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搜索文档
为何不建议存“大额存单”?内行人透露: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搜狐财经· 2025-08-19 10:17
大额存单投资矛盾分析 利率下行趋势 - 2023年商业银行大额存单利率普遍下调20-50个基点 三年期产品年化收益率跌破3% 且未来仍有下调空间 [3] - 部分银行推出"分段计息"条款 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0.3%计算 20万元存单持有两年后提前支取可能损失超万元利息 [3] 流动性风险 - 二级市场交易存在显著折价 剩余期限2年、票面利率3.05%的100万元存单 近期成交价仅98.2万元 相当于年化收益率需达4.3%才有人接盘 [5] - 部分银行设置"部分赎回"限制条款 单日赎回上限为本金5% 完全变现需20个工作日 [5] 收益与成本比较 - 20万元投资大额存单三年利息约1.8万元 同期限国债逆回购+货币基金组合理论收益可达2.4万元以上 [8] - 73%投资者购买大额存单时被推荐附加产品 其中28%购买了非必要金融产品 [8] - 净值化理财产品年化波动率普遍低于3% "固收+"产品近三年年化收益达4.5%-5.8% [9] 行业配置趋势 - 招商银行2024上半年客户资产配置中存款占比降至39% 较2020年下降17个百分点 [9] - 金融学者建议构建"核心资产+卫星资产"组合 20万元资金配置存款比例不宜超50% [9] 替代方案 - "三三制"策略配置1/2/3年期国债 三年后综合收益率可比单笔大额存单高0.8个百分点 [11] - 货币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等现金管理工具 7日年化收益维持在2.2%-2.8%区间 [11] 政策影响 - 2025年6月实施的《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将限制银行通过"高息揽储"突破利率自律机制 大额存单利率优势进一步削弱 [13]
通华财富:低风险理财的常见误区
搜狐财经· 2025-08-03 09:46
低风险理财的常见误区 核心观点 - 低风险理财不等于保本或无需管理,需要注重细节把控以避免预期外亏损或流动性问题 [1] - 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需求匹配产品特性,关注底层资产、流动性、分散配置及费用成本 [4][6][9][13] - 低风险理财的核心是在安全与灵活性之间寻求平衡,需结合用钱计划和风险承受能力精打细算 [15] 误区一:低风险等同于保本 - 低风险产品如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仍可能亏损,例如2022年部分债券基金单日净值下跌超0.5%,2023年个别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跌破2% [4] - 正确做法是了解底层资产(货币基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债券基金投资国债/企业债),关注历史最大回撤(如某短债基金近3年最大回撤0.3%)以评估波动承受能力 [4] 误区二:忽视流动性需求 - 投资者常因追求收益(如短债基金7日年化3.5% vs 3.3%)忽略封闭期或赎回限制,导致突发用钱时需折价转让 [6] - 正确做法是按资金使用时间匹配产品:备用金选T+0赎回的货币基金/活期理财,3-6个月用钱选T+1赎回短债基金,1年以上可选封闭期1-12个月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6] 误区三:过度集中单一产品 - 低风险产品仍存在信用违约等风险,例如债券基金重仓信用债可能因发行人违约导致净值大跌 [9] - 建议分散配置:50%货币基金(灵活)、30%短债基金(收益增强)、20%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低风险),并选择不同基金公司的3-5只产品组合 [9] 误区四:忽视费用成本 - 低风险产品收益易被费用侵蚀,例如某债基A类份额申购费0.8%+赎回费0.1%,持有1万元1个月手续费90元,若收益100元则净收益仅10元 [13] - 短期持有(<1年)优选C类份额(年化费用0.4%-0.6%),长期持有(>1年)选A类份额(申购费0.08%+免赎回费),例如持有6个月时C类总费用0.3%低于A类0.9% [13]
