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能
icon
搜索文档
COP30候任主席:中国新能源产业助力全球经济绿色转型
新华网· 2025-08-02 09:30
新华社巴西利亚8月1日电(记者吴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候 任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高度评价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助力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方面发挥的作用。 多拉戈表示,COP30将重点关注各国经济的绿色转型。要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气候目标,需要各国 坚定践行经济绿色转型的承诺,各国应为全人类共同的未来更加努力。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举行。今年1月,巴西 政府宣布任命资深外交官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为本次大会主席。 多拉戈7月31日在参加一个线上记者会时说,中国在技术进步和绿色产品的规模化应用方面作出了突出 贡献。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拥有领先技术,并依托强大的生产能力降低了相关产品和 解决方案的成本。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使发展中国家也能以更实惠的价格推动绿 色转型。 ...
卧龙新能股价下跌1.75% 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多项议案
金融界· 2025-08-01 02:11
截至2025年7月31日收盘,卧龙新能股价报6.18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75%。当日开盘价为6.29元,最 高触及6.34元,最低下探至6.17元,成交额0.65亿元,换手率1.49%。 卧龙新能主营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储能、氢能源及风能等领域,是浙江地区的重要企业之一。公司总 市值43.29亿元,市盈率29.99,市净率1.14。 7月31日晚间,卧龙新能发布公告称,2025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取消公司监事会并 修订及相关议事规则的议案》等多项议案。 7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54.12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17%。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2025年新能源企业“出海”系列之启航欧美研究报告(英文版)
搜狐财经· 2025-07-25 14:27
中国新能源企业欧美出海发展总结 - 中国新能源企业凭借技术突破、成本优势和供应链韧性成为全球绿色转型关键力量,欧美市场因规模、盈利及战略价值成为重要出海目的地 [1][7] - 欧洲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主要市场,在光伏、储能、风能等领域表现突出 [1] - 美国市场虽政策波动但仍具吸引力,光伏和储能需求增长,中国企业多通过东南亚建厂间接出口 [1] 欧洲市场分析 - 光伏领域:2018年欧盟终止限制后中国电池和组件出口份额回升至2022年50.7%,荷兰、西班牙、德国是主要市场 [1][14] - 储能领域:2019-2023年中国对欧电池出口从265.3亿元增至1802.3亿元,德国为主要市场,大型储能需求潜力大 [1][14][66] - 风能领域:欧洲本地化率85%,中国企业受政策影响出口下降 [1][15] 美国市场分析 - 光伏领域:受关税政策影响中国企业主要通过东南亚建厂间接出口 [1][20] - 储能领域:70%进口锂电来自中国,但面临145%累计关税 [20] - 风能领域:2023年仅出口125万美元设备,未来仍将面临困难 [21]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挑战包括欧美贸易壁垒+本地化政策、发达市场准入壁垒和成本高、本地化运营能力不足 [2][25][26] - 应对策略包括多元产能布局、技术-品牌双驱动、深化产业链整合、优化投资后风控体系 [27][28][29] 欧洲新能源市场特点 - 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32%提升至45%,加速清洁能源发展 [34] - 2024年多国出现负电价,德国达468小时,反映电网升级需求 [39][41] - 欧洲储能系统价格1.2元/Wh,毛利率30%,显著高于国内市场0.6-0.8元/Wh [45][46] 光伏行业动态 - 中国光伏产品2011年出口达279.5亿美元,欧洲为主要市场 [48][52] - 2012-2018年受"双反"影响出口下滑,2018年后恢复增长 [53] - 欧洲光伏组件价格2024年降至0.2欧元/瓦,同比下降31.8% [61] 储能行业动态 - 欧洲储能市场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87%,2024年装机超56.3GWh [66] - 德国家储市场份额达46%,预计2030年将从8GW增长至38GW [70] - 锂离子电池占比从2019年提升至2024年98% [71]
