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化管理
搜索文档
灵宝黄金预期第三季度纯利不低于3.8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11-01 11:39
盈利表现与成本控制 - 公司预期2025年第三季度录得不低于3.8亿元纯利 [1] - 盈利增长归因于生产组织优化、降本增效措施落实及运营效率提升 [1] - 黄金市场价格上涨是整体效益显著提升的有利因素 [1] - 公司2025年将各矿山的克金成本目标设定在约300元/克的低位 [1] 战略布局与运营优化 - 公司持续推进资源勘探,计划2025年内完成钻探15万米,探坑27万米 [2] - 组建海外专项运营团队,重点开拓大洋洲、非洲、东南亚及中亚等地资源项目 [2] - 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机械化升级,以提升生产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2] - 技术手段旨在确保黄金价格高位运行时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利润弹性 [2]
华测检测_ 创新业务、国际化拓展、精益管理“三箭齐发”;利润或恢复到两位数增长
2025-10-23 21:28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12 SZ)[1][2][17] * 行业:第三方检测、检验与认证(TIC)服务行业[11][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战略与增长驱动** * 公司实施"123"战略:稳固成熟业务、加速快增业务、孵化创新业务[2] * 创新业务、国际化拓展、精益管理"三箭齐发"推动长期增长[1] * 预计2025-28年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12%[9] 利润CAGR恢复到13%[1][11] * 新兴业务布局包括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人形机器人等[2] 国际化目标为2030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0%(H125占比为7%)[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28年盈利预测2-7%[1] 目标价从15.30元上调至17.30元[4] * 基于DCF估值法(WACC 7.8%)对应2026年预期市盈率27倍 低于历史均值40倍以上[4]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9.8%至66.37亿元 2026年增长11.3%至73.87亿元[7][14] * 经常性净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14.2%提升至2027年的14.8%[10] **业务整合与改善** * 蔚思博完成整合 产能释放解决业务布局单一问题[3] * 德国易马策略调整 进军新能源汽车测试领域[3] * 精益化管理推动费用率下降 AI加速赋能数字化运营[1][10] **行业与竞争地位** * 检测行业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4%至4876亿元 机构数量近20年来首次下降[11] * 公司竞争优势包括领先检测产能、综合服务能力和人力资源体系[9] * 当前股价对应2026年预期市盈率22倍 高于国际检测公司平均19倍[11] **风险因素** * 政策对TIC行业影响不确定性[19] * 并购整合失败风险[19] * 新业务扩张速度不及预期可能稀释盈利能力[1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为国内检测认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在全球90多个城市设立150多间实验室[12][17] * 乐观情景目标价23.50元 悲观情景目标价9.00元[12][13] * 预测股票回报率22.4%(股价涨幅21.6% + 股息收益率0.8%)[16]
“双轮驱动”让成本管控“落地生金”
齐鲁晚报· 2025-10-22 10:25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实施“市场化机制+精益化管理”组合拳,实现降本降耗、增收增效的目标 [1] - 市场化理念重塑经营管控,精益化管理深挖降本潜力,为矿井优质发展奠定基础 [1][5] 市场化薪酬与考核机制 - 构建以岗位价值为核心的市场化薪酬体系,工资分配与产量、成本、安全、质量等指标深度绑定 [2] - 推行“一规范、两倾斜”,优化管理人员薪酬,向采掘一线、重点创效岗位倾斜 [2] - 在采掘区队推行“三排两定”工作法,通过优化工序使月度产煤量提升5% [2] - 机修厂制定内部市场化结算价目表,完成12台次设备自修比外委维修节省费用3.6万元 [2] - 市场化机制已实现全覆盖,员工降本增效意识显著增强 [2] 精益化预算与成本控制 - 建立矿井、专业、部室、区队四级精益预算体系,将预算与生产接续紧密挂钩 [3] - 推行材料预算“计划、审批、使用、验收”全流程闭环管控,核减领新计划节省材料费用6000多元 [3] - 强调预算作为成本防线,坚持无预算不实施、有预算看结果的原则 [3] 全流程设备与材料管理 - 建立设备“设计论证、招标采购、安装使用、维修复用、报废”全流程管理机制 [4] - 通过设备精简行动,复用闲置设备节省新设备采购费用48万元 [4] - 严格执行设备升井、入井“五方鉴定”制度,三季度鉴定130台次设备,复用率达到85% [4] - 要求各单位建立材料使用台账,详细记录领用、消耗、回收情况,严格考核浪费现象 [4] 管理成效与未来规划 - 公司全力破解经营难题,为打赢过渡期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5] -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六精六提”管理,让市场化理念和精益思维贯穿每个环节 [5]
英利汽车业绩转亏控股股东减持 中报毛利率不足9%创上市以来新低
新浪财经· 2025-10-14 19:27
日前, 英利汽车 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开曼英利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585.78万股, 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3171.57万股,累计减持公司股份4757.3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本次 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不仅收入规模收缩,盈利水平也显著恶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93.91万元,同比下降 197.12%。 在业绩转亏的阴影下,公司控股股东开曼英利近期完成了减持计划,这一举动引发市场对英利汽车未来 经营状况的担忧。 英利汽车主营业务为车身结构零部件及防撞系统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仪表板骨架、防撞梁、门槛、EV电池下壳体等 汽车零部件 。 2025年上半年,英利汽车经营业绩呈现明显滑坡。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3亿元, 同比下降11.99%。 更值得关注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226.65万元,同比下降高达257.49%。这一数据甚 至低于公司业绩预告中的下限的-3800万元,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恶化。 英利汽车的业绩波动并非偶然。回顾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数据,业绩起伏不定已成常态。 2022年上半年,公司 ...
