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HSD
搜索文档
地平线HSD规模化量产上车,中国车企一夜赶超特斯拉?
格隆汇· 2025-11-26 00:33
今年广州车展上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一边"向上",朝着高阶水平进化,在更安全的同时适配更多场景;一边"向下",即不断"下放"到更多 车型。 除小鹏等极少数车企采取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外,大多数车企选择接入以"地大华魔(地平线、大疆、华为、Momenta)"为核心的第三方供应商的方案。广 州车展地平线HSD(Horizon SuperDrive)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公布的进展尤其引人关注。今年4月,地平线推出基于自家征程6系列芯片打造的城区辅助驾驶 方案HSD,半年后HSD就已被搭载在多款量产车型上:首发车型奇瑞星途ET5将于11月28日正式上市,奇瑞全新合作车型风云T9L与iCAR V27亮相广州车 展,HSD赋能的深蓝汽车合作车型深蓝L06已上市发售。 第三方智驾方案落地一款新车,需供应商在定义阶段就与主机厂共创。地平线HSD能在半年时间内就登陆4款量产车,堪称神速。在HSD规模化量产媒体沟 通会上,地平线还透露,HSD已获得国内外一共10家车企品牌,超20款车型的定点合作,未来3-5年HSD计划达成千万量产目标。 地平线HSD的落地进程比外界预期的都要快,一夜之间,中国车企拥有了媲美FSD的智驾 ...
毫末智行停摆、地平线HSD量产,第三方智驾格局生变?
36氪· 2025-11-25 17:42
作为全国顶尖车展之一,今年广州车展主题被设定为"新科技·新生活"。官方数据显示,这届车展一共展示了1085台展车,新能源车629台占比高达58%,这 表明中国汽车产业"三电化"已全面完成。与此同时,据雷科技·电车通车展报道团小伙伴们观察,包括小米、小鹏、蔚来、赛力斯、比亚迪、鸿蒙智行在内 的车企,均在车展重点强调"AI汽车"、"AI化"、"智能化"等概念,发力智能辅助驾驶更是成了头部车企们的共识。 "不造车的特斯拉",地平线HSD成高阶智驾的新解法 汽车正在不断朝着AI汽车机器人的终极形态进化。国产汽车在"三电化"层面已全面引领世界, 然而在AI汽车的终极战场,也是最重要的价值锚点"智能驾 驶"上,国产车一直差口一气。今年10月,特斯拉在美国市场面向部分汽车OTA推送了FSD v14.1版本,在架构、功能和交互上均有大幅提升,成为近一年内 最具代表性的智驾版本之一,国产车智驾水平与特斯拉FSD的距离被进一步拉开。 第三方智驾方案落地一款新车,需供应商在定义阶段就与主机厂共创。地平线HSD能在半年时间内就登陆4款量产车,堪称神速。在HSD规模化量产媒体沟 通会上,地平线还透露,HSD已获得国内外一共10家车企品 ...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11-25)
远峰电子· 2025-11-24 20:55
行情速递 ① 主 板 领 涨 , 省 广 集 团 (+10.06%)/ 特 发 信 息 (+10.05%)/ 名 臣 健 康 (+10.03%)/ 石 基 信 息 (+10.00%)/数据港(+10.00%)/ ②创业板领涨,久之洋(+20.00%)/中富电路(+17.75%)/蓝色光标(+15.72%)/ ③科创板领涨,金橙子(+20.01%)/光云科技(+20.00%)/品高股份(+19.99%)/ ④活跃子行业,SW营销代理 (+8.32%)/SW横向通用软件(+4.79%)/ 国内新闻 ①艾邦半导体网,国内液冷散热厂商鼎通科技官微宣布称其224G光模块液冷 散热产品进入英伟达供应链/即将批量供应/ ③半导体芯闻,禾赛科技发布基于 RISC-V 架构的激光雷达专用高性能智能 主控芯片费米 C500/其单芯片集成 MCU、FPGA、ADC 于一体/是全球首 款片上融合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双重认证的激光雷达专用主控芯片/从硬件层 满足车载场景对可靠性与信息安全的严苛要求/ ②半导体投资联盟,地平线发文称/HSD已获得国内外10家车企品牌、超20 款车型的定点合作/随着规模化装车的全面开启/地平线HSD将以更高 ...
