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
搜索文档
“美食+美景”“反向出游”“团圆经济”……透过硬核数据感知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10-10 00:08
行业整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1] -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7% [2] 旅游消费新趋势 - “美食+美景”成为旅游城市新热点,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和营业额分别增长8.8%和6.0% [2] - 上海豫园和浙江嘉兴“紫阳夜巷”等街区通过特色小吃、亮化设计及便民设施吸引游客,街区设置餐车摊位与独立乐队演出以提升体验 [2][4] - “反向出游”成为新选择,除京津冀、成渝等重点城市群及西安、长沙、武汉等热门城市外,贵州黔东南州三都县等小城凭借村马赛事成为旅游热门地 [6][7][9] 假日消费驱动因素 - “团圆经济”成为消费亮点,在线旅游预订平台机票预订超过40%为家庭出行 [11] - 13—17岁青少年国内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1% [11] - 山东省科技馆和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等场馆推出专题展及“科研+科普+文旅”多元体验,吸引家庭游客 [13]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消费市场增势良好
央视网· 2025-10-09 20:39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 [2] - 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 [2] 商品消费细分领域 - 食品 日用品类商品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2] - 手机等通讯器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8% [2] - 汽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6% [2] - 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7% [2] 文旅市场表现 - 全国举办文旅活动超2.9万场 [4] - 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 [4] - 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 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4]
24.33亿人次、超8000亿元……透过数据看“双节”消费新亮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10-09 16:20
跨区域人员流动 - 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3% [1] - 铁路客运量累计1亿5396万人次,日均1924万人次,同比增长2.6% [1] - 公路人员流动量累计22.48亿人次,日均超2.8亿人次,同比增长6.6% [1] - 水路客运量累计1166万人次,日均146万人次,同比增长4.1% [1] - 民航客运量累计1914万人次,日均239万人次,同比增长3.3% [1] 国内旅游市场 - 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1] - 全国举办超2.9万场文旅活动,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1] 全国消费市场 - 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 [2] - 数码产品、汽车消费增长较快,旅游、文化艺术体育服务需求强劲,食品及保健品消费平稳增长 [2] -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7% [2] -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分别增长8.8%和6.0% [2] 上海消费市场 - 上海线上线下消费支付金额796亿元,同比增长3.0% [3] - 上海重点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10.2% [3] - 上海地区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7.5% [3] - 围绕上海网球大师赛等国际顶级赛事推出"赛事+旅游"主题线路和消费优惠包 [5] - 节日期间境外来沪人员消费活跃,离境退税开单数同比增长6倍,销售金额同比增长7.2% [5] 重庆消费市场 - 重庆全市消费总额同比增长8.86%,其中20个重点商圈增长9.52% [5] - 重庆推出六大主题350余场活动,以"音乐+节庆+消费"打造特色场景 [5] - 重庆凭借立体山水地貌、特色美食等丰富的文旅资源吸引大量国际游客 [6]
国新办29日将举行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2:12
新闻发布会安排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9月29日下午2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1] 发布会议题与出席人员 -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将介绍"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 [1] - 发布会设置答记者问环节 [1]
成都,开始拥挤
36氪· 2025-09-24 15:35
城市经济规模与基础设施 - 2023年末常住人口达到2140.3万,位列全国城市人口排名第4位,直逼北京 [3] - 2023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7492万人次,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居全国第3 [3]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01.7公里,其中地铁里程为562.4公里,位列全国第4 [3] - 通过代管简阳市等方式持续拓展,为接纳新增人口做准备 [7] 产业发展与结构特点 - 本世纪初成功引进英特尔,其在高新区投建芯片封装厂,目前英特尔全球一半的移动设备微处理器来自成都 [4] -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和旅游,形成独特的休闲文化体验 [6] - 头部企业新希望2023年上市主体总营收为1417亿元,但与北京、上海、深圳拥有多家营收超5000亿体量的企业相比存在差距 [16] - 产业布局更多吸引企业的成本部门或低利润环节,如客服、电销、生产加工制造等,多数行业利润可能未沉淀在本地 [16] 科技创新能力 - 2022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9549项,低于人口规模更小的苏州(20561项) [18] - 每万人拥有的专利数仅为9.22项,属于个位数水平,在超大城市序列中不靠前 [18][19] - 专利/GDP比为0.98项/亿元,低于南京(1.73)、杭州(1.66)等城市 [19] 居民消费与商业生态 -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585元,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不靠前 [14] -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8.6%,食品烟酒支出占比最高,恩格尔系数达33.7% [21] - 食品烟酒人均支出10848.67元,高于北京的9645元;衣着人均支出2494.57元,高于北京的1977元 [1][21] - 社区商业业态高度密集,例如一中等规模社区内拥有米线面馆24家、保健养生35家、茶馆17家等,显示商业服务高度拥挤 [9][12] 城市发展战略与影响 - 实施“大会省战略”,集全省之力打造超级省会,留住本省人口并吸引外省年轻人口 [3][7] - 从2010年至2023年,常住人口增加735万,消费规模被视为决定经济规模的关键 [7] - 通过拓展新区(如天府新区、东部新区)来持续拓展生存空间和产业布局 [7]
服务业增势良好
新华网· 2025-08-12 14:22
