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孤岛
icon
搜索文档
一套动作数据,如何成为所有人形机器人的「通用语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31 17:09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行业面临因硬件参数碎片化、控制协议封闭等导致的"数据孤岛"问题,这成为行业规模化落地的最大阻碍 [1][8][10] - 灏存科技提出"运动数据通用化"的破局思路,通过构建从数据采集到跨品牌适配的全栈技术体系,试图用一套标准化的人类动作数据驱动不同品牌的灵巧手 [2][4][5] - 该方案的核心价值在于不改变各企业硬件技术路线,而是将人类手部运动规律转化为全行业能共用的资源,以降低研发成本,加快产品落地速度 [4][8] 行业难题分析 - 硬件参数碎片化导致数据"水土不服":不同品牌灵巧手的关节自由度、扭矩输出、运动范围差异显著,传统动捕数据映射到机器人时易出现动作僵硬或机械损坏 [8] - 控制协议封闭引发"重复造轮子":主流企业多采用私有自研协议,研究者更换设备需重新开发接口,单款灵巧手完整适配周期长达1-3个月 [10] - 采集场景受限导致泛化数据"源头枯竭":传统光学动捕系统依赖固定场地,难以覆盖工业、户外、家庭等真实复杂环境 [10] - 个体差异导致数据"千人千面":人类操作员手型尺寸、运动习惯不同,原始数据若未经标准化处理会切断跨场景复用可能 [10] 灏存科技的解决方案 - 打造"运动数据通用化"系统:将人体动作解耦成不依赖硬件的通用运动参数(如手部21个关键关节旋转角度),再根据预设硬件信息自动完成运动映射和参数调整 [4][5][14] - 系统已实现让通用数据精准适配灵心巧手LinkerHand、傲意ROHand、强脑科技Revo、因时RH系列、灵巧智能DexHand等主流灵巧手 [14] - 设备端到端传输延迟进入毫秒级,确保人体动作与灵巧手执行同步响应,并支持多设备协同(如全身动捕+数据手套联动) [15] 核心硬件产品 - MOTCAP G6s数据手套:聚焦手部精细动作精准采集,具备低延迟同步和即穿即用特点,能自适应不同手型,支持全无线连接 [16][20] - MOTCAP M11全身便携式动捕系统:摆脱对固定摄像头和专业团队的依赖,支撑全身协同动作数据采集,可适配不同身材操作员,原生支持Windows、Ubuntu系统,能与ROS、MuJoCo无缝对接 [18] 行业先驱实践对比 - 特斯拉Optimus路径:通过垂直整合与数据规模构建通用性,其灵巧手控制依赖端到端神经网络,形成高度复杂的"内部通用语言",试图以硬件统一带动数据统一 [21][22] - Figure AI路径:追求语义层面通用性,通过训练"行为基础模型"使机器人能理解自然语言指令并自主规划动作,试图摆脱对特定硬件底层编程的依赖 [22][23]
AI浪潮下的Agent突围:供应链优化如何打通数据孤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1:49
AI Agent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核心价值 - AI Agent被视为推动人工智能深入业务场景、实现效率跃迁的核心抓手[1] - 行业需要全链条协同智能以释放供应链最大价值,而非单点优化[1] - 供应链领域是AI场景落地最关键领域之一,挑战在于将技术转化为跨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行动[1] 当前AI应用落地的主要挑战与“影子AI”现象 - 尽管90%的企业员工高频使用通用大模型,但仅5%的企业能获得可量化的商业回报[2] - 95%的企业AI投入陷入“打水漂”境地,核心症结在于通用大模型与企业实际业务需求脱节[2] - 通用大模型难以完成从“提供思路”到“解决问题”的转化,例如在仓库运营中仍需大量人工介入[2] 供应链智能体的具体实践与效率提升 - 神州控股旗下科捷发布供应链智能体“小金”,致力于破解通用大模型与企业个性化需求之间“最后一公里”难题[3] - 该应用可覆盖80%以上的数据查询场景,将日常查询效率提升90%[3] - AI与大数据技术能促进跨境电商、国际物流、金融结算等环节无缝衔接,推动服务贸易全链条提质增效[3] 市场规模与企业需求 - 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未来将触及10万亿美元,各行业对智能化转型存在迫切需求[4] - 供应链正成为私域领域的可信大数据风口,需要汇聚过去形成的信息孤岛数据[3] - 企业面临外部环境不可预测与客户需求急迫的双重压力,供应链从弹性变得越来越紧绷[5] 行业对AI解决方案的具体期望与现状 - 企业需要从响应式解决方案转向可预测性方案,这必须依赖大数据或AI强力支持[5] - 供应链计划准确率即便达到70%以上依然不够,企业希望有一键解决的AI方案进一步提高效率[5] - 未来行业竞争主战场将聚焦于“AI应用工艺”,尤其是能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工业化落地能力[5] 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 - 高校正加快培养数字加交通的复合型人才,例如设立供应链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6] - 产学研合作推动打破数据孤岛,构建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数据流通机制[6] - 合作旨在攻克共性技术,在交通与物流等领域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6]
孤岛必沉:宠物智能化的终局在哪?
