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持续拉动内需 “银发旅游”渐成服务消费升级新蓝海
证券日报· 2025-09-26 07:20
银发旅游市场概况与增长驱动力 - 银发旅游群体规模庞大,截至"十四五"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1] - 银发旅游市场高速扩张,今年上半年老年旅游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2%[8] - 市场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28年银发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万亿元[13] 政策支持与产业融合 - 政策持续加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年内多项政策指向解决银发群体急难愁盼问题[1] - 2024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首次对银发经济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要推出一批老年旅游发展典型案例[8] - 《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从四方面部署更好满足银发群体的旅游服务需求[8] 铁路旅游专列运营数据 - 新疆铁路累计开行旅游专列360余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2025年计划开行百趟旅游专列,其中银发专列占70%至80%[4] - 今年暑运乌鲁木齐站累计发送旅客575万人次、日均9.27万人次,同比增长27.62%,较2017年增幅达206%[4] - 截至8月底,今年以来喀什车务段发送旅客486.51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9.75%[4] - 全国铁路今年前8个月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551列,同比增长26.1%[6] 银发旅游消费特征 - 新一代银发群体展现出了更好的健康条件、更充裕的休闲时间、更新的消费理念、更频繁的出游意愿和更强大的消费能力[7] - 银发旅游群体的旅游需求更注重行程舒适性、文化深度和社交属性[9] - 银发群体对品质化、个性化体验的追求,推动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13] 行业服务创新与适老化改造 - 铁路部门研发投用适老化旅游列车,持续打造"京和号""齐鲁1号""潇湘号""天山号"等旅游列车品牌[5] - 同程旅行为银发群体推出代客下单服务、大字体行程单、慢语速讲解等服务[9] - 携程老友会针对银发旅游群体优化核心景点停留时间与体验,比常规团时间延长20%[9] - 旅游业在推进数字化的同时应进一步保留人工服务通道,开发简化的"长辈模式"[9] 经济带动效应 - 银发旅游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形成了新的需求增量,带动住宿、交通、文娱、餐饮等多个环节的连锁繁荣[12] - 银发旅游的产业链带动效应突出,涉及适老化装备、健康医疗、保险金融、智能科技等配套产业,形成"旅游、康养、科技"的复合生态[12] - 每增开一列银发旅游专列,不仅能够提升沿线景区客流量、增加民宿入住率,还催生适老化设备、非遗体验课程等新型消费场景[12]
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报告发布
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总体情况 - 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为25.917 较上年小幅上升1.35% [1]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为25.711 同比显著上升7.05% [1] - 风险整体平稳但分级差异显著 一星级(最危险)与五星级(最安全)公司数量同步增加 四星级(较安全)公司减少较多 [2] 风险影响因素与特征 - 非标报告、行业结构、受限资产、违规次数成为风险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2] - 地区风险指数与经济发展状况呈现一致性 [2] - 宏观经济与政策对行业风险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2] 上市公司风险分布情况 - 发布四大板块(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中法律合规风险最低的十家上市公司名单 [1] - 公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法律合规风险最低的十家企业名录 [1] - 揭示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最高的十大地区与十大行业 [1] 经济政策转型方向 - 经济工作重点转向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 改变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 [3] - 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 通过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3] - 将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重要抓手 通过服务消费与供给共同推动服务业发展繁荣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立足四大优势积极识变应变求变
期货日报网· 2025-08-21 09:02
经济长期向好趋势 - 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 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1] 高收入进程中的调整方向 - 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 从收入财富和预期等角度综合发力稳步提高老百姓收入水平 [1] - 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1] - 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重要抓手 2013-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年均增长8.7%高于商品消费2.4个百分点 [2] 消费结构变化 - 服务消费占人均消费比重从2013年39.7%提高到2023年45.2% [2] - 2024年服务消费占比达46.1% 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 中国经济竞争优势 - 具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四大优势 [2] - 应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2]
专家学者看2025中国经济增长点(经济形势理性看)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24
