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市场投资
搜索文档
关键时刻!最新研判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23 19:51
【导读】七位资管行业投研人士最新研判:继续看好A股、港股中长期战略级别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曹雯璟 张玲 近日,全球市场遭遇巨震,股市、黄金、数字货币、原油等全球大类资产集体重挫。导致大类资产集体 调整的原因有哪些?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还有哪些资产更具投资性价比?还需要关注哪些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七位资管行业投研人士,他们是博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一部总经理兼投资总 监郑铮,汇丰晋信基金养老FOF投资总监、汇丰晋信养老目标日期2036一年持有期FOF基金经理何喆, 交银臻享多资产三个月持有基金经理刘迪,永赢恒欣稳健养老目标三年持有基金经理李程,财通资管国 际业务部投资经理王頔,金鹰基金权益研究部宏观策略研究员金达莱,盈米基金资深投资顾问熊思远。 多重因素共振致全球市场巨震 中国基金报:近日,全球市场巨震,导致大类资产集体调整的原因有哪些? 郑铮:当前市场巨震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一是美联储在三季度末虽已开启降息周期,但其政策仍需 要在"防滞胀"与"保增长"间权衡,导致市场预期紊乱,12月降息概率一周内从70%骤降至50%以下,这 种政策能见度塌陷使跨资产波动率同步飙升,黄金期权隐含波动率跃升 ...
《拥抱金融健康》白皮书:参与权益市场投资与金融健康存在双向促进关系
新华财经· 2025-11-19 14:41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刘玉龙)由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简称"中金财富")与中国人民 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简称"CAFI")联合主办的《拥抱金融健康》普惠金融白皮书发布会于18日 在北京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拥抱金融健康:财富管理助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实践》白皮书 (以下简称"白皮书")。该项研究由中金财富与CAFI联合开展,聚焦居民财富管理与中小企业金融赋 能,旨在通过理论研究进一步反哺金融产品设计和服务效能提升,以推动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来持续深 化普惠金融实践。 CAFI研究员、此项研究的课题组负责人侯力铭介绍,此次调研以普通居民为主要对象,深入了解其参 与权益市场的动机、方式以及在财富管理能力提升方面的需求;同时摸底中小企业金融健康现状。调研 显示,近七成受访者的金融健康状况处于较好水平。但是,部分受访居民在财务掌控力、金钱管理方 式、投资未来能力和风险防范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短板;中小企业主则面临个人金融健康管理与企业金 融健康管理的双重挑战,居民和中小企业主均有提升财富管理能力的需要。 白皮书指出,影响居民参与权益市场的因素较为多样,其中收入波动性和保险保障水平等是较为重要的 因 ...
炒股者更会存钱!白皮书揭示权益市场投资与居民金融健康促进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9 12:31
金融健康理念与现状 - 报告首次系统性将“金融健康”理念引入财富管理领域,提出“三天”理论:管好今天花销、备足明天应急金、规划后天养老教育 [1] - 近七成受访者金融健康达标,但财务掌控力、风险管理能力等短板依然突出 [1] - 居民金融健康呈现结构性特征,在保险保障覆盖、财务规划能力、未来财务状况掌控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2] 权益投资与金融健康关系 - 参与权益投资的受访者中,超过八成备足了6个月以上的应急资金,比例远高于非投资群体 [1] - 权益市场参与与金融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双向促进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1][3] - 金融健康水平提升与居民参与股市概率呈正相关,这种正向关联在财务韧性维度表现尤为明显 [3] 投资行为特征 - 被动投资、长期持有和资产多元化三大投资特征与金融健康存在正向关联 [3] - 被动投资策略有助于改善投资表现,减少因缺乏专业金融素养而盲目选股择时的情况 [3] - 低频交易者的投资表现整体优于频繁交易者 [3] 财富管理行业转型 - 行业正经历深刻转型,从以交易量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资产规模和服务效果为重点的新型模式转变 [3] - 接受专业投顾服务的客户在基金持有率、资产配置多样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3] - 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更精准识别客户需求,降低服务成本 [7] 金融素养与投资者教育 - 居民对货币时间价值、通货膨胀和风险分散三个基础金融概念的理解程度有限,能够完全理解的比例仍然有限 [5] - 金融素养提升能够有效改善投资行为,随着金融素养得分提高,投资者通过基金等间接方式参与股市的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5] - 金融素养与金融健康得分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提升金融素养有助于居民更好地规划管理个人财务 [5] 中小企业金融健康 - 中小企业主面临个人金融健康与企业金融健康的双重挑战,两者之间存在风险传导效应 [6] - 相较于普通居民,中小企业主在日常收支平衡和债务可控性方面表现相对较弱 [6] - 金融机构正在构建综合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融资服务、产业链对接、出海支持等 [6]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 普惠金融发展正从解决“有没有”的初级阶段,迈向追求“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 - 需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个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深度联动,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7] - 金融机构需要积极拓展服务边界,从传统普惠信贷服务延伸到更广泛的金融服务领域 [8]
保险行业2025年三季报业绩综述:资、负两端均表现亮眼,3Q25A股险企利润大增68%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05 20:12
行业投资评级 - 持续看好保险板块,推荐中国人寿(H+A)、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友邦保险,建议关注中国太平 [5][70] 核心观点 - 3Q25 A股险企利润大增68%,投资业绩贡献税前利润增量的79% [3] - 前三季度A股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5%至4260亿元,超出预期 [3] - 受益于险资入市持续推进及有效把握权益市场投资机会,在高基数下业绩增速亮眼 [3] - 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下,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延续高增态势 [3] - 保费增速分化,综合成本率优化态势延续 [4] - 投资收益率表现亮眼,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资产规模环比提升925亿元 [4] 业绩表现总结 - 3Q25 A股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8.3%至2637亿元 [3][11] - 前三季度A股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33.5%至4260亿元,超出预期 [3][11] - 细分来看,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为:中国人寿+60.5%、新华保险+58.9%、中国财险+50.5%、中国人保+28.9%、中国太保+19.3%、中国平安+11.5% [11] - 3Q2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为:中国人寿+91.5%、中国财险+91.4%、新华保险+88.2%、中国人保+48.7%、中国平安+45.4%、中国太保+35.2% [11] - 投资为业绩高增核心驱动力,前三季度投资业绩同比增长61.9%至3163亿元,贡献税前利润增量的79.2% [3][12] - 前三季度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18.2%至2241亿元,贡献税前利润增量的22.6% [3][12] - 受益于权益市场表现,前三季度A股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5.9%至8864亿元 [24] 负债端表现 - 上市险企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增速位于18%-77%区间 [3] - 细分来看,新业务价值增速为:人保寿险+76.6%、新华保险+50.8%、中国平安+46.2%、中国人寿+41.8%、中国太保+31.2%、友邦保险+18% [31] - 前三季度A股上市险企新单保费合计同比增长14.2%至5578亿元 [3][35] - 3Q25单季度新单保费合计同比增长38.7%至1276亿元 [3][35] - 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改善,友邦保险为57.9%(同比+4.2个百分点)、中国平安为30.6%(标准保费口径,同比+9.0个百分点)、中国太保为18.0%(同比+1.5个百分点) [35] - 个险渠道企稳,中国人寿个险人力规模环比增长2.5%至60.7万人,中国平安代理人规模环比降幅收窄至2.2% [36] - 银保渠道成长性强,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前三季度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分别同比增长52.4%、66.7% [39] 财险业务 - 前三季度财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9%至1.37万亿元 [45] - “老三家”保费增速分化:平安财险+7.1%、人保财险+3.5%、太保财险+0.1% [4][45] - 综合成本率持续优化:人保财险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96.1%、太保财险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至97.6%、平安财险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至97.0% [4][45] - 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4%至6836亿元,CR3市占率同比下降0.81个百分点至68.3% [49] - 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4%至6876亿元,CR3市占率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至57.1% [53] 