新财富· 2025-09-15 17:30
文章核心观点 - 宠物智能用品市场面临数据孤岛和同质化竞争问题 但行业焦点正从硬件创新转向生态协同[1][2][5] - 行业形成三大生态阵营竞争格局 包括星宠联盟、新瑞鹏医疗集团和小米为代表的跨界企业[7][8][9][10] - 未来行业赢家将是能打破数据隔阂、构建完整服务生态的平台型企业 而非单一硬件厂商[13][14][16]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宠物智能用品市场规模达102亿元 占整体宠物用品市场20%[4] - 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 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5] - 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设备间缺乏有效互联 用户需切换多个APP[1][5] 主要生态阵营分析 星宠联盟(以小佩PETKIT为代表) - 联盟成员包括小佩、爱宠医生、摸摸哒等五家企业 从智能硬件切入市场[8] - 纵向延伸至智能用品和宠物食品 布局超100家线下宠物生活馆[8] - 小佩PETKIT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已实现盈利 成为中国宠物品牌出海第一梯队[8] 新瑞鹏医疗集团 - 以"医疗+生态"为核心 通过润合集团实现药品器械集采降低成本18%[9] - 与平安保险合作开发宠物医疗险 覆盖300+疾病种类 2024年保费收入突破10亿元[9] - 2023年整体毛利率仅5% 2024年亏损收窄至5亿元 面临合规与信任危机[9] 小米为代表的跨界企业 - 通过开放物联网平台和供应链能力赋能生态链企业[10][11] - 2024年东南亚市场销售额增长近2倍 菲律宾宠物喂食器类目增长超30倍[10] - 2025年7月多款智能宠物喂食器销量达数千至上万台[10] 行业发展趋势 - 企业盈利模式从硬件销售转向后续服务订阅、保险佣金等高毛利业务[14] - 资本市场评估标准从产品功能转向生态融合性[15] - 行业最终赢家将是能构建数据联合和商业联盟的生态系统主导者[16]
人工智能为药物研发按下“快进键”
科技日报· 2025-07-29 09:20
AI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 AI技术改变靶点发现模式,从传统假设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大幅提升数据分析规模和研究效率 [2] - AI蛋白结构预测和虚拟筛选技术能快速预测有效药物分子,在48小时内筛选1亿个化合物 [3] - AI在临床试验中优化患者招募标准,使入组速率提升超30%,准确率较传统模式提高3倍以上 [5] - AI临床试验预测引擎"inClinico"已准确预测多项临床试验Ⅱ期至Ⅲ期的转化结果 [5] - AI优化临床试验方案,缩短转化周期,临床研究报告初稿生成时间减少90%,总体节省45%时间 [5] AI药物研发的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AI临床试验市场规模预计达26亿美元,2034年预计超过2236亿美元 [6] - AI临床试验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夕,技术革新将极大提升行业运行效率 [6] - 监管框架滞后性与数据隐私保护、技术滥用等伦理风险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6] AI药物研发的技术突破 - 复旦大学利用云上科研智算平台CFFF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并筛选出候选药物 [1] - 从7000余种小分子化合物中快速找到可有效抑制FAM171A2蛋白和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结合的小分子 [3] - 从6361种脑脊液蛋白中筛选出4种与阿尔茨海默病高度关联的蛋白,提前15年预测发病风险且精度超987% [3] AI药物研发的挑战 - "数据孤岛"问题制约"AI+医药"技术潜能释放,未来5到10年需在高质量数据生成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7] - AI药企普遍使用公开数据发展算法技术,未来将形成大量标准化数据缺口 [8] - 更深层挑战在于信任机制及AI工具与临床工作流的融合程度 [8]
企业AI转型:2000万学费“买”来的15条教训
搜狐财经· 2025-07-01 08:55
