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机接口
icon
搜索文档
脑机接口,引起下一场中美科技战?
思宇MedTech· 2025-08-20 17:26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与医保纳入 -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实现重要里程碑,正式纳入医保,湖北省率先公布价格标准:侵入式手术6552元人民币(约912美元),非侵入式费用966元人民币(约134美元)[2] - 中国价格显著低于Neuralink的5000-1万美元手术费用和潜在5万美元(约36万元人民币)总费用,展示技术降维逆袭和全球竞争力[2] - 阶梯医疗完成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二家进入该阶段的公司,其超柔性电极突破舒适性和灵活性瓶颈[3] 中美技术路径对比 - Neuralink采用高精度侵入式路线,N1芯片植入1024根超细电极,系统费用15-20万美元,但面临电极排斥和信号质量下降挑战[5][6] - 中国企业采取双轨战略:阶梯医疗开发尺寸为头发丝1/100的超柔性电极,植入体仅Neuralink一半大小,手术创伤更小[8] - 脑虎科技"北脑一号"系统虽仅256根电极,但通过算法创新弥补数量不足,实现高效解码精度[10][11] 中国技术优势 - 算法优势显著,语音识别技术全球领先,图像识别依托10亿监控摄像头数据训练不断进化[13] - 制造供应链强大:脑虎科技电极成本10-15美元/根(Neuralink为50-100美元),传感器成本仅为美国一半[14] - 消费电子生产线改造使EEG头显价格降至1000-5000元人民币,推动技术普及[15] 数据与标准竞争 - 中国采取"三路齐飞"策略:侵入式(医疗)、半侵入式(康复)、非侵入式(教育/娱乐)多层次数据采集[16][17] - 通过中低端市场突破,快速覆盖医疗/消费领域,规避美国高端市场审批壁垒[18][19] - 数据积累支持AI模型训练,未来可能发展符合亚洲文化的脑控助手,形成特色竞争优势[20] 全球标准引领 - 中国通过大规模数据积累和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塑造全球产业生态[21] - 技术普及将影响医疗/消费领域,可能优先被亚洲/非洲市场采纳,增强国际话语权[21] - 标准制定权不仅体现技术领先,更将带动文化输出和软实力崛起[21]
国泰海通:政策资本多重共振 脑机产业有望加速
智通财经· 2025-08-20 15:55
政策推动与产业发展 -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要求到2027年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初步建立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 [1][2] - 到2030年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形成安全可靠产业体系 培育2至3家全球影响力领军企业及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 - 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领域加快应用 [2] 支付端规范化与医保支持 - 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 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 设立侵入式植入费及取出费等价格项目 [3] - 湖北省、浙江省、江苏省相继给出脑机接口医保定价 填补医疗服务价格空白 解决收费标准模糊导致的产品落地难问题 [3] - 明确医保定价为医院采购设备及技术应用提供清晰成本参考 增强采购信心 推动医疗领域进一步应用 [3]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全球脑机接口在医疗应用领域的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亿美元 2040年突破1450亿美元 [1][5] - 当前全球市场处于技术突破、临床验证、商业落地的关键转折期 技术突破和下游应用进一步打开市场前景 [5] 投融资与资本支持 - 全球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度显著攀升 截至2025年4月底公开披露交易笔数累计超1000笔 [4] - 近400家脑机接口企业成功获得投资 投资总额接近100亿美元 资本支持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 [4] 产业生态与发展目标 - 到2027年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 开拓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 -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 [2] 投资标的建议 - 推荐伟思医疗(688580SH) 建议关注翔宇医疗(688626SH)、麦澜德(688273SH)、心玮医疗-B(06609HK)、爱朋医疗(300753SZ)、诚益通(300430SZ)、美好医疗(301363SZ)、创新医疗(002173SZ)、博拓生物(688767SH) [5]
踏准脑机接口政策 喜临门AI睡眠弯道超车
