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力过剩
icon
搜索文档
OpenAI CEO:算力总有一天会过剩
搜狐财经· 2025-11-03 12:20
近日的一期播客节目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在其中OpenAI CEO奥尔特曼(Sam Altman)与微软CEO纳德拉(Satya Nadella)进行了联合访谈,奥尔特曼在其 中否认了明年上市的消息,并透露目前的收入远不止130亿美元,他们还聊到目前是否算力过剩、AI的未来等业界关注的问题。 提及当前的算力问题,奥尔特曼直言,总有一天算力一定会过剩,至于是两三年后,还是五六年后说不准,但这肯定会发生,且可能会多次发生。这背后有 人类心理因素,也涉及"泡沫循环"。他坦诚表示,供应链极其复杂,各种奇怪的事都会发生,技术格局也会不断剧烈变化。 近期OpenAI在算力基建上万亿美元的豪赌备受讨论,也被质疑存在泡沫。主持人也问及:一家收入130亿美元的公司,如何能签下1.4万亿美元的支出承诺? 针对这一点奥尔特曼展开了反驳,他称,"我们的实际收入远不止130亿美元",并表示现在有很多人都非常想买OpenAI的股票,"那些在网络上对我们算力 支出大惊小怪、担忧不已的人,要是能买到OpenAI的股份,肯定会抢着入场。"他表示如果有股东想卖股份,他完全可以很快地把它们卖给那些在社交媒体 上喊得最厉害的人。 奥尔特曼进一步解释,公 ...
OpenAI CEO最新回应:收入远不止130亿美元
第一财经· 2025-11-03 12:11
2025.11. 03 本文字数:1437,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刘晓洁 提及当前的算力问题,奥尔特曼直言,总有一天算力一定会过剩,至于是两三年后,还是五六年后说 不准,但这肯定会发生,且可能会多次发生。这背后有人类心理因素,也涉及"泡沫循环"。他坦诚 表示,供应链极其复杂,各种奇怪的事都会发生,技术格局也会不断剧烈变化。 纳德拉指出,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算力过剩",而是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问题。"如果 没法足够快地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完成数据中心建设,那么即使手里有一堆芯片,也可能插不上 电。"但是,OpenAI的赌注是,随着智能变便宜,需求会持续爆发式增长。 在一小时的访谈中,主持人也聊到了近期OpenAI的上市传闻,奥尔特曼直接否认了OpenAI 计划明 年上市的信息,他表示:"我们没有任何具体的计划或时间表,董事会也没有就此作出任何决定。"他 提到,从长远来看,那可能是公司自然会走到的一步,仅此而已。 就 在 近 期 OpenAI 完 成 了 资 本 重 组 , 其 非 营 利 实 体 现 更 名 为 OpenAI 基 金 会 ( OpenAI Foundation),并持有约 ...
