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脂

搜索文档
炎热夏日如何科学健身?这份健身指南请收好
央视网· 2025-08-09 11:06
夏季健身指南 - 运动健身已成为生活方式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带来挑战 [1] - 低温运动易诱发关节炎 建议室温保持在25℃~28℃ 避免密闭缺氧环境运动 [3] - 运动中需少量多次补水 切忌暴饮或喝冰水 [3] 运动强度与健康风险 - 夏季运动需定时定量定强度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5] - 锻炼后简单肌肉酸痛合理 剧烈运动后出现肌肉疼痛/失力/茶色尿需警惕横纹肌溶解 [5] - 横纹肌溶解症是横纹肌细胞损伤导致肌酸激酶等物质进入血液引发的综合征 [7] 减重与减脂区别 - 减重≠减脂 减重可能伴随水分流失 减脂是脂肪比例下降 [9] - 心率达最大心率60%-70%时燃脂效果更佳 最大心率公式为220-年龄 [9] - 建议运动时长40分钟-1小时 心率保持120-140次/分钟 需关注体脂率而非单纯体重 [9] - 女性需注重肌力训练 男性需加强柔韧性和关节灵活度训练 [9] 运动后恢复 - 高强度运动后慎用筋膜枪 可能加重肌肉拉伤 [11] - 简单肌肉放松可通过牵拉或泡沫轴完成 无需专业器械 [11]
这个夏天你健身了吗?这些健身知识请查收
央视网· 2025-08-09 03:57
全民健身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5.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超38.5% [1] - 国民体质合格率从2000年监测以来提升4.5个百分点至84.8% [1] - 武汉匹克球馆第二季度客流量环比增长超50%,年内新增场馆超10家 [11] 运动设施建设与创新 - 北京长阳体育公园集成门球、篮球、足球等10余种专业场地,配备年龄分层设计设施 [4] - 健身器材嵌入电子计数器实现运动数据手机传输功能 [4] - 南京万德体育实施二维码报修系统,承诺24小时内完成设备维护 [6] 体育赛事与新兴运动形态 - 凤凰山体育公园转型为青少年赛事研学基地,带动家庭运动参与 [7] - 三亚热带雨林挑战赛融合民族文化展示与音乐元素创新赛事体验 [9] - 匹克球凭借社交属性成为年轻群体新宠,场地需求激增 [11] 科学健身技术指导 - 夏季运动需保持25-28℃环境温度,每15-20分钟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13][15] - 建议运动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60-70%(计算公式:220-年龄)以优化燃脂效果 [20] - 40-60分钟中强度运动(心率120-140次/分)可有效降低体脂率 [20] 运动健康风险防控 - 横纹肌溶解症警示:避免单次高强度长时间运动(如突击跑马拉松)或重复单一动作 [16][18] - 运动后放松建议采用牵拉或泡沫轴替代筋膜枪,防止肌肉二次损伤 [22] - "脂肪瘦"现象需关注体脂率而非单纯体重,女性需加强肌力训练,男性需提升关节灵活度 [20]
“减脂”饮品的学费,年轻人交了无数遍
36氪· 2025-08-08 18:28
行业趋势 - 羽衣甘蓝饮品成为2024年茶饮行业现象级单品,取代椰子水和高档酸奶成为立秋节气社交平台热门话题[1][5] - 抖音羽衣甘蓝话题播放量达21.1亿次,小红书相关讨论笔记数不胜数,被网友称为"超级植物图鉴"和"通便神器"[5] - 2024年轻食市场规模突破3200亿元,年增速41.7%,预计2026年达5000亿元,75.8%消费者每周至少消费一次轻食[15] 公司动态 - 喜茶2024年7月推出国内首款羽衣甘蓝饮品"夺冠纤体瓶",首月销量超350万杯,全年超级植物茶系列累计售出3700万杯[9] - 茶百道、沪上阿姨、蜜雪冰城、瑞幸等品牌快速跟进,推出"果蔬茶""小绿瓶"等产品线,均价较普通奶茶高30%-50%[14][3] - 山东产区羽衣甘蓝收购价从几毛/斤涨至3.5-9元/斤,价格涨幅达10倍但仍供不应求[7][24] 产品策略 - 头部品牌通过水果混合配方改良口感,如喜茶"夺冠纤体瓶"添加柠檬/奇亚籽,瑞幸"纤维饮"加入苹果/白柚粒[9][13] - 产品宣传聚焦"纤体""轻盈""零农残"概念,但实际每杯仅含5克羽衣甘蓝,主要靠糖分和奶盖调节风味[19][21] - 奈雪的茶500毫升羽衣甘蓝果茶热量达166.5大卡,相当于1碗米饭,加工过程中膳食纤维流失率达90%以上[21][25] 消费者行为 - 95后群体为消费主力,单客半年消费金额达数千元,核心诉求为"减脂塑身"和社交平台内容生产[3][22] - 消费者存在认知偏差:68%购买者认为"纤体"标签等同于减肥效果,实际复购率仅维持2-3个月[16][19] - 情绪消费特征显著,高价饮品成为都市白领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交货币",客单价较常规产品高40%-60%[22][23]
