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品车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赋能 重庆内外贸一体化大有进境
物流效率提升 - 108台重庆造外贸商品车在上海海通码头仅用4小时完成卸船作业并实现零车损[1] - 渝车出海江海联运滚装运输全程智慧监管新模式使重庆工厂到上海海港物流时间压缩近10天[1] 内外贸一体化平台建设 - 重庆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构建三位一体高水平内外贸一体化综合枢纽平台 集聚华为 长安等300余家龙头企业和3000余个商品品类[2] - 平台形成场馆运营 平台服务 大宗贸易三大核心板块 大宗贸易围绕铜杆 铝锭等有色金属及大豆 玉米等农产品开展高效贸易分拨[2] - 平台促成奉节眼镜出口伊朗 硅锰合金矿石出口缅甸等超20笔贸易项目 实现贸易额近8亿元[2] 国际经贸合作 - 秀山县武陵山商品交易博览会邀请菲律宾 泰国等RCEP成员国参与 现场签约20个项目累计投资14 8亿元 年贸易值达28 5亿元[3] - 秀山高新区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成为重庆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3] 企业服务创新 - 渝中区成立全市首家摩配领域行业协会 组织10余家企业赴哈萨克斯坦参展并签约350万美元[4] - 2025年第一季度渝中区摩托车零配件出口额达2784万元 同比增长60 2% 预计全年外贸出口额超2亿元[4] - 璧山区建成民营企业供需对接服务平台璧商荟 吸引2700家企业入驻 其中外贸企业825家 交易额达2 7亿元[4] 政策支持体系 - 璧山区首创区级外贸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 实现海关 税务等多部门协同解决企业诉求[5] - 重庆实施6+5行动计划 推动标准衔接 数字联通等六大工程提升五大产业内外贸一体化水平[6]
中银晨会聚焦-20250718
中银国际· 2025-07-18 09:13
核心观点 - 6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延续正增长,部分产品出口价格改善;2025年H1经济表现平稳增长,但消费信心仍待提振;中远海特H1业绩增长,货源结构改善;沪电股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增,AI+HPC需求延续高景气 [6][10][14][18] 宏观经济 - 6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延续正增长,以美元计价,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5.9%,进口同比下滑3.9%,贸易顺差5859.6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7.2%,进口同比下滑2.7%,贸易顺差42125.1亿元 [6] - 单月数据看,6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5.8%,进口同比增长1.1%,贸易顺差1147.7亿美元,环比上升115.5亿美元,出口当月环比增速2.9% [6] - 东盟、欧盟对6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有支撑,6月对东盟进出口总额906.6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16.8%,进口同比增长0.1%;对欧盟进出口总额725.0亿美元,出口同比上涨7.6%,进口同比上涨0.4%;对美进出口总额497.7亿美元,出口同比下滑16.1%,进口同比下滑15.5% [7] - 6月东盟和欧盟对出口同比增速正贡献分别为2.7和1.1个百分点,对美出口拖累为2.4个百分点,负贡献度较5月收窄2.6个百分点 [8] - 上半年多数轻工业品出口同比增速较1 - 5月改善但低于整体,6月纺织、家电出口累计同比增速下滑;机电产品维持出口优势,集成电路和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8.9%和7.0%,汽车产业链延续正增长 [8] - 部分轻工业品及机电产品出口价格改善,家用陶瓷器皿及鞋靴出口价格同比降幅收窄,汽车、家电出口价格同比增速提升 [9] 社会服务 - 6月社零总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4.8%;餐饮收入4708亿元,同比增长0.9%;服务业PMI为50.1% [2][10] - 2025H1实现GDP66.0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实际同比增长5.4%,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同比增长5.3%,但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处低位 [2][10] - 2025H1消费支撑作用良好,社零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0%,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8pct;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较一季度提升0.3pct;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0%,拉动GDP增长2.8pct [11] - 25H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延续恢复性增长,多类可选消费增势较好 [12] - 