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技术研发

搜索文档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握手言和树典范 两光伏巨头年投146亿研发卷技术
长江商报· 2025-09-22 07:15
专利诉讼和解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达成全球专利诉讼和解 双方及关联公司终止全部专利纠纷法律程序并达成核心专利交叉授权许可 [1][3][4] - 专利纠纷始于2024年下半年 2025年初升级 涉及TOPCon电池技术及组件设计与制造等领域 双方互指侵权 [5] - 和解后两家公司将继续加大新技术研发 加速先进技术商业化与应用创新 并探讨更深层次合作 [1][3][6] 技术优势与研发投入 - 隆基绿能拥有PERC和TOPCon相关专利 晶科能源在组件集成和N型电池技术上具有优势 [2][5] - 2023年两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146.20亿元 其中隆基绿能77.21亿元 晶科能源68.99亿元 [2][8] - 截至2025年6月底 隆基绿能获授权专利3500多项 其中BC电池组件专利480项 晶科能源累计申请专利超5500项 发明专利占比75% [8] 技术成果与效率 - 隆基绿能量产HPBC2.0组件转换效率达24.8% 构建高价值产品体系 [8] - 晶科能源N型TOPCon组件最高转化效率达25.58% 182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7.02% 均创全球纪录 [8] 行业竞争背景 - 2025年初以来光伏行业竞争白热化 从价格竞争蔓延至专利纠纷 多家企业卷入 [6] - 行业处于低景气周期 2025年上半年晶科能源营业收入318.31亿元同比下降32.63% 净亏损29.09亿元 隆基绿能营业收入328.13亿元同比下降14.83% 净亏损25.69亿元但同比减亏50.88% [7] 行业影响 - 和解为行业树立长期可持续知识产权伙伴关系典范 终结专利战提供选择 [6] - 推动形成良性竞争生态 构建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生态 鼓励更多企业投入研发创新 [6][9]
天合光能: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4 19:14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0.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72% [8]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29.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4.47% [1][8] - 扣非净利润亏损29.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43.33% [1][8] - 基本每股收益-1.34元/股,同比下降658.33% [8][9] - 业绩大幅下滑主要因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降及行业供需失衡 [1][8] 财务指标变动 - 利润总额亏损32.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1.94% [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66%,同比下降13.35个百分点 [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7.28%,同比增加0.97个百分点 [9] - 总资产1256.8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41% [8] 技术创新与研发进展 - N型i-TOPCon电池技术实现反射率降低4-5%,电流增益效率提升0.08%,组件功率提高1.5W [14] - 开发贱金属技术路线使银用量降低约3mg/W,电池效率持平 [14] - HJT电池技术银单耗低于6.5mg/W,电池效率超过26.1% [14] - 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效率达32.2%,组件效率30.6%,创世界纪录 [15] - 工业标准尺寸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组件峰值功率认证841W,刷新世界纪录 [15] - TOPCon2.0技术平台实现组件功率提升,户用组件达457W,工商业组件625W,地面电站组件718W [16] - 获得PVEL第11次和RETC第7次最佳表现奖 [16] - 拥有342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74项 [11] - 钙钛矿专利申请481件,排名全球第一,比第二名高出近40% [11] - 全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专利排行榜第二,TOPCon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排行榜第二 [11] 全球业务布局 - 在瑞士苏黎世、美国硅谷、迈阿密、新加坡、阿联酋迪拜设立区域总部 [10] - 在马德里、墨西哥、悉尼、罗马等地设立办事处和分公司 [10] - 在印尼、阿联酋等地建立生产制造基地 [10] - 业务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 [10] - 组件销量较去年同期实现增长 [10][28] 产品与业务拓展 - 采用适度垂直一体化布局,上游硅片环节保持适度产能规模 [12] - 拓展光伏支架、储能系统、光伏分布式系统、光伏集中式系统、光储融合系统等业务板块 [12][13] - 分布式业务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 [10][28] - 储能业务海外市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10][28] - 跟踪支架新产品开拓者1PG2长度提升至140m,匹配700W+N型双面组件 [17] - 开发地形跟随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单跨1.5度地形跟随适应性 [17] 募集资金使用 - 2023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净额88.16亿元人民币 [1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使用募集资金20.02亿元人民币,占募集资金净额22.71% [24] - 使用19亿元人民币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24] - 募集资金存放专户余额10.196.73万元人民币 [20][22]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高纪凡合计控制公司股份775,966,791股 [26] - 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64,165,914股 [26] - 通过盘基投资、清海投资、天合星元等间接控制公司股份 [26][27] -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形 [27]
通威股份(600438):2025年半年报点评:业绩阶段性承压,多晶硅龙头地位稳固
