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供应链
icon
搜索文档
万亿级数字产业集群,长三角如何“下好这盘棋”?
国际金融报· 2025-10-23 20:07
长三角数字产业集群战略 - 国家战略旨在长三角地区建设万亿级规模数字产业集群 [1] - 战略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供应链等优势产业 [1] - 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1] 区域合作与组织架构 -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数据主管部门成立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组 [1] - 合作组致力于打破区域壁垒,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 [1] - 通过算力协同提升区域整体计算能力 [1] 上海的具体举措与进展 - 上海发挥龙头作用,探索数据要素流通新机制和新路径 [2] - 两大市级创新实验室(商贸流通数据、质安风控数据)落地徐汇区 [2] - 实验室预计到2024年底带来超过30个全新数据产品或应用场景 [2] 实验室详细规划 - 商贸流通数据实验室聚焦商贸、金融、航运和交通四大方向 [2] - 实验室引入上海大数据股份、瓴羊智能科技等11家龙头企业 [2] - 质安风控数据实验室针对企业获取高质量公共数据的需求 [3] 预期成果与发展目标 - 预计到2026年,上海徐汇区数据产业规模增长达20% [3] - 目标惠及中小微企业超500家 [3] - 2030年前力争形成数字技术创新策源区等三大标志性成果 [3] 长三角其他地区规划 - 江苏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培育等四维协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 [3] - 浙江坚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双向赋能 [3] 产业规模与区域地位 - 2024年长三角数据产业规模已占全国的22.6% [1] - 长三角有望成为全国数字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4]
培养数智人才,北京物资学院联合行业协会建立数智供应链管理中心
新京报· 2025-09-28 18:06
会议与中心成立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北京物资学院共建的“数智供应链管理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1] - 该中心致力于研发数字供应链成果并形成案例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层次的培训 培养数字供应链人才 [1] - 会议以“现代流通体系与数智供应链创新发展”为主题 汇聚行业协会、高校、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2] 政策背景与发展目标 - 中心成立是响应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的《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要求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 [2] - 数智化是推动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需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2] - 充分发挥数智供应链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韧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2] 人才培养与标准制定 - 中心将针对“首席数字供应链官”及数字供应链管理人才进行多层次的培训 [2] - 研究与培训工作将基于学校现有的采购、企业管理、数字营销、电子商务、法律等专业 [3] - 联合发布《“首席供应链官”人才标准指南》《数智供应链人才能力发展指南》《数智供应链人才培训计划》等重要成果 [4] - 提炼出35个能力指标 分在5大维度 定义了中级、高级、专家级人才的素养与标准 [4] 学院建设与专业布局 - 北京物资学院即将成立智能工程与供应链创新学院 将提炼供应链中的关键技术 针对性培养人才 [5] - 学校在供应链全生命周期均有专业布局 从采购到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的专业齐全 今后将面向数字化转型 [3][5] - 学院原以期货、物流为主体 当下全球化供应链越来越重要 [5] 行业实践与前沿探讨 - 会议嘉宾围绕数字创造力、大宗商品交易、即时零售、农产品数字经济、陆港数智化等热点议题进行分享 [5] - 展现了数智供应链在不同行业中的创新实践与应用前景 [5] - 平行会场就实体商业转型、在线评论效应、元宇宙交互、直播电商、时空智能、区域政策工具、生成式AI应用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5]
观察·从贸易投资到高质量发展 中国与东盟合作不断向世界展示新型区域合作典范
央视网· 2025-09-21 10:23
中国-东盟博览会盛况 - 截至9月20日16时,参观人数已超26万 [1] - 东盟10国工商会领袖聚首,4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超3000家企业参展 [4] - 7个东盟国家设立国家馆,百余个重大投资项目和贸易订单签约,展馆面积达16万平方米 [4] - 马来西亚参展商表示已与南宁、杭州、东北等多地签署合作协议,认为中国市场巨大 [4] 双边贸易与投资 - 截至2024年,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6] - 2025年前8个月,中国东盟贸易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6] - 中国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与产能优势,与东盟的自然资源、年轻劳动力及制造能力形成强力互补 [6] 新兴领域合作 -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展示中心设立,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建设推进,多个新能源合作项目建成投产 [10] - 围绕零碳产业园、智能工厂、数字供应链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全面提速 [10] - 本届博览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首次创设人工智能专馆 [10] - 柬埔寨参展商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推动其他国家的发展进步 [12] 制度框架与区域融合 - 2025年5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完成3.0版升级谈判,高质量实施RCEP进入第4年 [12] - 中国同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实现全面互免签证,人员交流往来日益频繁 [15] - 中老铁路客货运输量连续3年增长率超两位数,雅万高铁投入运营,印尼迈入高铁时代 [13] - 东盟水果丰富中国市场,中国蔬菜及温带水果亦受东盟市场欢迎 [13] 应对全球挑战与未来展望 -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中国与东盟通过产供链协同配合,成为彼此的“避风港”和“机遇地” [8] - 在数字、人工智能及绿色科技等前沿领域合作深化 [8] - 东盟国家在2025年5月的峰会上呼吁强化东盟中心地位,以包容和非歧视性准则深化与各方合作 [15] - 2026年将迎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5周年,新的五年行动计划已发布,旨在加强合作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 [17]
美联储降息开启全球新周期,六六仓以数字供应链重塑大宗商品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9-18 16:34
宏观经济政策转向 - 美联储2025年首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之间 [1] - 美联储中位数预测显示2025年还将降息50个基点 [2] - 联合国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4%,较2024年2.9%的增速明显回落 [2] 大宗商品行业挑战 - 行业面临价格波动风险,受地缘政治冲突、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 [3] -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存在难题,银行风控要求提高、动产质押监管难、ESG审查抬高了合规成本 [3] - 全球监管趋严导致合规成本上升,例如中国钢铁行业碳达峰方案、印尼镍矿出口禁令、智利锂矿国有化等政策变动 [3] - 中游贸易环节同质化严重,国际巨头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挤压利润空间 [3] 六六仓集团数字化生态体系 - 公司构建"6 + 6 + N"生态体系,打造六大核心平台:大宗商品数字交易平台、智慧仓储服务平台、网络货运云平台、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4] - 供应链金融平台以现金流控制为核心,提供信用增级、融资、担保、结算、账款管理等金融服务产品 [5] - 公司运用金融级数字化仓储物联网系统,实现货物"看得清、管得住",并通过电子仓单作业服务将货物凭证化、数字化、可视化 [6] - 公司灵活运用互联网、物联网、AI、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7] 公司战略与产业布局 - 公司项目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正在洽谈合作中的项目累计达3个 [7] - 公司数字化供应链生态成为连接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与全球机遇的重要桥梁 [8] - 公司聚焦钢铁、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品等关键工业生产资料,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智能制造产业提供支撑 [7]
山东港口集团交出亮眼成绩单,以“链式思维”重构港口价值
期货日报· 2025-09-08 07:2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货物吞吐量达9.5亿吨,同比增长4% [1] - 同期集装箱量达2400万标箱,同比增长7.9% [1] 港口运营创新 - 滨州港区实现油品"门到门"全程物流解决方案,通过管道一次性输送柴油至十几公里外储罐 [2] - 2023年新增码头通过能力924万吨、库区容量25万立方米及输油管道60.6公里 [2] - 新建4个液化品泊位,突破液体散货集疏运瓶颈 [2] - 管输作业货物损耗率控制在万分之零点二五以内 [3] 供应链服务转型 - 通过四大港口集团协同提供端到端一站式供应链综合服务 [3] - 打造"两港一航+管输"模式,实现外贸原油"卸储运"无缝衔接 [3] - 与越南隆安国际港、宝华海运合作开通"越南-潍坊"双向海运物流通道 [4] - 渤海湾港外贸业务比重显著提升,转型为面向东南亚的件杂货航运枢纽 [4] 数字化平台建设 - "港云仓"电子仓单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管理 [7] - "千纸鹤PulpCrane"服务平台为45家纸浆客户提供全程可视化供应链服务 [8] - 落地全国首例纸浆"三单融合"业务,流程用时从周级缩短至小时级 [9] - 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仓储工程二期投产,新增14座液化烃储罐 [6] 金融服务体系 - 拥有15类金融牌照和30个核心金融业态 [10] - "港易付"平台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成为首家直连票交所的港航企业 [11][12] - 三大现货交易平台覆盖大宗商品全产业链价值生态 [12] - 创新"鱿鱼贷"供应链金融产品,累计投放突破1.1亿元 [13][14]
中部增速第一,依然是它
36氪· 2025-08-22 11:53
