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技术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爱旭股份(600732):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025Q1现金流显著改善,ABC组件快速放量
东莞证券· 2025-05-29 17: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爱旭股份增持评级(首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持续研发创新,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增强 [5] 报告总结 公司财务数据 - 2025年5月28日收盘价11.03元,总市值201.59亿元,总股本18.28亿股,流通股本15.98亿股,ROE(TTM)为 -170.08%,12月最高价17.18元,12月最低价7.36元 [3] - 2024年实现营收11.55亿元,同比 -58.94%;归母净利润 -53.19亿元,同比 -802.92%;扣非归母净利润 -55.53亿元,同比 -1819.98% [5] - 2025Q1实现营收41.36亿元,同比 +64.53%;归母净利润 -3.00亿元,同比 -229.35%;扣非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 -38.56% [5]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0.53%,环比提高13.46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16亿元,同比 +129.72%,环比 +1010.01% [5] 公司业务情况 - 2024年N型ABC组件在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组件销售量6.33GW,较2023年大幅增长近12倍,全年组件销售收入49.61亿元 [5] - 2025年第一季度组件销售量达4.54GW,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500%,较2024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超40%,新增销售订单超5GW [5] 公司研发创新 - 保持对N型ABC技术持续研发升级,开发第三代“满屏”系列组件产品,量产交付效率最高可达25.2% [5] - 发布基于BC技术的0BB无主栅技术和轻质组件,保持综合技术实力和场景产品领先 [5] - 2024年AB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提升至27.3%以上,ABC组件量产转换效率提升至24.6%,后续将提至25%以上 [5]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17元、0.46元、0.92元,对应PE分别约65倍、24倍、12倍 [5] - 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预计分别为203.99亿元、250.87亿元、328.89亿元 [6] - 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3.09亿元、8.41亿元、16.87亿元 [6]
突发公告:千亿巨头实控人辞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22:31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实际控制人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未来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 [1][3] - 现任董事长钟宝申接任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职务 [3] - 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之女李姝璇成为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之一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李振国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0.67亿股,占总股本14.08%,市值约160亿元 [3]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此次人事调整体现隆基绿能坚定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6]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50.14亿元,占营收比例6.07%,为A股光伏行业研发投入最高的两家企业之一 [6] - 公司押注BC技术(背接触电池技术),李振国多次公开强调该技术是接近单结晶硅电池理论转换效率的最优方向 [6] - 隆基中央研究院作为公司全球研发体系核心机构,被称为"光伏大脑",李振国未来将主导该机构的前沿技术攻关 [7] 行业背景与公司发展 - 中国光伏行业近年经历迅猛发展,隆基绿能曾登顶全球光伏企业市值巅峰,李振国个人财富随之增长 [4] - 近两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公司面临竞争加剧、业绩亏损、人员优化等挑战 [4] - 李振国在隆基绿能25周年演讲中提到"下一个25年隆基要改变",此次职务调整被视为其主动求变的体现 [5] - 李振国在业内以"专家型企业家"著称,长期聚焦技术研发,公开演讲中多次强调研发投入的重要性 [6]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职,知情人士:系请辞、专注研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9:42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将专注于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继续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 [4] - 现任董事长钟宝申接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职务 [4] - 李振国之女李姝璇被提名为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4] - 李振国直接持有公司10.6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4.08%,按5月26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约160亿元 [5] 公司战略调整 - 此次人事调整显示公司坚定技术研发立足的态度 [8] - 李振国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技术研发的重要性,被称为"专家型企业家" [8]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0.14亿元,占营收6.07%,是A股光伏上市公司中仅有的两家研发投入超50亿元的企业之一 [9] 技术发展方向 - 公司押注BC技术(背接触电池技术),被视为重振雄风的关键 [10] - 李振国表示BC技术不亚于上一轮单晶技术变革,且技术难度更高 [11] - 公司认为BC技术是最有可能接近单结晶硅电池理论转换效率的技术方向 [11] - 隆基中央研究院是公司全球研发体系核心机构,被称为"光伏大脑" [11] 行业背景 - 光伏行业过去几年迅猛发展,隆基绿能曾登顶全球光伏企业市值巅峰 [6] - 近两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公司面临竞争加剧、业绩亏损等挑战 [6] - 2025年是公司成立25周年,李振国提出"下一个25年隆基要改变"的理念 [7][8]
