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场景
搜索文档
新华社经济随笔:“给场景”,给出成果转化新效能
新华网· 2025-11-16 11:13
应用场景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作用 - 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与产业、打通研发与市场的桥梁,作为试验场和训练场,能推动技术迭代优化并形成规模化商业应用[1] - 缺乏合适应用场景导致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难以形成规模市场甚至难以存活,凸显场景供需对接的重要性[1] - 企业评价认为“给钱给地,不如给场景”,强调场景供给对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能的决定性作用[4] 城市层面推动场景创新的机制与实践 - 部分城市探索“能力清单”与“机会清单”双向对接机制,通过常态化路演等活动促进技术对接与供需匹配[2] - 通过开放公共资源打破封闭壁垒,例如将市行政大楼开放为“智慧办公”“无人快递”示范点,为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2] - 合肥利用老机场改造的骆岗公园,凭借开阔空间和超长跑道等设施,结合政策创新预演未来交通场景,吸引外卖无人机、eVTOL等技术集聚[4] 国家政策与宏观趋势对场景培育的支持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首次在国家层面进行系统部署[5]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正吸引全球头部企业将发展战略从“在中国为中国”转向“在中国为全球”[5] - 以场景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被视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在真实场景中验证孵化并转化为产业盛景[5]
更好发挥应用场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经济日报· 2025-11-13 06:19
应用场景的战略定位 - 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壮大具有关键作用[1] - 在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场景与数据、知识、技术等共同构成重要的生产资源,其作用在科技创新作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更加凸显[1] - 应用场景已成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着力点,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2] 应用场景在产业转化中的关键作用 - 应用场景是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关键一环,新技术需要在真实场景中应用以实现技术验证、持续优化和最终大规模产业化[3] - 新技术的经济价值,包括用户需求、定价和盈利模式,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得到准确验证,企业可据此改进设计优化渠道[4] - 新技术商业生态的构建和供应链的整合需要规模化应用场景的支持,以吸引上下游企业进行专用性投资[4][5] 中国的应用场景优势 - 中国超大规模人口、经济体量、统一市场及国土空间构成了丰富且成规模的应用场景优势,涵盖消费、产业和公共三大场景[5]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国,其庞大的生产能力对应着对各种生产设备、零部件等的巨大需求,形成规模可观的产业应用场景[5] - 中国具有独特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对于重大应用场景可由政府集中力量打造,例如首台套政策、光伏、风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6] 促进场景供给的政策路径 -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产业政策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促进应用场景的创新、培育、开放,实现新技术与场景的对接[7] - 对于看得清的应用场景,可通过优化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用户补贴等方式支持,并通过制定标准完善监管促进规范发展[7][8] - 政府对应用场景的支持力度应根据新兴产业成熟度动态调整,早期阶段应小规模高强度支持,成熟阶段则大规模低强度支持并实施补贴退坡[8]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维持视觉中国“买入”评级,AI业务商业化落地提速
格隆汇APP· 2025-11-11 13:31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431万元,同比下降9.03% [1] - 利润端短期承压主要受广告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 [1] 业务转型与增长动力 - AI驱动的创意定制业务收入已成为新的核心收入和利润增长点 [1] - 公司核心逻辑在于依托海量版权数据壁垒,拥有超7亿合规内容 [1] - 加速向“AI智能+内容数据+应用场景”战略转型 [1] 战略布局与未来展望 - 通过投资硬件芯片、生成式AI工具及全球化融资,抢占多模态AI生态关键位置 [1] - 短期业绩虽承压,但AI业务商业化落地提速,长期增长动能明确 [1]
中国首次系统部署场景培育和开放 22类场景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21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对场景培育和开放作出系统部署 [1] - 政策目标为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1] - 政策聚焦打造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应用场景等5个方面,提出22类重点领域 [1] 场景的战略意义与作用 - 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2]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与总量世界第一的研发人员相结合,正通过应用场景培育和释放新增长动能 [2] - 加快场景培育旨在解决创新成果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瓶颈,推动科技商业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 - 重点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全空间无人体系、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海洋开发等新兴领域 [3] - 数字经济领域支持元宇宙、虚拟现实、智能算力、机器人等创新应用,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3] - 人工智能领域加快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满足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各领域需要 [3] - 全空间无人体系鼓励打造涵盖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的应用场景,并拓展工业生产、城市规划、交通、公共服务、安全防护、农业生产等应用 [3] - 生物技术领域鼓励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天然产物绿色制备等技术进入产业场景 [3] - 清洁能源领域构建绿色运输走廊和智能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型应用场景 [3] 产业转型升级应用场景 - 推动制造业、交通运输、智慧物流、现代农业等行业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应用场景 [4] - 制造业场景包括培育智能工厂、零碳园区、工业大模型应用 [4] - 交通运输领域发展智慧交通管理与车联网 [4] - 智慧物流领域构建无人运输、无人装卸、智慧仓储等新业态 [4] - 现代农业领域建设智慧农牧渔场、数字化育种场景,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4] - 政策还部署应急管理、矿山安全、智慧水利、施工安全、林业草原等领域应用场景建设,强调通过智能感知、数字孪生、无人设备、自主巡检等技术提升安全与治理能力 [4]
聚焦场景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金融时报· 2025-11-03 10:04
