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
搜索文档
港企组团亮相第八届进博会!李家超参会:“经港出海”优势多
南方都市报· 2025-11-05 15:24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本届展会为期6天,主题为"开放共创新机遇 合作共 享新未来"。本届进博会得到香港特区政府和商界的重视,南都N视频记者获悉,有大约380家香港企业 参展,总数再创新高。这些企业行业分布广泛,并将进博会视为开拓内销和展示香港品牌与创新实力的 平台。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带领香港特区代表团出席本届进博会。代表团成员包括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 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叶文娟等。李家超表示:"进博会是国际瞩目的盛 事,将有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家企业参与企业商业展,为香港企业提供庞大商机。" 11月5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 (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此外,李家超访沪期间,还将主持由香港特区政府举办的"香港:内地企业出海首选平台"推介大会。这 是特区政府新成立的"内地企业出海专班"首场内地大型宣传活动,汇聚跨界别讲者介绍香港作为国际平 台"出海"的优势。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与其他重量级演讲嘉宾,也会 ...
李家超:内地企业正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香港将发挥双向平台的核心功能推动企业出海
智通财经· 2025-11-03 19:21
11月3日,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视像致辞时称,香港不仅是大湾区的 积极参与者,更是内联外通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拥有 完善法律制度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全面服务湾区所需。全球对"中国制造"产品需求加大,内地企业正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香港会驱动"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功能,港府已于10月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 班,服务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和区域总部,通过香港专业高增值服务,与企业携手拓展海外市场。 第三,发展新兴产业,赋能湾区发展的新动力。港府会制订优惠政策包,招揽更多高增值产业落户香 港,例如在生命健康领域,积极引进更多国际和内地顶尖药企。我们也透过河套的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 平台,让药企在港深同步开展试验。我们同时筹备成立国际临床试验学院,加快培育专才。 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多项策略部署,深化湾区协同发展。重点方向如下: 首先,北部都会区,是推动大湾区发展的桥头堡。北都接壤内地,幅员广阔,既推动香港创科和产业发 展,也助力大湾区城市深化协同。我亲自领导北部都会区发展委员会,提升决策层次,简化行政流程, 透过专项法例与创新模 ...
香港举行高峰论坛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
新华社· 2025-10-17 12:31
论坛主旨与定位 - 论坛主题为创新经济 破局立新 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无限机遇 [1]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突破地域界限的区域协同发展 是国家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引擎 更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路径 [1] 香港的角色与优势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表示特区政府全力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国家机遇和国际机遇的双重叠加优势以驱动大湾区发展 [1] - 香港可进一步发挥好内联及外通作用 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助力更多大湾区企业出海 [2] 重点发展领域 - 香港从创新科技 金融贸易 基建联通三方面拥抱变革贡献构建一流湾区 [1] - 在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 银发经济等领域的深化合作将成为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2] - 特区政府通过创新科技便利和提升银发一族生活 达到长者乐享耆年和社会产业创新的双赢目标 [1]
全球创新指数香港升至第15位
新华网· 2025-09-17 08:26
全球创新排名 - 香港在全球上百个经济体中排名上升至第15位 在亚洲保持第5位 [1] - 创新投入排名上升至全球第8位 创新产出排名跃升至第22位 [1] 政府发展策略 - 推动金融与创科相互促进的发展策略 善用全链条筹融资功能优势 [1]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耐心资本 引导市场力量加快创科发展 [1] 政策措施与优势 - 推出多项政策巩固基础科研优势 加速技术转移和研发成果转化 [1] - 在信贷、投资、高等教育、知识吸收等分支领域取得领先排名 [1]
全球创新指数香港排名升至第15位 港府称全力推动香港成国际创科中心
