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

搜索文档
沃森生物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临床研究申请获受理 国内尚无同类产品
证券时报网· 2025-08-03 18:50
公开资料显示,沃森生物是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自主研发并成功上市13价肺炎结合疫苗的企业,该产 品自2021年以来持续保持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公司还是中国第二家、全球第四家自主研发并成功上市 HPV疫苗的企业。 不过,从业绩层面来看,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21亿元,同比下滑31.41%;归母净利润1.42亿 元,同比降低66.10%。今年第一季度营收为4.62亿元,同比下降22.93%;归母净利润为264.62万元,同 比下降81.27%。报告期内,公司疫苗产品销售回款、收到政府补助资金等较上年同期减少1.7亿元。 8月3日晚间沃森生物(300142)公告,公司与复旦大学、上海蓝鹊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呼吸 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临床试验,并于近日获得受理。该疫苗为基于自主 研发的"mRNA疫苗技术平台"开发,用于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相关疾病。 目前,国外已有3款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获批上市,分别为GSK的Arexvy(重组蛋白疫苗)、辉瑞的 Abrysvo(重组蛋白疫苗)和Moderna的mRESVIA(mRNA-1345,mRNA疫苗),国内尚无呼吸道合 ...
共话妇幼健康未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探讨妇幼健康发展路径
央视网· 2025-07-26 10:16
全球妇幼健康论坛核心观点 -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年北京会议聚焦"迈向2030:全球妇幼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探讨政策行动、创新实践及国际合作议题 [1] - 中国将妇女儿童健康纳入国家战略,通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及《母婴保健法》提供保障,推出"健康中国母亲行动"等举措 [4] - 需持续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气候变化等挑战,推动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6] 中国妇幼健康政策与成效 - 中国妇女人均预期寿命达80.88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十万分之十四点三,婴儿死亡率4‰,被世卫组织评为"全球十个妇幼健康高绩效国家" [4] - 建成3000多所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推进HPV疫苗免费接种、宫颈癌筛查,推出"云上妇幼"平台 [5] - 北京市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形成12000多家医疗机构三级网络,130多家三级医院助力远郊区医疗同质化,建立15个国家级妇幼保健专科 [5] 国际妇幼健康实践案例 - 新西兰为孕妇提供免费服务,允许选择助产士全程陪伴,重视消除文化障碍 [4] - 柬埔寨将母婴健康列为公共卫生三大重点之一,为偏远地区女性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及现金支持,建立数字平台跟踪健康信息 [4] -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通过1700万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提供移动卫生解决方案和电子学习课程,开发简易卫生信息系统 [4]
近期基孔肯雅热扩散,关注疫苗ETF(159643)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7-25 09:23
疫苗行业基本面与投资机会 - 行业短期面临业绩压力、价格战和政策扰动,但长期增长驱动力清晰,由政策、技术迭代、全球化及需求共同驱动 [3] - 短期关注基孔肯雅热疫情扩散(北半球夏季蚊媒活跃)及中报业绩披露,超预期表现或成催化因素 [4] - 政策聚焦创新高价药品(如肿瘤疫苗、基因疗法),医保目录调整后创新药销量平均增长300%,峰值渗透率达非医保品种5倍 [4] - 肿瘤疫苗(HPV疫苗、癌症治疗性疫苗)及多联苗(肺炎多糖结合疫苗)有望通过商保支付突破价格瓶颈,加速市场渗透 [4] 中长期技术发展与全球化 - mRNA技术平台推动肿瘤疫苗研发,成本低、周期短,可扩展至呼吸道病毒和肿瘤疫苗领域 [5] - 重磅新品种如带状疱疹疫苗(全球市场260亿元)、RSV疫苗、新型PCV疫苗上市将提升防护边界 [5] - 国内疫苗企业增量空间来自国产替代和技术迭代,"一带一路"国家是出海重点市场 [5] - WHO-PQ认证推动国产疫苗国际化,头部企业海外布局可分散国内集采风险,增强供应链韧性 [5] 长期需求驱动因素 - 老龄化及健康意识提升带动成人疫苗需求,中国50岁以上人群带状疱疹病例超300万 [5] - 国内流感疫苗渗透率仅3%(欧美40%+),HPV疫苗渗透率约12%,重点人群接种率不足5% [5] - WHO推荐目标接种率75%,长期接种意愿增强支撑需求 [5] 疫苗ETF与行业指数 - 疫苗ETF(159643)跟踪疫苗生科指数,覆盖疫苗研发、生产全产业链企业,具行业代表性 [6] - 指数成分股聚焦生物医药行业,反映疫苗与生物科技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6]