资产端表现 - 截至9月末,A股上市险企合计投资资产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10.4%至20.26万亿元 [4][58] -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资产规模环比增长8.4%(增加925亿元)至1.20万亿元 [4][63] - 总投资收益率表现亮眼,披露数据的险企位于6.4%-8.6%区间:新华保险8.6%(同比+1.8个百分点)、中国太保6.93%(同比+0.5个百分点)、中国人寿6.42%(同比+1.04个百分点) [65][67] - 综合投资收益率位于5.4%-6.7%区间:中国平安5.4%(同比+1.0个百分点)、新华保险6.7%(同比-1.4个百分点) [65][67] - 净投资收益率受利率下行影响略有下降:中国平安2.80%(同比-0.3个百分点)、中国太保3.47%(同比-0.3个百分点) [65][67] 投资分析意见 - 会计分类及短期投资策略导致上市险企利润表现阶段性分化 [5][70] - 外部环境改善、险资入市持续推动趋势下,持续看好保险板块价值重估逻辑 [5][70]
积极看好权益市场 公募股票仓位集体攀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6:24
公募基金仓位整体变动 - 截至三季度末 全部公募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3.28% 较二季度末增加2.13个百分点 [2] -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90.14% 较二季度末增加2.26个百分点 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82.15% 较二季度末增加1.24个百分点 [2] - 大多数基金公司股票仓位提升 仅有37家基金公司仓位小幅下降 有27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平均股票仓位超90% [2] 知名基金经理操作动向 - 付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混合三季度末股票仓位超过六成 环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 为2017年底以来首次仓位超六成 [3] - 劳杰男管理的汇添富价值精选混合三季度末股票仓位超过九成 环比提升6个百分点 [3] -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百亿级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均在90%以上 包括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等 [3] 特定类型基金仓位变化 - 多只混合型基金接近满仓 例如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股票仓位环比增加超10个百分点 [4] - 灵活配置型基金不乏接近满仓案例 鹏华优选回报灵活配置混合仓位环比增加超5个百分点 银华战略新兴定开混合仓位达97% [4] - 部分"固收+"基金大幅提高股票仓位 平安瑞兴1年持有混合股票仓位提升至18.15% 较二季度末提高超7个百分点 [4] 基金持股集中度与公司分布 - 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提高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和混合型开放式基金持股集中度分别提升0.94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至56.81%和57.72% [2] - 平均仓位最高的十家基金公司包括安联基金、朱雀基金、富达基金、圆信永丰基金等 [2] - 有114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平均股票仓位在70%至90%之间 [2] 个别基金减仓与市场观点 - 部分产品显著降低仓位 吴渭管理的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股票仓位从九成大幅降低至六成 [5] - 蓝小康管理的中欧红利优享混合股票仓位降低至84.25% 环比降低约7个百分点 [5][6] - 三季度风格指数差异表现超越了历史上任何单一季度 风格表现的巨大差异往往能指明方向 [6]
主动权益基金遭遇净赎回 宽基ETF受关注
经济观察网· 2025-10-23 18:27
主动权益基金遭遇大规模净赎回 - 2024年第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额达2401.76亿元,在2005年以后的单季度净赎回额中排名第三,仅次于2015年第三季度的8051亿元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2797亿元 [3][6] - 2024年上半年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总额为5198亿元,平均每月赎回866亿元 [6] -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峰值5.97万亿元持续回落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3.49万亿元 [3]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表现疲软 - 2024年第二季度,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和万得全A指数收益率分别为-2.1%、-6.5%、-10.0%和-5.3%,偏股基金指数收跌2.3% [8] - 2024年上半年有2885只主动权益基金处于亏损状态,占比接近七成,其中1271只基金净值跌幅超过10%,259只跌幅超过20%,21只跌幅超过30% [8] - 第二季度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与灵活配置型基金收益中位数分别为-2.7%、-2.1%和-2.4%,与沪深300指数表现基本持平 [8] 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缩水 - 2024年第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在管规模前十大的基金经理中,有七位管理规模出现环比下滑 [7] - 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和中欧基金葛兰的管理规模环比降幅均超过了10% [7] 资金通过宽基ETF入市迹象明显 - 截至7月25日,4只沪深300ETF获净申购达86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单日净流入额为46.49亿元,当周累计净流入额达130亿元 [11]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份额连创历史新高,达到728.31亿份,近20个交易日份额增加约120亿份,总规模突破2500亿元 [11] 机构对后市持乐观态度 - 瑞银证券认为A股市场股权风险溢价接近2018年底和2022年的水平,表明市场情绪低迷,但下行风险可控,估值有望在下半年温和回升 [10] - 联博基金指出当市净率处于1.4至1.6倍时,历史数据显示未来两年累计收益率平均可达52%,认为中国股市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11] - 易方达基金认为中证红利、红利低波动、中证A50、沪深300等指数在当前环境下有望实现相对占优的表现 [12]
理财公司增配权益资产 “固收+”加出收益新弹性
中国证券报· 2025-10-17 04:12
市场趋势与资金流向 - 下半年A股市场持续活跃,主要指数震荡走高,市场信心增强,增量资金逐步入场 [1] - 银行理财资金将权益市场作为对冲低利率环境下固收资产收益压力的工具 [1] - 受益于权益市场亮眼表现,含权理财产品吸引增量资金涌入,例如招银理财某产品系列9月保有规模突破3000亿元,服务客户超240万 [2] - 市场波动成为常态,客户对净值波动的认知显著深化,投资行为日趋成熟,甚至会在低位补仓、高位止盈 [4] 产品发行与策略 - 理财公司权益布局显著提速,权益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增加 [1] - 利用“固收+”策略在固收类产品中搭配权益类资产和衍生品,成为行业广泛采用的方式 [1] - 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共发行13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去年全年仅发行2只,其中被动跟踪指数的产品成为主流 [2] - 纯权益类理财存续规模占比低,银行理财多发行混合类、“固收+”产品以适应客户风险偏好 [3] - 工银理财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系列产品,采用港股IPO投资策略增厚收益 [5] 资产配置规模与展望 - 截至上半年末,全市场32家理财公司穿透后的权益类资产总投资规模超过6000亿元 [1][5] - 预计随着理财规模稳步增长,保守测算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全年合计将有超千亿元理财资金增配权益市场 [5] - 截至上半年末,理财公司穿透前的权益类资产投资规模仅为550多亿元,与穿透后规模相差超十倍 [7] 投资模式与工具运用 - 理财公司主要通过委托投资参与权益市场,即购买基金公司、保险资管等机构发行的专户产品 [7] - 以ETF为主要权益投资工具,同时辅以个股直投、配置其他基金及委托投资,目前以大盘价值类ETF为主 [2] - 三季度以来理财公司权益配置策略更趋积极,直接投资个股与配置公募基金的力度显著增强 [7] - 理财公司配置权益类资产形式丰富,包括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A股IPO网下打新等 [5] 投研能力建设 - 增加对权益市场的直接投资和权益投研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1] - 为更好适应直接投资需求,理财公司应进一步推进权益投研组织建设和框架搭建 [1] - 含权产品发行规模扩大会催生上市公司调研需求,调研深度与广度的提升能为筛选高质量投资标的提供支撑 [6] - 多数理财公司权益投研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激励机制缺乏、容错空间不足等问题,未来需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 [7] - 公司正加大权益投资布局,加快团队和能力建设,并调整内部机制,建立与权益投资相匹配的激励机制 [8] 调研活动 - 今年以来理财公司密集调研A股上市公司,已有26家理财公司参与调研,调研上市公司数量近1800家,调研次数超2150次 [5] - 从被调研公司类型看,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的占比过半 [5] - 多家理财公司保持较高的调研频率 [5]
A股打开盈利窗口 部分基金错失行情
北京商报· 2025-09-16 00:21
市场表现 - 6月以来A股市场上扬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 一度达3892.74点 先后突破3400-3800点共5个关口 [3]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27.13% 5487只基金中45只收益率翻倍 233只收益率不足5% [7][8] - 中欧信息科技混合A/C收益率达92.65% 跑赢同类平均70.99个百分点 景顺长城等多只基金收益率超60% [3] 建仓策略差异 - 114只2025年1-3月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74只二季度末权益仓位超80% [3] - 大成兴远启航混合建仓缓慢 截至6月30日股票仓位仅0.72% 重仓安图生物和美团-W 成立至9月10日A/C份额收益率为-0.06%和-0.36% [4] - 广发产业甄选混合权益仓位18.68% 融通品质优选混合19.7% 