服务业整体增长态势 -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390314亿元 同比增长5.5% 占GDP比重59.1% 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1] - 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2% 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 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 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2] - 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95172亿元 同比增长5.7% 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贡献率提升至61.2%[2] 细分领域表现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6% 合计拉动服务业增长1.7个百分点[4] - 二季度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提升至11.8% 商务服务业增长9.0% 6月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1.6%和8.4%[4] - 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 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 利润总额快速增长[2] 新兴服务业动能 - 1-5月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 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长9.5%[5] - 电子商务服务同比增长13.4% 信息服务增长11.1% 研发与设计服务增长10.4%[5] - 数字技术应用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 信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4%[5] 服务消费与文旅表现 - 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 高于商品零售0.2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45.5%[2] - 旅游游览服务交易额增长31.9% 文化体育服务平台增长7.4% 全国电影票房超292亿元增长20%[3] - 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40% 网上零售额增长8.5%[2][3] 对外开放与投资 - 1-5月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2543.6亿元 同比增长7.7%[7] - 维修维护服务执行额增长46.5% 业务运营服务增长20.7%[7] -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596.4亿元 占全部外资比重超70%[7] - 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 占服务业投资比重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5] 市场预期与景气度 - 上半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50.2% 持续位于扩张区间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值56.7%[6][7] - 服务业景气指数连续数月保持在50%以上扩张区间[7]
上半年我国服务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向新向好态势继续巩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9 06:42
服务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达390314亿元,同比增长5.5%,占GDP比重59.1%,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1] -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2%,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2] - 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95172亿元,增速提升至5.7%,贡献率进一步升至61.2%[2] 细分行业增长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6%,合计拉动服务业增长1.7个百分点[4] - 1-5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9.9%,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长9.5%,其中电子商务服务增速达13.4%[4] - 文化和旅游消费显著增长:旅游游览服务交易额同比增31.9%,全国电影票房超292亿元(+20%),演唱会票房增约40%[3] 新兴动能发展 - 数字技术应用业1-5月营收同比增长11.2%,信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37.4%[4][5] - 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推动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8.5%,服务零售额增速(5.3%)高于商品零售0.2个百分点[2] 企业运营与投资 - 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8.1%,利润总额快速提升,盈利面持续改善[2] - 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占服务业投资比重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5] 对外开放与贸易 - 1-5月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2543.6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维修维护服务执行额增长46.5%[7] -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596.4亿元,占外资总额比重超70%[7]
央地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 下半年消费需求有望延续增长态势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2:29
促消费政策组合拳 - 央地近期密集出台促消费政策组合拳 包括新能源汽车下乡、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 旨在激发消费潜力[1] - 政策底层逻辑聚焦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提振市场信心 通过补贴措施增加总需求 推动产业升级 增强经济向好预期[3]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26亿元 同比增长6.4% 创2024年以来新高 显示政策效果显著[4] 政策具体举措 - 央行等六部门推出19项金融新政 包括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产品 规范居民理财业务 提高财产性收入[2] - 商务部启动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 活动涵盖汽车换能、消费场景创新、系列活动举办等[2] - 地方层面 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推出特色消费活动 全国暑期文旅消费季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2] - 发改委7月将下达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 制定按月/周的"国补"使用计划 保障政策有序实施[4] 资金规模与产业影响 - 下半年预计1380亿元"两新"政策资金落地 可拉动居民消费7000-9000亿元[4] - 服务消费成为新动力源 重点提振电信、医疗、养老等领域 稳步扩大服务开放[4] - 房地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 包括购房补贴、税费减免、公积金贷款优化等[4] - 汽车、家电、通信器材、家居等领域或获更大补贴力度 专项债收储可能成为政策储备方向[5] 消费增长预测 - 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6% 下半年增速较上半年扩大1个百分点 全年较2024年提升2.5个百分点[6] - 暑期及国庆假期将带动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消费旺季[7] - 消费结构向绿色、智能、个性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健康消费等领域成未来热点[7] - 数字技术推动消费升级 智慧商圈、智能消费、定制消费等沉浸式场景将提升消费体验[7]
2025年端午节假期国内出游1.19亿人次 同比增长5.7%
快讯· 2025-06-03 17:02
行业整体表现 - 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1] - 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1] - 假期3天国内出游总花费427.3亿元,同比增长5.9%[1] 市场活动与需求 - 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活动以拓展新业态、新场景[1] - 活动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假日生活需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