25H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6月为5.0%,但6月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皆低于临界点,用工景气度偏弱;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8.0,仍处低景气度水平 [12] 交通运输 - 中远海特2025年H1营业收入107.75亿元,同比大增44.05%,归母净利8.25亿元,同比增长13.08%,扣非归母净利8.35亿元,同比大增52.77% [2][14] - 公司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资产规模稳步扩张,扣非归母净利润大增凸显主业盈利能力提升;船队规模扩张运力结构优化,高附加值货品占比同比上升 [15][16] - 短期地缘政治风险与关税政策是外部不确定因素,公司凭借复合特种船队优势及高附加值货源布局有望保持经营韧性;2025年预计交付53艘新船,合计317.2万载重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公司有望巩固细分市场竞争力 [16] 电子 - 沪电股份2025年上半年受益AI+HPC需求延续高景气,实现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预计归母净利润16.50 - 17.50亿元,同比增长44.63% - 53.40%;扣非归母净利润16.10 - 17.10亿元,同比增长44.85% - 53.85% [18] - 公司加快资本开支,驱动高阶产能配套建设,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约6.58亿元;2024年Q4规划投资约43亿元新建项目已启动建设,能扩大高端产品产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19] 市场表现 - 7月金股组合包括滨江集团、顺丰控股、极兔速递 - W、卫星化学、安集科技、海优新材等 [1][5] - 市场指数方面,上证综指收盘价3516.83,涨0.37%;深证成指收盘价10873.62,涨1.43%;沪深300收盘价4034.49,涨0.68%;中小100收盘价6771.93,涨1.77%;创业板指收盘价2269.33,涨1.75% [4] - 行业表现(申万一级)中,国防军工涨2.74%、通信涨2.41%、电子涨2.18%等涨幅居前,银行跌0.42%、交通运输跌0.39%、环保跌0.26%等跌幅居前 [5]
中远海特(600428):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大幅增长,货源结构改善高附加值货品占比提升
中银国际· 2025-07-17 14: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远海特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原评级也是“买入”,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H1公司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资产规模稳步扩张,预计后续纸浆船和远海汽车船产能扩张将带来业绩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价表现 - 今年至今、1个月、3个月、12个月绝对涨幅分别为4.6%、4.8%、11.7%、10.0%,相对上证综指涨幅分别为 - 12.0%、1.4%、4.7%、 - 7.7% [2] 公司基本信息 - 发行股数2743.92百万,流通股2146.65百万,总市值18109.87百万元,3个月日均交易额189.38百万元,主要股东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持股41.0148% [2] 财务数据 - 2025 - 2027年预计主营收入分别为19819、22983、23993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8.1%、16.0%、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7、2361、2670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6.6%、21.9%、13.1% [7] - 2025年H1营业收入107.75亿元,同比大增44.05%;归母净利润8.25亿元,同比增长13.08%;扣非归母净利润8.35亿元,同比大增52.77%;扣非基本每股收益0.342元,同比增长34.11%;总资产同比增长19.6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大幅提升28.55% [8] 业务分析 - 公司强化基础货源营销,加强与行业头部客户合作及高附加值货源揽取力度,风电设备、储能柜、工程机械及商品车等货量占比同比上升,驱动货源结构持续改善 [8] 未来展望 - 短期地缘政治风险与关税政策是外部不确定因素,但公司凭借复合特种船队优势及高附加值货源布局有望保持经营韧性,2025年预计交付53艘新船,合计317.2万载重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特种运输需求有望增长,公司有望巩固细分市场竞争力 [8]
第11万列中欧班列在鲁启程,山东正奏响进出口更强音
齐鲁晚报· 2025-06-10 17:30
