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款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打工人存款50万,什么水平?
第一财经· 2025-07-11 13:24
存款水平变化 - 2025年调研显示约70%受访者存款超过10万元,30%超过50万元,较2023年(12.9%超50万元)显著提升 [7][8] - 存款中位数为20-30万元,85后超30万元人群占比最高,00后中12.3%存款超30万元 [12] - 存款水平与年收入、工作年限正相关,但与年龄、城市线级无直接挂钩 [10][11] 资产配置偏好 - 银行存款类、货币基金(如余额宝)、债券类为最主流选择,00后/95后偏好货币基金(占比最高),85后/80前更倾向股票(超30%)和保险(25%) [14] - 高收入群体(年收入50万+)平均选择3.6种配置方式,显著高于低收入群体(10万-)的2.6种 [17] 储蓄行为趋势 - 38.8%受访者存超一半月薪,45.8%计划维持比例,40.6%计划提高比例,仅5%计划减少 [19] - 2025年前5月中国居民住户存款新增8.3万亿元,定期存款占比达74.29%创历史新高(2024年末为72.54%) [22] 未来资金规划 - 40%人群计划增加现金储蓄及低风险投资,中高风险投资以"维持"(最高比例)或"减少"为主 [21] - 00后/95后更倾向增加中低风险投资,80后/85后更可能削减情绪型消费(33.3%计划减少) [25] - 六大国有银行1年定存利率降至0.95%-0.98%,推动年轻人寻求港股保险、地域银行高息产品等替代方案 [27][28][30] 信息获取渠道差异 - 年轻群体(Z世代)依赖短视频/长视频平台(如B站)及泛社区(如小红书),高收入/年长群体更倾向专业金融机构及垂直社区 [32][33] 储蓄动机分析 - 56%受访者为应对突发风险(如失业、疾病)存钱,48.1%追求心理安全感,仅少数因短期目标(如购房) [38][40]
存款降息“遇冷” 理财火热“吃饱”
每日商报· 2025-06-09 06:23
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 湖南、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河南等地的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近期加入降息队伍,部分城商行各期限定存利率均在1.5%以下 [1] - 南京银行自5月26日起将三个月至五年期整存整取定存利率调整为0.7%至1.35%,北京银行自5月27日起调整为0.7%至1.35% [2] - 克州农商银行自5月28日起将三个月至五年期整存整取定存利率下调为0.9%至1.5%,最高降幅达50个基点 [2] - 扶余惠民村镇银行、中山东凤珠江村镇银行、莱山齐丰村镇银行等多家村镇银行于6月初下调存款利率,湖南三湘银行、安徽新安银行等民营银行也跟进调降 [3] 中小银行经营特点 - 中小银行在客户基础和业务多元化方面与大型银行存在差距,常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客户,尤其是利率敏感型储户 [3] - 中小银行非息收入薄弱,业务发展长期依赖存款增长 [3] 银行理财规模增长 - 银行理财规模截至6月3日达31.24万亿元,较4月末增长1440亿元,现金管理型和固定收益型产品增长显著 [6] - 5月19日至25日理财规模增加718亿元,部分定期存款到期后转向理财市场 [6] - 新发理财平均收益基准超过2.50%,个别达3%左右,显著高于存款利率 [6] 理财公司营销策略 - 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光大理财等下调多款理财产品管理费,部分费率低至0.01% [5] - 中银理财自5月20日起对20多只产品降费,部分产品固定管理费和销售服务费下调至0.01% [5] - 农银理财将多款开放式理财产品投资管理费率从0.15%、0.05%不等降至0.03% [5] 理财产品收益策略 - 理财公司采取"固收+"等多元化策略,通过增加权益、衍生品等资产比例提升收益,跑赢定期存款 [7] - 固收类资产收益率虽下降,但理财公司通过调整资产结构仍能保持竞争力 [7]
公募规模创新高33万亿,银行理财重回31万亿高位,低利率时代谁主沉浮?