2025系列研究框架培训 - 医药研究框架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涉及医药生物行业,细分有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血制品、中药、医疗器械、CXO、医疗服务等领域;提及公司有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迪安诊断、金域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医药板块整体优势**:受益于本土消费和医疗卫生支出稳健增长,在宏观经济疲软时可能有相对优势,估值有望提升;历史数据显示,在收入加速增长或经济环境疲软时有超额收益,与内需配置价值提升相关 [1][2] 2. **医保情况** - 收支保持稳步增长,结余率从 08 年前 25%-35%降至 15%-20%,整体可控,对内需后续增长有支撑;国家医保覆盖率稳定在 95%以上,有助于评估行业增速及潜力 [1][5] - 医疗卫生总费用由政府、社会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构成,社会和个人现金占比逐年提升,预计未来继续增加;若商业保险体系发展好,可缓解个人开支压力 [4] 3. **政策影响** - 国家医保局通过集采、创新药谈判等降低药品和耗材价格,推行 DRG 和 DIP 遏制过度诊疗,使资金使用更合理 [1][10] - 国家药监局自 2015 年改革提升仿制药质量、鼓励创新,2020 年起注重临床价值导向,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11] - 国家卫健委负责医疗卫生体系平稳运行,政策多为宏观指导性 [12] - 分级诊疗、医联体等政策中长期利于行业创新发展和供给端改革 [13] 4. **各细分领域情况** - **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投资逻辑与科技股类似,隐含研发管线 DCF 估值;国际化尤其是 BD 出海受关注,可增加海外市场增量 [1][21][30] - **CXO 板块**:受益于全球产能转移和工程师红利,2023 - 2024 年产能过剩,2025 年迎来周期性拐点,海外投融资复苏带来新动力 [1][36] - **血制品行业**:政策壁垒强,供给端集中化;头部企业通过收并购增强竞争力;不同厂家制造工艺和产品种类差异是体现差异化的重要指标 [3][31] - **医疗器械行业**:兼具制造业和科技属性,细分品类多,需通过收并购扩大规模成平台型公司;新兴领域如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受关注 [3][35] - **中药板块**:分为处方药和 OTC 两类,处方药市场规模稳定在 2500 亿以上,行业格局分散,头部企业提升份额;OTC 具消费品属性 [34] - **医疗服务行业**:包括连锁化率提升等方面,部分赛道复制性好,需轻资产运营和消费升级,关注细分赛道及公司经营管理效率与业务结构 [37] 5. **投资相关** - 医药生物板块分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成制剂和其他四类,不同细分领域投资逻辑不同 [16] - 评估医药公司估值方法多样,有盈利公司常用 PE,早期有收入无利润公司常用 PS,创新药领域常用 DCF [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老年人医保缴纳**:未参加过城镇职工医保的老年人需自行缴纳城乡居民医保,个人承担约 1/3,财政补贴 2/3,结余率相对低但收入端稳健增长 [7] 2. **原料药板块**:业务模式偏向 ToB,有较强制造业属性,竞争体现在规模效应和工艺优化;部分需海外认证,价格波动大,有周期性投资机会 [23] 3. **疫苗板块**:一类苗毛利率低,二类苗是核心发展方向;成人市场如带状疱疹、流感疫苗接种率提升空间大,新传染病疫苗有潜力 [31] 4. **血制品行业升级**:免疫球蛋白领域不断优化供应格局,生物发酵技术带来新产品,缓解人血来源供应不足;头部公司表现出色,国产比例有望提升 [32]
疫苗ETF大涨6.33%点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21:51
市场表现 - 7月24日上证指数涨0.65%报3605.73点,深证成指涨1.21%,创业板指涨1.5%,北证50涨1.1%,科创50涨1.17%,万得全A涨1.08%,万得A500涨1%,中证A500涨0.92% [1] - A股全天成交1.87万亿元,较上日1.9万亿元小幅缩量 [1] - 疫苗ETF(159643)单日涨幅达6.33%,疫苗、医美等超跌行业放量大阳 [1][3] 上涨驱动因素 - 消息面:佛山市5个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195例,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面临基孔肯雅病毒传播风险,约550万人暴露 [4] - 技术面:Bavarian Nordic公司的基孔肯雅疫苗(VIMKUNYA)单剂接种后中和抗体应答率高达97.8%,引发国产替代预期 [4] - 资金面:疫苗板块较2022年高点回撤超60%,机构持仓比例低,资金进行高低切换 [4] 行业基本面 - 短期:25Q1疫苗行业整体批签发次数为697批次,同比下降14%,反映库存调整和自费需求疲软 [5] - 研发:国内肿瘤疫苗研发处于起步阶段,海外mRNA巨头布局领先,传统重磅疫苗管线竞争激烈 [5] - 调整:企业正聚焦技术迭代及创新疫苗,加大多联多价品种研发力度,探索肿瘤治疗性疫苗等新领域 [5] 后市展望 短期维度 - 事件催化:北半球夏季蚊媒活跃,若基孔肯雅热扩散或触发二次行情,中报业绩披露期关注企业经营效率改善 [7] - 政策催化:10-11月将公布创新药医保目录,过去进入医保的创新药平均销量增长达300%,肿瘤疫苗等品种有望加速渗透 [7] 中长期维度 - 技术迭代:mRNA技术平台有望扩展至呼吸道病毒和肿瘤疫苗领域,带状疱疹疫苗(全球市场260亿元)、RSV疫苗等新品种将提升防护边界 [8] - 全球化:一带一路国家是重要海外市场,WHO-PQ认证推动国产疫苗出海,头部企业国际化突破可分散国内集采风险 [8] - 需求驱动:中国50岁以上人群带状疱疹病例超300万,流感苗渗透率仅3%(vs欧美40%+),HPV苗渗透率约12%,接种意愿长期有望增强 [9]
3000亿白马坠落!HPV库存压顶 60亿“救命钱”难解智飞生物危局
新浪证券· 2025-07-23 15:52
业绩表现 - 2023年公司营收529亿元 净利润81亿元 2024年营收腰斩至261亿元 净利润暴跌75%至20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出现上市15年来首次单季亏损 亏损额达3.05亿元 [2] - 股价从2021年146元高点跌至20元区间 市值蒸发近3000亿元 [2] HPV疫苗危机 - 2024年代理默沙东四价HPV疫苗批签发量暴跌95.5% 代理业务收入骤降52.5% [3] - 存货从2023年末90亿元激增至2024年末222亿元 2025年一季度仍高达219亿元 多为保质期36个月的HPV疫苗 [3] - 以当前季度23.7亿元营收计算 清空库存需超9个季度 国产九价HPV疫苗以不到进口四成价格冲击市场 [3]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由正转负至-44亿元 同比剧降149.6% [3] 业务转型困境 - 代理GSK带状疱疹疫苗遭遇长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性价比竞争 [4] - 自主疫苗业务2023年收入暴跌69%至10亿元 2024年微增后占比仍不足5% [4] - 控股宸安生物进军GLP-1减肥药赛道 但尚无商业化产品且持续亏损 国内同类管线已超50条 [4] 财务压力 - 2025年一季度现金仅剩30.7亿元 短期债务高达147亿元 [5] - 公司紧急通过60亿元公司债发行预案 全额偿债后资金缺口仍超50亿元 [5] - 一季度财务费用同比暴增10倍至6627万元 [5] 行业启示 - 公司困境折射出单一爆品依赖模式的致命脆弱性 [6] - 222亿HPV疫苗库存与147亿短债形成死亡螺旋 转型GLP-1等新赛道面临强敌环伺 [6]
从年赚80亿元到单季亏3亿元,“疫苗代理王”智飞生物遭遇存货危机
华夏时报· 2025-07-22 10:24
股价表现 - 7月22日收盘价为20.35元/股,处于历史低点区域,较2021年5月146.21元高点下跌86% [2][7] - Wind金融终端对公司一季报评分为20分,在368家同行业公司中排名第347位 [2] 财务危机 - 2025年一季度账上现金30.69亿元,短期债务高达147亿元,资金缺口显著 [3][4]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由正转负至-44.14亿元,同比骤降149.6% [4] - 2025年一季度亏损3.05亿元,为上市15年来首次单季亏损 [7] 代理业务崩盘 - 代理业务占比超90%,2024年代理产品收入骤降52.46% [9] - 核心产品四价HPV疫苗批签发量暴跌95.49% [9] - 存货余额从2023年末90亿元激增至2024年末222.18亿元,2025年一季度仍保持219亿元高位 [9][11] - HPV疫苗存货需超9个季度消化,且面临国产九价疫苗(499元/支,价格不足默沙东40%)的减值压力 [12] 业绩滑坡 - 2023年营收529.18亿元,2024年腰斩至260.70亿元;净利润从80.70亿元暴跌74.99%至20.18亿元 [5] - 自主产品收入2023年同比骤降68.70%至10.28亿元,占总收入不足2% [14] 转型尝试与挑战 - 2023年10月代理GSK带状疱疹疫苗,但面临长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的价格与年龄覆盖竞争 [13] - 2025年3月拟增资控股重庆宸安生物进军GLP-1领域,但后者尚无商业化产品且国内53条管线竞争激烈 [13] - 自主疫苗如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收入大幅缩水,2024年自主业务同比微增14.93%至11.82亿元,占比仅4.53% [14][15] 债务压力 - 2025年7月通过发行60亿元公司债预案,但即便全额偿债后资金缺口仍超50亿元 [16] - 2025年一季度财务费用激增至6627万元,同比暴涨超10倍 [16]
“疫苗之王”内斗9年,分红538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08:07
