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新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年内最牛新股诞生,中一签最高赚1.5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19:25
新股首日表现 - 2024年11月21日北交所上市 股价最高触及159元 较发行价9元涨幅超过1600% 创年内新股首日最高涨幅纪录 盘中两次触发临时停牌 [1] - 收盘报118元/股 涨幅达1211.11% 日内换手率超98% 以发行价计算 中一签(100股)最高可赚1.5万元 [1] - 最新市值75.6亿元 流通市值16.7亿元 市盈率TTM为137.13 成交额5.9亿元 [3]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为工业精密清洗领域专用智能装备生产商 产品主要应用于车辆动力总成、新能源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清洗 在清洁度、生产节拍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 公司瞄准大尺寸工业零部件检测痛点 布局机器视觉检测产品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 - 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等多项资质认证 [1] 客户与市场 - 客户资源包括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等主流车企 以及潍柴动力、一汽集团等大型零部件企业 并已建立稳定合作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7亿元、2.60亿元和2.65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4089万元、4869万元、4349万元 [2] - 2025年半年报显示 上半年营收1.29亿元 同比增长8.34% 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0.92%至1636.94万元 [2] 上市历程 - 公司曾在2020年12月冲刺创业板 但于2021年8月撤回申请 [2] - 转战北交所后 因连续两家审计机构被证监会处罚而被迫中止审核 先后更换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和天职国际 最终与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完成上市 [2]
31省份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 经济大省继续“挑大梁”
中国经营报· 2025-11-20 22:20
经济总量格局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 [1] - 广东和江苏GDP总量均突破10万亿元,分别为105176.98亿元和102811.0亿元,山东以77115亿元位列第三 [1] - GDP前十强省份的经济总量门槛从去年同期的3.7万亿元提升至4万亿元,上海和湖南经济总量首次跃上4万亿元台阶 [1] - 山东2024年四季度单季经济总量约2.6万亿元,预计其2025年全年GDP突破10万亿元的可能性较高 [1] 区域增长动能 - 西藏以7.1%的增速领跑全国,甘肃以6.1%的增速位居第二且连续15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以6%的增速排在第三 [2] - 全国有21个省份增速跑赢或持平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中西部地区省份占13个 [2] - 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是增速领跑省份的重要支撑 [2] - 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3.5%和10.9%,多个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河南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6%,为2022年以来最高增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均超过10% [2] 重点区域表现 - 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4%、5.7%、5.4%、5.5%,均高于全国增速,经济总量合计约25.18万亿元,占全国约24.81% [3] - 上海市前三季度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产业增速迅猛 [3]
低门槛把握北交所投资机遇 景顺长城北证50指数基金正在发行
中国基金报· 2025-11-19 18:46
今年以来,A股市场回暖,北交所的表现更令人瞩目,北证50指数年内累计上涨52.51%,成为市场关注 的重点。对于投资者而言,布局北交所,指数基金是一种低门槛、高效率的方式。11月17日,景顺长城 北证50指数基金(代码:A类025443/C类025444)正式发行,跟踪北证50指数,一键布局北交所创新成 长龙头,助力投资者把握北交所整体性机会。(数据来源:Wind,截至10月31日。下同) 回顾北交所近一年的行情,上涨并非偶然,而是多项利好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去年推出的"深 改19条"及"并购六条"等政策,进一步优化了北交所上市、流动性机制及并购重组规则,显著提升了市 场吸引力;其次,自去年"9.24"以来,包括中央汇金增持A股等一系列稳市场政策,提振了市场风险偏 好,推动北交所为代表的成长风格相对强势;最后,央行货币宽松的基调也有利于改善北交所的流动性 和估值定价,数据显示,北证50指数年内日均成交283.60亿元,是指数2022年11月21日发布至当年末的 45倍。 作为北交所的代表性宽基指数,北证50指数汇聚了市值规模大、流动性强、最具代表性的50家北交所上 市公司,以综合反映北交所的整体表现。W ...