战略篇 - AI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而非技术领先 技术领先但缺乏业务场景融合的项目易失败 银行业通过成熟AI技术强化风控降低坏账率 零售业通过AI优化供应链预测减少库存积压提升门店坪效 [2] - 并非所有问题都适合用AI解决 传统统计方法或自动化脚本可低成本高效解决的问题无需强行上AI 某公司曾用AI处理销售报表分析导致资源浪费且效果不佳 [3] - 追求长期价值的AI战略更易成功 短期ROI不明显但战略价值高的AI应用如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可提升用户粘性构建竞争壁垒 亚马逊早期推荐系统投入虽未直接盈利但长期形成护城河 [4] - AI项目成功标志是业务价值提升而非技术先进性 不以业务价值提升为目标的AI项目均被视为无效 企业需以实际业务提升评估AI投入产出 [5] 技术篇 - 影响AI落地的最大因素是"数据孤岛"而非人才或资金 数据分散标准不一导致AI模型训练和部署困难 大型企业需先进行数据治理和流程再造 [6] - 购买现成AI解决方案比完全自研更适合大多数企业 除非AI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否则无需从零研发 成熟AI平台和行业工具可快速实现AI能力 [7] - 模型实用性和可解释性比参数规模更重要 复杂深度学习模型可能成为"黑箱" 简单模型如决策树和逻辑回归更易理解信任和排查问题 [8] - 模型安全性、伦理与责任是红线 AI系统需建立完善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机制 多层级安全防护和数据权限管控确保系统安全性 [9] 人才与组织篇 - 企业更需要既懂业务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单纯AI科学家 AI产品经理和解决方案架构师是连接技术与业务的关键桥梁 [10] - 提升全体员工AI素养比依赖个别AI精英更重要 全员AI培训可形成学习应用AI的整体氛围 类似丰田"改善"文化的"AI赋能"文化更有效 [11] - AI落地失败主因是组织文化和沟通问题而非技术 业务部门不配合需求不明确或缺乏高层支持导致项目失败 [12] - AI时代需要跨多领域人才而非单一技能人才 融合不同专业知识的跨领域人才能更好应对复杂多元业务需求 [13] 实施运营篇 - AI落地需持续运营优化而非一次性投入 数据变化和业务需求调整要求AI模型持续监控评估和迭代 需专门MLOps流程和团队支持 [14] - 专注于边界明确的小问题比颠覆行业更易成功 解决具体小问题如优化门店补货效率比构建"工厂大脑"更现实 [15][16] - AI工具的员工体验比模型智能更重要 操作复杂界面反人类的AI工具难以推广 简洁易上手的设计可提升采纳率 [17][18]
2025BCS大会开幕,齐向东:“万家造”和“两张皮”催生数据孤岛
长沙晚报· 2025-06-09 23:32
网络安全体系挑战 - 企业在推进网络安全体系落地时面临数据孤岛问题,根源在于安全设备"万家造"以及业务、安全"两张皮"的现状 [1] - 过去10年间数据对安全的重要性呈指数级增长,但由于缺乏统一体系或体系割裂,形成"数据孤岛",严重阻碍安全体系落地 [3] - 安全设备"万家造"导致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不兼容、采集能力参差不齐,安全运营中心汇集的数据杂乱无章、彼此孤立 [3] 安全设备碎片化问题 - 某头部金融机构部署的防火墙涵盖数十种型号,涉及国内外不同品牌,形态包含硬件、软件及云部署等多种模式 [3] - 设备、平台、能力、中心难以统筹纳管,碎片化问题严重,影响全域态势感知和快速研判、应急响应能力 [3] - "万家造"的劣势在印巴冲突中体现,印度装备因标准不一、数据流通不畅、控制协同不好导致实战能力大减 [3] 业务与安全脱节案例 - 某企业财务系统收到大量疑似正常行为的访问请求,因数据未同步安全部门,导致敏感财务数据泄露 [4] - 安全人员需结合财务系统日志、网络异常访问、流量告警等综合分析才能还原数据窃取事件 [4] 安全体系建设制约因素 - 企业安全投入不足、产品新旧难兼容是制约整体安全体系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 [4] - 三大障碍(数据孤岛、投入不足、兼容性问题)关乎客户经营和产业发展,需全局思考突围之道 [4]
齐向东:数据孤岛严重阻碍网络安全体系落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5 22:00
网络安全行业现状与挑战 - 数据孤岛问题突出 根源在于安全设备"万家造"以及业务、安全"两张皮"的现状 导致安全体系难以落地 [1] - 过去10年间数据对安全的重要性呈指数级增长 但缺乏统一体系或体系割裂 形成数据孤岛 [1] - 某头部金融机构部署的防火墙涵盖数十种型号 涉及国内外不同品牌 形态包含硬件、软件及云部署等多种模式 [1] - 安全设备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不兼容、采集能力参差不齐 导致安全运营中心汇集的数据杂乱无章、彼此孤立 [1] 企业安全实践案例 - 某企业财务系统收到大量疑似正常行为的访问请求 由于数据未及时同步安全部门 导致大量敏感财务数据泄露 [2] - 安全人员结合财务系统日志、网络异常访问、流量告警等综合分析 才还原了数据窃取事件 [2] 制约安全体系建设的因素 - 安全投入不足、产品新旧难兼容 是制约整体安全体系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 [2] - 三大障碍(数据孤岛、安全投入不足、产品新旧难兼容)不仅关乎技术 更关乎企业经营、产业发展 [2] - 内生安全体系落地亟需全局思考 [2]
