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制造业
搜索文档
安利股份:公司与芝华仕、顾家合作稳定
证券日报· 2025-11-19 22:11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证券日报网讯安利股份11月19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与芝华仕、顾家合作稳定,根 据客户需求推进相关家居材料的定制化开发。公司体育装备品类主要涵盖足球、篮球、运动包等产品, 已与耐克、迪卡侬等品牌开展合作,产品性能指标依据客户需求定向设计。 ...
金融为赛事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续航”
金融时报· 2025-11-18 12:58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正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行。驾车从北向南沿着 港珠澳大桥行驶,贯穿大湾区的街道、公园或商圈随处可见"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标语。 作为首次跨三地打造的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十五运会带着鲜明的"新"意而来,不只是体育竞技的 盛宴,更是对体育融入经济的全新探索。 十五运会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赛事服务、产业赋能、科技创新等多维度支持体育经济发展,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升级。放眼全国,大型体育赛事与群众体育活动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尤为显 著,这表明金融支持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聚焦场馆建设 筑牢赛事保障"金融基石" 一流的场馆,既是办好赛事的保障,也是展示城市品质的窗口。作为十五运会的主场馆,广东奥林 匹克体育中心承担开幕式的重任。"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广东奥体中心打造了4片'法网—罗兰加洛斯 红土场',为十五运会增添了国际体育场地的色彩与魅力。"广东天骄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 骄体育")总经理者坤林说。 作为多年的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广州越秀支行为天骄体育提供了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并在今年将 企业的信用额度提升至700万元,让企业在十五运会筹备期"轻装上阵" ...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河北:“绿”动未来!传统产业解锁“新玩法”
新华网· 2025-11-03 12:42
行业宏观趋势 - 河北传统制造业在“双碳”目标与数字化转型浪潮推动下进行提质增效与低碳转型的探索 [1] 企业智能化与绿色生产案例 - 秦皇岛乔氏台球文化体育产业园项目的高端数字化自动流水线“准无人工厂”进入调试和试生产阶段 [2] - 工厂采用高效节能的空气能制热制冷设备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2] - 沧州东盛塑料有限公司的“共享工厂”技术改造项目PET瓶及瓶坯生产线预计12月份完成 [3] - “共享资源”模式帮助当地中小企业快速完成客户定制需求并通过集中化生产调度降低集群整体能耗 [3]
舒华体育: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3.70%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8 20:1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494,899.11元,同比增长18.30%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375,345.25元,同比增长23.70% [1] - 净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显示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1]
康力源: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742.88万元,同比增加115.16%
新浪财经· 2025-10-26 16:49
营业收入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 [1]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66% [1] 净利润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42.88万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15.16% [1] 每股收益 - 2025年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41元 [1]
从体育中挖掘经济增量
人民日报· 2025-09-16 13:49
行业增长态势 - “十四五”以来体育产业总规模以年均超10%的速度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体育用品出口额达149.01亿美元,同比增长1.56% [2] - 以智能科技为标签的健身器材和跑步机成为出口关键引擎 [2] 消费驱动因素 - 运动需求从单纯锻炼身体演变为探索自然、社交互动、放松身心、消费娱乐等多元形式 [2] - 体育消费作为重要的改善型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1] - 体育与文旅等其他产业融合激发消费新活力,例如成都环城绿道和上海前滩体育公园 [3] 产业发展模式 - 通过“体育+健康”开拓消费蓝海,将体育流量转变为更大的消费增量 [1][3] - 体育设施建设融入城市更新、公园绿地建设和乡村振兴,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3] - 形成“一人参赛,全家旅游;一场赛事,多日消费”的新风尚,强力牵引交通、住宿、餐饮、文旅等产业 [3] 创新与未来空间 - 体育用品制造业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科技赋能实现创新突破 [2] - 先进材料和技术的加速转化应用为产业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2] - 山水资源富集地区发展露营、骑行、溯溪、垂钓等户外项目,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消费热点 [3]
国办发文促体育消费,“体育大省”广东迎低空运动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21:55
政策举措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0条发展举措 重点包括扩大体育产品供给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等方向 [1] - 政策持续重视户外运动 冰雪运动 赛事经济等领域 并进一步结合低空经济 数据要素等新发展方向 [1][3] - 具体措施包括开展低空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融合 探索推进"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支持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 [3][6][7] 体育消费潜力 - 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 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 [1] - "苏超""村BA"等现象级消费事件展现体育消费巨大潜力 [1] - 数字体育消费新模式兴起 如"体育外卖"通过数字化平台预约教练 定制课程 打破传统健身房时空限制 [6] 低空经济发展 -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 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3] - 中国滑翔伞行业市场规模2021年突破10亿元 [3] - 低空运动可直接带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装备研发制造销售 经济空间巨大 [4] - 广东省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 [9] 数字化转型 - 政策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 培育智能化 定制化 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 [6] - 实施"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体育数据要素将逐步完成确权 交易 交换 资产化 证券化进程 [7] - 数字体育将成为数字时代最重要消费方式 超越传统消费模式 [6] 区域发展机遇 - 广东省体育产业2023年总规模超7300亿元 占全国总量1/5 [8] - 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交流合作 建设区域体育产业带 [12] - 第十五届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 带来赛事经济效应 广东省提出释放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 促进就业 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 [12] 产业发展重点 - 广东可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 智能化升级 强化体育服务业与社区体育 竞赛体系及全民健身网络深度结合 [9] - 低空运动建议加强产业融合创新 开发低空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器材装备水平 提升服务质量 [9] - 培育品牌体育赛事 优化体育场馆运营机制 形成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特色商圈 [12]
