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圈
搜索文档
华夏时评:以长期举措对冲短期经济波动
华夏时报· 2025-10-17 19:47
经济长期发展趋势 - 从五年规划实施角度审视经济发展长期趋势,当前“十四五”规划行至收官,宏观数据平稳,但面临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民间投资意愿偏弱、外部需求波动加剧等短板 [2][3] - 面向“十五五”规划,需以长期思维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因应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大国博弈更趋复杂的背景 [3]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 通过观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的支撑来评估经营主体活力,其畅通是经济健康与活力的关键 [4] - “四流”具体指劳动力跨区域自由流动的人流、商品服务高效流通的物流、资本要素高效配置的资金流、数据技术标准互联互通的信息流 [4]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畅通“四流”,是企业感知市场活力、参与公平竞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前提,旨在激发企业家持续开拓创新的精神 [4][6] - 将“四流”数据的冷热作为判断经济冷热的核心指标,为“十五五”规划布局提供清晰坐标 [6] 国际经济形势与韧性 - 国际形势变化具有持续性和突然性的特点,近期中美贸易争端再次成为热点 [5] - 美方对华造船等行业的301调查及限制措施被中方视为典型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做法,严重损害中国相关产业利益,并可能推高美国内通胀、损害其港口竞争力和就业,措施落地已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造成全球航运业混乱 [5] - 中方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基于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目的是防止稀土非法流向不当用途,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全球共同安全 [5] - 面对国际经济形势,核心是坚定信心、直面问题,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5] 应对短期波动的政策方向 - 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 [6] - 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 [6] - 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6]
改革开放走在前|从类脑智能到具身智能,特区寻找科技“新梯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1:37
类脑智能技术突破 -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类脑超级计算系统,通过5台机柜构建了100亿神经元的规模算力 [1][6] - 该系统的算力密度比欧盟最先进水平(用10个机柜实现10亿神经元)高出近20倍 [6] - 研究院已实现多项全球突破,包括全球首颗亿级神经元规模的可编程类脑晶圆计算芯片、全球首台全数字可编程的类脑晶圆计算机,以及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类脑异构融合智算系统 [4] - 远期目标是完整构建一个具备860亿神经元的“人类大脑”,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可能颠覆DeepSeek等现有AI模型效率与性能的新型算法 [1][10] 类脑智能的竞争优势与发展环境 - 类脑智能采用神经形态计算,模仿人类大脑运作方式,具有低功耗、高算力的特点,能有效应对传统AI算力需求增长带来的能耗瓶颈 [4] - 研究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如“负面清单”制度、自主调整经费、市场化薪酬体系)激发科研创造力,已集聚410余名科研和管理人员,引进33个科研团队和16名高层次人才 [9] - 研究院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5件,PCT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9件,外观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35件,集成电路布图3项 [9] - 大湾区具备“后发优势”,有机会在科技研发与产业转化方面开辟新赛道,而不必沿袭旧有路径 [7][8]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硬件发展上已进入百家争鸣的阶段,2025年1-5月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2.47万套,同比增长33%,占全国比重超过四成,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11] - 优必选最新研发的Walker S2人形机器人已能实现自主换电和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并应用于工业生产、物流分拣等场景 [10] - 越疆机器人在全球部署量已突破十万台,位列中国第一、全球前二,服务超过80家世界500强企业,并率先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本地化生产与服务网络全覆盖 [11] 人工智能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 在核心人工智能领域,与OpenAI在算法算力集成上的重点突破相比,在规模效应上仍有差距 [12] - 突破智能算力瓶颈、提升算法效率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挑战 [12] - 广东凭借全省31个制造业大类带来的丰富应用场景,已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1个和优秀场景99个(居全国首位),为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学习进化提供了独特优势 [13] -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人工智能软件与机器人硬件技术的地区,在软硬件一体化发展和工程人才规模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14]
从类脑智能到具身智能,特区寻找科技“新梯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21:24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地位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澳门-珠海”创新集群连续第二次入围世界百强榜[2] - 粤港澳大湾区被认为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人工智能软件与机器人硬件技术的地区,在软硬件一体化发展方面具备独特优势[8] - 香港的金融优势、深圳的科创土壤与广东的制造业基础形成互补,构建起从新材料、核心零部件到软件算法的完整创新链条[8] 类脑智能技术突破 -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系统通过5台机柜构建了100亿神经元的规模算力,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类脑超级计算系统[1][3] - 该研究院实现了多项全球突破,包括全球首颗亿级神经元规模的可编程类脑晶圆计算芯片、全球首台全数字可编程的类脑晶圆计算机等[3] - 与欧盟用10个机柜做到10亿神经元规模算力的最先进水平相比,该系统的密度高了将近20倍[3] - 远期目标是完整构建一个具备860亿神经元的“人类大脑”,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可能颠覆现有AI模型效率与性能的新型算法[1][6] 体制机制创新 -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根据区域特点及建设国际化科研机构的需要,制定了符合市场规律的招聘、薪酬与福利体系[5] - 研究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在人才招聘、资金支持和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快速响应,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力[5] - 研究院已集聚410余名科研和管理人员,引进科研团队33个,引进包括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研究人员16名[5] 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1-5月,广东全省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达12.47万套、416.98万套,同比增长33%与8.2%[6] - 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四成,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6] - 越疆机器人在全球部署量已突破十万台,位列中国第一、全球前二,服务超过80家世界500强企业[7] 产业竞争优势与挑战 -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的硬件发展上已进入百家争鸣的阶段,得益于过去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全工业品类与全产业链优势[6] - 在核心的人工智能领域,与美国相比在算法算力集成和规模效应上仍有差距[7] - 广东拥有从AI芯片、传感器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以及超大城市群提供的丰富应用场景,构成发展产业的独特优势[8] - 截至2024年底,广东已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1个和优秀场景99个,居全国首位[8]
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
新华社· 2025-10-15 10:30
经济总体形势评估 - 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有不少新的亮点 [1] - 虽然仍面临一些困难,但有利因素在不断积累 [1] -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3] 宏观政策方向 - 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总量政策持续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 [4] - 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增强发展动能 [4] - 加强跨年度工作衔接,更快更好发挥政策效能 [4] 内需与市场发展 - 要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 [4] - 统筹用好各类促消费举措,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4] - 增加优质供给,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 [4] 产业生态与创新 - 要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 [4] - 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4] - 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4] 外贸外资策略 - 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 [4] - 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 [4] 对企业与专家的期望 - 希望广大企业家秉持长期主义,持续开拓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4] - 希望专家学者发挥专业优势,为做好经济工作和推动“十五五”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4]
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证监会发布· 2025-10-14 21:18
宏观经济政策导向 - 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 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有不少新的亮点 [2] - 要以更宽的视野准确把握经济形势 从五年规划实施看长期趋势 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看经营主体活力 从国际局势变化看经济韧性 [2] - 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 总量政策持续发力 用足用好政策资源 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 增强发展动能 [3] - 加强跨年度工作衔接 更快更好发挥政策效能 [3] 内需与市场发展 - 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 统筹用好各类促消费举措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3] -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增加优质供给 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 [3] 产业生态与创新 - 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 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 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化合作 [3] -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创业投资基金 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3] 外贸外资策略 - 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 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 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3] - 推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 [3]
李强:要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
新华财经· 2025-10-14 20:48