减重≠减脂,使用司美格鲁肽等GLP-1药物时不要一味的节食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4 08:56
减肥与减脂的区别 - 减肥指整体体重减少 包括脂肪 肌肉和水分的流失 而减脂聚焦于减少脂肪含量和降低体脂率 是更科学健康的减重方式 [2] - 单纯减肥可能导致肌肉流失 降低基础代谢率和免疫力 身体易反弹 减脂注重保留或增加肌肉含量 延缓反弹并使身体线条紧致 [2] 身体成分与科学减脂 - 身体成分分为"瘦体重"和"脂肪总重" 普通体重秤无法反映脂肪减少情况 男性体脂率应保持15%~18% 女性为25%~28% [4] - 体重基数大群体优先减重 体重基数小群体应以减脂为主 科学减脂需通过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 充足睡眠和积极心态等多维度干预 [4] 饮食控制与减脂 - 节食可能优先消耗肌肉而非脂肪 肌肉减少会降低脂肪代谢效率 男性每日热量摄入应控制在1750-1950大卡 不宜低于1200大卡 [6] - 饮食控制核心是"吃得对"而非"吃得少" 每公斤体重摄入不少于1克蛋白质 热量缺口控制在消耗热量的15%以内(300-500大卡) [6] 健康膳食模式 - 地中海饮食以蔬菜水果 鱼类 五谷杂粮 豆类和橄榄油为主 与体重改善 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风险下降相关 [8] - 江南饮食特点是食材种类丰富 蔬菜水果摄入量大 白肉多于红肉 油盐摄入少 烹饪方式清淡 有利于控制体重和降低慢性病风险 [10] 奶制品与营养素配比 - 奶及奶制品提供优质蛋白质和膳食钙 每天推荐摄入300~500g液态奶或等量奶制品 对超重 肥胖和慢性病有潜在改善作用 [11] - 改变三大供能营养素配比(低碳水 低脂肪 高蛋白)有短期减重效果 但长期效果不明显 极低热量饮食短期可减重2%~15% [12] 生酮饮食与进食时间 - 生酮饮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10% 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比3∶1~4∶1 可抑制脂肪生成和积累 短期减重效果显著但长期安全性不明 [13] - 不吃早餐和夜间饮食与体重增加有关 不吃早餐会增加饥饿感和胰岛素抵抗 吃早餐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和胰岛素敏感性 [14] 进食速度与膳食补充剂 - 进食速度过快与肥胖有关 降低进食速度可减少热量摄入和饥饿感 增加饱腹感 建议每餐进食时间>20分钟 [15] - 天然膳食补充剂如肉碱 白芸豆提取物等减重效果缺乏足够证据 建议谨慎使用 [16] GLP-1药物 - 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获中国NMPA批准上市 是全球首个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剂 [17] - 诺和盈可实现平均17%(约16.8kg)的体重降幅 并为患者带来超越减重的多重健康获益 安全性得到广泛验证 [18]
这“童年阴影”菜,被减脂中产抢疯了
虎嗅· 2025-05-25 08:08
彩椒市场现象 - 彩椒成为2025年最热减肥食材之一 社交平台数据显示小红书浏览量达9000万次 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近5000万次 [10][12] - 彩椒价格暴涨 黄彩椒产地价从7元/斤涨至17元/斤 涨幅达140% 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71][72] - 彩椒被开发出多种食用场景 包括蘸酸奶、作低卡三明治容器、可食用饭盒等 满足打工人健康餐需求 [44][46][52][55] 健康饮食行业趋势 - 魔芋等低卡食材已形成规模市场 魔芋零食年增20% 天猫销售增幅47% 市场规模达60亿元 [83] - 京东推出"减肥给钱"活动 迪卡侬提供减重优惠券 显示企业正通过激励机制切入健康消费领域 [95][96] - 国家卫健委发布标准化健康食谱 提供1200-1400kcal配餐方案 推动饮食结构科学化 [98][100] 肥胖问题与社会现状 - 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达4.02亿 预计2030年成人及儿童超重率将分别达70.5%和31.8% [101][102] - 减肥方法呈现极端分化 包括16+8轻断食、碳循环等12类主流方法 部分存在健康风险 [94] - 消费者行为呈现矛盾性 健康餐与高热量食品同步走红 反映情绪化饮食特征 [111][112] 彩椒产品特性 - 营养优势突出 每100克仅26大卡 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适合制造热量缺口 [34] - 食用痛点明显 生吃口感辛辣寡淡 需搭配其他食材提升接受度 [37][42] - 供应链尚未匹配需求 原作为点缀食材的彩椒面临产能调整压力 [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