智通财经· 2025-09-16 20:46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 香港在全球13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5位 较上年上升三位[1] - 在亚洲地区保持第五位排名[1] 创新投入表现 - 创新投入副指数排名全球第八位[1] - 市场成熟度支柱排名全球第二位[1] - 制度支柱排名全球第八位[1] - 信贷分支领域高踞全球第一位[1] - 高等教育分支排名全球第三位[1] - 知识吸收分支排名全球第五位[1] - 信息通信技术分支排名全球第六位[1] - 制度环境分支排名全球第九位[1] - 投资分支排名全球第九位[1] - 研发总开支和研究人员数目持续上升[1] 创新产出表现 - 创新产出副指数排名跃升九位至全球第22位[1] - 知识和技术产出支柱排名大幅上升28位至第30位[2] - 创意产出支柱排名全球第17位[2] - 创意产品和服务分支排名全球第七位[2] - 专利数目和高科技制造产出持续上升[2] 政府政策导向 - 加速推动创新科技发展是香港特区政府施政重点[1] - 持续完善创科生态圈并聚集全球创科资源和人才[1] - 全力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1]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荣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新指数榜首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12:12
核心观点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排名全球第一 前10名中有3个中国产业集群上榜 [1][3] 排名指标 - 排名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评估: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以及新增风险资本交易量 用于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集中程度 [3]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加上内地与香港管理的风投与私募基金规模在亚洲分别稳居前两位 [5] 集群表现数据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每百万人专利申请密度为2292个 科学论文发表密度为每百万人3775篇 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为每百万人135宗 [3] 政府支持措施 -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三项各100亿港元计划:"产学研1+计划"、"新型工业加速计划"和"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另推出"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 [5] - 香港通过拓宽新经济和科技公司筹融资上市路径 设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展"耐心资本" 引导市场资金投向早期硬科技领域 [5] 区域协作与发展方向 - 香港坚持以"教育、科技、人才、投资"四轮驱动方式 系统性推进创新科技相关软硬件建设 [3] - 香港将继续与大湾区城市协作推动创科事业发展 支持初创企业成长并吸引全球前沿技术企业与人才落户 [5][6]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世界百强创新集群”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登榜首
深圳商报· 2025-09-02 07:45
全球创新集群排名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集群,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1] - 美国圣何塞—旧金山集群排名上升三位,位列第三[1] - 澳门—珠海创新集群连续第二次入围世界百强榜[1] 创新集群历史与分布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自2020年起已连续5年位列世界百强创新集群第二名[1] - 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分布于33个经济体,中国以24个集群数量居首,美国以22个集群位列第二,德国有7个集群[1] 创新集群成功因素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的优势在于强烈的城市精神以及城市间的相互合作,各城市已形成成熟的创新生态系统,拥有众多高科技公司[1] - 政府层面建立了适宜的法律环境,构建了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系统,并出台了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服务举措[1] 广东知识产权与创新实力 - 广东知识产权地区发展指数位于全国前列,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6.77万件,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0.47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906.46万件,均居全国首位[2] -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领跑全国,在广州、深圳深化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全省累计获批10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城市、21个试点示范县、8个试点示范园区[2] 创新集群评估方法 - 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通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科研论文发表量以及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三项核心指标进行评估[2] - 风险资本投资活动用于捕捉科技知识如何转化为初创企业并最终在市场转化为新产品和服务的信息[2] 全球创新指数背景 - 《2025全球创新指数》将于9月16日发布,该指数自2007年起每年发布一次,今年以“创新十字路口:绘制未来”为主题,对近140个经济体进行评估[3]
“抢企业”“抢人才”,香港交出“超预期答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2 06:57
