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
搜索文档
新闻速递|专家研讨柔性电子技术产业前景;超10万台“龙架构”计算机在中小学应用
人民日报· 2025-11-10 05:55
柔性电子技术行业 - 第六届国际柔性电子技术大会在浙江嘉兴召开 汇聚中国 美国 德国等地400多位研究者与企业专家 [1] - 大会由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主办 [1] -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推出专注于柔性电子器件/系统制造的柔性集成器件制造中试平台 该平台面向全球开放 为企业 高校及研发机构提供工艺协作 中试孵化与解决方案服务 [1] 龙芯中科公司及“龙架构”生态 - 公司公布数据显示 超过10万台基于“龙架构”的全自主计算机已在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中应用 [2] - “龙架构”计算机在浙江 河南 山西等地实现万套规模落地使用 并在多个省份推广试点 覆盖近千所中小学 [2] - 公司于2020年推出我国首套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央处理器指令系统“龙架构” 其软件生态优势逐步建立 [2] - 公司通过发布教育创新协同计划 综合实训解决方案等 加快国产信息技术及产品在国内中小学应用 强化基础软硬件的人才支撑 [2]
进一步强化标准引领,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四方面发力
新华社· 2025-11-08 13:18
论坛发布了标准大模型"同道"2.0版本。新版本在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和产品应用等方面实现提升。如 数据类型从标准文本扩展至科技文献、产业链数据、知识产权等多元内容,标准数据量从8000项提升至 6万余项。 此外,论坛还发布了锂电池碳足迹背景数据库3.0版本。据悉,该版本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 能更加细致刻画锂电池全产业链物质流、能量流和污染流,将为精准量化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提供 权威数据支撑。 本届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有关方面主办,以"标领新途、智绘未 来"为主题。(记者周圆)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说,标准化是推进新型工 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未来将紧密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重点从四个方面主 动发力,进一步强化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熊继军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强标准与发展战略、产业链、技术协同联动; 突出产业需求牵引,加快先进适用标准供给,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配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宣贯实施, 让标准条款转化为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产制度和业务流程;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 ...
进博会苏企迎来“开门红” 首个交易日累计成交1.7亿美元
苏州日报· 2025-11-07 08:16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苏州交易分团迎来"开门红"。据市商务部门统计,昨天(11月6 日)首个交易日,苏州企业累计成交金额达1.7亿美元,展现出苏州企业积极拓展国际供应链、推动产 业升级的强劲势头。 此外,苏州视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也通过进博会平台与海外某企业达成一批总额约4000万美元的芯 片采购协议。这批芯片将用于AI教育、会议交互平板等产品的研发,以及工业控制等相关领域,助力 企业提升技术创新与竞争力。 据了解,苏州交易分团在接下来的会期内,将继续依托进博会这一国际平台,开展精准采购与投资 对接,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业务,推动苏州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国际供应链优化升级。 昨天,苏州嘉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以3000万美元协议价,与新西兰恒天然公司达成农产品采购协 议,成为本届进博会我市首笔签约订单。"这是公司第二次参与进博会,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与外商无 缝链接,沟通更加高效便捷。"该公司总经理说,"首单"的达成既源于国内市场需求,也基于企业对后 期市场的乐观预判和对政府政策的充分信任。 在进博会食品展区,苏州华东食品有限公司联合京东生鲜,与国际食品巨头嘉吉公司完成一笔货值 5000万美元的牛肉采购签约。公司 ...
“城”长的烦恼 宝安如何在方寸之中见未来
南方都市报· 2025-11-05 16:03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有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个观点道 破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价值,却也在深圳宝安的当下,折射出一种独特的"城"长烦恼,当城市 以"寸土寸金"定义空间稀缺,当宝安作为深圳产业压舱石,既要扛起制造业根基的重任,又要应对"好 项目开始挑地方"的新考题,有限的"方寸之地",如何承载产业升级与企业生长的未来?宝安的答案, 就写在一家家企业破茧成蝶的故事里。 订单溜了、研发停了,宝安用一张租约破局? 走进美莱雅位于宝安福永翠岗片区的21385平方米新厂房,机器的嗡鸣里裹着蓬勃的生命力。很难想 象,仅仅一年多以前,这家医美器械行业的"奔跑者",差点像一头巨鲸,因空间的束缚而搁浅。"那段 时间,我每天走进老厂房,都挺无力的。"美莱雅的负责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走廊里堆满了待发货的 箱子,人和叉车都得侧着身子走。生产线主管天天向我抱怨,说产线已经超负荷,再多一台机器都没地 方放。"那是一种看得见的"天花板"。4条生产线,是空间的极限,也成了企业增长的"紧箍咒"。一笔大 额订单因为产能无法满足,只能无奈地看着它溜走。 受困的不仅是生产线。在另一头,公司的"心脏"——研发实 ...
