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 - 1

搜索文档
 司美格鲁肽原料药需求旺盛 圣诺生物前三季净利同比增12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20:30
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陈俊杰 但随着市场竞争逐步进入白热化,GLP-1原料药的竞争也在多个维度展开。目前国内经营GLP-1原料药 的上市公司包括普洛药业、诺泰生物、翰宇药业等。2025年半年报显示,诺泰生物实现净利润约3亿 元,增长约37%;翰宇药业实现净利润1.45亿元,暴涨约15倍并扭亏为盈。 10月27日晚间,圣诺生物(SH688117,股价40.99元,市值65亿元)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 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主要系GLP-1类药物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和替尔泊肽原料药境 外销售大幅度增加所致。 在今年8月底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圣诺生物方面表示,公司通过募投项目"年产395千克多肽原料药生 产线项目""制剂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及公司自有资金建设项目"多肽创新药CDMO、原料药产业化项 目"新建106、107、108原料药车间扩充产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圣诺生物的原料药主要在境外进行销售。随着2026年司美格鲁肽等 热门多肽药物专利集中到期,仿制药市场渗透有望加速,这将直接带动多肽原料药需求的加速释放,带 来更大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东海证券在对多肽药物行业的 ...
 药明康德(603259):3Q25业绩及新签订单增速再超预期 上调全年指引
 新浪财经· 2025-10-28 20:29
其他更新:(1)早期业务目前正在恢复中,公司已从客户端观察到更多积极信号,包括实验室测试业务 已连续两个季度恢复正增长并且3Q25 在手订单增速呈双位数,生物学业务今年以来一直呈现同比正增 长状态,资本市场的回暖(海外降息、国内二级投融资的火热)对客户新订单具有积极带动作用。 (2)目前中美地缘政治摩擦未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一方面,美国药品关税事件目前未对公司运营造 成实际影响。另一方面,尽管美国参议院版本NDAA 重新提及生物安全法案,但其后续立法程序仍存 在诸多不确定性,并且该版本并未提及公司名字,因此目前未对公司运营造成影响。 维持"买入"评级,上调港股、A 股目标价至134.5 港元、人民币124.4 元。基于更新的财报信息,我们仅 微调2025E/2026E/2027E 经调整Non-IFRS 归母净利润。给予公司港股20x 2026E PE 目标估值(较过去3 年平均值高0.7 个标准差、较过去5 年平均值低0.5 个标准差)和15%的A/H 溢价,得到新的港股目标价 134.5 港元、A 股目标价人民币124.4 元。 在手订单数额再创新高至598.8 亿元(+41.2% YoY),上调2025 ...
 Here's How Eli Lilly's Oncology Drugs Are Poised Ahead of Q3 Earnings
 ZACKS· 2025-10-24 22:31
 公司业务概览 - 礼来公司是GLP-1领域(得益于替尔泊肽药物Mounjaro和Zepbound)的市场领导者,同时其肿瘤业务也贡献了重要收入份额 [1] - 2025年上半年,肿瘤药物销售额占公司总收入的15%以上,并且该部分收入同比增长约10% [1]   肿瘤业务业绩与展望 - 模型预计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肿瘤部门销售额将达到25.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5% [2][9] - 增长主要由重磅乳腺癌药物Verzenio的销售推动,原因包括需求增加和实现价格提高,但部分被汇率逆风和竞争动态所抵消 [2] - RET抑制剂Retevmo和较新的淋巴瘤药物Jaypirca的销售预计也将对第三季度的营收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3] - 增长部分被老牌癌症药物(如Alimta和Cyramza)因美国市场免疫肿瘤药物的竞争而导致的销售额下降所抵消 [3] - 新乳腺癌药物Inluriyo于9月底获得FDA批准,但其上市将在“未来几周内”进行,因此预计不会对第三季度销售额产生贡献 [4][9]   行业竞争格局 - 肿瘤领域其他主要参与者包括阿斯利康、默克和辉瑞 [6] - 阿斯利康的肿瘤销售额目前占总收入的近43%,其2025年上半年肿瘤部门销售额增长11%,增长由Tagrisso、Lynparza、Imfinzi、Calquence和Enhertu等药物驱动 [6] - 默克的关键肿瘤药物是PD-L1抑制剂Keytruda和PARP抑制剂Lynparza,2025年上半年Keytruda单独贡献了默克总收入的48%以上 [7] - 辉瑞2025年上半年肿瘤收入按运营基础计算增长9%,由Xtandi、Lorbrena、Braftovi-Mektovi组合和Padcev等药物驱动,该部门目前占辉瑞总销售额的25%以上 [7]   公司估值与市场表现 - 礼来公司股票表现年内优于行业水平 [8] - 从估值角度看,公司股票基于市盈率衡量较为昂贵,其远期市盈率为27.99倍,高于行业平均的15.56倍,但低于其五年均值34.54倍 [10] - 过去30天内,2025年每股收益预估从23.15美元下调至22.86美元,2026年每股收益预估从30.82美元微降至30.78美元 [12]
 West Pharmaceutical(WST)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3 21:00
West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NYSE:WST) Q3 2025 Earnings Call October 23, 2025 08:00 AM ET Speaker0Day, and welcome to WES Third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At this time, all participants are in a listen only mode. After the speakers' presentation, there will be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As a reminder, this call may be recorded. I would now like to turn the call over to John Sweeney, Vice President of Investor Relations.Please go ahead.Speaker1Good morning, and welcome to West' ...
 诺泰生物:前三季度业绩稳中有升 技术平台优势稳固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09: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7亿元,同比增长21.9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26.92% [1] - 业绩增长源于贯彻"时间领先、技术领先"的经营理念及主营业务有序开展 [1]   核心增长驱动力 - 多肽药物尤其是GLP-1靶点药物终端需求及研发需求的持续提升是公司营收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 [1] - 公司凭借在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GLP-1靶点原料药领域的深厚积累成为市场趋势受益者 [1] - 随着司美格鲁肽自2026年起专利集中到期,仿制药渗透有望进一步带动多肽原料药需求 [1]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自2007年以来逐年递增,至2020年已达430亿美元,增长率接近16% [1] - 2024年全球GLP-1(R)类药物销售额已超500亿美元,其中司美格鲁肽贡献超一半销售额 [1]   未来战略布局与技术平台 - 公司布局以多肽、寡核苷酸为基础的XDC技术平台,包括RDC、PDC、POC、AOC等偶联平台 [3] - 公司持续打造高素质国际化BD团队,探寻业务发展新方向 [3] - 公司在寡核苷酸领域的前瞻布局有望贡献增量,其吨级商业化生产车间预计2025年完成建设 [2]   产能扩张与外延合作 - 寡核苷酸商业化生产车间将形成年产寡核苷酸1000公斤、PMO100公斤、PEG偶联环肽200公斤的产能 [2] - 2024年6月公司与诺唯赞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设立专注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合资公司 [2] - 公司与深势科技在AI制药领域合作,聚焦AI技术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变革 [2]
 司美格鲁肽,实际上只是模仿了身体内置的减肥机制