民生证券· 2025-08-25 17:17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基于8月25日收盘价对应2026-2027年PE为32倍和16倍 [4][6] 核心观点 - 2025H1业绩阶段性承压 营业收入405.09亿元同比下滑7.51% 归母净亏损49.55亿元同比扩大 主要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5.04亿元影响(其中存货跌价准备24.19亿元)[1] - 多晶硅业务保持全球龙头地位 2025H1销量16.13万吨全球市占率约30% N型料出货占比超90% 硅耗降至1.04kg/kg.si以内 蒸汽基本实现零消耗 [2] - 电池业务持续领先 上半年销量49.89GW保持全球第一 累计出货突破300GW 组件海外销量5.08GW实现高增长 在欧洲多国市场取得领先优势 [3] - 技术研发全面布局 在TOPCon/HJT/xBC/钙钛矿等领域取得突破 TNC2.0组件功率提升25W TNC-G12组件功率达778.5W转换效率25.06% HJT组件平均功率超755W [3] 财务表现 - 2025Q2营收环比改善 实现245.75亿元环比增长54.24% 同比微增1.44% [1] - 盈利预测显示业绩拐点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76/30.77/60.52亿元 对应增速17.9%/153.3%/96.7% [4][5] - 毛利率持续回升 预计从2025年5.28%提升至2027年16.13% 净资产收益率2027年预计达12.92% [10][11] 业务亮点 - 成本控制能力突出 多晶硅生产硅耗和蒸汽消耗指标行业领先 N型料体金属含量降至0.1ppbw以内 [2] - 技术储备丰富 TBC电池研发效率达26.87% 0BB-TBC组件功率665.7W 低成本差异化TBC技术将于下半年中试 [3] - 组件业务多元化发展 国内分布式出货保持第一 集中式与电力央国企保持合作 海外市场快速扩张 [3]
钧达股份公布中期业绩 净亏损约2.64亿元 同比扩大58.51%
智通财经· 2025-08-25 16:4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收入36.56亿元,同比减少42.48% [1] - 净亏损2.64亿元,同比扩大58.51% [1] - 每股亏损1.07元 [1] 收入结构变化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减少67.9%,主因光伏电池销量减少及市场价格下跌 [1] - 中国大陆境外市场收入大幅增长116.2%,反映战略重心向全球化转移 [1] - 海外销售占比从2024年度23.9%大幅提升至52.0% [2] 技术研发进展 - 电池平均量产转化效率提升0.2%以上,单瓦非硅成本降低约20% [1] - 中试TBC电池转化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提升1-1.5个百分点 [2] - 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2.08%,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全球化战略 - 通过亚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市场开拓构建海外销售网络 [2] - 持续发展国际销售网络及提升全球客户服务能力 [1][2]
天合光能(688599):储能累计出货超12GWh,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能力行业领先
光大证券· 2025-08-25 11:34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310.56亿元,同比下滑27.72%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亏损29.18亿元,同比下滑654.47% [1] - 2025Q2营业收入167.21亿元,同比下滑32.34% [1] - 2025Q2归母净利润亏损15.98亿元,环比亏损幅度扩大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2亿元/17.63亿元/36.41亿元 [5] 主营业务表现 - 2025H1组件出货量超32GW [2] - 210组件累计出货量超200GW,稳居行业第一 [2] - 光伏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00.82亿元,同比减少33.19% [2] - 光伏产品毛利率同比减少13.62个百分点至-2.49% [2] 储能业务突破 - 储能累计出货超12GWh [3] - 海外市场实现规模超1GWh交付 [3] - 单体容量达1.2GWh的储能系统项目成功交付智利,标志海外单体项目交付能力进入"GWh时代" [3] 技术研发实力 - 2025H1研发投入22.6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7.28% [4] - 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创造31.1%和32.2%的世界纪录效率 [4] - 实验室叠层组件效率达到30.6%,成为全球首个突破30%的光伏企业 [4] - 钙钛矿专利以481件专利申请排名全球第一,远超第二名近40% [4] 财务预测指标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73,107百万元/80,786百万元/87,741百万元 [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8.94%/10.50%/8.61% [6] - 预计2025-2027年EPS -0.93元/0.81元/1.67元 [6] - 预计2025-2027年ROE -8.30%/6.75%/12.23% [6] - 预计2025-2027年P/E -/-/21/10 [6]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16.74元 [7] - 总股本21.79亿股 [7] - 总市值364.83亿元 [7] - 一年股价区间12.82-29.92元 [7] - 近3月换手率78.78% [7]
中来股份股价微涨0.80% 半年报减亏成效显现
金融界· 2025-08-23 00:4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 股价报6 3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 80% [1] - 当日成交额1 23亿元 [1] 主营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主营业务为光伏背板及N型TOPCon电池组件 [1] - 背板产品累计出货量超290GW 位居全球前列 [1] - 国内较早实现N型技术GW级量产的企业之一 [1] - TOPCon电池实验室效率达26 99% 量产效率超27%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 04亿元 同比增长7 25%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 69亿元 同比减亏44 83% [1] 业务拓展动态 - 近期中标2 8亿元户用光伏运维项目 [1] - 参与新疆沙戈荒光伏电站建设 [1] 资金流向 - 8月22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00 07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31 37万元 [1]
英发睿能递表港交所 中信建投国际、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08:25
公司上市申请 - 英发睿能已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 [1] - 中信建投国际、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1]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 [1] - 2024年市场份额为14.7% [1] 业务范围 - 专注于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覆盖P型和N型电池片 [1] 公司资质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参与多项中国行业标准的编制 [1] 产能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30日N型TOPCon电池片年产能达到32.7GW [1] - 在中国四川宜宾设有先进电池片产能 [1] - 已在印度尼西亚设立首个海外制造基地 [1] 产品特性 - 电池片产品均采用182mm及以上大尺寸型号 [1] - 已通过法国碳足迹认证和德国南德认证 [1] 技术优势 - 先后抓住P型PERC大尺寸电池片、N型TOPCon电池片及N型xBC电池片市场机遇 [1] - 自主研发技术使N型TOPCon电池片量产测试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7.1% [1] - 转换效率接近理论极限 [1]
