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下而上选股
icon
搜索文档
对当前市场的看法:估值不低,但谈泡沫还太早了
36氪· 2025-07-23 09:40
投资理念与方法论 - 投资理念属于哲学范畴,但哲学无法直接创造财富或技术突破,需要基础方法论支撑 [2][3] - 乔尔·蒂林哈斯特(T神)作为公募基金经理,其著作《大钱细思》强调从公司特质出发的选股逻辑,而非宏观政策 [4][5][6] - 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直接从公司基本面出发,排除宏观影响,与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思路形成对比 [7][8] 宏观经济分析的局限性 - 经济学理论存在立场问题,模型常服务于政策倾向或销售目的而非客观预测 [9][10] - 经济学模型缺乏科学验证标准,即使被证伪仍被持续使用,导致宏观分析框架可信度存疑 [11][12][13] - 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相对可靠,但在轻资产行业应用效果有限 [14] - 股市常领先宏观经济见底,利率水平与变化对股市影响逻辑相反 [14][15] 财务欺诈与风险规避 - 揭露财务造假风险收益不匹配,会计标准存在主观性导致识别难度大 [17][19] - 应对潜在财务造假公司的最佳策略是主动规避而非争论,市场上存在充足替代选择 [20][21] - 安然案例显示异常表现常早于崩盘,但投资者需抵制上涨诱惑 [19][20] 投资与投机的界定 - 投资行为可按研究深度和对象分为六类,但深入程度缺乏量化标准 [25][26] - 低波动率股票长期收益更优,历史价格对预测无效,杠杆操作风险高 [27] - 金融业务快速增长常伴随风险,低市盈率股票长期回报显著优于高市盈率股票 [27][31][33] 行业表现与选股策略 - 1900-2016年美国表现最佳行业为烟草、电气设备、化工等,最差为船运、钢铁等 [40] - 消费品行业因客户稳定性表现优异,大宗商品行业利润波动大 [40][42] - 市盈率低于15倍的股票10年回报率达317%,高于25倍则降至65% [33][39] - 席勒市盈率显示起点低于12倍时未来10年年化收益超10%,高于25倍则降至0.5% [39] 市场动态与资产配置 - 当前A股沪深300市盈率13倍,科创50和中证2000超100倍,存在估值分化 [35] - 稳定币推广可能延长美元周期,财富转移规模或超历史美元潮汐 [46][47] - 产业债利率降至3%以下反映实体经济高收益资产稀缺,推动居民资产向股市转移 [49]
对话菁英投顾---“跃龙潭”主创张扬
市场观点 - 关税事件冲击高峰已过 A股重回震荡盘升轨道 低利率和风险偏好回升是主要推动力 [2] - 当前市场处于存量资金博弈格局 需把握风格轮动和买卖时点节奏 [2] 投资理念 - 采用"价值选股 技术择时 本金安全第一"的稳健投资框架 注重捕捉"龙回头"机会并在回调中买入优质股 [5] - 强调控制回撤 所有决策需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执行 避免被市场情绪左右 [5] - 主张右侧交易模式 在标的盘整放量突破回调时买入 相比左侧交易能提升投资者体验 [6] 估值方法论 - 估值判断需结合历史估值位置(公司自身及行业对比)和动态PE/TTM指标 [8] - 一般要求公司估值低于20倍 热门行业可适当放宽但需保持合理范围 [8] - 安全边际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科学面依赖财务数据 艺术面需考虑市场环境因素 [7][8] 选股逻辑 - 采用自下而上选股策略 重点分析公司基本面(财务/管理层/行业地位)而非短期涨跌 [9] - 好公司标准包括:1)估值合理安全边际高 2)连续多季度净利润增速超20% 3)具备技术壁垒 4)现金流充沛 [10] 财务分析 - 财务报表是评估公司质量和排雷的核心工具 需重点关注营收/毛利率/净利润等关键指标 [11] - 需对比公司至少3年财务数据变动 识别经营恶化或竞争力下降隐患 [12] - 财报分析能力是稳健投资的必备技能 能提升价值判断和决策精准度 [12]
市场长期是称重机!兴证全球基金杨世进:所有投资决策都要从风险和收益率角度平衡
券商中国· 2025-07-10 07:26
投资理念与方法论 - 信奉格雷厄姆"市场长期是称重机"理念,以自下而上选股为核心,注重公司基本面研究和成长收益获取[2][6] - 投资决策需平衡风险与收益率,强调买入价格对收益空间的压缩效应,避免高估值标的[3][8] - 采用多维度估值方法:早期创新企业看产品渗透率,成长期公司用PEG模型,周期行业采用PB估值捕捉底部反转[4] - 将股市运行分为三层结构:表层股价波动、中层市场预期、底层客观世界规律,强调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产业演进的理解[5] 基金经理能力与业绩 - 能力圈覆盖医药、石化、半导体、军工、新能源等多领域,行业配置均衡[2][4] - 兴全多维价值混合A份额任职回报9.29%(2021/7/16-2025/06/30),同期基准-12.72%,展现震荡市回撤控制能力[2][5] - 曾与谢治宇共同管理兴全合宜混合基金,现任兴全趋势投资混合等产品基金经理[2][5] 选股框架与行业分析 - 选股标准:社会价值创造、成长空间(渗透率指标)、竞争壁垒(动态核心竞争力)[7] - 科技行业重点关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医药行业兼具成长性、周期性和科技属性[8][10] - 企业评估需综合长期成长空间、护城河、景气度及估值,区分"好公司"与"好投资标的"[7][9] 组合管理策略 - 通过均衡配置实现风险收益平衡,包括行业分散(科技+价值+周期)、风格差异化、避免单一赛道押注[11] - 组合防御性体现在:个股/行业分散、不同估值方法应用、警惕正反馈循环风险[11] - 偏好"适度均衡的成长风格",以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为投资主线,下半年侧重科技成长[12] 职业背景与能力构建 - 北大医学部药学专业背景,曾从事生物医药专利审查,塑造信息处理与底层逻辑能力[4] - 2010年入行研究煤炭行业理解周期力量,2014年加入兴证全球后拓展半导体/军工/新能源能力圈[4] - 师从谢治宇学习操作艺术,如光伏泡沫期减仓、本地生活服务龙头暴跌时加仓等实战案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