接连斩获数项行业大奖,地平线HSD量产开启智驾新篇章
财富在线· 2025-11-24 12:29
地平线HSD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并融入强化学习能力,实现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系统超低时 延,大幅提升辅助驾驶的安全、效率、舒适。 目前,搭载HSD的奇瑞星途ET5启动预售,风云T9L、iCAR V27亮相广州车展,以"量产即爆款"之势赢 得市场开门红,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同时,HSD系统已与超10家主流车企达成深度合作,预计将 陆续搭载于20余款新车型。在征程系列芯片累计出货突破千万套的基础上,地平线已明确下一阶段战略 目标:未来3–5年内,HSD达成千万量产,让高阶辅助驾驶惠及千家万户。 荣膺行业殊荣,夯实智能驾驶产业基石 近日,地平线在行业评选中捷报频传,旗下产品与公司实力双双获得权威认可。其中,HSD(Horizon SuperDrive™)接连斩获网易年度新车总评榜"年度高阶智驾普惠奖"与每日经济新闻猎车榜"年度标杆级 辅助驾驶方案";地平线公司则获评21世纪经济报道"年度智驾供应商"及盖世汽车金辑奖"中国汽车新供 应链百强"称号。 这一系列荣誉不仅印证了地平线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凸显出其独特的产业价值:HSD以前沿 技术推动高阶智驾走向普及,而地平线则作为智能驾驶产业的"最大公约 ...
地平线:HSD已获10家车企品牌、超20款车型定点合作
巨潮资讯· 2025-11-24 11:38
规模化量产是检验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认可度的核心标准。自2025年4月发布以来,地平线HSD迅速成为主流车企布局城区辅助驾驶的共识之选。全球首搭 车型星途ET5以"超人反应,类人思考,拟人控车"的全场景辅助驾驶体验赢得市场关注,目前已全面开启预售,将于11月28日正式上市。地平线深度赋能的 另一款车型深蓝L06,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征程6,首发搭载地平线、深蓝与长安三方共创的DEEPAL AD Max系统,已于11月18日正式上市。在广州车展期 间,星途ET5、深蓝L06、风云T9L、iCAR V27四款车型还联袂亮相"地平线智驾科技畅行俱乐部-广州站"活动,直观展现"城区辅助驾驶人人可享"的发展图 景。 地平线称,在征程家族达成千万量产后,公司进一步提出未来3-5年实现HSD千万量产的目标,通过持续释放的规模化效应,加速高阶辅助驾驶的普惠进 程。 11月21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搭载地平线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及征程®6P的全新合作车型风云T9L与iCAR V27正式亮相,标志着地平线HSD城区辅助驾驶 系统全面进入规模化量产新阶段。此前,星途ET5已成为全球首搭地平线HSD及征程6P的车型。 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 ...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端到端的落地上限应该很高......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12 08:04
行业技术趋势 - 地平线HSD表现超预期,一段式端到端方案重新成为行业量产重心,其性能上限很高 [1] - 小鹏VLA2.0采用视觉和语言并行输入,印证了VLA是技术核心 [1] - 行业整体技术路线正从两段式端到端向一段式端到端过渡,并进一步向VLA演进,多家团队已进行相应调整 [1] 课程核心内容 - 课程重点聚焦量产实践,涵盖一段式、两段式端到端、强化学习、导航应用、轨迹优化及兜底方案 [3] - 课程仅限40名学员,旨在面向就业直击落地 [3] 讲师背景 - 讲师王路拥有C9本科和QS50博士学历,发表多篇CCF-A/B论文 [5] - 现任国内顶级Tier1算法专家,从事大模型、世界模型等前沿算法的预研与量产,具备丰富的端到端算法研发和实战经验 [5] 课程大纲详解 - **第一章**:介绍主流的感知模型一体化架构和经典的规控learning化方案,以及端到端开源数据集和评测方式 [8] - **第二章**:讲解两段式端到端算法框架,包括建模方式、感知与PNC信息传递、优缺点分析,并通过PLUTO算法实战加深理解 [9] - **第三章**:介绍一段式端到端算法框架,其可实现信息无损传递,性能优于两段式,涵盖基于VLA和Diffusion等方法,并通过VAD系列进行实战 [10] - **第四章**:讲解导航地图的格式、内容信息,及其在端到端模型中的编码与嵌入方式,以有效发挥导航能力 [11] - **第五章**:重点介绍强化学习算法及训练策略,以弥补纯模仿学习的不足,实现更好的泛化能力 [12] - **第六章**:进行NN Planner项目实战,包括基于模仿学习(扩散模型、自回归算法)和强化学习的结合应用 [13] - **第七章**:介绍量产中的轨迹平滑优化等兜底方案,包括多模态轨迹打分搜索和轨迹平滑算法,确保输出轨迹稳定可靠 [14] - **第八章**:从数据、模型、场景、规则等多视角分享量产经验,讲解如何选用合适策略快速提升系统能力边界 [15] 课程安排与学员要求 - 课程于11月30日开课,预计三个月结课,采用离线视频教学,辅以VIP群答疑和三次线上答疑 [16] - 课程章节按周解锁,例如12月7日解锁第二章,12月14日解锁第三章等 [16][18] - 学员需自备GPU,推荐算力在4090及以上,并熟悉BEV感知、视觉Transformer、端到端算法、强化学习、扩散模型等,具备Python、PyTorch及数学基础 [17]
和一些人交流后, 更深入的分析地平线HSD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04 08:03
文章核心观点 - 地平线HSD工程版软件在特定场景下体验优异,1.5小时杭州西湖试驾表现明显优于理想L7 VLA截至2025年10月的量产版本,全程除1次三点掉头外0次接管 [3][5] - 自动驾驶技术路径存在差异,地平线采用VA式端到端,理想采用VLA式端到端,两者均为基于各自情况的最优解 [3][9][10] - 单一或几次试驾体验不足以评估辅助驾驶系统的全国泛化能力,网上正面评价可能不够全面 [3][7][8] - 20万元以上市场除华为外,主机厂需具备自研自动驾驶能力才能生存,该能力是区分点而非直接卖点 [3] 地平线人员印象及HSD试驾体验 - 接触到的3位地平线人员均表现诚实、实事求是,主动阐述系统在极端天气、非标场景及复杂博弈下的不足 [3][4] - A车型搭载的地平线HSD工程版软件在安心感、舒适感、丝滑度、时延及堵车启停舒适度方面表现不错,明显优于理想VLA量产版 [3][5] - 不同车型(A车型与B车型)的HSD体验差异显著,与芯片算力及车企配合度有关 [5] - 业内人士D认为HSD在纵向控制上相当不错 [6] 技术路径分析:VA式端到端 vs VLA式端到端 - VA式端到端(地平线采用)有特斯拉FSD作为成功标杆,潜力可挖,现阶段在部分用户体验方面有优势,是地平线基于自身基础与商业方向的最优解 [3][10][12] - VLA式端到端(理想采用)对算力、带宽需求明显更高,缺乏成熟体验参考,是理想做出的有勇气的决策,若成功可带来长期竞争优势 [3][12] - 理想面临架构转化过渡期,2025年11月版本体验或有改善,但长期需解决VLA对算力、带宽的更高需求 [3][12] 行业竞争格局观点 - 20万元以上市场,除华为外,主机厂需自研自动驾驶能力,否则将被淘汰,该能力是综合组织能力的体现 [3] - 自动驾驶本身是能力区分点,其边际成本低的特性将导致行业集中度高 [3]
和一些人交流后, 更深入的分析地平线HSD与理想VLA
理想TOP2· 2025-11-02 17:08
地平线HSD软件体验评估 - 在杭州西湖进行的1.5小时A车型试驾中,地平线HSD工程版软件体验被认为明显优于理想L7 VLA截至2025年10月的量产版本 [2] - 试驾过程除1次三点掉头外0次接管,在安心感、舒适感、丝滑度、时延及两车道堵车情形下的连续启停舒适度方面表现不错 [7] - 地平线人员坦诚指出HSD在极端天气、非标场景、复杂博弈下表现一般,并估计其水平约为特斯拉FSD V13的60% [5][7] 不同技术路线对比:VA式端到端 vs VLA式端到端 - 地平线采用VA式端到端技术路线,而理想采用VLA式端到端技术路线 [3][9] - VA式端到端以特斯拉FSD为标杆,已有不错实际体验参考,对算力和带宽需求相对较低,路线稳妥性更强 [10] - VLA式端到端对算力、带宽需求明显更高,且缺乏已验证的实际体验作为参考,是理想基于自身情况做出的有勇气的战略选择 [3][10][14] 技术体验的局限性与泛化挑战 - 