超四成,承压!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23:20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与业绩表现 - 年内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63%,低于中短债基金(0.91%)和浮动净值型货基(0.71%)[3] - 一季度末总规模1089.52亿元,较去年末缩水31%(减少490亿元),近九成产品规模萎缩,40只基金规模不足2亿元(占比超四成)[3] - 业绩承压主因包括低利率环境导致票息收益收缩、被动管理模式缺乏增厚空间、投资范围受限及7天持有期流动性限制[4][6] 同业存单市场供需与利率影响 - 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超4万亿元(近年峰值),供需错配推升短端收益率[6] - 央行6月实施万亿元逆回购释放维稳信号,或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并支撑存单利率企稳[9] - 下半年利率走势取决于经济复苏动能:若超预期可能推动利率上行增厚收益,若偏弱则维持低位震荡[10] 产品竞争力提升策略 - 优化持仓结构:加强利率波段操作、配置高资质存单(如系统重要性银行及城商行龙头)[14] - 差异化设计:调整持有期与费率结构,设立快速赎回额度,开发"工资自动转存"等场景化功能[14] - 客户需求转向:低利率环境下,产品从短期收益工具转为中长期闲置资金配置选择[12] 行业未来展望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升级工具,吸引力有望随低利率环境持续而提升[8][9] - 货基收益率下行至"1区间"可能促使部分资金转向同业存单基金[10] - 银行负债承压背景下,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维持高位或抑制利率反弹空间[10]
债券基金的指数化投资浪潮:产品战略、管理人策略以及应用场景分析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2 19: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18年以来我国指数型债基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数量和规模稳定增长,当前指数型债券基金共341只、规模合计1.42万亿元,债券基金中指数产品规模占比达16% [4][10] - 指数型债券基金管理人市占率有所下滑但绝对数值仍高,不同管理人在ETF和场外指数型债券基金布局有差异 [50] - 大部分管理人指数型债券基金收益落后或不能持续产生超额收益,仅部分公司如广发基金能在近三年和近五年持续创造超额收益 [4][97] - 债券ETF交易便捷,可“T+0”交易,适合交易型和股票投资者;场外债券指数基金普遍自带杠杆,一站式服务由基金经理主动管理杠杆 [116][121] - 债券指数基金不同运作形式衍生不同业务生态,在现金管理、税收优势、资产配置、波段交易等方面有不同应用场景 [128] 分组1:债券指数基金的整体发展情况 指数型债基的发展情况 - 2011 - 2017年处于探索阶段,2018年4月起进入常态化发展,此后各年度新发产品数超10只,截至2025/6/23,指数型债券基金共341只、规模合计1.42万亿元 [4][10] - 2021年以来债券基金指数化进程加快,指数型债券基金规模占比从8%快速攀升至16%,场外债券指数基金、利率债指数基金占主导 [13] - 利好政策陆续落地,包括推出做市信用债ETF、将信用债ETF纳入质押回购库、上报首批科创债ETF [13] 指数型债基的覆盖范围 - 政金债指数为主流,跟踪政金债指数的基金数量和规模占比高 [14][16] - 久期覆盖范围广,下至0.3年上至20年,1 - 3年期限段竞争最激烈 [22] - 场外指数型债券基金产品布局丰富,主流场外债券指数多为固定期限段政金债指数基金 [25] - 债券ETF产品数量少但覆盖指数类型多,海富通及博时基金布局较早且指数独特 [26][29] - 2025年6月18日10家公募上报10只科创债ETF,跟踪3类指数,成分券为AAA评级科创公司债,修正久期接近4年 [33] 指数型债基的持有人结构 - 以机构持有为主,占比超80%,个人投资者主要投资同业存单指数型债券基金 [36] - 机构偏好工具类、有超额收益、可质押的指数型债券基金 [40] - 部分债券ETF个人投资者占比高,前十大持有人中广义金融产品持有规模最高 [46] 指数型债基的管理人市占率 - 管理人集中度较高,前三大、十大、二十大管理人市占率分别为20.58%、51.18%、71.05% [50] - 115家基金公司设有指数型债券基金,仅16家设有债券ETF [50] 基金公司对于指数型债券基金的布局 - 场外指数型债券基金规模靠前公司有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债券ETF规模靠前公司有海富通基金、博时基金、富国基金;指数型债券基金总规模最大的3家公司是博时基金、海富通基金、广发基金 [52][53][58] - 近年来博时基金、广发基金业务规模排名稳定靠前,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海富通基金排名迅速上升 [61] - 各基金公司产品线布局有差异,如博时基金各期限段利率债指数基金布局完善,广发基金场外利率债指数基金产品线完善 [64] 分组2:代表性基金公司的分析 博时基金 - 产品线布局完善,各期限段利率债指数基金皆有布局,布局了可转债和信用债指数基金 [74] - 代表性产品有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 [74] 广发基金 - 布局时间早,以场外指数基金为主,利率债指数基金产品线完善,信用债指数基金场内外均有涉及 [78] - 代表性产品有广发7 - 10年国开行、广发1 - 3年国开债等5只规模超百亿产品 [78] - 配备多位经验丰富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各有不同 [102] - 固收平台“三位一体”协同运作,交易能力出色 [103][108] 富国基金 - 指数型债券基金规模增长快,主要来自富国中债7 - 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产品线布局全面 [82] - 代表性产品有富国中债7 - 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富国中债1 - 5年农发行等 [82] 易方达基金 - 产品线布局完善,信用债指数基金业务发展快,规模超越利率债指数基金 [86] - 代表性产品有易方达中债新综合、易方达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等 [86] 海富通基金 - 以ETF业务为主,指数布局独特,产品线颇具前瞻性 [87][90] 基金公司投资能力 - 指数型债基普遍采用主动管理思路,大部分管理人收益落后或不能持续产生超额收益,广发基金近三年和近五年能持续创造超额收益 [97] 分组3:债券指数基金的应用场景 交易机制 - 债券ETF交易便捷,可一级市场申赎和二级市场买卖,实现“T + 0”交易,优于场外债券指数基金 [116] - 债券ETF有现金申赎和单市场实物申赎两种方式,场外债券指数基金不可实物申赎 [116] 杠杆策略差异 - 债券ETF可作为质押式回购标的,场外债券指数基金普遍自带杠杆,杠杆中枢超110% [121] - 债券ETF超额效应更弱,竞争压力小于场外债券指数基金 [122] 应用场景 - 包括现金管理、税收优势、资产配置、波段交易等,不同场景适用不同投资对象和投资标的 [128]
无风险利率1时代:低利率“围城”下,普通人的收息思路
天天基金网· 2025-06-24 19:29
核心观点 - 低利率时代下传统理财方式收益大幅缩水,100万本金年利息从4万降至1万出头[1][2] - 财务自由叙事被改写,需寻找新"收息"思路应对低利率环境[3] - 现金管理、固收类资产、不动产租金、权益分红构成四大替代性收息路径[4][7][13][18] 现金管理类产品 - 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向1%靠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年化1-2%,最大回撤仅-0.06%[5]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近一年收益率2.08%,近三年年化2.37%;货币基金近一年1.59%,近三年1.79%[6] - 建议配置比例控制在总资产10%左右,作为流动性安全垫[6] 固收类资产 - 纯债基金指数过去十年保持年年正收益,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6-1.7%,债券基金可提升至2-3%[7][11] - 固收+基金2019-2024年化收益4-5%,一级债基最大回撤-3%以内[11] - 短期纯债型基金年化3%,中长期纯债型3.7%;一级债基年化4.4%,二级债基4.6%[12] 不动产租金 - 重点城市住宅租金回报率超2%,产权类REITs近一年分红收益率4-5%[13][14] - REITs与股债相关性低(与沪深300相关性0.11,与中债0.03),具备流动性优势[14][15] - 仓储物流类REITs过去一年分红收益率5.94%,保障房类5.32%[14] 权益类分红 - 银行指数、红利低波指数股息率超5%,2014-2024年红利低波全收益指数年化13.7%[18][19] - 分红再投资策略显著增强收益,2014-2024年累计产生5.1%额外年化收益[19] - 红利资产在2018、2022年市场下跌中防御性突出,跌幅小于沪深300指数[19] 市场环境变化 - 1990年1万元存款按CPI+1%收益率计算,购买力缩水84%(北京住房购买力从8㎡降至1.3㎡)[4] - 定期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无风险收益下行倒逼理财思维升级[3][23] - 需构建适应低利率的资产组合,通过承担适度波动获取超额收益[24]
存款缩水!20万存三年利息直接少了1500元
搜狐财经· 2025-05-20 16:55