直击高交会 意向成交与投融资金额破1700亿元
央视网· 2025-11-17 06:40
央视网消息: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16日在广东深圳闭幕。本届高交会有来自全球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采购团参观采购,促成1023项供需与投融资项目现场签约,意向成交金 额突破1700亿元。 ...
走进北京新型储能示范区(中关村房山园)暨储能产业链智能升级沙龙成功举办!
行业发展趋势 - 储能产业正从规模化扩张阶段迈入以生产制造提质、产品设计升级和交易手段优化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1] - 行业通过储能与数字智能的融合创新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突破实现从技术应用到价值创造的跨越 [1] 政策与区域产业布局 - 北京市房山区已形成以新型储能和氢能为主导的绿色能源产业格局致力于汇聚产业动能和聚焦智能制造升级 [6] - 北京市科委政策服务核心聚焦研发、测试和转化等多个板块支持强调人工智能和高新技术对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作用 [9] - 中关村房山园作为北京市唯一新型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区已集聚卫蓝新能源、海博思创和新源智储等重点企业配套新材料基金和绿色能源基金等金融扶持措施规划1平方公里绿色能源先导区并提供1400公顷产业用地 [11] 企业技术创新方案 - 海博思创聚焦储能业务全链条智能化通过数字化建模和AI算法优化电站规划、设计和运维全流程实现电力交易收益提升并减少非计划停机 [14] - 新源智储推出500AH+电芯储能系统绿色生产制造方案通过创新工艺设计缩短工艺流程在降低占地的同时提升产能50% [16] - 西门子提出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增效策略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数字化协同加速产品交付并实现成本控制 [18] - 发那科机器人在电池激光焊接、涂胶和电池包入箱等环节提供可靠、安全和智能的技术产品 [20] - 遨博智能通过协作机器人在电芯搬运、激光焊接和模组检测等环节实现无人化生产和柔性化调试以降低生产成本 [22] - 上海烨柏推出工业AI防错系统在储能生产装配中的应用以视觉识别和数据追溯解决人工装配漏序和错序问题实现生产质量实时监控 [24] 行业活动与展望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计划在2026年第十四届储能国际峰会及展览会上开设智能制造板块以专区加论坛的形式服务产业发展 [26]
31省份三季报出炉:年底冲刺 谁是增长黑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00:30
经济总量格局 - 2025年前三季度广东GDP达105,176.98亿元,江苏GDP达102,811亿元,两省均突破10万亿元大关,位列全国前二[1][7] - 山东前三季度GDP为77,115亿元,位列全国第三,浙江GDP为68,495亿元,形成5万亿至10万亿区间的“第二梯队”[1][8] - 全国GDP前十省份位次未出现新变化,东部沿海省份在经济总量方面保持领先优势[6][7] 区域经济增长动能 - 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速亮眼,西藏、甘肃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达7.1%和6.1%,分列全国第一、第二[1][9] - 湖北前三季度GDP增速达6.0%,位列全国第三,河南增速达5.6%,均超过全国5.2%的平均增速[1][9] - 湖北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均跑赢全国,其中出口增速达30.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6.5%[9][10] 高技术制造业驱动 - 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多省增长关键支撑,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和6.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5%和33.8%[7] - 江苏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1.8%[7] - 河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0%和14.3%,合计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个百分点[12] 出口与新动能产品 - 高技术产品带动出口增长,湖北出口机电产品2,191.7亿元,增长19.8%,占出口总额50.4%[11] - 河南出口“新三样”产品204.2亿元,增长162.4%,其中电动汽车出口187.3亿元,增长262.1%[12] - 浙江出口“新三样”产品963.8亿元,增长19.7%,以占外贸出口3.1%的比重贡献了全省出口6.6%的增量[13] 产业投资与政策布局 - 经济大省加密工业投资布局,广东出台方案聚焦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明确抢抓固态电池、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赛道[2][15] - 四川推出政策措施,对工业项目实施最高1,500万元的竣工达产激励,对满足条件工业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激励[2][15] - 北京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1.7%,设备购置投资增长83.1%,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14]
双箭股份:公司长期深耕于输送带行业
证券日报网· 2025-10-22 16:43
公司技术与研发实力 - 公司长期深耕于输送带行业 [1] -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 - 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核心专利以及非专利技术 [1] - 公司培养了一支规模较大、技术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 [1]
广交会开幕即抢单,服务机器人专区被老外挤爆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3:43