中欧班列发展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10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 自2011年首发以来横跨欧亚大陆 [1] - 山东中欧班列2017年8月首开 2024年开行量达2200列 截至2025年5月累计开行1.18万列 为全国最快突破万列的省份 [4] - 山东中欧班列国际线路达56条 覆盖27个国家59个城市 2025年1-5月开行790列(同比+4%) 其中青岛占比38% [4] 运营模式创新 - 山东省2018年10月首创统筹运营模式 从年均不足200列跃升至2024年2200列 [4] - 创新"班列+冷链"特色产品 2021年5月首发冷链专列 青岛/济南/淄博累计发运42列 [6] - 推出"班列+跨境电商""班列+运贸一体化"等新业态 累计服务外贸企业超2万家 实现进出口货值1200亿元 [12] 物流网络优势 - 构建海铁联运网络 开通70余条线路覆盖180国 2024年海铁联运量420万标箱(全国首位) [8] - 青岛港形成"港口即始发站"模式 日韩货物经山东中转至欧洲 欧洲货物反向分拨至日韩 [8] - 中欧班列时效为海运1/4 成本为空运1/6-1/8 玲珑集团案例显示运输时效比海运提升50% [10][15] 货物品类演变 - 出口主力从轮胎/日化转向家电/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 涵盖60大类1.6万种商品 [19] - 进口品类从板材/棉纱扩展至粮食/钾肥/铝锭等 回程班列占比从2019年9.4%提升至2024年47.7% [19] - 特色专列带动产业 济南开展哈萨克斯坦粮食运贸 临沂发展木材产业集群 [23] 国际枢纽建设 - 济南-青岛获批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境外设4个海外集结中心(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 [23] - 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日到发班列6-10列 单日最高作业2000标箱 2024年过境箱量同比+55.4% [25][27] - 青岛中心站2025年1-5月发送量20760TEU(253列 同比+14.9%) 成为辐射华东的物流枢纽 [30]
辽宁港口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10:33
公司经营情况 - 集装箱业务新增远洋航线且航线挂靠稳定,带动口岸仓位增加,同时空箱中转业务推进促进内贸集装箱增长 [5] - 油化品业务因期货油出库、原油中转业务同比增加及长储原油和贸易油需求上升,吞吐量实现增长 [5] - 散杂货业务受玉米下海量同比大幅增加提振,但钢铁原材料与成品价格倒挂导致钢材出口、煤炭及铁矿石进口减少,整体业务量下降 [5] - 商品车业务受进口国税务政策影响外贸出口量减少,内贸转运量因新能源汽车冲击主要客户销量而下滑 [5] - 客运滚装业务因客滚船维修及运力转移至异地运营,导致出港航次和运量减少 [5] 财务与审计 -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合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均以人民币为单位编制 [3][6][7] - 公司拟续聘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审计费用总额466万元(含增值税),与2024年持平 [8][15] - 信永中和2023年业务收入40.46亿元,其中审计业务收入30.15亿元,证券业务收入9.96亿元,服务上市公司364家 [9] 公司治理与章程修订 - 修订《公司章程》取消监事会设置,由审计委员会行使相关职能,并调整股东会、董事会议事规则等条款 [44] - 增设职工董事席位,规范法定代表人管理机制,强化控股股东责任及中小股东权利(提案权持股比例降至1%) [44] - 修订后明确董事及高管忠实勤勉义务,严格履职要求与行为规范 [44] 董事会与监事会决议 - 董事会全票通过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续聘会计师事务所及章程修订议案,相关议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4][25][26] - 监事会审核确认第一季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程序合规,未发现信息泄露行为 [37]
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太仓启航
苏州日报· 2025-04-28 08:29
去年,苏州港成为全国首个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的内河港。 作为长江干线最大汽车滚装码头,海通太仓汽车码头自2024年12月正式开港以来,已出口21.2万辆 国产汽车。 今年以来,已有75艘滚装船从这里驶向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涉及1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 地区。 比亚迪"深圳"号靠泊期间,苏州港管委会与海关、海事、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引航站等口岸单位全 力"护航",制定"一船一策"方案、开辟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办理、快速审批"服务模式,通 过"预约查验""即到即查"等措施,保障车辆高效装卸、船舶顺畅通关。 昨(4月27日)晚,苏州港太仓港区海通太仓汽车码头灯火通明,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 圳"号搭载7000余辆新能源商品车缓缓启航,驶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巴西的伊塔雅伊港,这也是国内 汽车单次出口量最多的一个批次。 作为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圳"号堪称"海上汽车宫殿",其总 长219.9米、型宽37.7米,拥有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和16层甲板,装载车位相当于2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 该船采用LNG双燃料清洁动力技术,符合国际海事组织最新环保标准。 "这也 ...