首个全国性政务数据共享法规出台,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第一财经· 2025-06-05 15:21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核心内容 - 我国首部政务数据共享行政法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施行 共8章44条 填补立法空白 [1] - 条例系统建立共享管理制度 破解数据共享障碍 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 [1] - 政务数据定义为政府部门履职中收集产生的非国家秘密数据 [3] 管理体制创新 - 构建覆盖各级政府的共享工作体制 明确部门主体责任 设立专门工作机构 [3] - 改变数据部门单方担责模式 压实业务部门责任 奠定高质量数据共享基础 [4] - 建立统一目录体系 推动全量覆盖 互联互通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目录 [4] 数据共享规则 - 数据按共享属性分为无条件共享 有条件共享和不予共享三类 [6] - 明确工作时限:无条件共享1个工作日内答复 有条件共享10个工作日内答复 [6] - 细化数据收集 共享申请 数据回流等操作流程 提升共享效率 [5] - 规定同意共享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共享 材料不全需一次性告知 [6] 平台支撑体系 - 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实现各级平台互联互通 [6] - 建立"1+32+N"立体化框架 破解条块分割难题 [7] - 通过统一平台推进跨层级 跨地域 跨系统 跨部门数据共享 [7] 数据安全保障 - 按照"谁管理谁负责 谁使用谁负责"原则明确安全责任主体 [9] - 数据使用中出现安全问题由需求部门承担责任 缓解提供部门担忧 [9] - 设置投诉举报机制保障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 [9]
英矽智能三战港交所:四年亏近6亿美元资金链显著承压 在研管线均未完成Ⅱ期临床商业化前景不明
新浪证券· 2025-05-27 16:34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英矽智能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与广发证券(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此前两次递表均因未在6个月内通过聆讯而失效 [1] - 公司被视为行业明星,但尚未验证的商业化能力与持续扩大的亏损使资本市场保持审慎态度 [1] 技术优势与商业化挑战 - 公司是全球首个将生成式AI应用于药物发现全流程的企业,Pharma.AI平台实现多项突破 [1] - ISM001-055从靶点发现到I期临床仅耗时27个月,较传统方法缩短70% [1] - 平台已产出20余项临床或IND阶段资产,其中3项对外授权金额超20亿美元 [1] - 技术优势背后,商业化落地的挑战显著 [1] 财务状况 - 2022至2024年收入从3014.7万美元增至8583.4万美元,复合增长率达68.7% [2] - 2021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5.91亿美元 [2] - 2024年净亏损收窄至1709.6万美元,同比降幅达92%,但亏损收窄主要依赖阶段性授权首付款 [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账面现金仅剩1.26亿美元,负债净额高达6.64亿美元 [3] - 流动比率从2022年的32.1%骤降至16.5%,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占比超70% [3] 收入结构与客户依赖 - 收入主要来自药物发现服务与管线授权 [2] - 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从2022年90.6%增至2024年94.4%,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一度高达76.2% [3] - 赛诺菲12亿美元合作协议两年半仅完成三个靶点的首付款,累计首付款约1250万美元,仅兑现1.04% [2] 研发投入与管线进展 - 2024年研发费用高达9189.5万美元,占总营收的107% [3] - 拥有15款候选药物管线,均处于临床前研究或早期临床阶段 [4] - 研发进展最快的TNIK小分子抑制剂ISM001-055刚刚完成Ⅱa期临床 [4] - 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过程中最费钱的环节,费用占比约为80% [3] 行业挑战与风险 - 二期临床被称为新药研发的"死亡之谷",淘汰率高 [5] - AI制药企业Relay Therapeutics和BenevolentAI因临床数据不佳导致股价暴跌或大规模裁员 [6] - 公司面临"数据孤岛"挑战,数据源分散、格式不一致且不完整 [7] - 国内AI制药产业生态处于发展初期,数据壁垒普遍存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