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泉为科技
搜狐财经· 2025-05-26 17:30
公司概况 - 广东泉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22日,原名为广东国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型能源发展和先进光伏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 [2] - 公司立志成为全球领先的HJT高效绿能产品制造商及清洁能源运营综合服务商 [2] - 公司最初业务集中在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后转型进入光伏领域以实现业务多元化和转型升级 [2] 市场表现 - 公司市值在转型后一度达到近5年高峰,为40.73亿元,但截至2025年5月已大幅下滑至10.88亿元 [2] - 全球光伏产业持续扩张,但市场面临供需失衡与价格暴跌的挑战 [2] - 作为光伏行业的新品牌,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市场挑战 [2] 财务状况 - 公司因2019年度和2020上半年连续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罚,虚增业务收入和营业成本 [4] - 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9600万元至1.35亿元 [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每股净资产为-0.17元 [4] - 公司因未履行相关法律义务被下发限消令,执行标的高达数百万元 [4] 经营问题 - 公司在合同履行、关联交易等方面存在问题,频繁陷入诉讼泥潭 [4] - 2024年8月24日至12月12日期间,公司新增累计诉讼、仲裁事项涉案金额达1.09亿元 [4] - 多位高管相继离职,包括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重要职位,影响公司稳定性和运营效率 [5] 技术与资金短板 - 公司在光伏领域的投入巨大,但自身资金实力有限,资金链紧张 [5] - 公司在光伏核心技术方面的储备备受质疑,如微晶硅沉积技术、低耗量银浆印刷技术等被业内人士认为存在夸大之嫌 [5] - 技术和资金短板制约了公司在光伏领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5] 总结与建议 - 公司在财务、经营和市场等方面均面临严峻挑战和困境 [6] - 公司需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技术水平、优化资金结构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信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
海泰新能(835985) - 关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公告
2025-05-12 20:1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9 日,采用网络远程方式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召开 [3] - 参会人员为通过网络参与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 7 人 [3] 技术与研发 - 为保持技术领先,加大主流技术研究投入,培养和储备技术人才,关注其他技术以减少对单一技术依赖 [4] - 2024 年与清华大学等合作开展新型光伏储能变换器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等项目,未来将加大合作进行迭代产品技术储备和升级 [6] - 2024 年研发支出 1.4 亿元,占营业收入 3.70%,取得 216 项专利和 18 项发明专利,研发人员 213 人 [6] - 密切关注 TOPCon、HJT 等新型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人员培训,未来研发投入以公告为准 [8] 分红与财务 - 2024 年 6 月 26 日实施权益分派,以 305,476,200 股为基数,每 10 股派 2.2 元现金,共派发现金红利 67,204,764.00 元 [4] - 2024 年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损益 615 万元 [9] 市场与业务 - 2024 年外销收入 1.78 亿元,在荷兰、南非、巴基斯坦等设营销门店,利用线上渠道拓展客户,参与海外展会 [5] - 面对市场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拓展渠道布局,降低运营成本,开发新客户,实现生产与服务一体化 [4] - 应对国际贸易壁垒,跟踪政策变化,进行全球化布局与本地化生产,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9] 产能与扩产 - 目前生产运营正常,未来扩产将根据订单、市场和自身情况统筹考虑,按规定履行程序并公告 [6] 股价与市值管理 - 股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公司治理,做好生产经营,遵守稳定股价承诺,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 [7] - 重视市值管理,以公司内在价值为核心,优化信息披露,加强与市场沟通,统筹考虑股份回购事宜 [8] 盈利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亏损受市场环境和税收优惠减少影响,积极开拓市场,半年报和全年经营以公告为准 [8] 项目进展 - 曹妃甸氢能运输管道项目正在办理环评、安评等前置审批程序,进展以公告为准 [10] 成本控制 - 通过科学规范的采购管理体系,优化供应商结构和采购策略提升供应链管理效能 [10] 政策应对 - 关注国内外新能源补贴政策变化,聚焦主业,强化成本管控,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研发投入 [10]
聚和材料(688503):银浆盈利稳定,铜浆稳步推进