招商引资成果 - 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香港投资推广署协助逾1300家企业在港开设或拓展业务,带来超1600亿港元直接投资,创造逾1.9万个新职位,其中138家企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3] - 企业来源分布:内地企业630家、美国企业113家、英国企业约89家,其他来自新加坡、加拿大等地 [4] - 行业分布:283家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企业,275家创新科技企业,其他包括家族办公室、专业服务、旅游等 [4] 双向跳板作用 - 香港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和海外企业"引进来"的双向跳板,2024年有超过20个内地中式餐饮品牌进驻香港 [4] - 内地新兴消费品牌包括特色餐饮、影视娱乐、专业服务及新能源产业等首选香港作为企业"出海"第一站 [4] - 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库迪等内地茶饮品牌及遇见小面、杨国福麻辣烫、小龙坎火锅等美食品牌加快赴港发展 [4] 人才引进成效 - 2022年底至今各类引进人才计划共收到约50万份申请,已批出33万份,约22万人已抵港,超出3年引入10.5万名人才的目标 [5] - 引进人才主要从事金融及创科产业 [5] - 人才服务办公室举办3场招聘会,47家知名企业提供近2000个优质职位空缺 [6] 创科产业布局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累计引进84家重点企业,未来数年内将吸引投资约500亿港元,创造逾2万个就业机会 [7] - 重点企业涉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等领域 [7] - 未来招商引资聚焦四大产业:金融服务与金融科技、创新科技、供应链管理与物流、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7] 创科支持措施 - 设立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7] - 推出1.8亿港元"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 [7] - 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7] - 预留1亿港元推出"制造及生产线'升'级支援先导计划" [7]
抢企业”“抢人才”,香港交出“超预期答卷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42
招商引资成果 - 香港投资推广署2023年1月至2024年上半年协助逾1300家企业在港开设或拓展业务 [1] - 相关企业带来超1600亿港元直接投资并创造逾1.9万个新职位 [1] - 其中138家企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1] 企业来源与行业分布 - 内地企业达630家占比最高 美国企业113家 英国企业约89家 [2] - 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企业283家 创新科技企业275家 [2] - 2024年有超过20个内地中式餐饮品牌进驻香港 [2] 人才引进成效 - 香港各类人才计划收到约50万份申请 已批出33万份 [3] - 约22万人已抵达香港 超出3年引入10.5万名人才目标 [3] - 引进人才主要从事金融及创科产业 [3] 产业聚焦与政策支持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累计引进84家重点企业 [5] - 重点企业涉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 金融科技等领域 [5] - 未来数年内将吸引投资约500亿港元并创造逾2万个就业机会 [5] 未来发展方向 - 招商引资聚焦四大产业:金融服务与金融科技 创新科技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6] - 设立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加强投资策略性新兴产业 [6] - 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推出1.8亿港元"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 [6]
香港财政司:积极招商引资引才 创新经济动能
智通财经· 2025-08-11 08:57
招商引资成果 - 香港引进办已引进84间从事前沿科技的重点企业,预计未来数年带来约500亿港元投资,创造超过20,000个职位,使用168万平方尺创科、工业和商业楼面 [1] - 港投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其中超过10家公司已或准备递交香港上市申请 [2] - 港投公司每1港元投资带动超过5港元市场长期资金跟投,资金来自主权基金、退休基金、企业创投公司和家族办公室 [2] - 引进办将公布第五批共十多家重点企业,自2022年底成立以来引进企业总数将达约100家,新一批包括多家国际领先医药企业 [3] 创科生态发展 - 香港政府推动"政、产、学、研、投"深度对接,引进科企与本地大学合作成立研究院和实验室,如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冯诺依曼研究院和香港理工大学农业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 [2] - 引进企业通过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与本地学府协作,推动基础科研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 [2] - 香港国际化应用场景吸引海内外企业测试前沿技术,如无人驾驶技术测试和低空经济"监管沙盒" [3] - 企业推介感知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和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助力智能化城市管理 [3] 产业升级与国际化 - 香港联通世界优势助力本地和内地企业"走出去",推动专业服务和国家标准技术服务全球,如港投公司投资香港与泰国合作的绿色能源项目,输出电动车充电技术 [3] - 香港金融科技企业拓展印尼市场,提供普惠包容金融服务 [3] - 香港先进医疗服务、科研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和新药械"第一层审批"制度吸引国际医药企业探索内地及亚洲市场 [3] - 引进办将引入结合创科和文创的企业,推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 [4] 人才与产业协同 - 多元产业发展、优质就业机会、教育和生活环境形成"产业+人才"良性循环 [4] - 特区政府多管齐下引进企业、资金和人才,加速经济升级转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