 GLP1减重宝典· 2025-10-22 20:42
 GLP-1受体激动剂概述 -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人体GLP-1激素作用,实现控制血糖和抑制食欲的双重效果[6] - 天然GLP-1在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体内存在分泌量减少和作用较差的现象[6] - 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升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来调节血糖,并通过下丘脑产生饱腹感控制体重[6]   药物发展历程 - 最早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为exenatide,源于希拉毒蜥唾液成分exendin-4,与人体GLP-1结构相似度53%,需每日注射两次[7] - 利拉鲁肽通过重组DNA技术制成,与人体GLP-1结构相似度达97%,每日注射一次[7] - 司美格鲁肽与天然GLP-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4%,可实现每周注射一次[7][13] - 国内已上市产品包括exenatide、lixisenatide、利拉鲁肽、dulaglutide、司美格鲁肽等[7]   利拉鲁肽临床数据 - 在20周临床试验中,每日注射利拉鲁肽1.2mg、1.8mg、2.4mg、3.0mg组分别减重4.8kg、5.5kg、6.3kg、7.2kg,安慰剂组减重2.8kg[9] - 延长至52周时,利拉鲁肽3.0mg组比安慰剂组多减重5.8kg,比orlistat组多减重3.5kg[10] - 在SCALE研究中,56周时利拉鲁肽3.0mg组平均减重8.4kg,安慰剂组减重2.8kg;利拉鲁肽组63.2%患者减重≥5%,33.1%减重≥10%[11] - 利拉鲁肽于2014年获美国FDA批准3.0mg剂量用于减重,商品名Saxenda[12]   司美格鲁肽临床数据 - STEP 1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组体重平均下降14.9%,超三分之一患者体重下降超20%,安慰剂组仅减重2.4%[15] - STEP 2研究中司美格鲁肽使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体重平均减少10.6%,安慰剂组为3.1%[15] - STEP 3研究中司美格鲁肽联合行为治疗实现16%体重减轻(约17kg),75.3%患者减重超10%,安慰剂组减重5.7%(约6kg)[15] - STEP 4研究中持续使用司美格鲁肽使体重减轻18.2%,平均减少17.8kg[16] - STEP 5研究108周数据显示司美格鲁肽结合生活方式干预使体重持续降低15.2%[16] - STEP 6研究针对东亚人群显示体重减轻超15%,腰围和内脏脂肪显著下降[16] - STEP 8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疗效优于利拉鲁肽,38.5%患者减重超20%,55.6%减重超15%[16] - 司美格鲁肽于2021年6月获美国FDA批准每周一次2.4mg剂量用于长期控制肥胖,是2014年以来首款获批新药[17]   口服剂型进展 - 司美格鲁肽口服片在PIONEER全球III期研究中涵盖11,505名2型糖尿病患者,证实其降糖和减重效果[18] - PIONEER PLUS试验显示25mg和50mg口服司美格鲁肽在52周治疗中HbA1c降幅达1.9%和2.2%,14mg组为1.5%;体重减少7.0kg和9.2kg,14mg组减重4.5kg[20] - OASIS 4研究显示口服司美格鲁肽25mg组体重平均下降13.6%,安慰剂组为2.2%;若完成治疗,减重幅度可达16.6%[21]
 Got 1K to Invest? These 3 Stocks Are Still Attractive Buys
 MarketBeat· 2025-10-22 04:26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市场氛围与2021年相似 投资者对低价股兴趣浓厚 但存在更具潜力的长期增长机会 [1] - 筛选出三支优质股票 尽管部分在2025年表现已超越市场 但仍具备显著上行空间 [1] - 分析师预测这三支股票在未来12个月的每股收益(EPS)增长率均超过20% 盈利增长是股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 [2]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 - 公司是芯片领域补涨交易的一部分 核心驱动力是满足对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的强劲需求 [2] - 企业出于必要性寻找英伟达的替代品 