单次或几次试驾体验无法评估软件在全国不同城市的泛化能力,大规模全量数据下的安全性评估门槛很高 [2][8] - 同一软件在不同城市表现存在差异,小批量测试与大批量应用暴露问题的可能性不同,当前积极评价可能不够全面 [8] - 不同车型的体验差异显著,A车型的HSD工程车辅助驾驶能力很不错,而B车型的HSD工程车表现很一般,这与芯片算力及车企配合度有关 [7] 主机厂自动驾驶战略选择与行业格局 - 理想面临三种战略选择:侧重VA式端到端、两者均衡投入、或核心资源投向VLA式端到端,每种选择各有优劣 [12][13] - 行业观点认为,20万元以上市场除华为外将是主机厂自研自动驾驶的天下,缺乏自研能力的主机厂将被淘汰 [4] - 自动驾驶本身不是卖点,而是能力区分点,其低边际成本的特性天然导致行业集中度高 [4]
地平线HSD的确值得留意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0-29 11:30
地平线HSD技术体验评估 - 2025年10月在杭州西湖对A车型地平线HSD工程车进行了1.5小时试驾,辅助驾驶能力相当不错,明显优于理想L7 VLA截至2025年10月的量产版本[5] - 试驾过程中除1次三点掉头外实现0次接管,在安心感、舒适感、丝滑度、时延及堵车连续启停舒适度方面均表现良好,全程几乎没有调整速度的欲望[6] - 地平线HSD技术架构为车端视觉信息输入、输出轨迹的VA式端到端,激光雷达定位为安全冗余,云端有语言介入,认为VA式端到端还有很大潜力可挖[5] 理想汽车VLA技术对比 - 2025年8月在北京顺义体验的理想i8 VLA工程车能力明显强于当时成都L7 VLA与北京i6 VLA的量产版本[5] - 无法明确判断2025年10月杭州体验的HSD工程车与2025年8月北京体验的理想i8 VLA工程车哪个体验更好[5] - 对VLA技术的观点是认为大量时候不需要语言,且串联式VLA对算力和带宽要求过高[5] 地平线团队合作与产品差异 - 接触的三个地平线智驾团队成员诚实度很高,主动详细说明系统在极端天气、非标场景、复杂博弈下的局限性[7] - 地平线HSD在不同车型上表现差异显著,A车型工程车辅助驾驶能力很不错,而B车型则很一般,差异原因包括芯片算力不同及与车企配合度有关[6] - 地平线与主机厂合作中,车机与智驾适配需高度尊重主机厂意见,导致SR界面布局和导航操作逻辑存在不符合直觉的问题[7]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地平线团队成员评估HSD目前可能有FSD V13版本约60%的水平,但属于非严谨论证[7] - HUD和车机界面构成智驾体验重要部分,SR界面应放在左边而非右边,更改导航目的地按钮的设计也需要优化[7] - 行业中存在VA式端到端与VLA两种技术路径的探讨,VA式端到端被认为还有很大潜力[5]
地平线HSD的确值得理想留意
理想TOP2· 2025-10-27 21:50
地平线HSD技术体验评估 - 2025年10月在杭州西湖对A车型的地平线HSD工程车进行了1.5小时试驾,辅助驾驶能力相当不错,明显优于理想L7 VLA在2025年10月的量产版本 [1][2] - 试驾路线为自选,除1次三点掉头外实现0次接管,在安心感、舒适感、丝滑度、时延及堵车连续启停舒适度方面表现均很出色 [2] - 地平线HSD技术架构为以车端视角信息输入、输出轨迹的VA式端到端,云端有语言介入,认为串联式VLA对算力带宽要求过高,VA式端到端尚有潜力可挖 [1] 与理想汽车VLA技术对比 - 2025年8月在北京顺义体验的理想i8 VLA工程车能力明显强于当时理想L7和i6的量产版本 [1] - 试驾地平线HSD过程中几乎没有通过调整滚轮调整速度的欲望,而使用理想VLA时则经常有此欲望 [2] - 难以直接判断2025年10月体验的HSD工程车与2025年8月体验的理想i8 VLA工程车孰优孰劣 [1] 地平线方案表现差异与团队沟通 - 不同车型搭载地平线HSD的表现差异显著,A车型工程车辅助驾驶能力很不错,而B车型工程车表现很一般,差异原因包括芯片算力不同以及主机厂配合度 [2] - 地平线智驾团队沟通诚实度高,主动详细说明方案在极端天气、非标场景、复杂博弈、必须加塞导航等场景下体验一般的局限性 [3] - 地平线相关人员非严谨评估其HSD方案可能达到特斯拉FSD V13约60%的水平 [3] 人机交互与主机厂合作 - HUD和车机构成智驾体验重要部分,但地平线与主机厂合作中,车机与智驾适配高度尊重主机厂意见,导致部分设计如SR界面位置、导航目的地更改按钮不符合直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