OpenAI CEO最新回应:收入远不止130亿美元,但算力总有一天会过剩
第一财经· 2025-11-03 12:01
公司财务状况与市场预期 - 公司实际收入远不止130亿美元 [3] - 公司营收增长迅速 [3] - 市场对公司股票需求旺盛,很多人想购买 [1][3] - 公司否认了明年上市的计划,表示没有具体时间表或决定 [5] 战略投资与业务规划 - 公司正在进行前瞻性算力基建投资,支出承诺高达1.4万亿美元 [3] - 投资基于对营收持续增长的信念,规划被视为“非常审慎” [3][4] - 业务多元化布局,包括ChatGPT收入、AI云服务、消费设备业务以及自动化科学研究的技术 [3] - 确保足够算力是生产更优秀模型的必要条件 [4] 行业趋势与算力展望 - 算力过剩是未来必然发生的现象,时间点可能在两三年后或五六年后 [5] - 行业存在由人类心理因素驱动的“泡沫循环” [5] - 当前最大挑战是电力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而非算力过剩 [5] - 随着智能成本降低,AI需求预计将爆发式增长 [5] 技术发展与未来愿景 - Codex(AI编程模型)是今年最有意思的进展,明年可能从处理“几小时任务”跃升至“几天级别任务” [6] - AI将重塑人类创造力边界,并扩展到其他行业 [6] - 期望到2026年AI能带来极小的科学发现,这将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时刻 [6]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近期完成资本重组,非营利实体更名为OpenAI基金会,持有营利部门约1300亿美元股权 [5] - 营利部门改制为公益性公司OpenAI Group PBC,外界认为此举为上市铺平道路 [5]
微软CEO:不想再买英伟达芯片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02 10:08
行业核心挑战:从算力瓶颈到电力瓶颈 - 微软首席执行官指出,当前AI产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并非算力过剩,而是电力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大量AI芯片无法投入使用 [2] - 业界当前遭遇的是“电力过载”问题,其根源在于新一代AI芯片的功耗需求急剧攀升,从Ampere架构到下一代“Kyber”机架设计,整机架的功耗预计将增加多达100倍 [2] - 随着AI芯片架构性能的推进,行业已触及能源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瓶颈,但全球在扩展电力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 [3] 微软公司的具体困境 - 微软公司目前没有足够的空间或能源来引入更多的计算能力 [2] - 公司面临的实际问题是缺乏可以插入芯片的机架环境,导致芯片只能存放在库存中而无法接入系统,问题核心在于芯片供应充足但基础设施受限 [2] 对英伟达及AI产业的影响 - 微软首席执行官对英伟达首席执行官关于“未来两三年不会出现算力过剩”的说法持不同看法,认为电力约束已形成另一种意义上的算力过剩 [2] - 短期内AI芯片的市场需求难以预测,将取决于供应链进展与整体能源条件 [3]
36.9亿大单竟是″空气合同″?股东暴增17.8万,董事长却套现41.8亿
新浪财经· 2025-10-14 11:24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内算力芯片行业存在严重泡沫,表现为估值过高、技术差距大、实际应用困难以及公司高管减持套现 [3][4][5][12][15][17] - 部分公司存在利用不实合同炒作股价并精准收割散户投资者的行为 [1][11][15] 算力芯片市场表现与估值 - 相关公司股价年内大幅上涨,新易盛上涨345%,中际旭创上涨228%,寒武纪在7月至8月间股价翻倍 [3] - 行业估值极高,寒武纪市盈率达400倍,其他公司市盈率也普遍在200至600倍之间 [12] - 国内公司估值已超过部分国际巨头,如占据全球10%市场份额的AMD [12] 行业竞争与供给现状 - 国内算力芯片赛道竞争激烈,参与者包括华为、阿里、百度、寒武纪、海光信息、景嘉微等,以及沐曦、摩尔线程等拟上市公司 [4] - 行业面临产能问题,尽管需求火爆,但存在供不应求与公司巨额亏损并存的悖论 [5][7] 技术与生态差距 - 国产芯片存在明显技术差距,智算中心设备点亮率不足50%,大量设备因性能问题闲置 [5][14] - 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构筑强大护城河,拥有全球3000万开发者,国产替代方案如摩尔线程的MUSA生态尚不成熟 [5] - 存在结构性错配,高端算力不足而低端算力已严重过剩 [14][15] 公司行为与市场案例 - 海南华铁案例:3月宣布36.9亿元大单推动股价上涨,但6个月后公告合同解除,未产生任何收入与产品交付,期间股东户数从4.6万暴增至22.4万 [1][11] - 公司高管减持:新易盛董事长计划减持1143万股,套现41.81亿元;中际旭创控股股东计划减持550万股,预计套现23亿元 [7][8][9] - 市场流传段子影射多家公司存在业务问题,如“华铁坑老铁”等 [15]
