉积1,3-二氨基丙烷二氢碘化物实现优异钝化效果,叠层电池开路电压达2.01伏 [3] - 钝化处理改善钙钛矿层整体电导率和填充因子,其深场效应区别于硅电池仅影响表面区域的特性 [3] 产业化意义 - 该技术突破推动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生产 [1] - 成果基于现有硅电池工艺基础攻克技术难题,有望加快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商业化进程 [1][3] - 此前科学界未能在复杂金字塔状纹理结构上实现高质量钝化处理 [1] 技术背景 - 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逐渐逼近29.4%的理论极限 [1] - 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被认定为光伏领域下一代重要技术 [1] - 硅电池底层采用大尺寸金字塔状纹理以增加表面积,但增加钙钛矿薄膜沉积难度 [1]
宁德时代取得光伏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专利,有利于降低太阳能电池泄漏的铅等污染物流失到环境中去的风险
金融界· 2025-09-04 09:14
专利技术突破 - 公司获得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专利 授权公告号CN223285792U 申请日期为2024年09月 [1] - 专利涵盖框架 太阳能电池和污染物处理件 其中污染物处理件包含导流模块和吸附模块 [1] - 导流模块负责将流体引导至吸附模块 吸附模块专门用于吸附污染物 [1] 企业综合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11年 总部位于宁德市 主营业务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达440339.4911万人民币 对外投资企业数量达138家 [1] - 参与招投标项目520次 拥有商标信息658条 专利信息5000条 行政许可999个 [1] 研发创新能力 - 专利总量达5000条 体现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 [1] - 最新专利聚焦光伏系统污染物处理技术 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 [1] - 通过导流与吸附模块的创新设计 提升光伏发电系统效率 [1]
协鑫科技(3800.HK):颗粒硅降本增效持续推进 钙钛矿产业化进程加速
格隆汇· 2025-09-02 20:1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由盈转亏 收入同比下降36.84%至57.35亿元 净利润亏损17.76亿元 主要因光伏产业链供需错配和价格竞争导致产品价格跌破现金成本[1] - 近期国家"反内卷"政策和行业自律形成合力 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 公司业绩有望触底反弹[1] - 公司颗粒硅成本持续下降 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市占率提高至24.32% 较2024年提升9.74个百分点[1] - 钙钛矿GW级产线实现量产 产业化进程加速 标志着全球钙钛矿光伏技术正式迈入商业化规模化量产新纪元[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7.35亿元 同比下降36.84%[1] - 净利润亏损17.76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7.76亿元[1]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收125.94亿元/213.09亿元/243.98亿元[1]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为-23.75亿元/8.38亿元/21.89亿元[1] 成本控制 - 2025年上半年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不含税)为26.22元/kg[1] - 2025年第二季度现金成本降至25.31元/kg 延续逐季度降本态势[1] 产品质量 - 基于"18元素总金属杂质≤1ppbw"标准 2025年第二季度产品比例达到91.8%[1] - 颗粒硅已基本全面实现浊度低于100NTU[1] - 颗粒硅浊度≤70NTU的产品比例持续提升 从2024年9月的25%提升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57.4%[1] 市场份额 - 2025年上半年市占率为24.32% 较2024年全年提升9.74个百分点[1] 技术创新 - 钙钛矿GW级产线正式投产 创造多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单结与叠层钙钛矿组件、最高大尺寸组件效率、全球最大规划产能[1] - 全球首个通过德国TUV莱茵3倍IEC稳定测试[1] - 全球首家采用AI高通量设备实现研发AI化[1] 行业展望 - 光伏行业产能出清持续推进[1] - 公司盈利有望修复 市占率或将进一步提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