英联股份前三季净利预计增超15倍,董事长翁伟武堂妹和嫂子分任总经理与副总
搜狐财经· 2025-10-13 12:44
2025年前三季度,英联股份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16.3亿元-16.5亿元,上年同期为14.89亿元,比上年同 期增长9.49%-10.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盈利0.35亿元-0.3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0.02亿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1.13%-1672.9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盈利0.26亿元-0.29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0.0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预计盈利0.08元/股-0.09元/股,上年同期盈利0.01元/股。 | 项目 | 2025年7月1日-2025年9月30日 | 上年同期 | | --- | --- | --- | | 营业收入 | 54,915.31 万元 - 56,915.31 万元 | 51.476.12 万元 | | | 比上年同期增长:6.68% - 10.57%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 股东的净利润 | 盈利:932.22 万元 - 1,232.22 万元 | 亏损:287.88 万元 | | --- | --- | --- | | 扣除非经常性损 益后的净利润 | 盈利:638.37 万元 - 938.37 万元 | 亏损:400.90 万元 | ...
国网沈阳供电:“精益保电+智慧赋能”护航“双节”电网安全
中国能源网· 2025-09-29 19:43
作为沈阳城区电力供应"大动脉",盛京-滂江220千伏电缆隧道,凭借领先的5G数据处理能力,成为智慧保电 的"标杆阵地"。除四足"机器狗"外,隧道内还部署了轨道智能机器人与地下防撞无人机等多种智能设备。这些智能 设备采集的数据经5G信号实时接入监控平台,运维人员足不出户便能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电质效实现全方位提 升。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查看应急电源车运行情况。 据了解,国庆期间,国网沈阳供电公司组建22支共计563人的抢修队伍,配备车辆147台,应急发电车7台,确保 在突发情况下第一时间恢复供电,让城市灯火璀璨、出行电力无忧。 "变电站主变温度正常、开关状态稳定,各项数据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近日,国网辽宁沈阳供电公司变电运 检三工区运维人员白思宁手持红外测温仪,与同事沿220千伏浑河变电站设备区细致巡检,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值, 为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的电网安全写下首份"安心答卷"。 今年的国庆节假期恰遇中秋节,双节同至对供电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对此,国网沈阳供电公司提前规划部 署、精心制定方案,以"精益化管理"为基础、"智慧化手段"为支撑,守护全市人民度过欢乐祥和的假期。 该公司集结输电、变电、配电、调度 ...