唯捷创芯股东减持计划实施结果:减持1%未达原计划
新浪财经· 2025-09-26 18:48
股东减持情况 - 减持前贵人资本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5,526,076股 占总股本8.26% [1] - 计划减持不超12,909,390股 不超总股本3% [1] - 实际通过集中竞价减持4,302,981股 占总股本1% [1] 减持实施细节 - 减持期间为2025年7月1日至9月19日 [1] - 减持价格区间30.70-36.41元/股 [1] - 减持总金额139,054,656.39元 [1] 减持结果与持股变动 - 未完成减持股份8,606,409股 [1] - 当前持股比例降至7.26% [1] - 本次减持与计划一致 未提前终止 [1]
英搏尔: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技术研发成果有已授权专利190件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9:42
知识产权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190件 包括发明专利49件 实用新型专利135件 外观设计专利6件 软件著作权28件[1] - 已申请未授权专利53件 其中发明专利32件 实用新型专利21件[1] - 核心技术PEBB电力电子集成申请5项PCT国际发明专利[1] 国际专利授权 - 叠层母排核心底层技术获得美国 日本 欧洲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等国家授权[1] - EMC专利获得美国与欧洲双重授权[1] - 集成芯技术多件专利获得美国 日本 欧洲 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授权[1]
高功率电磁波源及其系统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科技日报· 2025-09-15 17:29
何文龙还介绍了兆瓦级长脉冲回旋管在热核聚变中的应用,团队设计的回旋管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成 为国内首台成功应用于热核聚变的电子加热设备。"未来,核聚变用回旋管将沿着提升性能及深化国际 合作的方向大步迈进,为实现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何文龙表示。 在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推动产业结合、加速研发效率以及新型制造工艺等话题,结合研究专长 发表各自见解。冯进军建议高功率电磁波源的研究应在健康医疗领域找寻关键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阮存军团队分享了大功率宽带毫米波及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的关键技术,指出器件正朝着高频化、 宽带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并建议推进工艺创新,提升器件性能和可靠性。杜朝海建议要加速技术迭代 与产业化,注重跨学科人才培养和技术梯队建设,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安徽华东光电 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席洪柱分享了高频段电磁波源器件的关键技术,强调应加强工艺创新,推 动器件向小型化、低成本方向发展,以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 院研究员丁海兵建议,推进器件模块化设计,以降低研发与实验的人力、物力投入,提升研发效率。合 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 ...
专注「冷阴极」X射线源技术研发,「新鸿电子」获数亿元战略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9-15 08:06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新鸿电子近期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由中核基金领投,中国视谷基金、荷塘创投、常州金坛区产业母基金跟投[2] - 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创新型"冷阴极"X射线源产能,并推进医学影像、工业无损检测、安检等领域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商业化[2]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碳纳米管"冷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该技术的稳定量产和批量化供货[2] - 公司形成三大核心技术:"高发射率碳纳米管"、"大流强冷阴极"和"分布式多焦点"[3] - "冷阴极"X射线源通过碳纳米管场效应发射电子产生X射线,具备响应速度快、功耗低、易于集成等优势[2] - 分布式多焦点技术能够通过场发射电子控制系统进行不同位置X射线的切换,实现多视角快速扫描,获得高清图像质量[3] 医疗领域应用 - 公司2021年进入医疗行业,重点布局医学影像市场[3] - 在口腔领域,其口内X射线三维成像系统可实现更丰富的三维成像细节,帮助医生识别牙齿细微病灶[3] - 口内低剂量3D成像技术相关产品在2021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4] - 公司已在口腔、乳腺、胸部等组织成像上进行布局[1][6] 行业需求与竞争格局 - 移动CT、快速CT等创新设备的发展推动了对更小体积内实现高功率X射线源的需求,以满足快速扫描、高清成像[2] - 受制于碳纳米管阴极制备复杂、场发射电流波动大等因素,具备"冷阴极"X射线源自研能力且形成产业化的企业不多[2] 投资人观点 - 中核基金认为公司技术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端影像设备升级,并为航天、新能源等高端制造提供精密洞察能力[7] - 中国视谷基金认为公司技术是平台型机会,应用天花板高,将成为驱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升级的关键引擎[8]
一滴水“贴膜”?我国科学家开发“液滴打印”新技术
新华社· 2025-09-13 06:58
温柔贴:避免生物组织表面的薄膜受损 在脑机接口、可穿戴设备、神经修复等前沿领域,常需将柔性电子器件贴合于人体皮肤、神经甚至大脑等不规则表面。这类器件厚度极薄,容易 在贴合过程中因弯曲、拉伸而发生破损。 "这种操作就像给手机贴膜,只是贴的'膜'更软更脆,而'屏幕'也更加凹凸不平——比如大脑的沟回、纤细的神经等。"研究人员比喻道,一滴水恰 好提供了一个"温柔"的解决方案。 一滴水作为中间介质,先"拾取"超薄膜,再释放到目标表面。在此期间,液滴存在于薄膜与组织之间,既通过毛细作用促进贴合,又像"润滑 剂"一样让膜自由滑动,及时释放应力,避免了传统操作可能导致的破损。 研究成果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提供) 为一颗布满沟回的大脑,无缝贴合一层比头发丝还薄的电子膜——这个类似科幻的场景,被中国科学家通过"一滴水"变成现实。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悉,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已发表该所宋延林研究员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开发的一项成果。这种名为"液滴打 印"的新技术,能够将超薄、易碎的电子器件膜通过液滴媒介,精准贴附于复杂曲面尤其是生物组织表面。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活体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硅基电子膜"打印"到小鼠的坐 ...
