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主题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2021年发行的基金仅3成实现正收益!成立以来平均亏损6.89%!有3只基金收益已翻倍!
私募排排网· 2025-09-04 11:47
2021年高位发行基金业绩表现 - 2021年发行的权益类基金共1644只,总规模约1.63万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发行数量最多达512只 [3] - 截至2025年8月27日,2021年成立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均值为24.66%,成立以来收益均值为-6.89% [4] - 成立以来实现正收益基金仅526只,占比32%,近7成基金仍处于亏损状态 [4] 收益分布结构 - 正收益基金中,收益20%以内有299只,20%-50%收益有165只,50%以上收益有62只,其中3只实现收益翻倍 [6] - 亏损基金中,590只亏损幅度在20%以内,34只亏损超过50% [7] 北交所主题基金突出表现 - 收益前三名均为北交所主题基金,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014283)成立以来收益166.03%,今年以来收益97.92% [8][9] -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A(014279)成立以来收益121.81%,今年以来收益89.27% [10] - 北交所基金主要投资专精特新细分行业龙头,覆盖锂电池材料、碳纤维、军工元器件、光伏产业链等领域 [9] 其他高收益基金特点 - 华商甄选回报A(010761)成立以来收益98.32%,规模36.23亿元,重点配置A/H股及美股映射AI资产 [11] - 收益前62名包括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联接C(53.68%)、博时研究慧选C(53.26%)、融通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53.22%)等主题基金 [8] 投资策略与市场观点 - 北交所基金把握新股次新股机会,在市场波动中加仓低估个股,显示极强韧性 [9] - 重点关注三大投资主线:科技创新(AI、机器人、低空经济)、高端制造升级(半导体、新材料)、新兴消费(医美、运动健身) [11] - 港股市场侧重优质红利资产,恒生指数因估值折价实现率先修复 [11][12]
前8月普通股基普涨 鹏华医药科技涨超90%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07:11
普通股票型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8月29日 在有可比业绩的976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 前8月业绩上涨基金数量为969只 占比高达99% 仅7只基金下跌 [1] - 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发起式A/C以107.64%和107.03%的涨幅位居榜首 是唯一涨幅翻倍的普通股票型基金 [1][4] - 涨幅90%以上的基金被嘉实、富国与鹏华基金包揽 包括嘉实互融精选股票A/C、富国医药创新股票A/C、鹏华医药科技股票A/C 涨幅在91.34%至98.55%之间 [1] 医药主题基金领先优势 - 多数涨幅靠前的基金为医药主题基金 包括中银大健康股票A/C、平安医药精选股票A/C、富国医药成长30股票A等 涨幅均在80%以上 [2] - 华安医药生物股票重仓信达生物、石药集团、康方生物、三生制药、泽璟制药等 前四只个股与迈威生物年内涨幅均翻倍 三生制药暴涨超过4倍 [1] - 前海开源中药股票C/A下跌1.25%和1.09% 因重仓传统中药企业如同仁堂、白云山、华润三九等 近期表现不及创新药板块 [3] 基金经理背景分析 - 嘉实互融精选基金经理郝淼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管理公募基金累计时间长达6年 [2] - 富国医药创新股票由赵伟与王超共同管理 赵伟累计管理经验接近8年 曾任葛兰素史克助理研究员及多家金融机构医药研究员 [2] - 鹏华医药科技股票基金经理金笑非累计管理经验超过9年 现任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二部副总经理 [2] 业绩落后基金特征 - 民生加银优选股票跌幅达9.51% 重仓宁德时代、比亚迪、安井食品等消费板块个股 受消费板块表现不佳影响 [3] - 民生加银优选股票基金经理刘浩从今年7月才开始管理公募基金 此前在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行业研究员 [3] - 除民生加银优选股票外 其余下跌基金跌幅均不足2% 包括嘉实新消费股票A(-1.63%)、前海开源中药股票C/A(-1.25%/-1.09%)等 [3][5] 基金规模与业绩对比 - 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规模达168.54亿元 但涨幅仅2.89% 业绩表现相对落后 [5][6] - 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发起式A规模2.07亿元 C规模1.53亿元 但业绩表现突出 涨幅均超107% [4] - 部分规模较大基金如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规模44.64亿元 涨幅仅0.75% 业绩表现平平 [5]
1985只“权益类基金”创新高!近一年20强全是“翻倍基”!医药、北交所主题基金成大赢家!