AMD因其在GPU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而符合要求 并获得OpenAI和Oracle的承诺支持 [3] - 2025年股价涨幅超过92% 当前价格240.81美元略高于分析师平均目标价233.94美元 [4] - 分析师预测未来12个月盈利增长超过36% 在估值较高的科技板块 约60倍的远期市盈率被视为合理 [4] - 分析师目标价呈上调趋势 例如美国银行将目标价从250美元上调至300美元 汇丰银行将目标价从185美元大幅上调至310美元 涨幅超过42% [5]   Uber Technologies (UBER) - 公司在网约车市场占据超过70%的份额 核心业务稳固 Uber Eats已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7] - 公司正积极布局未来交通领域 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8] - 公司已实现稳定盈利并产生强劲的自由现金流 同时持续削减债务 未来可能通过股票回购和股息回报股东 [8] - 分析师预测未来12个月盈利增长超过37% 当前约36倍的远期市盈率低于盈利增速 显示股票可能被低估 [9] - 当前股价93.80美元 分析师给出的12个月平均目标价为105.68美元 隐含约12.66%的上涨空间 [6]   Eli Lilly and Company (LLY) - 公司是GLP-1药物市场的当前领导者 分析师预测到2026年其可能占据超过50%的肥胖症药物市场份额 [10] - 公司正为其药物拓展新适应症 如睡眠呼吸暂停和心力衰竭 以扩大潜在市场 [10] - 公司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Donanemab于2025年获FDA批准 该药已显示能显著延缓早期患者认知能力下降 公司还拥有包括肿瘤学和心血管代谢药物在内的深度研发管线 [11] - 2025年股价仅上涨4% 主要受GLP-1药物市场不确定性影响 但分析师预测未来12个月盈利增长32% 与约34倍的远期市盈率相符 [12] - 当前股价807.48美元 分析师平均目标价为938.61美元 隐含约16.24%的上涨空间 [10]
 Abbott: GLP-1 Beneficiary - A Dividend Raise May Be Coming
 Seeking Alpha· 2025-10-18 21:39
 分析师背景 - 分析师为全职分析师,对多种股票感兴趣 [1] - 旨在基于其独特见解和知识,为其他投资者提供其投资组合的对比观点 [1]   披露信息 - 分析师在所提及的任何公司中均无股票、期权或类似衍生品头寸 [2] - 分析师在未来72小时内无计划发起任何此类头寸 [2] - 文章内容代表分析师个人意见 [2] - 分析师未因撰写该文章获得任何公司报酬(Seeking Alpha除外) [2] - 分析师与文章提及的任何股票所属公司无业务关系 [2]   分析报告性质 - 分析报告仅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专业投资建议 [3] - 投资前需进行个人深入研究和尽职调查,因交易存在诸多风险,包括资本损失 [3]
 WST Q3 Earnings Preview: Can GLP-1 Momentum Outweigh Margin Pressure?
 ZACKS· 2025-10-17 22:10
 业绩发布与预期 - 公司计划于10月23日开盘前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1] - 管理层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在7.85亿至7.95亿美元之间 暗示有机销售增长率为2.5%至3.5% [2] - 管理层预计第三季度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在1.65至1.70美元之间 [2] - Zacks共识预期营收为7.88亿美元 同比增长5.5% 共识预期每股收益为1.67美元 同比下降9.7% [3] - 专有模型预计总营收为7.868亿美元 有机增长3% 预计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66美元 [4]   历史业绩表现 - 上一季度公司盈利超出预期21.85% [1] - 在过去四个季度中 公司每个季度的盈利均超出预期 平均超出幅度为16.81% [1]   细分业务表现 - 模型预计专有产品部门销售额为6.38亿美元 有机增长3.7% [4] - 模型预计合同制造产品部门销售额为1.488亿美元 [4] - 模型预计专有产品部门营业利润下降5.6% 合同制造产品部门营业利润下降24.8% [4]   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的稳定主要得益于其高价值产品组合的持续优势 [5] - GLP-1弹性体元件的增长预计仍是重要贡献者 