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链条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抱团突围 大湾区探路新型储能“成套出海”新通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2:52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中国新型储能企业正通过“间接出海”和“抱团”共建产业生态的模式,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1][3][4] - 企业出海策略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提供涵盖规划、设计、集成、运维及金融保险的成套解决方案,旨在摆脱低价值部件依赖,向高毛利和长期服务转型 [1][4] - 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完善的产业链、明确的政策支持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新型储能产业提供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系统性发展路径 [7][8] 新型储能企业出海策略 - “间接出海”模式是指企业通过为下游整机与系统客户提供关键材料和核心器件,借助头部客户的渠道、品牌与服务网络快速进入海外市场,相较于“直接出海”更具效率 [1] - 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推动“电芯厂商+系统集成商+EPC服务商”联合出海的新格局,例如南非红沙153MW/612MWh电池储能项目就是协同出海的典型案例 [4] - 为应对个别企业低价竞争可能引发的行业风险,行业强调需摆脱低价泥潭,通过提升系统集成与服务能力保障长期健康发展 [3] 产业生态与合作 - 包括华为、南方电网电力科技等在内的22家新型储能生态链企业集中签约,合作覆盖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多种前沿技术路线 [2][4] -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作为该领域唯一的制造业创新中心,采用“公司+联盟”模式,建设了8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3个试验验证平台、8个检验检测平台和2个示范实证平台 [6] - 新一代载波通信产业联盟成立,致力于推动产业实现从技术引领到生态引领、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重要跨越 [6] 广东省产业发展与支持 - 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已形成覆盖电池材料、储能电芯、变流器、系统集成和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自2022年10月以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211个,总投资额超340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7000亿元 [7] - 2024年,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50万千瓦,同比增长114%;产业链9878家企业利润总额182.15亿元,同比增长8.0% [7] - 政策支持体系包括“1+N+N”政策包,国内首个“网地一体”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在深圳运行,并由广东能源集团发起设立了首期规模50亿元的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 [8] - 大湾区为企业在研发、供应链、场景验证和商业化方面提供了清晰路径和“快速通路”,助力企业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应用快速迭代 [8]
新栽53万株,企业达53家!枣庄石榴产业“三链协同”提质增效
齐鲁晚报网· 2025-09-15 20:05
产业战略目标 - 枣庄市以打造全国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 围绕种植扩规 加工提质 品牌做强三大方向集中发力 推动石榴产业实现全链条升级 [1] 种植与种源发展 - 2024年全市新栽植石榴53万余株 引进优质品种30个 [1] - 新建石榴遗传改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成功筛选花青苷高含量品种2个 相关技术入选2025年山东省重大创新任务 [3] - 新栽植石榴中国审 省审良种达21.7万株 建成改造示范园 标准化示范园等2600余亩 [3]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石榴加工企业增至53家 规模以上企业24家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 [1][3] - 吉美大健康产业园石榴+特膳 晟达菲尔高端食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已投产 石榴萃取深加工 护肤品研发等项目加快推进 [3] - 原汁年加工能力提升至5000吨 饮料产能超12万吨 [3] 品牌建设与销售网络 - 重点打造枣味榴传区域公用品牌形象 现有市级以上石榴品牌11个 制定行业 地方及团体标准14项 [5] - 线上依托130余家直播企业 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 [5] - 线下产品入驻银座超市110余家 中石化易捷超市70余家 销售额同比增长30% 并成功对接中国供销商贸流通集团以拓宽全国销售网络 [5] 未来发展方向 - 下一步将聚焦全链条创新 全要素聚合与全业态融合 持续提升石榴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水平 [5]
【环球热评局——链博系列之五】中国以全链条创新锻造数字科技“韧性之锚”
环球网· 2025-07-18 08:29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亮点 - 1688平台成为中小企业供应链转型的核心工具,为江苏纺织品、潮州陶瓷等产业带提供实时供需匹配 [1] - 阿里巴巴、浪潮、联想等科技企业通过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和全球化布局推动"研产供销服"全链条创新 [3] - 中国供应链正从技术突围转向生态重构,以全链条创新重塑全球竞争优势 [1]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浪潮集团全栈云计算能力已服务全球120余国,为金融、政务领域提供数据安全基础 [3] - 阿里巴巴通义大模型以DeepSeek R1三分之一的参数量实现性能超越 [3] - 1688平台串联200万工厂形成"数字供应链共同体",将小家电新品研发周期从18周缩短至12周 [3] - 希磁科技车规级电流传感器精度达0.1%,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30%份额,光伏领域份额超50% [3] - 武汉尚赛光电的高折纳米压印胶为国产28纳米芯片提供工艺突破 [3]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建设 - 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18家核心供应商全部聚集在武汉光谷50公里半径内 [4] - 联想合肥"灯塔工厂"形成4小时配套圈,为中小企业提供从打样到报关的全流程服务 [4] - 本末科技轮足机器人已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施耐德无锡工厂通过能效管理系统带动270家供应商减碳,苏州合金厂年减排达8000吨 [4] - 苹果供应链中欣旺达的磁悬浮电池生产线和创新集团的100%再生铝技术展现智能制造与绿色标准 [4]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拓展 - TCL"区域工业中心+卫星工厂"模式在波兰、墨西哥等地复制,本土化交付周期缩短至72小时 [5] - TCL海外营收从590亿元增长到1253亿元,年均增长17.6% [5] - 九号公司通过深圳研发+越南组装双枢纽实现北美市场占有率逆势增长 [5] - 中基惠通智能关务系统打通168国清关链路 [5] - 长虹集团智慧家居系统进入非洲百万家庭 [5] 供应链发展模式 - 中国企业供应链进化呈现三重逻辑:技术攻坚核心环节、强化集群协作、深化全球融合 [5] -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链条创新,构建包含制度保障、载体支撑、服务协同的创新生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