私募排排网· 2025-08-11 11:48
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A股三大股指单边上扬,上证指数涨幅3.74%,深证成指涨幅5.20%,创业板指涨幅8.14% [4] - 1985只成立满1年的权益类基金在2025年7月净值创历史新高 [4] 基金业绩排名 今年1-7月收益前20强 - 上榜门槛为74%,医药主题基金占14只 [5] - 前三名: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113.51%)、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113.30%)、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A(97.33%) [5][9] - 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成立于2023年12月29日,成立以来累计收益88.72%(基准48.22%),重仓港股医药龙头如信达生物、百济神州 [10][11] 近1年收益前20强 - 上榜门槛超100%(均为翻倍基),北交所主题基金占6只,医药主题基金占5只 [12] - 前三名: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202.70%)、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152.49%)、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混合A(139.98%) [16]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成立于2022年8月16日,成立以来累计收益143.19%(基准30.50%),重仓青矩技术、万通液压等北交所个股 [17][18] 近3年收益前20强 - 上榜门槛超74%,前三名: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135.25%)、嘉实互融精选股票A(120.26%)、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混合A(108.56%) [19][23] -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成立于2021年11月23日,成立以来累计收益87.14%(基准13.49%),重仓锦波生物、民士达等北交所个股 [24][25] 近5年收益前20强 - 上榜门槛超97%,前三名: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262.69%)、东吴新趋势价值线混合(183.15%)、东吴移动互联混合A(178.89%) [26][30] - 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成立于2017年11月14日,成立以来累计收益488.86%(基准10.95%),重仓裕兴股份、国检集团等传统行业个股 [31][32] 行业趋势 -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突出,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等产品领涨 [5][11] - 北交所主题基金成为近1年及近3年收益榜单重要力量,中信建投、汇添富等旗下产品表现亮眼 [12][19] - 长期业绩领先基金如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展示出传统行业配置策略的有效性 [26][31]
医药赛道迅速蹿红 主题基金迎上报高峰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17
创新药板块行情 -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行情向好,成为二级市场热点 [1] - 二季度公募机构上报医药主题基金约30只,与2024年全年成立数量相当 [1][2] - 部分重仓创新药个股的公募基金年内回报率超80% [2]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6.53亿元增至64.89亿元,净流入超44亿元 [2] - 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12.67亿元增至44.25亿元,净流入超20亿元 [2] 基金产品布局 - 华宝基金布局华宝中证制药ETF、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 [2] - 鹏华基金布局鹏华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ETF联接、鹏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2] - 华泰柏瑞基金布局华泰柏瑞港股通医疗精选混合、华泰柏瑞生物医药混合 [3] - 浦银安盛基金布局浦银安盛医药创新混合、浦银安盛医疗创新混合 [3] - 招商基金布局招商医药科技混合、招商医药精选混合、招商医药量化选股混合 [3] - 鑫元基金布局鑫元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鑫元医药睿选混合 [3] 行业估值与前景 - 创新药板块估值未进入泡沫化阶段,仍在可理解范围 [1][5][6] - 港股市场吸引创新药公司上市,为指数增添活力 [4] - 国内人口老龄化提升医药需求,中国创新药企业国际地位提高 [4] - 2023年创新药迎来收获期,未来2-3年更多公司可能贡献BD品种 [7] - 创新药行业需要持续研发投入和强大金融市场支持 [5] 投资策略 - 主动权益类基金在医药行业仍低配,未来可能回归标配 [1][7] - 临床数据向好将推动药品和公司价值提升 [7] - 主动产品在创新药等专业赛道可能更有超额收益机会 [7] - 被动产品强调基础工具属性,主动产品追求阿尔法收益 [8] - 部分公司采取"被动为主、主动为辅"策略完善医药投资工具 [8]
共34万亿元!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机构规模30强出炉!另类投资基金规模半年接近翻倍
私募排排网· 2025-08-01 11:34