搜狐财经· 2025-05-28 14:07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 4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3.12万亿元 较3月底增加0.9万亿元 首次突破33万亿关口创历史新高 [2] - 开放式基金中仅混合基金规模微降0.001万亿元至3.581万亿元 但份额净申购26亿份 缩水主因股市下挫而非赎回 [2] - 货币基金单月暴增6623亿元至13.99万亿元 债券基金增长1402亿元 股票基金增长1120亿元 QDII基金增长83亿元 [3] - 截至4月底货币基金占公募总规模42.2% 债券基金占19.8% 股票基金占13.8% 混合基金占10.8% [4] 银行理财规模快速回升 -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5月25日达31.44万亿元 较3月底净增2.41万亿元 连续两月增长重回历史高位 [2][6] - 固收类产品突破23万亿元 现金管理类产品突破7万亿元 较3月底增幅均近8% 短期限产品受追捧 [6] - 2024年银行理财净增规模3.15万亿元 2025年以来净增1.38万亿元 逐步收复市场份额 [8] 存款搬家现象加剧 - 4月居民存款减少1.39万亿元 非银机构存款增加1.57万亿元 资金加速流向低风险资管产品 [5] - 国有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 活期存款接近零利率 货基7日年化普遍1.3%以上 活钱理财部分产品达3% [6] - 存款降息推动广谱利率下行 预计年内理财规模有望突破33万亿历史高点 [7] 资管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公募规模首超银行理财 但银行理财凭借渠道优势逐步收复失地 [8] - 低利率环境下"存款替代"成为核心竞争力 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或进入胶着状态 [8] - 股票ETF呈现"越跌越买"特征 国家队护市买入宽基ETF贡献主要抄底资金 [3]
公募基金4月规模增长9000亿至33.12万亿,货基规模单月飙升超6000亿
格隆汇· 2025-05-28 10:59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截至2025年4月底中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12万亿元较3月增长8985.04亿元 [1] - 货币基金规模达13.99万亿元环比增长5.00%贡献总规模增量的74% [1][3] - 债券基金规模6.56万亿元环比增长2.18%净申购716.83亿份 [1][4] 细分基金表现 - 股票基金规模4.58万亿元环比增长2.51%净申购1093亿份其中股票型ETF净流入2064亿元 [1][5] - 混合基金规模3.58万亿元微降0.04%份额增加26.46亿份但净值下跌抵消增长 [1][5] - QDII基金规模6440.24亿元环比增长1.31%主要来自存量产品净值提升 [1][5] 银行理财市场动态 - 银行理财规模一季度末29.14万亿元同比增9.41%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97.22% [3] - 截至5月20日理财总规模达3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万亿元短期限产品增长显著 [4] - 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下限低于2% [6] 货币政策与市场影响 - 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3] - 货币宽松推动理财规模创新高货币基金因高流动性和稳定性持续吸引资金流入 [4] - 利率下行环境中中长期纯债和"固收+"产品受关注部分产品加入港股策略 [7] 权益市场与海外表现 - A股4月震荡下跌上证指数和沪深300分别下跌1.7%和3%影响混合基金净值 [5] - 海外市场纳斯达克指数、德国DAX、日经225指数4月分别上涨0.85%、1.5%、1.2% [5] - 经济复苏预期下指数型产品和行业主题ETF或保持活跃 [7]
周末,大消息不断!