美媒:比赛已无悬念!在清洁能源领域,美国落后了中国好几圈
搜狐财经· 2025-07-17 01:33
清洁能源产业格局 - 中国一年内新增风光装机量超过美国现有可再生能源总量 [1] - 中国正在建设510吉瓦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和风能容量 已并网1400吉瓦(美国总量的5倍) [3][4] - 美国目前运行的风能和太阳能容量约275吉瓦 计划到2031年新增150吉瓦但面临政策风险 [4] 中美政策差异影响 - 特朗普政府"大而美"法案削减清洁能源税收优惠 导致美国未来十年计划新增可再生能源并网容量减少50% [3][4] - 中国政策驱动推动风光装机速度 510吉瓦在建项目超出分析师预期 [4][7] - 美国电价上涨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数据中心/半导体制造等产业或面临电力短缺 [7][8] 能源转型应用场景 - 中国电动汽车普及显著 北京网约车电动化率达高水平 燃料成本仅为燃油车六分之一 [7] - 中国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可再生能源满足 温室气体排放未随用电量增长而增加 [7] - 美国AI产业发展受电力供应制约 清洁能源补贴取消强化中国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 [8] 行业竞争态势 - 全球能源监测组织数据显示美国在清洁能源产业竞争中已大幅落后中国 [3] - 美国智库专家认为比赛结果无悬念 中国碾压性优势确立 [3][4] - 欧洲业界普遍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主导性超级大国 [8]
特朗普杀死新能源
虎嗅APP· 2025-07-11 08:23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终止对太阳能和风能的联邦支持,转而拥护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以满足能源需求 [1][3] - 法案取消2027年后新建太阳能和风电场的税收抵免,并终止电动汽车7500美元新车购置及4000美元二手车的税收抵免 [3] - 法案对"海外禁止实体"(FEOC)实施严格限制,包括技术许可、原材料采购和付款等合作禁令 [4][5] 新能源产业影响 - 美国清洁能源投资将显著下滑,已规划的3210亿美元投资及未来5220亿美元投资可能受冲击 [3] - 电动车渗透率预计下降,日韩车企因成本劣势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4] - 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可能减少300吉瓦装机容量,导致未来10年45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受威胁 [9][10] 供应链与本土化限制 - FEOC条款涵盖中、俄、伊、朝等国企业,要求外国政府持股或控制权低于25% [5] - 使用中国组件的项目需确保60%以上非中国采购(2030年升至85%),否则丧失税收抵免资格 [5] - 技术许可协议金额超100万美元将导致两年后失去税收抵免资格 [5] 能源市场与成本变化 - 美国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可能减少57%-72%,电价预计上涨(家庭7.3%、企业10.6%) [10] - 燃气涡轮发动机供应短缺导致5-7年交付延迟,加剧能源缺口 [10] 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 美国退出气候治理可能阻碍全球减排目标,中欧合作或加强 [11] - 法案被批评将削弱美国在太阳能、风能、电动车等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11]
特朗普杀死新能源
虎嗅· 2025-07-10 19:20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终止对太阳能和风能的联邦支持,转而大力扶持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 [1] - 法案取消清洁能源税收抵免政策,2027年后新建太阳能和风电场不再享受投资/生产税收抵免 [2] - 法案终止电动汽车7500美元新车购置税抵免及4000美元二手车抵免,9月30日起生效 [2] 新能源产业影响 - 美国清洁能源投资将显著下滑,咨询机构Rhodium Group预测2035年前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减少57%-72% [8] - 太阳能产业协会警告法案或导致300吉瓦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消失,威胁45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 [7] - 