应用场景的战略意义 - 应用场景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是科技成果从研发走向产业应用的核心载体[1] - 应用场景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超越简单供需对接,成为全链条创新的牵引器与孵化器[1] - 应用场景是技术迭代的磨刀石,为技术创新提供方向指引和改进动力,同时也是市场验证的试金石,检验新技术新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并形成规模化效应[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 科技成果向应用场景转化存在障碍,实验室成果难以在产业田结出硕果是当前创新生态的痛点[2] - 场景供需两张皮问题突出,研发机构成果与市场场景脱节,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却找不到适配的新技术新产品[2] - 场景培育软硬失衡现象明显,部分地区重视硬件建设但忽视法规制度等软件支撑,缺乏明确场景开放规则和完善的中试验证体系[2] 解决方案与未来方向 - 需要以精准布局破解供需错位,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场景布局体系[3] - 应提前布局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应用场景为颠覆性技术提供试验田,同时深挖高价值小切口场景的细分潜力[3] - 以软硬并举筑牢培育根基,硬件上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支撑体系,软件上加快完善法规制度政策体系建立场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3]
中国为创新按下加速键
中国新闻网· 2025-11-01 20:06
核心观点 - 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1] - 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是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举措,旨在将超大规模市场与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转化为产业跃迁的胜势 [1] - 通过精心布局“场景矩阵”并构建完整生态,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按下加速键 [6] 场景布局重点 - 优先布局三类场景: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构成从前沿探索到系统集成的梯次部署 [2][3] - 新领域新赛道场景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以赢得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2] - 高价值小切口场景选择市场价值高、切入点小但示范效应强的领域,如特定疾病的AI辅助诊断或关键工序的智能化改造 [2] - 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如“智慧物流”走廊或“数字孪生城市”,旨在打破地域行业壁垒,锤炼产业整体竞争力 [2] 产业应用闭环 - 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需关注几个关键环节:场景资源开放、中试验证创新、商业模式探索 [4] 支撑措施 - 采取“软硬兼施”的组合拳主动营造新场景 [5] - 硬件建设包括推进5G网络、算力中心、车路协同路侧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 [5] - 软件支撑包括完善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出台专项采购政策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用等法规制度政策配套 [5] - 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6]
国常会重磅部署!找到这把“金钥匙”
金融时报· 2025-11-01 17:10
会议核心部署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 以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和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1] - 应用场景被视为技术迭代的磨刀石和市场验证的试金石 为技术创新提供方向指引并检验其市场接受度与规模化效应 [1] - 通过场景化应用 企业可以精准捕捉用户需求 优化产品功能与商业模式 降低市场推广风险 [1] 当前转化痛点 - 科技成果向应用场景转化存在突出痛点 实验室成果难以在产业田结出硕果 [2] - 场景供需两张皮问题突出 研发机构成果与市场场景脱节 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却找不到适配技术 [2] - 场景培育软硬失衡现象明显 部分地区重基础设施硬件建设 轻法规制度政策等软件支撑 [2] 解决方案与举措 - 以精准布局破解供需错位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场景布局体系 包括布局前瞻性引领性场景和深挖高价值小切口场景 [3] - 以软硬并举筑牢培育根基 硬件方面加快新基建如5G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算力平台等支撑体系建设 [3] - 软件支撑方面需完善法规制度政策体系 建立场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出台包容审慎监管政策 并优化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设立专项基金 [3]
投资人与企业家共话机器人投资热,应用场景成估值新锚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8:56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迎来发展热潮 宇树科技开源UnifoLM-WMA-0通过仿真引擎与策略增强功能赋能机器人自主决策与物理交互能力[1] - 2025年前7个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9% 智能机器人正从实验室快速迈向商业化应用[1] - 机器人行业具有前期投入大 回报周期长的特点 但远期市场空间巨大 是万亿级市场[5] - 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包容度提升 科创板及创业板允许亏损科技类企业上市 拓展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的空间[5] 企业估值与投融资动态 - 机器人头部企业宇树机器人估值约200亿元 智元机器人估值约150亿元 高估值反映投资机构对行业未来发展空间的认可[4] - 机器人企业普遍存在高估值现象 投资机构应谨慎投资高估值企业 不建议按传统PE逻辑估值[4][5] - 春节后机器人本体企业估值快速提升 现阶段估值提升已辐射至上游零部件领域[5] - 港股迎来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上市热潮[5] - 广州举办智能机器人融资对接会 初创企业与投资机构共议技术演进 场景落地与资本协同新机遇[2] 应用场景落地案例 - 工业制造领域 广州创研智能科技展示人工智能助力实现高精度焊接 推动工业制造质量提升与工艺革新[6] - 医疗健康领域 广州华见智能科技推动中医与大模型技术结合 开发具备诊疗 食疗等多功能的服务机器人[6] - 特种环境作业领域 广东凌度智能科技聚焦高空幕墙清洁与检测机器人 解决高空作业危险性强 人工成本高痛点[6] - 水下作业领域 广州灵鲛科技通过水下3D重建与识别技术 实现水下基础设施精准测绘与应急救援 业务涵盖大坝 隧道 核电站等重要设施[6] - 餐饮行业 广东爱餐科技开发餐饮机器人以标准化方式烹饪菜品 保证菜品标准化和质量[6] - 应用场景是初创企业与投资机构共同看重的维度 机器人正在重塑各个应用场景 推动行业从概念展示迈向实际应用[7] 相关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 近五日下跌2.31% 市盈率20.74倍 最新份额84.6亿份增加1.3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2404.3万元 估值分位20.63%[9] - 游戏ETF(159869) 近五日上涨3.64% 市盈率46.87倍 最新份额56.2亿份增加55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1763.2万元 估值分位69.24%[9]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 近五日上涨7.82% 最新份额6.9亿份增加64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3857.1万元[9] - 云计算50ETF(516630) 近五日下跌0.37% 市盈率122.42倍 最新份额3.6亿份增加1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200.4万元 估值分位91.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