证券时报· 2025-05-25 23:41
宏观•要闻 - 央行和外汇局发布征求意见稿,提出境外上市募集资金、减持或转让股份等所得可以外币或人民币调回,相关资金均可使用资本项目结算账户汇出入 以人民币调回的还可使用境内企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 参与H股"全流通"的上市主体对境内股东的分红款在境内以人民币形式派发 境外上市募集资金以外币调回的可自主结汇使用 上市主体可自主选择外汇风险管理途径 [1] - 六大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利率 一年期定存首次跌破1% 活期利率仅0.05% 近一周十余家中小银行将最高定存利率压至1.7%以下 大行大额存单利率多未超过1.4% 部分民营银行调降后最高利率仅为1.65% [1] - 年轻人开始寻找"存款替代" "货币基金+债基+黄金"的"新三金"配置成为新宠 蚂蚁财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有937万90后、00后同时配置了余额宝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基金 4月单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39万亿元 同期非银存款大增1.57万亿元 同比增加1.90万亿元 [1] 特朗普关税政策 - 特朗普表示对不在美国生产的手机制造商征收25%的关税 警告若三星产品非美国制造将征收25%关税 若苹果、三星在美国建厂将免征关税 将在六月底前对苹果和三星征收关税 [2] - 特朗普宣布6月1日起对欧盟征收50%关税 表示美国不能在欧盟销售汽车很"不好" 不寻求达成协议 如果他们在这里建工厂可以讨论延期 [3] 金融•证券 - 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证监会注册 预计很快向投资者发售 投资者可通过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等便利认购相关产品 该批产品5月16日集体申报 19日均获得受理 23日迅速获批 [5] - 香港新股集资额超过760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7倍 已达到去年全年新股集资总额接近九成 [6] - 夏德全操纵证券市场被证监会罚没近5600万元 控制使用多个证券账户操纵多只股票 盈利金额合计2797.87万元 没收违法所得2797.87万元并处以2797.87万元罚款 [7][8] 产业•公司 - 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 规范平台收取佣金、抽成、会员费等收费行为 明确平台要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健全收费规则、收费公示等制度机制 严格履行减收、免收费用承诺 审慎评估收取保证金必要性 按照平等自愿原则开展推广服务 保障平台内经营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同时明确了重复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转嫁应由平台自身承担的费用等8种不合理收费行为 [9] - 国家网信办会同金融管理部门依法处置一批散布资本市场不实信息、开展非法荐股、炒作虚拟货币交易等的账号、网站 包括"爱股票APP"、"杰克船长宏观策略"、"侃哥说财经"、"火哥聊加密"等账号 [10][11] - 宁德时代公告称参与投资的泽远基金规模增加至101.28亿元 较前次公告的50.86亿元增加了50.42亿元 公司在泽远基金中的认缴出资比例由前次公告的13.76%下降为6.91% 该基金主要投资于新能源及高端制造领域 [12] 本周关注 - 本周新股包括优优绿能、交大铁发、影石创新 优优绿能发行价89.60元/股 交大铁发发行价8.81元/股 [13][14][15] - 本周A股市场将有48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 合计解禁数量为5.28亿股 解禁市值达168.24亿元 解禁市值位居前三的分别是万达轴承、炬芯科技、菲菱科思 解禁市值分别为53.92亿元、16.22亿元、14.12亿元 万达轴承解禁股数量占总股本比例达82.31% [17] 机构策略 -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本轮A股公司密集赴港IPO是出海战略、制度便利和港股流动性改善三重力量助推 优质核心资产在港股正式交易后短期会活跃对应A股的交易 部分核心资产的定价权可能会逐步南移 港股市场的吸引力在系统性提升 资产供给结构和质量在持续提高 流动性在海外资金回流的背景下趋势性改善 更多优质龙头赴港上市可能成为A股市场风格重新转向核心资产的催化剂 [19]
存款利率跌破“1”时代,储户转战“新三金”配置
第一财经· 2025-05-25 16:44