增速超10% 体育产业成国民经济中极具活力增长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9 08:15
行业政策导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并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通过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和丰富赛事活动激发消费需求 [1] - 体育产业被定位为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需调动市场力量提升经营主体活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1] - 体育产业近5年年均增速超10% 赛事经济、户外产业和冰雪经济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1] 消费潜力与产业联动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中等收入群体壮大形成巨大体育消费潜力 需通过降低消费门槛和创新模式转化潜在需求 [2] - 体育产业具有强大融合力 能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并优化产业结构 [1][2] 体育制造业发展现状 - 体育用品制造业年产值规模达1.47万亿元 占体育产业总规模40% 生产企业超6.3万家 [3] - 形成覆盖竞技体育、群众健身和康复训练的15大类产品体系 冰雪装备实现全场景覆盖 [3] - 2024年体育用品出口额284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城市足球篮球联赛带动经济增量 赛事经济能整合场地设施、装备制造和健身休闲等业态 [4] - 马拉松赛事显著拓宽跑步类鞋服市场规模 国货潮品销量实现快速增长 [4] - 区域合作办赛成为新趋势 长三角体育产业规模1.5万亿元占全国超40% [5] 区域发展格局 - 京津冀发挥冬奥会长尾效应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5] - 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十五运"契机推动三地通关便利化和体育湾区建设 [5] - 体育产业空间集聚趋势显著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重要载体空间 [4][5]
康力源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2.63%,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27 07:09
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2.52亿元,同比下降18.37% [1] - 归母净利润2928.38万元,同比下降2.63%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13亿元,同比下降21.47%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054.23万元,同比下降17.09% [1] - 毛利率34.37%,同比增长6.75% [1] - 净利率11.54%,同比增长17.99% [1] - 每股收益0.44元,同比下降2.22% [1] 费用与现金流 - 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5232.21万元,占营收比20.73%,同比增长30.72% [1]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2.9%,主要因报告期汇率变动 [2]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73元,同比增长86.31%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86.31%,主要因报告期经营支出减少 [2] 投资与筹资活动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96.95%,主要因报告期理财产品收回 [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72.34%,主要因报告期筹资增加 [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增长739.39%,主要因报告期筹资增加 [2]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123.4%,主要因保证质押借款增加 [2] 资产与回报指标 - 每股净资产17.14元,同比增长4.3% [1] - 去年ROIC为4.24%,资本回报率不强 [3] - 去年净利率11.83%,产品或服务附加值一般 [3]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为11.76%,2024年ROIC为4.24% [3] 财务健康度 - 现金资产非常健康 [4] -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21.75% [5]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18.24% [5] 业务驱动因素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营销驱动 [4]
体育产业跑出“加速度” 体育消费打开“新赛道”
搜狐财经· 2025-08-26 17:23
政策支持与产业目标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赛事活动、激发消费需求、推动用品升级和提高经营主体活力等措施[2] - 国家将体育消费纳入顶层设计并提升至战略层面 要求扩大产业和消费规模并优化消费环境[2] - 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达5万亿元 强化赛事与文旅等领域深度融合[3] - "十五五"规划编制中 未来政策呈现消费驱动、科技赋能和融合发展特征[6]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2] - 2025年国内体育消费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3] - 每增加1元体育消费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7.8元[3] 新兴业态与创新模式 - 通过"体育+旅游""体育+商业"等融合模式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动态平衡机制[2] - 科技赋能催生智能化健身设备如折叠跑步机和智能健身舱[3] - 发展"买服务""买体验"的新消费模式[3] - 推动"体育+国货"等消费新模式和草根赛事如"村超""苏超"[5] 产业挑战与结构性矛盾 - 存在"重硬件轻服务"问题 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压力大[4] - 健身房、滑雪场等设施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4] - 体育设施和赛事资源向经济发达城市集中 农村地区基础薄弱[4] - 小众运动和数字体育等新兴领域商业模式不成熟[4] - 数智化转型存在技术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风险[4] - 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和专业复合型人才短缺制约发展[4] 发展路径与解决方案 - 实施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 加快建设体育公园和多功能运动场[5] - 通过体彩公益金支持健身设施建设[5] - 数智化转型需从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和标准建设协同推进[5] - 形成"顶层设计-任务分解-落地执行"的闭环管理体系[5] - 扶持体育产业"小巨人""瞪羚""隐形冠军"企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