6月以来收益率分别跑输同类平均超17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 [5] - 建仓缓慢反映基金经理注重安全边际 等待低估标的 可控制波动但可能踏空行情 [5] 持仓策略偏差 - 方正富邦鑫益一年定开混合A/C收益率仅5.15%和4.98% 跑输同类平均21.87和22.03个百分点 二季度末权益仓位30.21% [6] - 申万菱信行业精选混合A/C收益率跌7.12%和7.02% 重仓板块与市场上涨主线背离 [7] - 西部利得策略优选混合A/C跌逾6% 重点配置稳增长、资源品和科技成长方向 [8] - 东方阿尔法招阳混合跌逾5% 重仓军工等特种高端制造业 [8] - 中邮核心成长混合收益率-3.97% 重点配置国央企红利资产 [8] - 收益率不佳产品多集中在传统消费、红利等赛道 [8] 行业展望 - 权益市场后续投资机会仍较可观 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带动新一轮行情 [8] - 市场轮动较快时更考验基金经理建仓和持仓策略能力 [3][8] - 公募基金未来将更注重持仓结构优化和风险控制 寻找高安全边际标的 [9]
保险资金持续加码权益市场
金融时报· 2025-09-03 08:50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规模显著增长 - 五家A股上市险企股票投资规模达1.8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4053.56亿元 [1] - 全行业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余额达3.07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增长约6400亿元 [1] 中国人保权益配置情况 - 股票投资资产规模946.25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43.76亿元 [2] - A股投资资产较年初增长26.1%,总投资资产占比从3.7%提升至5.4% [2] - 计划通过定增、举牌等方式加强对优质标的投资 [2] 中国人寿权益投资表现 - 权益资产配置规模新增超1500亿元 [3] - 股票投资金额6201.3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190.54亿元,占比从7.58%提升至8.70% [3] - 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同比增长4.2% [3] 中国平安股票配置力度 - 股票投资规模6492.94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119.15亿元,增幅48.5% [4] - 股票投资占比提升至10.5%,较年初增长2.9% [4] - 重点布局新质生产力和高分红价值股方向 [4] 中国太保资产配置变化 - 核心权益(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比11.8%,较上年末上升0.6% [5] - 股票规模2831.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0.6亿元 [5] - 将稳步增加公开市场权益资产及未上市股权配置 [5] 新华保险投资策略特点 - 股票投资总额1521.26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19.51亿元 [7] - 高股息OCI类权益工具投资增加68.26亿元至374.66亿元 [7] - 通过OCI账户配置高股息股票以平滑利润波动 [7]
偏爱金融股公募机构上半年稳字当头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09:21
公募基金上半年持仓变动 - 国泰海通成为净买入金额最高个股 净买入146.12亿元且为唯一超百亿买入标的 [1] - 澜起科技 兴业银行 东方财富 顺丰控股等9只个股净买入金额均超30亿元 [1] - 比亚迪为净卖出金额最高个股 净卖出166.16亿元 [2] - 宁德时代 中兴通讯 海通证券等9只个股位列净卖出金额前十 [2] 金融板块配置逻辑 - 银行经营稳健且风险拨备充足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股息率显著高于长期国债收益率 [2] - 保险行业最困难时期已过 业绩呈现触底回升趋势 [2] - 券商板块性价比突出 部分龙头券商股息率接近银行股水平 [2] 个股市场表现 - 芯原股份上半年股价涨幅逾80% 思特威涨幅逾30% [2] - 7月1日至8月29日期间 澜起科技涨幅近50% 芯原股份涨幅近60% 东方财富涨幅近25% [2] 基金经理操作动向 - 汇添富价值精选混合 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 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净卖出比亚迪均超3亿元 [3] - 兴全合润混合A净卖出宁德时代3.81亿元 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净卖出2.91亿元 [3] - 交银新成长混合净卖出贵州茅台5.24亿元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与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净卖出均超2.5亿元 [3] 市场前景判断 - 权益市场处于较好风险收益区间 整体估值具备长期吸引力 [3] - 悲观预期缺乏长期存在基础 低估值提供优质上市公司股权配置机会 [4] - 科技企业在半导体 创新科技产品及创新药领域实现从跟跑向领跑跃迁 [4] 行业投资机会 - 消费领域大众快消品凭借高频低价特性回升 宠物 盲盒 演出等悦己消费产业表现良好 [4] - 制造业以高端制造出海为契机 汽车 创新药 家电等领域展现竞争力 [4] - 中国AI产业通过技术突破推动机器人终端应用 游戏开发及硬件算力全链条增长 [4] - 医药行业依靠创新突破与消费回暖维持增长动力 重点关注创新药械产业链及消费医疗领域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