“深圳号”启程 全球装载量最大运输船苏州港首航
快讯· 2025-04-27 22:04
汽车运输船行业 - 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运输船"深圳号"首航,搭载7000余辆新能源商品车前往巴西,创下国内汽车单次出口量最多纪录 [1] - "深圳号"总长219.9米、型宽37.7米,拥有16层甲板和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相当于2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停车空间 [1] - 该船采用LNG双燃料清洁动力技术,配备高效节能主机、再冷凝系统等绿色设备,符合国际海事组织最新环保标准 [1] 新能源汽车出口 - 此次运输以新能源商品车为主,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1] - 单批次7000余辆的出口量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大规模海外交付能力 [1] 船舶技术发展 - "深圳号"应用节能装置、减阻防污漆等技术方案,有效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1] - 该船代表当前绿色智能、环保高效的汽车运输船技术发展方向 [1]
7000辆“比亚迪”从太仓出海
苏州日报· 2025-04-27 07:38
当天,海通太仓汽车码头共有100多名司机、绑扎人员、指挥人员持续作业。"我们从早上七点开始 作业,今天预计能完成超3000辆车的装载任务,预计明天完成全部作业任务。"孟佳旻说。 作为长江干线最大汽车滚装码头,海通太仓汽车码头自2024年12月正式开港以来,已出口21.2万辆 国产汽车。今年以来,已有75艘滚装船从这里驶向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涉及11个共建"一带一 路"国家和地区。 一台台新能源汽车在工作人员的驾驶下,从码头平稳开进船舱,整齐停放后等待踏上出海的旅程。 昨天(4月26日),比亚迪"深圳"号在苏州港太仓港区海通太仓汽车码头装车,将搭载7000余辆比亚迪 新能源商品车首航驶往巴西,这也是国内汽车单次出口量最多的一个批次。 作为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圳"号于4月22日在仪征交付启 航,4月25日抵达苏州港太仓港区。 该船总长219.9米、型宽37.7米,相当于在甲板上并排停放18辆标准轿车。船内拥有9200个标准装载 车位,共16层甲板,配备4层可调节甲板,通过先进的升降平台系统,可实现不同车型的高效混装。 此外,比亚迪"深圳"号采用天然气(LNG)/燃油双燃料推 ...
烟台港开启“一箱到底”海铁联运新模式,进口车零拆箱直发中亚
齐鲁晚报网· 2025-04-16 14:5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于洋通讯员孙国萃 从山东港口烟台港获悉,近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芝罘湾港区,载有50台商品车的集装箱经滚装船顺利完成卸货后,随即通过铁路列车 直发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后发往中亚。这标志着烟台港无缝衔接"国际海运+国内铁路",成功开启进口商品车"到港即转运、箱货零拆 箱"业务新模式,不仅刷新港口外贸商品车海铁联运效率,更以"一箱到底"的创新实践,为商品车国际海铁联运模式提供了高效低碳 的"烟台港方案"。 传统国际商品车贸易需要经历"国外装箱-海运抵港-拆箱入库-二次分拨"多环节周转,从船舶卸货到铁路装车全程耗时2—5天,且仅在港 内进行拆箱再装配就可能产生10%的货物损耗风险。针对此痛点问题,烟台港联合山东均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进 行全链条整合,在韩国港口商品车装箱时采用适配铁路运输的40英尺专用集装箱,抵港后通过汽运倒装至铁路车辆,彻底消除传统流程 中的1次拆箱、2次装卸环节。 为保障物流高效运转,烟台港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利用"路-港"合署办公优势,协调国铁济南局济南物流中心提前72小时调配足量适载车 厢,精准规划编制生产计划,强化"港站直通""甩挂热接"高效联动,确保进口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