爱旭股份(600732):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025Q1现金流显著改善,ABC组件快速放量
东莞证券· 2025-05-29 17: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爱旭股份增持评级(首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持续研发创新,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增强 [5] 报告总结 公司财务数据 - 2025年5月28日收盘价11.03元,总市值201.59亿元,总股本18.28亿股,流通股本15.98亿股,ROE(TTM)为 -170.08%,12月最高价17.18元,12月最低价7.36元 [3] - 2024年实现营收11.55亿元,同比 -58.94%;归母净利润 -53.19亿元,同比 -802.92%;扣非归母净利润 -55.53亿元,同比 -1819.98% [5] - 2025Q1实现营收41.36亿元,同比 +64.53%;归母净利润 -3.00亿元,同比 -229.35%;扣非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 -38.56% [5]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0.53%,环比提高13.46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16亿元,同比 +129.72%,环比 +1010.01% [5] 公司业务情况 - 2024年N型ABC组件在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组件销售量6.33GW,较2023年大幅增长近12倍,全年组件销售收入49.61亿元 [5] - 2025年第一季度组件销售量达4.54GW,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500%,较2024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超40%,新增销售订单超5GW [5] 公司研发创新 - 保持对N型ABC技术持续研发升级,开发第三代“满屏”系列组件产品,量产交付效率最高可达25.2% [5] - 发布基于BC技术的0BB无主栅技术和轻质组件,保持综合技术实力和场景产品领先 [5] - 2024年AB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提升至27.3%以上,ABC组件量产转换效率提升至24.6%,后续将提至25%以上 [5]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17元、0.46元、0.92元,对应PE分别约65倍、24倍、12倍 [5] - 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预计分别为203.99亿元、250.87亿元、328.89亿元 [6] - 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3.09亿元、8.41亿元、16.87亿元 [6]
突发公告:千亿巨头实控人辞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22:31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实际控制人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未来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 [1][3] - 现任董事长钟宝申接任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职务 [3] - 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之女李姝璇成为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之一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李振国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0.67亿股,占总股本14.08%,市值约160亿元 [3]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此次人事调整体现隆基绿能坚定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6]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50.14亿元,占营收比例6.07%,为A股光伏行业研发投入最高的两家企业之一 [6] - 公司押注BC技术(背接触电池技术),李振国多次公开强调该技术是接近单结晶硅电池理论转换效率的最优方向 [6] - 隆基中央研究院作为公司全球研发体系核心机构,被称为"光伏大脑",李振国未来将主导该机构的前沿技术攻关 [7] 行业背景与公司发展 - 中国光伏行业近年经历迅猛发展,隆基绿能曾登顶全球光伏企业市值巅峰,李振国个人财富随之增长 [4] - 近两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公司面临竞争加剧、业绩亏损、人员优化等挑战 [4] - 李振国在隆基绿能25周年演讲中提到"下一个25年隆基要改变",此次职务调整被视为其主动求变的体现 [5] - 李振国在业内以"专家型企业家"著称,长期聚焦技术研发,公开演讲中多次强调研发投入的重要性 [6]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职,知情人士:系请辞、专注研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9:42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将专注于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继续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 [4] - 现任董事长钟宝申接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职务 [4] - 李振国之女李姝璇被提名为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4] - 李振国直接持有公司10.6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4.08%,按5月26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约160亿元 [5] 公司战略调整 - 此次人事调整显示公司坚定技术研发立足的态度 [8] - 李振国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技术研发的重要性,被称为"专家型企业家" [8]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0.14亿元,占营收6.07%,是A股光伏上市公司中仅有的两家研发投入超50亿元的企业之一 [9] 技术发展方向 - 公司押注BC技术(背接触电池技术),被视为重振雄风的关键 [10] - 李振国表示BC技术不亚于上一轮单晶技术变革,且技术难度更高 [11] - 公司认为BC技术是最有可能接近单结晶硅电池理论转换效率的技术方向 [11] - 隆基中央研究院是公司全球研发体系核心机构,被称为"光伏大脑" [11] 行业背景 - 光伏行业过去几年迅猛发展,隆基绿能曾登顶全球光伏企业市值巅峰 [6] - 近两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公司面临竞争加剧、业绩亏损等挑战 [6] - 2025年是公司成立25周年,李振国提出"下一个25年隆基要改变"的理念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