公募基金行业规模概览 - 截至2025年6月30日,162家公募持牌机构总管理规模达34.0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64万亿元,其中非货基金管理规模20.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万亿元 [3] - 非货管理规模前30的公募机构合计规模14.63万亿元,占行业总非货规模的72.75%,头部效应显著,易方达基金(1.52万亿元)和华夏基金(1.33万亿元)为仅有的两家规模超万亿元的机构 [3][4] 头部公募机构表现 - 易方达、华夏、广发基金连续三个季度稳居非货管理规模前三,2025年二季度末规模分别为1.52万亿元、1.33万亿元、8946亿元 [4][6] - 兴业基金、中欧基金等7家机构半年增幅超10%,其中富国基金以847亿元净增长额居首,广发基金(720亿元)、汇添富基金(632亿元)紧随其后 [4][10][11] - 东财基金(48.18%)、海富通基金(39.41%)、华泰保兴基金(39.14%)半年增幅领先行业均值(7.58%) [10][11] 非货基金分类表现 - 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合计规模18.82万亿元,占非货总规模的93.58%,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最大(10.89万亿元),股票型(4.74万亿元)和混合型(3.19万亿元)次之 [13][14] - 另类投资基金规模半年增长97.62%至2759亿元,主要受黄金等贵金属投资推动;FOF基金(25.32%)和QDII基金(11.43%)增幅亦显著 [13][14] 股票型基金专项分析 - 华夏基金(7400亿元)、易方达基金(7194亿元)、华泰柏瑞基金(4849亿元)股票型规模居前三,永赢基金以111.37%的半年增幅位列第一,规模从91亿元增至146亿元 [15][16][17] - 股票型基金30强门槛为123.24亿元,南方基金(10.55%)、建信基金(11.92%)等10家机构半年增幅超10% [15][16]
基金市场与ESG产品周报:被动资金持续加仓港股ETF,医药主题基金净值优势显著-20250707
光大证券· 2025-07-07 14:45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REITs指数系列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分级靠档方法确保指数份额稳定,采用除数修正法保证指数连续性,综合反映REITs市场表现[4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底层资产分类:产权类(如园区/仓储)和特许经营权类(如交通/市政)[50] 2. 细分项目指数:生态环保、能源基础设施等9类[50] 3. 计算公式: - 价格指数:$$P_t = \frac{\sum (P_{i,t} \times S_{i,t} \times W_{i,t})}{D_t}$$ - 全收益指数:$$TR_t = P_t \times (1 + \sum Div_{i,t})$$ 其中$P_{i,t}$为成分REIT价格,$S_{i,t}$为流通份额,$W_{i,t}$为权重,$D_t$为除数,$Div_{i,t}$为分红[49][50] 2.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监控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净值序列的多元回归模型,模拟组合提升估算精度[6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自变量:基准指数或构建的资产序列组合 2. 约束条件:仓位范围0-100% 3. 输出:行业配置动向(如医药生物+0.44pcts,有色金属-0.32pcts)[63][66]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行业主题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基金持仓信息定义长期行业标签(医药/TMT等)[3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数据源:近4期中报/年报持仓 2. 分类逻辑: - 主题基金:单一行业占比>50% - 轮动基金:行业切换频率>2次/年 - 均衡基金:最大行业占比<30%[36] 2. **现金流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筛选名称含"自由现金流"的ETF及联接基金[60]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标的池:20只现金流主题ETF(规模90.72亿) 2. 加权方式:规模加权组合收益率[60]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REITs指数模型** - 年化收益:能源基础设施指数10.52%(最大回撤13.28%)[53] - 夏普比率:消费基础设施指数1.10(年化波动10.44%)[53] 2. **仓位监控模型** - 跟踪误差:行业配置变动幅度±0.5pcts内[63]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行业主题因子** - 本周收益:医药主题+5.70%,TMT主题+0.45%[36] - 月度胜率:医药主题6个月中5个月正收益[38] 2. **现金流因子** - 本周收益:1.73%(近一月2.33%)[60] - 规模衰减:6.15亿净流出(排名倒数第三)[60] 模型/因子评价 - REITs指数模型:有效捕捉底层资产差异,但市政设施指数波动率达24.86%[53] - 现金流因子:短期收益稳定但资金吸引力不足,需结合股息率优化[60]
上半年83%普通股基上涨 华安医药生物股票涨66%
中国经济网· 2025-07-04 07:16
普通股票型基金上半年业绩表现 - 在有可比业绩的993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822只实现上涨,占比83%,171只下跌 [1] - 涨幅前三的基金均为医药主题基金,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发起式A/C和嘉实互融精选股票A分别上涨66.44%、66.07%和60.26% [1][2] - 11只基金上半年跌幅超过10%,长信消费精选量化股票C/A分别下跌12.38%和12.2% [2][3]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 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发起式重仓三生制药、泽璟制药等医药生物股,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超68% [1] - 嘉实互融精选股票同样重仓医药股,前十大持仓包括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等 [2] - 平安医药精选、中银大健康、富国医药创新等医药主题基金上半年涨幅均超55% [2] 消费主题基金表现不佳 - 长信消费精选量化股票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白酒股,包括五粮液、贵州茅台等,成立以来累计跌幅达50% [3] - 北信瑞丰优选成长虽由医药研究员管理,但重仓白酒股且仓位集中度达70%,上半年下跌11.15% [3] - 民生加银优选股票重仓家电和新能源车股,上半年下跌10.64% [4] 其他行业主题基金表现 - 广发高端制造股票C/A分别下跌10.57%和10.39%,重仓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新能源股 [4] - 建信中国制造2025股票C/A分别下跌14.85%和14.68% [5] - 华夏能源革新股票C/A分别下跌5.12%和4.89% [6]
