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创业

搜索文档
不想做“牛马”,教师三闯非洲掘金
虎嗅· 2025-06-17 15:43
非洲创业市场概况 - 坦桑尼亚是东非第二人口大国和第三大经济体,城市化优势明显,GDP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3][11] - 当地服装市场低端产品饱和,中高端市场相对空白,富裕人群偏好简约大气风格但缺乏供应[7][9][10] - 卢旺达成为新的创业目的地,聚焦财税、软件和人力资源领域[47][48] 服装行业经营分析 - 低端服装多进口自中国,当地消费者普遍认为中国货便宜且质量差[8] - 中高端服装主要来自土耳其,价格在500-600人民币以上但审美风格偏土味[7] - 公司定位中高端市场,从广州和杭州进货,精准迎合当地中产和富人需求[12][13] - 直播带货计划因账号粉丝不足1000人和准备不足而搁置[17][18] - 地面推广计划因不了解当地婚礼习俗和扫码习惯而失败[21] 多元化经营挑战 - 床品业务失败原因:产品组合不符合当地习惯(六件套),颜色偏好差异(大红色、黑色),消费观念保守(50人民币为合理价格)[27][28][30] - 玩具业务失败原因:运输成本高(价格翻三倍),当地道路状况限制使用,父母认为非必要支出[33][35][37] - 床品定价350人民币远超当地消费者心理预期(国内进货价100人民币,总成本300人民币)[31] 当地营商特点 - 坦桑尼亚员工时间观念淡薄,缺乏契约精神,迟到和爽约现象普遍[39][40] - 员工工作态度问题:清点货品敷衍了事,帮助顾客讨价还价[42] - 合伙人信任危机:当地合作伙伴拖欠货款并失联[45] 业务转型与调整 - 从坦桑尼亚服装业务转向卢旺达财税、软件和人力资源服务[47][48] - 新业务注重正规化管理:制定员工手册,招聘十多名当地员工[52] - 吸取教训后更加谨慎:寻找当地有经验的中国人作为引路人[51] - 未来计划在卢旺达打造成功模式后推广到其他非洲国家[53]
去拉美掘金,月入5万只是及格线
投中网· 2025-06-09 10:55
拉美市场概况 - 拉美地区人口达6.7亿,中产阶级占比超30%(约2.5亿人),消费潜力巨大[8][55] - 轻工业基础薄弱,消费品严重依赖进口,中国商品溢价可达国内5倍[15][20] - 与中国经贸联系加强,"两洋铁路"项目重启推动区域经济整合[9] 行业机会 - **零售业**:中国超市在智利5万人小镇首日流水达5万元,半年回本并扩张至3家分店[19][21] - **汽车行业**:比亚迪、长安等中国品牌抢占市场,本地经销商认为中国车代表未来[56][59] - **食品饮料**:中式甜点咖啡店开业第二个月即成网红店,客流量需排队两小时[62] - **电商平台**:Temu取代亚马逊成为新星,快手日活超越推特[8] 经营挑战 - **劳工文化**:巴西员工诉讼率高,3万人员工企业可能面临1万起诉讼[35] - **税收体系**:南美企业所得税平均28.3%,巴西三级税收规则复杂导致合规风险[36][38] - **社会治安**:政局动荡导致"零元购"事件,零售商单次损失超百万[47][48] 成功要素 - **产品策略**:填补市场空白(如桶装方便面、电饭煲等),利用价差优势(30元热水器卖300元)[14][19] - **文化融合**:通过足球、舞蹈等本地化方式建立信任,医药销售实现月入5万[26][28] - **长期视角**:汽车行业站稳后可持续盈利,零售商通过批发模式将利润率从50%提升至500%[52][65] 竞争格局 - 巴西市场已从蓝海转向红海,智利小镇华人超市从1家增至5家[63] - 新进入者转向厄瓜多尔等未开发小国,避开巴西、智利等成熟市场[65]
对话出海创业者:关税波动下,出海仍是一门好生意
36氪· 2025-06-06 17:54
中美关税政策变动 - 2025年2月4日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并取消T86小额包裹免税政策 [1] - 2月8日临时恢复T86免税政策 2月10日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3月12日生效) [1] - 3月4日对中国再次加征10%关税(累计达20%) 4月2日加征34%对等关税(累计54%)并终止T86免税政策 [1] - 4月8日加征50%关税(累计104%) 4月9日叠加至125% [2] 跨境贸易模式影响 - FOB模式下采购商承担关税压力 但工厂面临24%关税临界点可能放弃订单 [8] - CIF/DDP模式下企业直接承受关税冲击 面临涨价亏损或市场份额流失两难 [11] - T86小额包裹政策变动从免税到按货值30%或25美元/件征税 6月后增至50美元/件 [1] - 