部分国产芯片闲置率高达80%?智算中心建设“点刹”背后
36氪· 2025-04-28 18:25
智算中心投资热度 - 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已投运智算中心项目近150个,在建及规划项目接近400个 [2] - 2024年8月全国智算中心项目总数超300个,公布算力规模超50万PFlops,其中约三分之一项目规划算力超500PFlops [3] - 2025年Q1全国29个省份165个智算中心项目有新进展,128个披露项目总投资超4300亿元,但仅16个处于已投产/试运行阶段 [3] - 2024年Q1智算中心相关招标公告达172条,同比增幅明显,百万级AI设备采购需求快速增长 [3] 算力供需结构性矛盾 - 行业出现"结构性错配"而非"过剩",AI推理业务占比从10%提升至40%-50% [5] - 某运营商国产万卡池从闲置到爆满仅用1-2个月,反映需求快速变化 [5] - 企业囤积落后芯片(落后主流高端卡两代以上)导致"有卡用不起来"现象 [7] - 西部地区因电价和清洁能源优势更适合建设智算中心,部分地区盲目上马导致高运维成本 [7] 算力利用率现状 - 部分智算中心国产算力利用率不足20%,企业级通用算力中心利用率仅10%-15% [9] - 国产芯片闲置率可能高达70%-80%,生态不完善是主因 [11] - 英伟达卡智算中心也存在销售运营能力不足导致算力闲置问题 [11] - 部分设备因技术迭代无法满足新计算要求导致资源闲置 [11] 行业发展趋势 - AI基础设施呈现"集中+边缘"并行趋势:大模型训练依赖超大规模中心,推理集群向各行业场景扩散 [8] - 国产芯片厂商转向提供整套解决方案,某50PFlops智算中心利用率高正扩建至200PFlops [12] - 生成式AI热潮推动"智能体"开发,缓解算力与实际需求脱节 [12] - 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传统裸机租赁模式难盈利,并购整合后资源将重新规划 [14]
特斯拉、英伟达双双大跌超5%,什么情况?纳指100ETF(159660)跌超1.5%,资金连续20日疯狂涌入!
智通财经· 2025-03-27 13:45
文章核心观点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七姐妹集体回调,受汽车关税及数据中心需求等消息影响 ,不过机构认为美股已有买入性价比,前期跌幅大且增速高的科技股或迎技术性反弹,纳指100ETF(159660)值得关注 [1][2][3] 市场表现 - 3月27日纳指100ETF(159660)低开震荡,当前跌1.61%,成交额8000万元,盘中获资金净申购500万份,已连续20日获资金大举增仓超6亿元 [1] -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100跌1.83%,标普500指数跌1.12%,道指跌0.31%,纳指七姐妹集体回调,英伟达跌5.74%,市值一夜蒸发约1.2万亿元,特斯拉跌超5%,谷歌跌超3%,亚马逊、Meta跌逾2%,微软跌超1%,苹果小幅下跌 [2] 消息面 - 美国宣布将对所有未在美国制造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在现有关税(通常为2.5%)基础上征收,4月2日生效,4月3日开始征收,关税是永久性的 [2] - 投行TD Cowen报告称数据中心需求同比仍增长,但微软取消或延期数据中心租约数量超出预期,因算力过剩,微软已退出美欧多个数据中心项目,总耗电量达2吉瓦,显示数据中心供过于求 [2] 机构观点 - 国信证券认为美股已跌出充分性价比,“固有收益模型”显示若美国2025年末到常规经济收缩底部,标普500目标点位5700点,若二季度跌至5300点,可视为下一轮行情起点布局 [3] - 中信证券表示2024Q4美股财报披露以来,投资者对标普500指数2025年业绩预期持续下调,关税等因素已充分反映在业绩预期中,自2月中旬以来的美股回调或已结束,前期跌幅大且增速高的科技股或迎技术性反弹,下半年美股或具备更持续上行条件 [3] 纳指100ETF(159660)情况 - 紧密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成分股由纳斯达克100家上市规模最大、最具创新性的非金融公司组成,七大科技巨头为重仓标的,前十大权重占比超50%,龙头属性集中 [3] - 及其联接基金(A类:018966;C类:018967)有望受益于科技巨头公司业绩及资本开支预期盈利表现,管理费0.5%/年,费率优势明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