长江证券· 2025-05-07 19: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聚和材料2024年实现收入124.88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4.18亿元,同比下降5%;2024Q4实现收入26.61亿元,同比下降8%;归母净利 -0.03亿元。2025Q1实现收入29.94亿元,同比增长1%;归母净利0.9亿元,同比增长18% [2][4] - 2024年公司光伏导电浆料出货量2024吨,保持行业领先,N型光伏导电浆料出货量1576吨,占比77.87% [10]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8.42亿元,占收入比例6.74%,各技术路线均有成果,首创铜浆产品并小规模出货 [10] - 2024年公司各项减值计提充分,后续有望轻装上阵 [10] - 展望后续,公司铜浆稳步推进,银浆加工费保持稳定,非光伏有望逐步贡献盈利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2488|13112|17046|20455| |营业成本(百万元)|11401|11912|15564|18715| |毛利(百万元)|1086|1200|1482|1740| |营业利润(百万元)|483|678|826|988| |利润总额(百万元)|481|678|826|988| |净利润(百万元)|410|610|744|889|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418|610|744|889| |EPS(元)|1.77|2.52|3.07|3.67|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895|317|764|406|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296|-65|-10|-10|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059|-78|-78|-78|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132|174|676|318| |每股收益(元)|1.77|2.52|3.07|3.67|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3.70|1.31|3.16|1.68| |市盈率|25.02|12.69|10.40|8.70| |市净率|2.31|1.54|1.34|1.16| |EV/EBITDA|18.62|12.55|9.63|8.04| |总资产收益率|5.2%|7.3%|7.9%|8.6%| |净资产收益率|9.0%|12.2%|12.9%|13.4%| |净利率|3.3%|4.7%|4.4%|4.3%| |资产负债率|41.8%|40.2%|39.0%|36.0%| |总资产周转率|1.61|1.60|1.91|2.06| [17]
迈为股份(300751)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22:50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8.30 亿元,归母净利润 9.25 亿元;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2.29 亿元,归母净利润 1.62 亿元 [2] - 受光伏行业整体影响,公司基于客户账龄及个别客户特殊经营情况,审慎计提减值准备;公司持续加大下一代光伏技术研发投入并拓展半导体业务,短期内增加成本和费用 [2] 业务布局与发展 半导体设备布局 - 自 2019 年开始布局泛半导体领域,近三年逐步增加投入,当前半导体和显示方向研发投入占比接近一半 [4] - 基于激光、真空等技术平台在半导体封装等领域快速发展,光伏和半导体设备供应链和技术平台部分共享,协同效应显著 [4] - 预计今年非光伏订单有望快速增长,后续收入结构将进一步多元化 [4] 光伏设备出海 - 在海外市场,HJT 技术凭借四步短工艺流程、低温工艺降低人工需求和能耗,公司开发出适合海外 HJT 的厂务方案和智能化设备解决方案,减少洁净室面积和动力需求,单 GW 用人量下降,且无技术诉讼风险 [5] - 预计今年海外 HJT 相关订单占光伏订单占比较高 [5] 钙钛矿相关设备进展 - 推进异质结与钙钛矿叠层电池中试线建设和销售,基于现有 HJT 平台工艺,钙钛矿叠层电池大尺寸试验线电池转化效率已超 29%,预计很快突破 30% [7] - 今年钙钛矿相关核心设备订单有望落地,预计行业 2027 - 2028 年实现商业化量产 [7] HJT 技术发展 - 针对现有产线升级,采用光子烧结技术可将硅片和浆料温差提升 100℃,降低线电阻 30%实现细线印刷;采用边缘优化方案可优化硅片边缘钝化并降低背面收集损失,两项技术可使组件功率提升 15 - 18W;背抛试验线可使电池背面大绒面钝化和接触改善,进一步提升 10W,使现有 730W 产线趋近 760W 功率目标且改造成本低 [9] - 全新搭建异质结电池整线,在上述技术升级基础上增加 PED 设备取代 PVD 设备,采用无籽铜电镀取代正面丝网印刷,组件功率可进一步突破至 775 - 780W [10] 业务相关问题解答 半导体与显示业务收入确认慢原因 - 公司进入半导体、显示装备行业较同行晚,半导体行业验证周期长,相关订单在客户处批量调试;显示行业部分设备需配合其他设备联调联试,后续验收节奏有望加快 [10] BC 技术投入情况 - 公司现有用于 HJT 电池的 PECVD 和 PVD 可用于 HBC 和 HTBC 电池,现有用于 Topcon 电池的印刷、测试分选和激光设备也可用于 BC 电池 [10]
新股消息 | 晶澳科技(002459.SZ)递表港交所 2024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三
智通财经网· 2025-04-28 19:14
上市计划 -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冲击"A+H"两地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太阳能光伏硅片、电池、组件及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等 [4] - 2024年公司以光伏组件出货量计全球排名第三,市场份额达12.3%,且自2015年以来连续10年位列全球前四位 [4] - 产品覆盖全球178个国家与地区,设立16家海外销售公司和7个区域运营中心,海外市场贡献半数以上销售额 [4] 生产基地与产能 - 截至2024年底在中国运营15个生产基地,在越南运营1个生产基地,并计划在阿曼建设新生产基地 [4] - 光伏组件产能超过100GW,其中90%以上为高性能N型组件产能 [4] 技术优势 - 光伏组件量产转换效率达23.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6] - 拥有覆盖各生产工序的TOPCon电池制造专利组合,BC与HJT技术已达到量产条件,并持续推进钙钛矿技术研发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729.89亿元、815.56亿元、701.21亿元人民币 [6]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55.40亿元、71.92亿元、-50.95亿元人民币 [6] - 2024年出现经营亏损41.11亿元人民币,税前亏损51.96亿元人民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