从“技术洼地”到“创新高原”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8 08:4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体表现 - 2025年前7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3.7万亿元 同比增长7.2%创历史同期新高[1] - 2024年出口额达6.28万亿元 较2001年增长17.3倍 年均复合增长率13.5%[2] - 从2001年出口3424.3亿元到2004年突破1.3万亿元 实现三年三级跳[2] 贸易平衡转变 - 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逆差达历史最高点1761.7亿元[3] - 2007年实现贸易顺差1789.6亿元 彻底扭转长期逆差局面[3] - 2024年贸易顺差扩大至9201.1亿元 体现科技驱动的贸易革命成果[3] 市场结构变化 - 出口市场从传统欧美日等市场拓展至全球238个国家和地区[4] - 2024年对欧洲美国日本中国香港英国传统市场出口3.36万亿元 但占比从2001年77.3%降至53.5%[4] - 2025年前7个月对传统市场出口1.8万亿元 占比进一步降至48.8%[4] - 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2.33万亿元 占比37.1%[5] - 2025年前7个月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49万亿元 同比增长14.8% 占比升至40.2%[5] 新兴市场表现 - 2024年对东盟出口9303.2亿元 较2001年增长24.6倍[5] - 对拉丁美洲出口3635.2亿元 增长60.8倍[5] - 对印度出口3079.4亿元 增长154.7倍[5] - 对墨西哥出口1470.6亿元 增长50.3倍[5] - 对非洲出口1170.8亿元 增长65.5倍[5] - 对俄罗斯出口1167亿元 增长175.6倍[5] - 2025年前7个月对以上六大新兴市场合计出口1.25万亿元 同比增长23.5%[5] 产品结构分析 -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为出口主力 2024年出口3.42万亿元 较2001年增长11.8倍 占比54.4%[6] - 电子技术产品出口1.79万亿元 增长37.9倍 占比28.5%较2001年提升15.1个百分点[6][7] - 2025年前7个月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1.85万亿元增长2.3% 电子技术产品出口1.17万亿元增长13.7%[7] 集成电路出口表现 - 2022年集成电路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7] - 2024年出口额攀升至1.13万亿元 成为我国单项商品出口冠军[7] - 2025年前7个月出口7784.5亿元 同比增长21.8%[7] - 2025年5月6月7月连续三个月创月度出口新高[7] 手机出口表现 - 2024年手机出口9559.1亿元[8] - 民营企业出口5710.7亿元 较2022年增长1.1倍 首次成为手机出口最大经营主体[8] - 2025年前7个月民营企业出口手机2847.5亿元 同比增长4.1% 占比提升至69.2%[8] 区域分布特征 - 广东省保持领先地位 2024年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83万亿元 较2001年增长10.1倍 占比29.1%[9] - 2025年前7个月广东省出口1.1万亿元 同比增长9.8%[9] - 江苏省位居第二 2024年出口1.21万亿元 较2001年增长20.8倍 年均复合增长率14.3%[9] - 2025年前7个月江苏省出口6985.4亿元 增长5.5%[9] 中西部地区增长 - 中西部地区出口额从2001年51.9亿元飙升至2024年1.7万亿元 增长325.6倍[10] - 四川省增长218.1倍 重庆市增长1815.1倍 河南省增长1340.4倍 陕西省增长308.3倍[10] - 2025年前7个月以上四地合计出口6546.6亿元 同比增长19%[10] - 中西部地区整体出口超万亿元 增长11.6% 占比2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