存款利率下调 - 六大国有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1%至0.95%,活期利率降至0.05% [2] - 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降至1.15%,两年期降至1.2%,三年期、五年期分别调整至1.3%、1.35% [2] - 中小银行跟进降息,一年期定存利率下调至1.1%,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1.2%、1.3%、1.3% [2] - 储户黄元100万元存款三年利息从10.5万元缩水至3.9万元,利率从3.5%降至1.3% [1][3] 大额存单市场变化 - 银行大额存单1年期平均利率为1.719%,2年期为1.867%,3年期为2.197%,5年期为2.038% [4] - 招商银行6个月、1年期、2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1.3%、1.4%、1.4% [4] - 中国银行6个月、1年期、2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1.1%、1.2%、1.2% [4] - 民营银行大额存单最高利率从3%以上降至1.65% [4][5] 存款替代趋势 - "货币基金+债基+黄金"的"新三金"配置成为年轻人新宠 [1][8] - 937万90后、00后同时配置了余额宝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基金 [10] - 投资者阿亮将收入的60%投入债基市场,2024年综合收益率为5% [9] - 李飞将三成仓位配置黄金ETF,计划在价格回调时加仓 [9][10] 资金流向变化 - 4月单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3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57万亿元 [10] - 存款向理财转移趋势明显,可能影响银行负债稳定性和流动性风险指标 [10]
降息潮下储户寻“存款替代”,利率高地有何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5-22 21:03
利率下行趋势 - 人民币挂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储户收益空间被压缩,促使调整理财策略[1][2] - 4月单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39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1.57万亿元,同比增加1.90万亿元[1][5] - 2022年起存款挂牌利率经历7次下调,主要商业银行在2022年9月至2024年10月多次主动下调利率[6] 民营银行逆势上调利率 - 亿联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85%上调至2.00%,重回"2字头"[2][3] - 辽宁振兴银行一年期利率达2.05%,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保持在2%以上,最高达2.55%[3] - 蓝海银行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至2.6%和2.65%,较之前高出0.5个百分点[5] 美元存款产品受关注 - 北京银行半年期美元存款利率达4.2%,起存金额1万美元[3][7] - 星展银行三个月美元定存利率达3.8%,蓝海银行三个月利率达4.10%,华商银行半年期利率达4.15%[4] - 一年期及以上大额美元存款利率从2023年12月末的5.75%降至2025年3月末的4.18%,下降157个基点[6] 美元存款的附加条件与风险 - 北京银行高利率仅限新客户,半年后利率降至2.7%[7] - 渣打银行新客户美元定存利率达3.5%,老客户利率与国内银行相近[7] - 美元指数从年初110点跌破100点,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7.35跌至7.20[7][8] 行业整体趋势 - 居民存款加速流向非银金融机构,超额存款正流向企业和非银机构[1][5] - 20家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挂牌存款利率,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6] - 存款利率整体下行趋势难以改变,二三季度可能再次迎来调整[6]
存款利率全面下跌,年轻人开始流行攒“新三金”
盐财经· 2025-05-22 18:49
存款利率下调 - 5月20日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05%,大行和中小银行均下调存款利率 [2] - 存款利率持续下调导致"存款特种兵"现象消退,跨省存款因成本过高失去吸引力 [2] - 房贷利率同步下调,1年期和5年期均下降10个基点,刺激部分房东出售房产回笼资金 [8] 新三金趋势 - 年轻人转向配置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作为存款替代品,形成"新三金"理财模式 [3][12] - 蚂蚁财富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有937万90后、00后同时配置三类基金 [12] - 黄金ETF因紧跟金价、门槛低、交易便捷等特点受到青睐 [16] 债券基金投资 - 债基投资者自称"收蛋人",将0.01%收益称为"一个蛋",注重长期稳定收益 [18][21] - 纯债基金短期可能出现波动但长期走势向上,收益高于货币基金 [15] - 蚂蚁财富数据显示超1600万债基投资者同时配置股票基金,形成股债组合 [23] 资产配置策略 - 典型配置方案:货币基金提供流动性,债券基金占比60%作为核心资产,黄金和股票基金补充收益 [15][26] - 投资者通过分散配置实现风险对冲,例如股债跷跷板效应 [23][26] - 理财目标从追求高收益转向构建安全垫,注重抵御通胀和维持购买力 [29][30] 理财行为变化 - 自媒体案例显示百万元存款因利率低于通胀导致实际亏损,促使转向主动理财 [5] - 部分投资者2022年已开始卖房购金,提前布局抗通胀资产 [11] - 理财社区活跃度提升,投资者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配置经验和收益截图 [21][26]