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 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8个百分点,贡献率超50% [2] - 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占消费支出比重达43.4% [4] - 文娱旅游消费带动效应显著:电影票房244亿元(同比+4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3.9% [4] - 数字技术支撑服务消费升级:AI诊疗、虚拟试衣间等新业态涌现 [5] 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 - 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先,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11.6% [7] - 数字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5G基站达439.5万个,用户普及率75.9% [8] - 人工智能产业形成完整体系:国产AI产品超百款,大模型在电子/制造等领域落地 [9]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需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 [10] 绿色低碳产业动能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超40%,动力电池产量同比+54.7% [1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风光装机超火电 [12] - 绿色产品出口强劲: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43.9%) [13] 外贸韧性提升 -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额10.3万亿元(同比+1.3%),出口额6.13万亿元(同比+6.9%) [14]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51.1%,美国市场依赖度从19.2%降至14.7% [15][16]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 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6.8%,装备/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0.9%/9.7% [18] - 智能制造爆发:工业机器人产量+26%,制造业技改投资+7.2% [18][20] -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11.5%,光纤制造等细分领域增速超20% [19] 乡村富民产业 - 一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7.2%,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快增 [23][24]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城乡收入比降至2.27 [25]
社会服务|消费政策或向何方?服务业预期升温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1 09:03
服务消费政策支持预期 - 服务消费是促消费政策的重要抓手,供给端有扩容升级空间,需求端居民倾向更高,处于相比商品消费的更高增长阶段 [1][2] - 近期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提出48条具体举措覆盖传统服务业和新业态,政府频出工作方案提升市场预期 [2] - 在扩内需政策预期升温背景下,市场将服务消费作为重点支持的预期方向之一 [1][2] 文旅产业特征与政策有效性 - 文旅产业具有容量大、范围广、韧性高、带动强的特征,若有补贴落地将起到较好的拉动消费效果 [3] - 历史数据显示文旅消费补贴拉动比例在1:4至1:5左右,部分地区最高达1:12,文旅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 [3] - 在"以旧换新"补贴类政策的延续方向上,文旅产业具备政策有效性 [3] 五一假期数据与基本面 - 近期五一预订数据显示旅游需求韧性强,预计民航日均旅客量同比增7.6% [1] - 机票价格增速有望转正,假期效应显著 [7] 潜在受益方向与产业链环节 - 主流形式或离不开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宝、云闪付)、OTA平台或当地政府专属文旅平台 [4] - 服务消费场景下,交通、住宿、景区、餐饮等有望被拉动,酒店住宿普遍占比20%~40%,景区门票类占比15%~30%,交通占比5%~20% [5] - 不同区域特征看,度假城市侧重补贴酒店和交通、占比五成以上,一线城市侧重补贴餐饮和酒店,新兴旅游目的地侧重补贴景区券 [5] - 建议关注文旅产业链上酒店、OTA、景区等行业,上市景区业务多以景区内交通等服务设施为主,受益于潜在政策拉动下的客流增长 [7]
推转型、促消费“两手抓”,北京银行零售业务成绩单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5 10:05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4日北京银行披露2024年度业绩报告,零售业务表现亮眼且业务突破与责任践行共进,在重点领域发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1] 零售贡献占比持续提升 - 2024年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零售转型产出新价值,业务规模多项历史突破 [2] - 零售盈利能力稳健,营业收入249.41亿元同比增长2.26%,全行贡献36.97%,利息净收入239.61亿元同比增长4.66%,占比提升2.48个百分点 [2] - AUM达1.22万亿,较年初增长1787.78亿元,增速17.25%创历史最佳 [2] - 储蓄行内占比与市场份额双提升 [2] - 个贷余额7026.15亿元,个人经营贷与消费贷占比提升3.4个百分点 [2] - 零售客户突破3070万户,贵宾客户突破110万户,私行客户数突破1.7万户,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近1800万户,月活用户超700万户 [2] 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 围绕重点领域做好金融服务助力美好生活 [3] - 制定服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行动方案 [4] - 加快京e贷数字化步伐,规模较年初增幅109% [4] - 信用卡打造“周末幸福生活”品牌激活周末经济,新增客户同比提升16% [4] - 消费分期累计放款同比增长53%,推出汽车分期差异化0首付政策,上线无纸化进件,家装分期1小时内审批放款 [4] - 联合北京市总工会搭建“工会会员普惠权益平台”,激活630万持卡工会会员消费动能 [4] - 提升外籍来华人士支付便利,布放外卡POS受理终端近1.2万台,交易金额超6千万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