新劲刚:企业经营业绩受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17:41
公司经营策略 - 公司聚焦主营业务并强化精益化管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通过推进技术革新提升经营成果 [1] - 公司扎实做好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 [1] 业绩影响因素 - 企业经营业绩受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 [1] - 公司无法直接承诺业绩增长 [1]
机构大行给予蒙牛“买入”评级
人民网· 2025-08-30 19:43
核心观点 - 多家投资机构看好蒙牛未来业绩前景 给予买入或强推评级 目标价区间21-23.74港元 [1][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13% 核心营业利润率升至8.5% 超出市场预期 [1][2] - 原奶价格走弱推动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41.7% 销售费用率下降共同增厚盈利 [1][2] - 公司多元化业务持续推进 鲜奶/婴配粉/奶酪等细分品类表现亮眼 [2][3] - 下半年盈利修复可期 液态奶需求有望复苏 冰品业务已恢复正增长 [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7% 但利润实现13%同比增长 [1] - 毛销差同比提升至13.8% 经营利润率升至8.5% [2] - 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41.7% 主要受益原奶成本下降 [1] - 核心营业利润率8.5% 超过高盛7.6%的预期 [1] - 股息率约3.4%-4.0% 提供确定性收益 [1][2] 业务板块分析 - 鲜奶业务上半年实现20%以上增长 每日鲜语市场份额持续扩张 [2] - 婴配粉业务收入实现增长 其中贝拉米增长超过20% [2] - 奶酪业务B+C双轮驱动 消费场景不断拓宽 [2] - 海外业务增长亮眼 多元化业务持续推进 [2] - 冰品业务已恢复正增长 奶粉&奶酪业务盈利能力有望向上 [2] 战略与运营 - 产品创新和BC端渠道双轮驱动的改革调整成效初现 [3] - 供应链全流程数智化管理大幅提升运营效率 [3] - 持续精益化管理带来显著成效 经营利润率稳步提升 [3] - 在"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下不断完善品类布局 [3] - 库存相对良性 费效比持续提升 [2] 行业与展望 - 原奶价格有望逐步企稳 联营企业拖累及大包粉减值损失预计明显改善 [3] - 液态奶需求有望复苏 中秋国庆双节为重要观察窗口期 [2] - 青储季奶牛存栏有望加速去化 成本红利仍在 [3] - 公司估值具备吸引力 基于2025年17倍PE预期 与全球乳制品行业平均估值持平 [1] - 管理层积极回购表明看好自身发展态度 [3]
创新求变的蒙牛,正重塑增长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8-29 17:3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15.7亿元,经营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3.4% [2] - 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41.7%,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46.2% [2] - 经营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8.5% [2] 产品创新策略 - 上半年推出超百款新品,覆盖常温奶、低温酸奶、鲜奶、冰淇淋及婴配粉全品类矩阵 [4] - 高端鲜奶"每日鲜语"针对乳糖不耐受群体推出零乳糖双蛋白产品,婴配粉"瑞哺恩"DHA含量提升48%且吸收率翻倍 [5] - 特仑苏推出A2β-酪蛋白新品及沙漠有机纯牛奶,妙可蓝多推出奶酪小三角等功能奶酪产品 [5] - 通过IP联动实现破圈增长,与《哪吒2》联名产品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35%,上映10天内线上单渠道销量超1200万 [6][7] 渠道战略升级 - 重构分销体系为"品牌商-小型批发商-终端门店"短链模式,深化仓储会员超市、零食量贩及即时零售渠道合作 [9] - 成人粉线上电商市场份额第一,儿童粉通过全域渠道稳居成长赛道第一 [9] - 为京东、天猫、胖东来、山姆等平台开发渠道定制化专供产品 [10] - 成立"奶立方"事业部拓展B端业务,与星巴克、蜜雪冰城等头部品牌达成战略合作 [13] 管理层与战略布局 - 完成核心管理团队焕新,新董事长庆立军、总裁高飞及CFO沈新文形成经验互补组合 [14][15] - 推行"一体两翼"战略:聚焦液态奶核心业务(上半年收入322亿元占比77.4%),发展营养健康与海外市场 [17] - 低温业务连续21年市场份额第一,鲜奶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且大幅跑赢行业 [17] - 海外收入达23.52亿元(占比5.3%),艾雪冰淇淋在印尼市占率第一,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18][19]
蒙牛上半年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3.4% 精益化管理成效显著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8 20:04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升级和精益管理三大引擎实现收入415.7亿元和经营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3.4%)[1] - 公司强调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新价值,并承诺绿色低碳发展[2] - 行业供需矛盾持续改善,正处于触底回升的关键时期[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收入415.7亿元,经营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3.4%)[1] - 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46.2%,经营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8.5%[1] - 在2024年分红和回购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回购[2] 产品与创新 - 上半年推出超百款新品,覆盖常温奶、低温酸奶、鲜奶、冰淇淋、功能牛奶和婴儿配方奶粉全品类矩阵[1] - 针对B端推出专业乳品品牌,与咖啡、茶饮、烘焙等头部品牌达成战略合作[1] - 未来将丰富高附加值的乳脂、奶酪、乳铁蛋白、乳清蛋白等产品矩阵[1] 可持续发展 - 已建成37座绿色工厂,承诺"零毁林",打造低碳牧场并开展包装回收等绿色项目[2] - MSCI ESG评级连续两年保持AA级,持续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2] 行业环境 - 终端消费复苏缓慢,原奶价格持续低迷[1] - 乳业供需矛盾持续改善,行业处于触底回升的关键时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