4月8日后≤800美元包裹需缴纳货值90%或75美元/件(6月后150美元/件) [2] 海运成本波动 - 美森轮船5月22日起上海/宁波/厦门至美国航线涨价1500美元/40'柜 [7] - 地中海航运6月1日美西基本港运费达6000美元/40'柜并加收旺季附加费 [7] - 赫伯罗特6月1日美线涨价3000美元/40'柜 达飞美西/美东分别涨至6100/7100美元 [7] - ONE/长荣/HMM/COSCO等船公司5月中下旬美线涨价800-2200美元/40'柜 [7] 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4月中国对美出口下降21% 但整体进出口总值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5.6% [17] - 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比14.4%) 欧盟第二 美国降至第三(10.2%) [17] - 东南亚转口贸易受原产地规则限制 越南要求30%以上成本在本地产生 [24] - 墨西哥凭借美墨加协定吸引中国"近岸制造"布局 应对北美市场贸易壁垒 [26] 新兴市场机会 - 东南亚需深度本土化 TikTok Shop通过与Tokopedia合资重返印尼市场 [24] - 马来西亚因文化相近和高消费力成为出海试验田 名创优品单店年销超5000万 [25][40] - 拉美市场存在文化壁垒 墨西哥需规避低价策略转向长期战略布局 [29] - 穆斯林市场存在宗教场景需求 如戒指型穿戴甲和清真漱口水等细分品类 [30][32] 中国制造升级 - 敦煌网在245%关税下仍领跑美国市场 TikTok工厂直供模式风靡全球 [36] - 3C家电领域大疆Pocket3/Insta360/安克等品牌实现技术溢价和全球热销 [37] - 潮玩品类凭借小体积高货值优势 泡泡玛特泰国单店年营业额破5000万元 [40] - 玄学水晶通过TikTok内容营销实现溢价 关键词优化可使流量翻10倍 [43] 产业带模式创新 - 江苏东海水晶产业带形成"前端直播+后端工厂"零库存模式 降低出海门槛 [44] - 潮玩产业链构建从IP孵化到全球渠道完整链条 支撑文化产品高溢价输出 [40] - 农产品领域如榴莲种植需长期投入 七年周期体现"慢生意"构建壁垒 [45]
中国人挤爆马来西亚,民宿行业也快被挤死了
虎嗅· 2025-05-26 19:41
出海创业背景 - 公司创始人2017年开始将业务拓展至海外,最初从事金融科技行业,后转向酒店民宿领域[4] - 2023年初公司创始人亲自前往马来西亚开展业务,主要考虑子女教育及生活成本因素[5][7] - 疫情期间准备了150万现金用于业务拓展,实缴资金超过80万[1] 行业转型分析 - 公司从2023年开始关注美业赛道,但因市场教育成本高而暂缓进入[9] - 2024年观察到马来西亚市场出现洗脸猫、洗脸熊等品牌后决定进入美业[10] - 退出民宿行业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饱和及入住率下降(从70%降至40%)[16][18] 商业模式对比 民宿行业 - 马来西亚民宿市场已成熟,市中心房源竞争激烈,周边地区更具成本优势[16] - 疫情期间行业洗牌后出现捡漏机会,但2023年底开始市场明显下滑[15][16] - 行业门槛低导致竞争加剧,新进入者难以获取优质房源[16][21] 美业经营 - 新开设的旗舰店面积280平(两层),月租金1.1万马币[20] - 单店投资规模:20平10-15万马币,30平低于10万马币,50平约15万马币[22] - 人工成本每月4000-6000马币(基本工资2000-3000加提成)[23] - 装修成本较高,因当地施工效率低且部分材料需从中国进口[24] - 目标回本周期为6个月内,超过即视为失败[25] 经营策略 - 选择独立经营模式,避免合伙带来的决策复杂性[26][27] - 计划将退租的60-70套民宿房源转为开设20家美业门店[28] - 重点转向服务本地市场而非游客,开展洗脸和头疗业务[19] 市场前景 - 马来西亚美业市场目前竞争较小,存在发展空间[10][19] - 出海创业被视为未来10-20年的潜在发展机会[30] - 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但不一定能带来巨额回报[29]
中国人涌向沙特,留下的却没几个
投中网· 2025-04-28 10:53