存款利率调整 - 六大国有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集体下调存款利率,活期利率从0.1%降至0.05%,为1996年以来最低值 [1] - 定期存款利率同步下调:一年期从1.1%降至0.95%,三年期从1.5%降至1.25%,五年期从1.55%降至1.3% [1] - 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跟进降息,三个月期定存利率跌破1%,标志着存款利率"1时代"终结 [2] 银行负债成本与净息差 - 过去一年居民储蓄增加12万亿元,导致银行负债成本上升 [4] - 建设银行2024年净息差缩窄至1.78%,接近1.5%的监管警戒线 [5] - 预计六大行每年可节省超过3000亿元利息支出,日均减少8.2亿元成本 [5] 货币政策与外部环境 - 美联储可能推迟降息,当前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25%-4.5%,市场预测7月降息概率达59.1% [6][7] - 中国央行提前采取降息措施以争取政策主动权,避免未来陷入被动 [8] 经济刺激措施 - 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但一季度数据显示消费疲软和出口压力 [9] - LPR同步下调10个基点:1年期降至3.0%,5年期以上降至3.5%,100万元房贷月供减少54元,总利息节省2万元 [10][15] - 预计企业贷款成本下降每年为实体经济节省超2000亿元利息支出 [11] 资产配置建议 - 存款搬家趋势显现:国债逆回购收益率达2.5%,货币基金收益率约2%,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近一年收益3.2% [12][13][14] - 黄金ETF近一个月上涨6%,科创板因政策支持和低估值可能迎来牛市行情 [16] 未来政策预期 - 5月10日央行降准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预示宽松周期开启 [18] - 专家预测下半年可能再降息25个基点,三年期定存利率或跌破1% [18]
【财经分析】一季度债基市场降温收缩 “股债双驱”可转债产品领涨市场
新华财经· 2025-05-01 05:26
债券基金市场规模变化 - 2025年一季度债券基金发行54只,环比下降11.48%,发行份额1131.17亿份,环比下降28.16% [2] - 债券型基金份额合计9.03万亿份,较2024年末减少4379.80亿份 [2]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份额减少2786.38亿份,短期纯债型基金份额减少1580.26亿份,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份额减少1139.75亿份 [2] 产品结构变化 - 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发行份额占比显著提升,利率债指数基金及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发行规模占比超30% [2][3] - 短债基金维持热度,短期纯债型基金平均单只规模29.27亿份,显著高于市场整体均值21.75亿份 [2] - 含权债基发行遇冷,混合二级债基等含权品种一季度发行数量锐减 [3] 管理人格局 - 建信基金、宏利基金、大成基金三家管理人合计发行份额363.75亿份,占市场总份额32.16% [4] - 外资机构加速进入中国,贝莱德、施罗德等布局利率债基金,单只平均发行份额达20亿份 [4] 业绩表现 - 可转债基金收益水平最高,达到3.89%,二级债基、一级债基、短期纯债收益率分别为0.71%、0.27%、0.15% [5] - 富国优化增强E、富国优化增强A、富国优化增强B收益率分别为10.4418%、10.4274%、10.4274% [8] - 华宝可转债A、华宝可转债C收益率分别为9.8749%、9.8047% [8] 市场走势分析 - 2025年一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1.60%最高回升至1.90%,季末收于1.8% [6] - 可转债基金表现优异得益于股市结构性机会和估值修复,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1%,上证指数下降0.5% [6] - 华宝可转债A、富国优化增强A等基金主要配置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高景气行业转债 [7] 后市展望 - 短期内债市大概率将维持震荡态势,信用债领域存在结构性投资机遇 [1] - 预计2025年内国债收益率将回归2.5%,债市定价隐含25BP左右的降息预期 [3] - 中短久期信用债在攻守两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具备较为可观的配置性价比 [10] - 全年对债市持看好态度,建议采用中高杠杆和中等久期策略,结构上向中短期集中 [11]
谢治宇最新发声;顺丰控股获张坤大举加仓丨天赐良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30 07:08