外贸表现 - 2024年1-7月湖北省进出口总额4771.8亿元,同比增长28.7%,增速高于全国25.2个百分点,居中部六省第一 [1] - 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4023.1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8.4% [2] - 相较2019年,2024年进出口规模增长78.9%,年均增速达12.3%,规模从3943.6亿元跃升至7058.4亿元 [1][2] 产品结构 - 2024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9.8%,占出口总值比重25.5%,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模组、印刷电路出口增速均超10% [3] - 2025年前7月机电产品出口1730.4亿元,占出口总值超50%,其中高端装备出口141.2亿元增长近70%,"新三样"产品出口131.5亿元增长超20% [3] - 同期高新技术产品进口432.4亿元,占进口总值逾30%,比重提升1.8个百分点 [3] 物流通道 - 武汉经开港开通直达日韩近洋航线,阳逻港开通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第二始发站,实现"下船即上车"多式联运 [4] - 荆州新辟5条物流通道包括"甘肃玉门—荆州—九江""水富—荆州—钟祥""中亚—荆州"等线路 [4] - 以武汉为核心打造水运空运枢纽,数字供应链建设优化区域一体化布局 [4] 市场拓展 - 2025年上半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208.1亿元,同比增长32.6%,占进出口总值54.9% [6] - 对东盟进出口926.7亿元增长56.3%,对欧盟进出口516.2亿元增长48.2% [6] - RCEP协议实施助力拓展新兴市场,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战略提供制度保障 [6] 区域竞争 - 2025年前7月进出口总额排名升至全国第11位,与第10名河南差距缩小至62亿元 [7] - 2024年安徽以8648.5亿元进出口总额成为中部第一,河南、湖北分别以4125.3亿元和4023.1亿元位列第10、11位 [9] - 湖北机电出口占比50.5%高于河南,依托"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形成高科技出口支柱 [10] 发展动能 - 采用"创新驱动+产业集群"模式,相比河南代工模式更具可持续性 [10] - 长江水运成本优势明显,自贸区与长江经济带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10] - 预计2026年外贸规模有望冲击全国前十,但需应对河南航空枢纽建设带来的竞争压力 [10][11][13]
“同江桥头经济区”中俄经贸合作洽谈会举行 26个项目集中签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19:52
中俄经贸合作洽谈会成果 - 同江桥头经济区举办中俄经贸合作洽谈会,现场签约26个重点项目,涵盖智慧物流、跨境贸易、高端制造、农业合作等多个领域 [1] - 签约项目包括"两国双园"模式创新探索、"设备研发+技术服务"联合体市场开拓以及跨境金融、数字供应链等新业态布局 [2] 同江口岸区位优势 - 同江市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犹太自治州,是同江口岸所在地,具备水运、公路、铁路三种运输方式,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多式联运口岸 [1]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同江市委书记表示将全力打造中俄合作新高地,提供开放政策、优质资源及贴心服务支持企业发展 [1] - 同江市长推介政策支持、产业布局及营商环境,邀请企业参与跨境结算、供应链金融、离岸贸易、资源加工、跨境电商及新兴产业等领域合作 [1] 对俄贸易组织化进展 - 同江市对俄贸易产业协会正式揭牌,标志着对俄经贸合作进入组织化、规范化新阶段 [2] 俄方合作意愿 - 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代表表示愿与中方拓展多领域合作,推动跨境协同发展 [1] 项目战略意义 - 签约项目将发挥同江口岸优势,促进中俄资源、技术、市场高效对接,助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2]
除了外卖和网约车,年轻人有了新出路
晚点LatePost· 2025-05-13 18:12
轻创业趋势 - 新手妈妈佳佳以500元启动资金三年收入260万元,通过宠物主题创意定制产品如磁吸冰箱贴和入门地垫实现[1] - 汽车发烧友戚越用8000元本金半年赚130万元,开发高端新能源汽车配件平替产品如单手操作车载杯架,单款月利润达30万元[1] - 超级粉丝甜牙通过明星主题手串实现月营业额3-4万元,财务小野通过无库存假发代销获得月收入8000-2万元[2] - 年轻人开发地域特色玩偶(陕西肉夹馍/甘肃麻辣烫/绍兴臭豆腐)和适老化产品(防滑轮椅/洗澡扶手),满足情绪价值和场景需求[2] 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 1688平台2024年活跃买家同比增长55%,无库存代发模式买家增速达75%,支持一件起批/0元拿货模式[3] - AI技术推动柔性供应链敏捷化,使"一人公司"模式涌现,平台数据显示AI提升转化率/复购率20%-30%,预计可达50%-100%[4][7] - 中国制造三大集合地(广交会/义乌/1688)全面拥抱AI,1688平台2024年发生8500万次AI调用,覆盖商品/图片/文案生成[6] AI赋能B端商业 - 1688推出AI采购助手覆盖"找挑询付履"全链路,实现静默下单,数字员工提升店铺留存率64%/进店采购率27%[10][11] - "源选"计划联合产业带工厂研发100个超级单品,聚焦大健康/出行/居家场景,AI降低运营成本50%以上[12] - B端生意逻辑从流量驱动转向复购驱动,AI帮助工厂精准匹配需求,避免低价竞争陷阱[13][15] 商业模式转型 - 电商行业从肿瘤式增长(低价竞争)转向肌肉式增长(产品首选),AI重构供需匹配逻辑[14][15] - AI改变传统爆款流量分配规则,推动垂直商品精准推荐,1688平台年交易用户达1亿,其中新增买家主要为一二线年轻人[7][8] - 工厂通过AI实现"前店后厂"模式,设计研发周期缩短30%,优质源头工厂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