沙特市场概况 - 沙特是海湾六国中人口占比60%的核心市场,地理上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成为中企出海热门目的地[6] - 沙特2030愿景推动经济开放,60%人口为30岁以下年轻人,高人均收入与福利释放消费潜力[6] - 2023年中沙双边贸易额超1000亿美元,2024年达沙特与七国集团贸易总和的90%[11] - 约750家中企在沙特开展业务,参与NEOM等大型建设项目[11] 市场机遇与挑战 - 消费领域存在供需错配:五星级酒店装潢陈旧,四星级仅相当于国内快捷酒店水平[11] - 新兴消费品如奶茶店在沙特仍属稀缺业态,类比国内茶饮品牌下沉村镇市场[11] - 华人配套服务快速扩张:中餐馆从2023年4-5家增至20余家,华人民宿从40-50家增至近400家[10] - 但实际落地企业比例低:2022年50余考察团中仅少数建厂设办,中东中企实现利润增长者不足50%[11] 营商痛点分析 - 注册成本高昂:贸易零售业需最低6000万人民币注册资本,外资全资控股审批周期长[14] - 合资模式风险:沙特股东需持股25%以上,存在控制权让渡与资金安全风险[14] - 运营成本超预期:烧烤店投入200万沙币(约400万人民币),相当于国内2-3家店成本[15] - 供应链不完善:需自主分割整羊,试验7种羊肉解决口感问题,清真限制增加替代成本[15] 本地化障碍 - 沙化率要求:服务业需雇佣高薪沙特员工(最低8000人民币/月),实际存在"空挂"现象[16] - 文化摩擦频发:从空调安装位置争议到银行转账延误,日均处理非商业纠纷[15] - 供应商差异:本土供应商仅提供报价单而非方案,交付延期率达70-80%[16] - 时间观念冲突:国家级活动开场前仍在搭台,职场优先级异于中国商业化标准[16] 社会文化变迁 - 女性经济崛起:利雅得职场女性已不戴头巾,woman power论坛活跃,女性创业者更受青睐[20] - 改革分化明显:南部保守地区仍保持黑袍传统,部分民众认为改革过速[20] - 营商环境改善:世界银行排名从2018年92位升至2024年38位[20] - 熟人社会特征:商业合作依赖家族背景考察,建联周期长达数月[21] 市场开拓策略 - 关系网络构建:通过咖啡厅社交等非正式渠道获取本地资源,关键人引荐可降低试错成本[21] - 产品本地化设计:SUV车型适配5-6人家庭,增加沙漠露营装备后销量占比达50%[21] - 灰色业态试探:中国商人开设KTV、台球厅,二锅头溢价达160倍反映监管弹性[22] - 菲律宾员工价值:奶茶店选址依赖菲籍店员经验共享,形成信息获取捷径[21]
中国人涌向沙特,却没几个留下
投资界· 2025-04-26 17:02
沙特市场概况 - 沙特是海湾六国中人口占比60%的核心市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具有战略地位 [6] - 沙特推出"2030愿景"推动经济开放转型,60%人口为30岁以下年轻人,消费力旺盛 [6] - 2023年中沙双边贸易额超1000亿美元,2024年贸易额已达沙特与G7国家总和的90% [9]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 - 2024年沙特已有750家中国企业开展业务,参与NEOM等重大建设项目 [9] - 考察企业数量激增:2023年单家投资机构一年接待50+考察团,每团40-50家企业 [9] - 实际落地率低:同期考察创业者中仅少数真正落地项目,多数企业考察后无后续动作 [9] - 中东地区中国企业营收实现率75%,但利润增长企业不足50% [9] 行业机会与挑战 酒店与餐饮业 - 当地酒店业供给落后:五星级酒店装潢陈旧,四星级仅相当于国内快捷酒店水平 [9] - 烧烤店单店投入达200万沙币(约400万人民币),是国内成本的2-3倍 [12] - 奶茶店被视为新兴市场机会,类似国内茶饮品牌下沉村镇的扩张逻辑 [9] 房地产与长租公寓 - 家族结构变化催生需求:年轻人独立居住需求推动长租公寓市场发展 [12] - 已投资十几栋楼,但回报周期显著长于国内 [12] 运营痛点 制度成本 - 外资公司注册需沙特股东控股25%以上,部分行业需40% [11] - 全外资公司注册资金门槛高:贸易零售业需3000万沙币(约6000万人民币) [12] - "沙化率"要求强制雇佣本地员工,最低工资4000沙币/月(约8000人民币) [13] 供应链与执行 - 供应链极度不成熟:餐饮业需自行分割整羊,试验7种羊肉品种 [12] - 本土供应商报价混乱,仅提供报价单不提供方案,执行延期现象普遍 [13] - 职场文化差异:本地员工重视家庭生活,项目交付时间观念松散 [13] 本地化策略 - 关系网络至关重要:商业合作依赖长期信任建立,需通过非商务社交培养关系 [15] - 产品适配案例:车企推出6座SUV+露营装备,销量50%来自中东市场 [16] - 线下场景获客:通过咖啡馆偶遇、菲律宾店员推荐等方式获取本地信息 [16] 社会文化变迁 - 女性经济地位提升:利雅得职业女性已普遍不戴头巾,南部仍保持保守 [14] - 娱乐业灰色机会:国内10元白酒在沙特售价达1600元,台球厅/KTV陆续出现 [16] - 改革速度分化:政府推动快速开放,但民众基础仍偏保守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