“存款替代”效应凸显,短期限理财成新宠
第一财经· 2025-05-21 20:45
存款利率下调 - 国有六大行及招商银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 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 05% 1年期整存整取利率降至0 95% [2] - 8家股份制银行跟进降息 6个月 1年期 2年期定存利率下调15个基点 3年期 5年期下调25个基点 调降后1年期 2年期 3年期 5年期挂牌利率分别降至1 15% 1 2% 1 3% 1 35% [2] - 大额存单产品利率同步下调 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降至1% 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降至1 5%左右 [9] 存款替代效应 - 存款利率持续走低推动"存款搬家"现象 理财市场规模4月单月增长超万亿元 5月中旬突破31万亿元 [5][6] - 短期限理财产品成为主要承接工具 固收类 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较一季度末增长8% 分别达23万亿元和7万亿元 [6] - 每日开放型理财产品占总规模30% 每日开放型及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合计占比达50% [6] 理财产品表现 - 固收类理财产品近3个月投资收益0 50% 近6个月1 26% 分别较上月提升6个基点和5个基点 [8] - 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1 51% 环比下降9BP 较基期下降130BP [9] - 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 余额宝和理财通收益率降至1 33% 年初曾跌破1 2% [9] 市场影响 - 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收益利差扩大 推动资金流向非银机构 [6][7] - 债券市场利率阶段性修复 推动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 [6] - 理财机构可能调整资产配置 减少高息存款依赖 增加债券 同业存单配置 [8] 投资者行为 - 储户对短期理财产品兴趣增加 关注收益较好且风险适中的产品 [3] - 投资者需降低收益预期 可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 货币基金及国债等产品 [3][4] - 90后投资者计算50万元存3年利息减少3750元 转向短期理财 [3]
“存款搬家”加速:理财规模突破31万亿元,港股等权益策略增加
第一财经· 2025-05-20 21:00
理财规模增长 - 2025年5月理财总规模突破31万亿元大关,达到3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万亿元 [1][2] - 4月是理财市场关键分水岭,单月规模大增2.2万亿元,前4个月大行理财公司增长一般,部分股份行增幅较高 [3] - 规模增长主要来自短期限产品,1个月(含)以下产品增长最快,较年初上升8369亿元 [2][4] 产品结构变化 - 短期限产品占比明显提升,每日开放型产品规模达11.3万亿元,1个月(含)以下产品规模5.9万亿元 [2][4] - "存款替代"效应增强,现金管理类、纯债类产品早前畅销,近期"固收+"策略产品受欢迎 [1][5] -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下限低于2% [5] 市场利率趋势 - 5月央行实施"降息10BP+降准50BP+结构性降息25BP"一揽子计划,LPR下调10BP [1] - 机构预计下半年仍有降息可能,3个月以内短端债券利率可能下降10BP~20BP [6][7]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当前报1.903%,机构预计未来3个月波动范围在1.5%~1.8% [7][8] 权益策略发展 - "固收+"产品出现频率提升,权益资产占比一般不超5%,控制波动仍是首要任务 [9] - 港股策略产品增多,部分产品一季度净值增长率达3.73%~4.84% [9][10] - 民生理财推出混合类产品,不超过40%资产投向权益类,侧重A股和香港市场 [10] 机构动态 - 理财规模前三机构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 [3] - 2025年2月光大理财、华夏理财和兴银理财发行产品数量位居前三 [5] - 青银理财"璀璨人生成就系列"产品一季度净值增长率3.73%,通过港股ETF增厚收益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