辅以欧洲Annex 1合规升级以及生物制剂领域渗透率的提高 [5] - 高价值给药器械领域预计持续增长 其中Crystal Zenith contai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s需求保持稳定 [6] - 合同制造业务预计受益于都柏林工厂自动注射器和笔式注射器生产的扩大 部分抵消了某些连续血糖监测产品逐步淘汰带来的疲软 [6] - 标准产品可能实现温和增长 继续作为未来向高价值产品转化的切入点 [6]   面临挑战 - 仿制药领域的去库存效应尚未完全消退 [7] - 欧洲某些高价值产品工厂的产能限制以及劳动力增加可能限制了近期的产出效率 [7] - 欧洲的季节性工厂停产预计将给毛利率带来连续压力 较前水平略有下降 [8] - 全年关税相关逆风预计为1500万至2000万美元 具体影响可能因全球贸易发展而变化 [8]   其他相关公司 - Globus Medical目前Zacks排名为第3 其盈利ESP为+1.02% 预计下月公布第三季度财报 [12] - Edwards Lifesciences目前Zacks排名为第3 其盈利ESP为+0.47% 预计10月30日公布第三季度财报 [13] - McKesson目前Zacks排名为第3 其盈利ESP为+0.78% 预计11月5日公布第二季度财报 [14]
 阿里、京东、美团,争着“发钱”喊你减肥
 36氪· 2025-10-16 12:14
 资本市场动态 - 2025年GLP-1减重市场资本涌入更盛从前,例如Kailera公司获得6亿美元B轮融资[1] - 先为达生物、诚益生物、博瑞医药等公司先后递交IPO招股书,已上市公司如派格生物股价翻数倍[1] - 资本关注点从研发成功转向商业化落地效率,即谁的产品销售能力更强[1] - 信达生物为玛仕度肽的开发、营销和商业化计划投入配售资金的30%,约16亿人民币中的30%[12]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已获批5款GLP-1减重注射药物,涉及信达生物、礼来、诺和诺德、仁会生物、华东医药五家公司[2]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于2025年6月获批,礼来替尔泊肽于2024年7月获批,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于2024年6月获批[2] - 后续恒瑞医药、先为达生物等公司产品在排队上市,数十款在研药物密集进入II期、III期临床,包括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6] - 行业竞争白热化,速度超出预期[6]   销售渠道变革 - 院内市场存在处方开具门槛高、医院采购名额限制等挑战,新药入院困难[3] - 互联网电商成为重要新销售渠道,药企期望其快速拉动消费习惯、降低转化门槛[3] - 电商平台GLP-1药物销售增长显著:美团买药8月销量突破20万单,环比增长25%;京东健康GLP-1类药物销售增速超30%[10] - 诺和诺德、礼来、华东医药等药企已与腾讯健康、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健康等线上平台达成合作[6]   营销策略转变 - 营销重点从临床数据、医生科普转向如何让消费者“知道、看见、选择、复购”,GLP-1的“打法”完全消费品化[5] - 电商平台推出创新营销活动,如美团买药“不瘦必赔”(最高赔1000元)、京东买药“快乐减重”(奖金封顶1000元)、阿里健康“兜底保障”(最高赔付5000元)[7] - 抖音与信达生物合作“自信而美”创作变现活动,直接引导至京东大药房销售页面,融合内容与电商[8] - 跨国药企态度转变,从偏保守、重合规到积极拥抱电商,某电商健康负责人曾亲自飞往诺和诺德海外总部洽谈合作[4]   电商平台核心竞争力 - 京东健康优势在于供应链配送能力(覆盖300多城市、药品订单次日达率99%)和处方药运营经验[13][14] - 美团买药优势在于用户高频消费习惯、O2O快捷,GLP-1药品与顺丰合作空运发货[13][14] - 阿里健康优势在于最广大的女性人群和消费品类流量池,每年有3亿用户在淘宝搜索减重相关信息[11][13] - 平台竞争延伸至整合上下游资源,提供如蛋白粉、维生素、中医理疗等“伴侣产品”和全面体重管理服务以吸引用户[14]   市场前景与驱动因素 - 京东健康预测,到2030年GLP-1在减重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互联网医疗渠道份额超5成[5] - 2025年国家“体重管理年”政策利好,大众对GLP-1产品的认知快速加深[4] - 电商渠道性价比高于传统入院,能将购买决策权部分转移至患者,更快促成交易带动销量[6]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上架后,仅7月到8月搜索量破百万,服务用户超3万人[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