电动汽车行业受冲击,日韩车企因成本劣势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3] 供应链与外资限制 - "海外禁止实体"(FEOC)条款限制中、俄、伊、朝企业参与美国清洁能源项目,股权或控制权超25%即被认定 [4] - 使用中国组件的项目需满足60%(2030年升至85%)非中国采购比例,否则丧失税收抵免资格 [4] - 与FEOC技术许可协议超100万美元将导致两年后失去抵免资格 [4] 能源市场与价格 - 美国电力需求因AI数据中心增长,但天然气发电厂建设滞后5-7年,电价预计上涨(家庭7.3%,企业10.6%) [8] - 页岩油技术使美国成为石油出口国,传统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雪佛龙)政治影响力增强 [7] 国际竞争格局 - 中欧在新能源领域话语权提升,气候治理合作可能深化 [8] - 法案加速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重组,中国组件出口面临更高壁垒 [4][5]
【环时深度】毁绿保油气,美能源政策加速“开倒车”
环球时报· 2025-07-10 06:57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废除或削弱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中大部分清洁能源条款,政策转向优先发展化石能源[1][3] - 法案取消太阳能和风能项目税收抵免(原政策允许2034年前开工项目享受30%成本抵免),仅保留法案签署后12个月内动工项目的资格[3] - 法案支持核能、地热等"可靠能源",并对电动汽车市场施加更严格限制[3][4] 行业影响 可再生能源行业 - 太阳能和风能行业成为最大输家,90%以上项目可能因税收抵免终止而搁置[3][12] - 美国清洁能源协会批评政策倒退,预计将减缓太阳能、风电及电动汽车技术普及[4][12] 化石能源行业 -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行业受益,美国石油学会称法案为"几十年来最具变革性立法"[4] - 法案预计扩大传统能源生产,释放本土产能以降低电力、燃料价格[5] 国际竞争格局 - 政策转向可能削弱美国在新能源领域与中国竞争的能力,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推进上持续领先[4] - 阿拉斯加44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项目旨在向亚洲出口,但日韩因投资回报周期长(10年以上)及政治风险持保留态度[10][11] 历史政策背景 - 美国能源政策长期受政党轮替影响:奥巴马推动可再生能源(2030年目标),特朗普两届任期均侧重化石能源[8] - 传统能源集团(煤炭、石油、页岩气)通过政治献金影响政策,例如得州石油利益集团为共和党主要金主[8] 技术及市场动态 - 法案可能刺激短期化石能源投资,但长期面临供应链危机(天然气)及成本压力(煤炭价格走高)[4][5] - 各州仍可能自行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如加州维持州级补贴政策[13] 全球气候议题 - 国际社会担忧法案阻碍全球碳中和进程,尤其影响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12] - 法国专家指出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或加剧温室气体排放[12]
特朗普“补贴大撤退”!为何储能躲过一劫?
行家说储能· 2025-07-09 20:37
特朗普能源政策转向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逐步取消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的联邦补贴 标志着美国能源政策向传统化石能源全面回摆 [1] - 该法案是特朗普与马斯克的重要分歧点 将重创美国可再生能源发展 [1] - 法案保留储能ITC补贴 新增FEOC条款限制 影响美国及全球储能供应链 [1] 储能税收抵免政策调整 - 将储能ITC补贴时间从2032年延长至2036年 减缓退坡幅度 [4] - 储能项目若在2033年底前开始建设可获100%抵免 2034年75% 2035年50% 2036年后停止 [6] - 法案颁布后60天内开建且2028年底前投运的设施可享受抵免 两年后建设的抵免额不可转让 [6] FEOC条款核心内容 - 禁止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实体参与储能项目建设 [7][9] - 控制标准包括:政府持股≥25% 技术许可控制 注册地限制等 [9] - 2026-2030年储能技术物质援助成本比率门槛逐年提高(55%-75%)电池组件门槛更高(60%-85%)[10][12] 短期市场影响 - 新增10亿美元拨款用于电网可靠性建设 重点支持长时储能技术示范项目 [15] - 光储一体化项目可能增多 因储能部分仍享30%ITC [16] - 开发商或加速2025年底前开工以规避FEOC限制 但54%对华电池关税暂停期结束将加大政策风险 [16] 供应链冲击 - FEOC条款可能导致追溯征税 替换中国设备或使项目成本增加30%-50% [18] - 美国87.99%锂电池进口来自中国 本土制造成本高且交付周期长 [18] - 条款复杂性推高合规成本 或影响海外电芯企业赴美设厂意愿 [18][19]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在美企业可能被迫出让控股权或剔除中国供应链 [20] - 中企将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 加强非美市场布局 [21] - 加大钠离子/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 建立多元化供应链体系 [21]
