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策面
icon
搜索文档
流动性、政策面、基本面三位一体框架:牛市走向:流动性和增量政策的博弈
信达证券· 2025-10-14 14:02
流动性 - 当前A股行情主要由机构资金推动,2025年8月机构股票账户新开户数达9974户,创2022年以来新高,而散户新开户数仅为264万户,贡献有限[6] - 理财、信托、保险、私募资管产品四类机构资金总规模超107.79万亿元,平均权益仓位为8.73%,处于历史低位[37] - 仅考虑权益仓位提升,四类机构待入市资金规模达1.64万亿至5.75万亿元,其中理财资金待入市规模为0.87万亿至2.77万亿元,信托资金为0.36万亿至1.40万亿元,保险资金为0.26万亿至1.09万亿元,私募资管产品为0.15万亿至0.49万亿元[39] - 机构资金压降债券仓位、提升权益仓位的诉求可能加剧大类资产中的股债跷跷板效应[38] 政策面 - 2025年9月美联储降息后,中国央行未跟随降息,7天逆回购利率保持1.4%,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保持3.0%和3.5%[40] - 2025年第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未释放增量政策信号,强调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下阶段发力重点可能在于结构性工具[41] - 现阶段多重因素制约货币政策降息空间,包括降息对刺激消费和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降低、利率过低可能加剧产能过剩、以及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等[42][46][48][54] - 财政政策方面,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抓紧落地,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其他增量措施仍待观察[56] 基本面 - 短期经济面临下行压力,2025年8月设备工器具购置累计增速为14.4%,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以旧换新重点商品增速普遍回落[68] - "反内卷"政策自2024年7月提出后已扩散至钢铁、煤炭、光伏、水泥等行业,核心方向包括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和鼓励兼并重组[72][74] - "反内卷"有望带来产能过剩下行拐点和PPI上行拐点,预计PPI将在2026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转正[79][81] - 在"反内卷"背景下,制造业企业预期初步企稳,2025年7-9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连续3个月改善[71]
专家称A股短期走势要看三个因素
搜狐财经· 2025-08-22 14:59
政策面影响因素 - 三季度官方可能出台服务消费刺激政策以提振经济和市场信心 [1] - 推动地产需求端松动措施可能成为政策选项 [1] - 加码化债措施有望有效提振经济基础 [1] 业绩面影响因素 - 8月中下旬市场迎来中报密集披露期 [1] - 上市公司三季度盈利确认将为行情提供更扎实支撑 [1] 资金面影响因素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9月将降息 [1] - 美联储降息落地将打开全球流动性宽松窗口 [1] - 需警惕美联储政策波动对市场的影响 [1]
A股震荡,债市悄然走强!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搜狐财经· 2025-06-20 19:37
债市整体表现 - A股震荡背景下债市情绪改善 长债和超长债收益率较前期高点下行 中短债表现更突出 中债—新综合财富(1-3年)指数创历史新高[1] - 2024年债市整体走牛 中债净价综合指数上涨4.55%创历史新高 2025年波动加大 超长债30年期国债期货经历五轮上涨行情[7][8] 国债收益率及期货表现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5月27日1.73%下行至6月18日1.64% 16个交易日内下行9个bp[2] - 30年期国债期货自5月29日低点118.64元上涨至6月18日120.93元 涨幅超2元 打破4月7日以来窄幅震荡格局[3] 中短债市场动态 - 中债—新综合财富(1-3年)指数6月18日达228.49点 创2002年推出以来新高[5] 资金面分析 - 资金面均衡偏宽松 DR007中位数处于1.53%低位 央行6月开展1.4万亿逆回购操作缓解跨季扰动[9][10] - 人民币汇率稳定在7.2以下 汇率压力可控 央行跨季流动性投放空间打开[11] 基本面与政策面 - 基本面抢出口效应及社零形成支撑 对债市难言利空[12] - 货币宽松空间较前期打开 稳增长政策蓄力 若恢复国债买卖或形成做多窗口[13] 投资者参与门槛 - 普通投资者直接购债面临专业及渠道门槛 银行间债券交易以机构投资者为主[14]
百亿私募仓位突破80% 头部机构积极加仓配置A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11:57
百亿私募仓位变化 - 截至5月30日百亿私募仓位指数达80.28% 较4月末76.18%提升4.1个百分点 较2024年末70.27%累计加仓10.01个百分点 [1] - 当前仓位分布:满仓占比60.96%(4月末45.25%) 中等仓位26.07%(4月末40.03%) 低仓位10.83% 空仓2.14% [1] - 仓位变动趋势显示空仓/低仓/中等仓位占比下降 满仓比例显著提升15.71个百分点 [1] 加仓驱动因素 - 政策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改善市场预期 提振投资者信心 [2] - A股估值处于历史合理偏低区间 底部特征显著 提供长期优质标的布局窗口 [2] - 科技领域(AI/半导体/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结构性机会突出 配置价值显现 [2] 后市投资逻辑 - 中美关税因素对市场冲击减弱 投资逻辑回归国内基本面 [2] - 市场处于政策发力与经济数据验证的过渡期 政策支持消费/房地产/国企改革将推动基本面改善 [3] - 顺周期头部公司估值处于合理偏低位置 宏观改善可能带来股价双击空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