科兴生物控制权之争与分红事件 - 公司近期发布三次特别股息支付方案 分红金额最高达75亿美元(约538亿元人民币) 占账上余额约73% 第一阶段每股55美元的股息已支付 [3] - 分红实为补偿小股东及平息股东对治理不公的质疑 同时尝试促成各方股东就重新组建新董事会沟通协商 [3] - 小股东部分分红已基本到账 大股东及争议股份对应款项暂存共管账户 [6]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变动 - 赛富基金在特别股东大会上通过两项提案:罢免现任董事并选举由其提名的十位董事候选人进入董事会 [1] - 公司治理问题突出 需纠正股东权利、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等结构性问题 [4] - 强新资本希望在未来新选举的董事会中保留席位 目前仍在与各方沟通 [5] - 2025年7月特别股东大会选举的新董事会名单包括多位原董事会成员及独立董事 [14] 私有化与股权之争历史 - 2016年私有化引发A、B买方团冲突 A买团报价每股6.18-7美元 B买团报价每股7-8美元 [8][9] - 强新资本在2017年底持股比例达32.3% 但未加入任何买方团 [10] - 2016年公司通过"毒丸计划" 后被英国枢密院裁决认定无效 [11][12] - 公司自2019年2月起在纳斯达克停牌已超6年 [15] 分红动机与未来计划 - 赛富基金质疑分红动机是为获得股东支持以保住董事职位 [17] - 强新资本方称分红是为平息股东不满 并计划推动港股上市以恢复流动性 [17] - 公司已聘请国际投行研究香港联交所主板二次上市 目标以更高估值弥补股东损失 [17]
万泰生物20250428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公司:万泰生物,是养生堂旗下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体外诊断及疫苗领域深耕多年 [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研发投入与团队**: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近10亿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有1153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0% [2] - **IVD诊断板块业务增长**:2024年受集采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IVD诊断板块业务仍实现近两位数整体增长;试剂耗材方面,化学发光试剂增长19%,结核检测试剂增长50%,核酸试剂增长53%,甲工检测试剂增长20%,止痛品增长12%;设备装机上,全发光仪装机数增长23.5%,全自动流水线装机数增长175% [2] - **海外市场布局**:将疾病挑战转化为行动坐标,加速药品研发和货批上市,产品已销往超100个国家;2024年向安哥拉卫生部交付约213万剂HPV疫苗 [3] - **国际合作与国内公益**:Gavi 6.0战略将乌干疫苗纳入免疫投资策略,公司与多个国际组织筹备全球物干疫苗储备工作;南苏丹三轮易可宁疫苗接种为约三万人提供保护;国内向四川、青海、云南等多地捐赠两价HPV疫苗 [4] - **质量控制与人才管理**:建立全流程质量控制举措;2024年度在职员工总数为3790人,注重打造多元平等职场环境,设立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构建职业发展通道和培养培训体系 [5] - **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间追求平衡,2024年度环保方面总投入423.89万元 [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首次发布ESG报告,深耕可持续发展举措,树立负责任企业形象 [3]
年收入300亿美元“药王”专利临近到期,默沙东达成百亿美元收购交易
第一财经· 2025-07-10 15:20
默沙东收购维罗纳制药 - 默沙东宣布以约100亿美元收购英国维罗纳制药公司 维罗纳拥有前景广阔的呼吸系统疗法 收购消息公布后默沙东股价上涨近3% 维罗纳股价暴涨超20% [1] - 此次收购是默沙东2024年首笔大规模收购 创下近两年最大收购规模 2023年公司曾以108亿美元收购Prometheus Biosciences [3] - 维罗纳旗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吸入性药物Ohtuvayre已获FDA批准 2024年销售额4230万美元 投行预计2030年代中期该药收入峰值可达30-40亿美元 [3] 专利悬崖压力 - 默沙东面临重磅抗癌药Keytruda专利2028年到期压力 该药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 是全球最畅销药物 同时公司HPV疫苗需求也在放缓 [1] - 过去一年默沙东股价累计下跌超三分之一 公司急需寻找能填补Keytruda收入缺口的新药 可能需要多个新药 [1] - 2027-2028年间全球将有年销售额超1800亿美元的药物专利到期 占全球药品市场约12% 多家制药巨头面临类似困境 [3] 医药行业并购趋势 - 近一年半医药行业大规模收购减少 2023年是并购高峰年 辉瑞430亿美元收购Seagen 安进280亿美元收购Horizon Therapeutics [4] - 制药公司转向收购中国创新药资产 通过收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或交易许可方式 典型交易规模10-20亿美元 [4] - 2024年中美欧药企间许可交易价值已达350亿美元 国际制药公司对中国创新药资产质量表示认可 [4] - 相比西方资产 国际药企为中国药品境外权益支付代价仍较低 但中国药品最终上市成功率尚待验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