特朗普对美国绿色能源再出重拳 将取消风能太阳能联邦补贴
快讯· 2025-07-09 11:36
特朗普取消绿色能源补贴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计划逐步取消对风能、太阳能发电场等绿色能源的联邦补贴 [1] - 取消补贴的理由是可再生能源存在不可靠、成本高昂等问题 [1] - 行政令指出联邦政府长期迫使美国纳税人补贴风能、太阳能等成本高昂且不可靠的能源 [1] - 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激增排挤了价格低廉、稳定可靠且可调度的国内能源 [1] - 可再生能源项目损害电网稳定并破坏国家自然景观 [1] 美国能源体系隐患 - 美国能源部警告美国能源体系存在隐患 [1] - 至2030年停电次数或激增100倍 [1]
聚焦“反内卷”,电新板块投资策略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伏、风电、锂电、储能、户用储能 - **公司**:明阳智能、金风科技、阳光电源、德业股份、通威、大全、特变电工、爱旭股份、金晶科技、艾罗能源、顾德威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方面 - **反内卷政策变化**:2024 年 5 月底开始防止内卷式竞争,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整治;2025 年 6 月 29 日人民日报发文,7 月 1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整治无序竞争,7 月 3 日工信部与光伏产业负责人座谈,目标高但非一刀切[2] - **政策对宏观经济影响**:通过提价对抗通缩,帮助地方政府还债,避免加重地方财政负担,维持整体经济稳定,还考虑了就业问题[4] - **政策制定挑战**:需平衡多方利益,避免一刀切,处理地方政府债务,应对通缩压力,统筹全国统一大市场[1][6][7] - **未来政策影响**:政策对市场影响重要,收储问题博弈复杂,需从需求侧拉动需求,关注欧洲碳关税及国际关系变化,可选择风电竞争力强和新技术主题投资[11][12] 行业市场表现 - **2024 年市场轮动**:集中在风电、光伏和锂电板块,风电招标好先炒作,后转向光伏未充分认可,锂电因估值低需求强受青睐[9] - **2025 年与 2024 年市场差异**:2025 年很多行业起步估值高,风电需求被看好,锂电边际需求或降,光伏不乐观,轮动先锂电后风电零部件再光伏,固态电池和铜箔有不同表现[10] - **光伏市场表现**:2024 下半年至 2025 年初经历价格战和抢装潮,未解决供需矛盾,2025 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初需求受影响,三季度有高基数效应,需政策发力[5] 行业发展前景 - **用电量增速与装机目标**:2026 - 2030 年全社会用电量复合增速 4% - 6%,增速达 5%以上,光伏装机有望 200GW 以上,风电 110 - 120GW;增速 4%,光伏装机 200GW 有难度,风电约 100GW[1][14][15] - **风能整机行业前景**:前景看好,价格受益防内卷策略,盈利能力提升,明阳智能等公司盈利兑现股价弹性预计 30%以上,港股金风科技受青睐[1][17] - **光伏行业前景**:面临反内卷压力,政府推动价格上涨和行业健康发展,大型硅料企业推进收储计划[3][18] 公司情况 - **阳光电源**:2025 年业绩预计 130 亿元,估值 10 倍,担忧业绩释放节奏和外部因素影响,2026 年有望 15%增长[3][22] - **德业股份**:2025 年预计业绩 35 亿元,市值约 460 - 470 亿元,估值略高于 10 倍,7 月排产好,第三季度及之后景气度高,估值相对合理[21][23] 投资建议 - **光伏行业**:关注化工属性强的硅料和玻璃细分领域,以及 BC 电池和钙钛矿等新技术领域[3][20] - **储能板块**:关注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逆变器及储能领域龙头企业[21] - **户用储能板块**:关注艾罗、德业、顾德威等公司[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水电、核电、火电脱碳情况**:水电、核电装机容量及利用小时数基本确定,火电脱碳每年新增 40 - 50GW,煤炭发电脱碳占 30 - 40GW,气体发电脱碳占 10GW,生物质脱碳约 1GW,受最大负荷需求驱动[16] - **光伏行业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确定性为政府推动价格上涨和硅料出售方案基本确定;不确定性为价格上涨方式、上涨程度和收储方案细节[19] - **美国市场不确定性对国内企业影响**:关税政策变化和美丽达法案认定问题影响国内企业在美国市场竞争力和发货情况[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