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有不少新的亮点,虽然仍面临一些困难,但有利因素在不断积累 [1] - 会议强调要以更宽的视野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从五年规划实施看长期趋势,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看经营主体活力,从国际局势变化看经济韧性,坚定信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 - 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关系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需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加强跨年度工作衔接以更快更好发挥政策效能 [2] 宏观政策方向 - 总量政策将持续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增强发展动能 [2] - 将加强跨年度工作衔接,更快更好发挥政策效能 [2] 内需与国内市场 - 将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统筹用好各类促消费举措,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2] - 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加优质供给,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 [2] 产业生态与创新 - 将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 [2] - 将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2] 外贸外资 - 将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2] - 将推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 [2] 对企业家与专家的期望 - 希望广大企业家秉持长期主义,持续开拓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2] - 希望专家学者发挥专业优势,为做好经济工作和推动十五五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2]
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券商中国· 2025-10-14 20:22
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1] - 强调要以更宽的视野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从五年规划实施看长期趋势,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支撑看经营主体活力,从国际局势变化看经济韧性 [1] - 要求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 [1] 宏观政策方向 - 要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 [1] - 要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1] 对企业和专家的期望 - 希望广大企业家持续开拓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 [2] - 希望专家学者发挥专业优势,为做好经济工作和推动"十五五"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2]
进博故事丨西门子医疗王皓:国智创新 扎根中国服务全球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产品创新与发布 - 公司携众多创新型首发首展产品亮相第六届进博会 以创新境为每一个生命为主题[1] - 光子计数CT于10月获批在中国上市 是全球唯一获得FDA批准 CE标志和NMPA准入的产品 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使注册路径时间缩短一半[2] 中国市场战略与布局 - 中国市场对公司至关重要 公司已扎根中国三十余载 在上海 深圳 无锡等地拥有多个研发与生产基地 其中上海基地成立31周年 深圳基地超20年 无锡球管生产基地今年迎20周年[3] - 公司在中国拥有6个生产基地 分布在上海 深圳 无锡 杭州和北京 并在无锡基地进行生产升级 生产更高能量水平的CT球管和发生器[6] - 公司追加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大湾区新建高端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基地 实行双址协同运营 扩大磁共振 血管机 医疗电子部件的研发与生产 并增加研发资源投入助力深圳打造高端医疗设备产业集群[4] 研发与创新生态 - 公司在中国生产研发设备及核心零部件 培养多类型复合型人才 推动中国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3] - 公司拥有上海和北京两大核心创新中心 核心理念为中国智慧全球共创 通过开放式平台与本地创新公司结合智慧 互相赋能 搭建多维度创新生态圈[6] - 公司通过国智创新将中国智慧贡献于全球 使更多中国产品惠及全球 并将中国创新服务于全球市场[5]
赋能民营经济,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07:12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 推动国家发展 促进就业 激发市场活力 [2] -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2025年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 - 深圳建行紧跟国家政策导向 2025年3月25日发布《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推出降低融资成本 提供长期限资金支持等务实举措 [3] 金融服务创新 - 深圳建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近6000亿元(截至2025年5月末) 较年初显著增长 平均利率下降近20BPS [4] - 提供基础结算便利化服务 包括账户管理 收付款服务 资金流动性管理解决方案 以研祥集团为例展示服务成效 [5] - 推动支付线上化 通过银企直联系统实现账户查询 批量支付 资金归集等自动化处理 提升财务操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6] 供应链金融支持 - 针对产业链上下游需求痛点 量身定制供应链管理产品 赋能产业链发展与延伸 [6] - 为研祥集团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7] - 通过延链 强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增加产业附加值 实现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7] 精准融资服务 -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提供差异化融资方案 初创期提供小额贷款 成长期提供中长期贷款和项目融资 [8] - 对高科技和创新型企业给予利率优惠支持 降低融资成本 研祥集团将节省资金投入新产品研发 [9] - 针对制造业研发周期长特点 提供3年期流动资金贷款 期限与研发至生产销售周期相匹配 [9] 深度协同合作 - 与民营企业开展共同研发 技术交流 市场拓展等深度合作 以研祥集团为例推动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 [10] - 通过固定资产贷款支持研发中心建设 吸引培育科技创新企业 形成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圈 [10] - 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空间 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10]
外资企业在华以创新助推“在中国、为世界”
新华网· 2025-06-10 09:26
外资企业在华创新战略 - 欧莱雅集团全球研发、创新和科技事务副首席执行官芭芭拉·拉韦尔诺强调在中国建立"创新生态圈"的重要性,推动中外企业共同生长 [2] - 欧莱雅与未名拾光战略合作研发创新生物活性物质并推动规模化生产 [2] - 欧莱雅与凯辉基金和上海静安区合作成立"凯辉创美未来基金",重点投资成长阶段的美妆品牌和相关企业 [2] 外资企业本土化与全球化 - 依必安派特集团在中国销售产品本土化率接近90%,部分产品反向输出全球市场 [3] - 依必安派特集团正在扩建西安工厂三期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3] - 明治在中国推进本地开发、本地生产和本地人才体系强化,采用"高附加价值+技术创新"战略组合 [3] 中国市场对全球创新的影响 - 明治依托上海产品开发中心提升新品推出速度,计划将中国市场作为全球首发地 [4] - 外资企业加快在华战略布局,2024年1-4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832家,同比增长12.1% [5] - 上海出台政策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鼓励集聚研发创新等功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