上半年医药主题基金业绩亮眼 主动权益类前十占六席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0:01
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排名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C份额上半年收益86.68%排名第一,A份额收益86.48%排名第二[1]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基金A/C份额分别以82.45%和82.1%的收益位列主动权益基金前两名[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A/C份额以75.18%和74.73%的收益排名主动权益基金第三和第四[1]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业绩前十名中有6只是医药主题基金[1] - 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A/C和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C进入前十[1] 业绩落后基金情况 - 银河君荣基金I份额以-37.89%的收益成为表现最差的主动权益基金[1] - 前海开源人工智能基金A份额以-20.57%的收益位列倒数第二[1] - 财通基金旗下四只产品进入业绩排名后十名[2]
2025上半年基金成绩单:冠军基收益近90%,医药与北交所主题霸榜,广发成长领航一枝独秀
新浪基金· 2025-06-30 12:03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医药主题基金表现突出,最高收益达89.15% [1][2]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亮眼,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年内涨幅达81.59% [4] - 医药主题基金在TOP20中占比超六成,多只基金年内涨幅突破60% [2] - 部分非医药、非北交所主题基金如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凭借布局港股个股实现63.90%涨幅 [4] 基金经理表现 - 周思聪管理的三只医药主题基金年内收益均超56%,涵盖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产品 [2] - 张韡管理的两只港股医药基金表现优异,香港优势精选A以89.15%收益领跑榜单 [2] - 郑宁专注"医药+港股"方向,管理的两只基金分别上涨69.57%和56.81% [3] 基金规模特征 - 小微基金在榜单中占比45%,平均收益最高 [3] - 规模不足0.5亿的"迷你基"如平安核心优势A等年内涨幅均超62% [3] - 50亿以上基金仅1只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76.09亿元,涨幅57.27% [4] 行业趋势 - 医药股强势回归与北交所政策红利共同塑造上半年基金收益图谱 [5] - 半数上榜基金成立不足3年,部分运作不足1年,业绩持续性待检验 [5] - 创新药板块基金表现突出,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达76.09亿元 [4]
公募发行市场回暖,年内171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日光基”接连再现
华夏时报· 2025-06-18 12:21
公募基金市场概况 - 今年以来约660只基金发行,发行份额约4200亿份,其中3月达到发行高峰,发行份额超千亿份 [1][2] - 1至6月公募基金发行数量分别为82只、95只、133只、127只、124只和100只,发行份额分别为693.53亿份、886.01亿份、1019.49亿份、900.71亿份、590.79亿份和109.15亿份 [2] - 权益类产品占较大比重,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发行数量分别为382只和107只,发行份额为1588.81亿份和274.86亿份 [2] 基金产品类型分析 - 债券型基金年内发行数量125只,发行份额超2000亿份,是发行份额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型 [2] - FOF基金、QDII基金等其他类型基金也有发行 [2] - 医疗主题基金表现强势,全市场约290只医疗主题基金中,270多只年内实现正收益,90多只收益在30%以上,约30只收益在50%以上 [7] 基金募集情况 - 年内171只公募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包括广发智选启航混合、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等 [1][2][4] - 多只基金成为"日光基",如中邮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南方顺丰物流REIT等,均在一天内完成募集 [1][5] - 部分基金募集期大幅缩短,如中航智选领航混合从原定6月27日提前至6月11日,华宝宝益90天持有A从6月13日提前至5月23日 [5][6]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多只医药主题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如东方阿尔法健康产业混合从6月13日提前至6月9日,平安港股通医疗创新精选从6月25日提前至6月9日 [7] - 国内创新药市场发展迅速,政策支持提升市场天花板,国内创新药成果显著,管线对外授权和商业化处于成果涌现阶段 [8] - 港股创新药市场机制优势明显,便于未盈利Biotech公司上市融资,国际化市场有利于吸引外资和海外布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