广交会反映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趋势 - 第138届广交会显示高新技术产品如机器人、人工智能成为关键主角,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创历史新高[1]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出口总额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3.75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对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超三成[2] - 本届广交会吸引来自218个出口市场的超24万名采购商预登记,环比增长10%[2] 机器人行业海外市场表现 - 魔法原子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从15%提升至45%,欧美市场占海外总营收60%(欧洲和美国各30%)[1][4] - 凌度智能1-9月海外市场营收增速超100%,其智能越障技术可覆盖超65%高空作业场景且为行业独有[4] - 服务机器人专区参展企业达46家,人潮涌动反映强劲需求[3][5][6] 高技术产品多元化应用场景 - 魔法原子工业四足机器人实现工厂搬运、电力巡检等7x24小时作业[1] - 凌度智能推出光伏板清洁机器人、轮船智能除锈机器人等新品适配高危场景[7] - 卓远公司VR设备覆盖全球6000多个项目,海外营收同比增20%,适配游乐场、科技馆等多元场景[6][7] 新兴市场开拓成效 - 2025年前三季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51.7%[10] - 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9.6%、3.9%、19.5%和16.7%[10] - 卓远公司印度市场增速最快,计划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10] 出口结构优化驱动增长 - 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54.9%,风力发电机组增23.9%,高端装备出口增22.4%[7] - 对APEC经济体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超2万亿元,增速达12%[10] - 产品结构优化支撑第三季度外贸显著增长,全年进出口预计实现5%正增长[11]
广交会向新:万企参展,全球赴约,客商纷纷“拥抱”中国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1:59
广交会反映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趋势 - 第138届广交会显示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关键主角,拥有高新技术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创历史新高[1] - 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参展企业达到46家,吸引来自218个出口市场的超24万名采购商预登记,环比增长10%[1][2] - 以机器人、人工智能、非侵入式脑机接口、AI+AR智能眼镜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在展会中备受关注[1][5] 企业海外市场表现与产品应用 - 魔法原子机器人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从15%逐步提高到45%,其中欧美市场占海外总营收的60%[1][3] - 凌度智能公司今年1-9月海外市场整体营收增速超过100%,其智能越障技术可应用于超过65%的高空作业场景[3] - 卓远公司已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6000多个VR项目,今年以来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加约20%[5] 高技术产品出口数据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出口总额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3.75万亿元同比增长11.9%[2][6] - 高技术产品对同期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超过三成,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54.9%[2][6] - 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增长23.9%,高端装备、仪器仪表出口分别增长22.4%和15.2%[6] 新兴市场拓展情况 - 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显著,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增长16.6%、高端装备增长37%、风力发电机组增长58%[8]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的51.7%[8] - 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进出口分别增长9.6%、3.9%、19.5%和16.7%[8] 外贸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 出口结构加速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升级,产品结构变化带来的出口结构优化支撑外贸韧性增长[2][6][11] - 中国对APEC其他经济体进出口规模达19.41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7.8%[8] - 前7个月中国是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较去年同期增加14个[9]
第138届广交会开幕 展会规模及参展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
新浪财经· 2025-10-15 10:59
展会规模与创新活力 - 第138届广交会参展企业数量和展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超过3.2万家企业参展[1] - 参展企业带来百万件新品,展现中国制造创新活力[1] - 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总数首次超过1万家,占比超过三成[1] 采购商情况 - 广交会吸引超过24万名采购商预登记[1] - 来自欧盟、美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采购商增长尤为显著[1] - 约3600家参展企业是首次亮相[1] 展区设置与热门看点 - 本届广交会继续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并新设智慧医疗专区[1] - 智能产品成为展会热门看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