指数授权费调整 -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和深圳证券信息公司下调被动投资组合标的指数授权费 包括年化基点费率下调 季度收取下限下调 扩大不设季度收取下限的指数产品范围 取消许可使用固定费 方案从4月1日起生效 [1] - 多家基金公司公告旗下部分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调整为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此次调整后全部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均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1] 基金暂停申购 - 安信基金 浙商基金 先锋基金 南方基金 英大基金等公募旗下部分产品在五一假期前暂停申购 涉及产品多为债券基金 货币基金以及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自5月6日起恢复正常申购 [2] 新基金发行情况 - 4月份新发行基金合计达127只 其中指数基金发行数量近半 发行份额达到363亿份 [3] - 股票型基金数量达到84只 占比66.14% 权益基金是基金公司在产品发行上重点布局的领域 [3] - 11只产品发行份额均超过10亿份 共计发行263亿份 占月内新基金发行规模总量的72% [3] 基金经理观点 - 谢治宇表示A股和港股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国际化力量 能够承载和吸引的资金体量较现在大很多 当前估值水平具备向下的保障和向上的弹性 [4] - 主要关注科技类资产和红利类资产 科技类资产处于科技创新重要周期 AI带来可观向上期权 红利类资产能长期提供稳定分红回报 [4] 基金经理调仓动向 -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一季度大举加仓顺丰控股3179万股 持股数量从330.01万股增至3500.01万股 持股比例0.7% [5][7] - 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基金一季度增持稳健医疗110.35万股 持股数量从390.15万股增至500.50万股 [8] ETF市场表现 - 4月29日市场窄幅震荡 沪指跌0.05% 深成指跌0.05% 创业板指跌0.13%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2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43亿元 [10] - 汽车零部件相关ETF走强 最高涨1.96% [11] - 电力相关ETF悉数回调 最高下跌2.23% [12]
两大指数公司下调指数产品“授权费”;节前多只基金公告“闭门谢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15:56
基金行业动态 -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和深圳证券信息公司下调被动投资组合标的指数授权费 包括下调年化基点费率 下调季度收取下限 扩大不设季度收取下限的指数产品范围 取消许可使用固定费 [1] - 五一假期前多只基金暂停申购 涉及安信基金 浙商基金 先锋基金 南方基金 英大基金等旗下债券基金 货币基金及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5月6日恢复申购 [1] - 4月以来11只新基金发行份额均超10亿份 合计发行263亿份 占当月新基金发行总量的72% [1] 基金经理持仓变动 - 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加仓稳健医疗110.35万股 最新持股数量未披露 [1] -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新进顺丰控股前十大股东 持股3500.01万股 占比0.7% [2] ETF市场表现 - 4月29日沪指跌0.05% 深成指跌0.05% 创业板指跌0.13% 沪深两市成交额1.02万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缩量343亿元 [2] - 汽车零部件相关ETF涨幅居前 最高涨1.96% 其中汽车零部件ETF(562700)涨0.021元至1.094元 [3][4] - 电力相关ETF回调明显 最高下跌2.23% 电力ETF基金(561700)跌0.023元至1.009元 [5] 行业投资机会 - 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具备防御性特征 2025年政策环境利好高股息低估值红利资产 建议关注大型水电 核电企业及电力ETF [6] 新发基金信息 - 广发上证科创板100ETF即将发行 基金经理罗国庆 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科创板100指数收益率 [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