政策支持与产业目标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到2027年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建立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1] - 政策将脑机接口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速医疗康复和智能交互等核心场景的技术落地和应用推广[1] - 受政策刺激 脑机接口概念股连续多日大幅拉涨 多家相关上市公司表现出色[1] 技术路线与应用案例 - 脑机接口技术沿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条路线发展 非侵入式以睡眠健康为落地突破口[1] - 喜临门与强脑科技达成独家战略合作 共同探索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多空间睡眠解决方案并打造智能睡眠生态体系[1] - 双方推出全球首款引入脑机脑电技术的AI床垫"宝褓·BrainCo" 通过实时监测脑电波信号提供个性化睡眠优化方案[2] 技术瓶颈与研发挑战 - 脑信号解码精度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多模态信息融合仍具挑战 需神经科学、材料科学等十多个学科交叉协作[3] - 单个项目投入常高达数亿元 人工智能算法虽提升解码效率但通用型模型仍需持续研究和数据积累[3] 市场规模与发展阶段 -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预测达4000亿美元 但2035年前行业实际营收规模可能不足15亿美元[3] - 产业处于非常早期发展阶段 距离商业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 产业竞争核心与发展方向 - 竞争核心是技术攻坚和产品转化 需开发用户需要、负担得起且安全可靠的产品[4] - 政策支持指明方向 但需产学研各方脚踏实地共同突破以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的根本目标[4]
脑机接口政策出台 利好AI睡眠
全景网· 2025-08-20 11:2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2025年)》明确指出,脑机接口技术目前仍面临两 大核心瓶颈:一是脑信号解码的精度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二是如何有效融合来自大脑、身体、环境等多 模态信息仍具挑战。要攻克这些难题,并非单一学科所能完成,需要神经科学、材料科学、电子工程、 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十多个学科的深度交叉协作。这种高度复杂的研发特性,也导致了单个项目的 投入常常高达数亿元。 此外,虽然人工智能算法极大地助力了信号解码效率的提升,但要开发出能适应广泛人群、不同场景的 通用型模型,还需要持续的研究和数据积累。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该文件的出台意义重大,标志着脑机接口被正式确立为一个独立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获得了国家层面的系统规划和支持。这也意味着,在医疗康复、智能交互等被视为核心的应用场 景,脑机接口技术的实际落地和应用推广速度将会明显加快。 目前在国内的产业化道路上,脑机接口技术主要沿着两条路线并行发展:侵入式(需要手术植入)和非侵 入式(无需手术,多在头皮采集信号)。其中,在非侵入式技术领域,睡眠健康成为落地的重要突破口。 就在今年7月,睡眠科技企业喜临门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企业强脑科技达成 ...
从无形到有力 余杭知识产权与标准“双轮”驱动产业创新浪潮
杭州日报· 2025-08-20 11:13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杭州余杭区通过覆盖"源头激活-转化加速-权益护航"的全链条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标准和知识产权为双轮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5] - 强脑科技、灵伴科技、迅蚁科技等企业分别在脑机接口、AR眼镜、低空经济领域实现技术突破[5] 知识产权与专利成果 - 余杭上半年新增专利授权5388件(发明专利2283件),日均近30个专利诞生,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4项,国际标准累计达33项[6] -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已发行12单,融资12.29亿元,覆盖908件专利,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5560万元[6] -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68条"新政优化知识产权转化资助,支持专利、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6] 标准化与品牌建设 - 首次将"浙江标准""浙江精品"纳入区级财政扶持,兑付质量奖及"浙江制造"品牌奖励1240万元,标准化建设资助1690万元即将兑付[7] 平台驱动与成果转化 - 余杭构建高能级平台体系加速成果转化,如生物医药领域联动国家药监局资源,2024年落地全国首张国产血管缝合器注册证,新增医疗器械注册证41个,解决企业研发问题32项[8] - 环保水处理领域提供研发检测"一条龙"服务,低空经济领域谋划NQI"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认证、专利等资源[9] 商业秘密与数据保护 - 建成3个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18个指导站、65个保护点,通过"深度问诊"和行刑检联动强化防护[10] - 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2906件(全市第一),设立快审通道使侵权认定周期缩短60%,推出海外侵权责任险补贴(最高10万元)[11]
双融日报-20250820
华鑫证券· 2025-08-20 09:38
市场情绪分析 - 当前市场情绪综合评分为76分,处于"较热"区间,显示投资者信心较强[6][9] - 历史数据显示情绪值低于50分时市场获支撑,高于90分时出现阻力[9] - 食品饮料(SW)行业主力净流入达107055万元,位列前一日净流入榜首[16] 热点主题追踪 - **脑机接口**:国家医保局新增100余项医疗新技术收费项目,包括"脑机接口置入费",相关标的包括创新医疗(002173)、伟思医疗(688580)[6] - **机器人**: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展示运动控制与场景落地成果,相关标的包括卧龙电驱(600580)、长盛轴承(300718)[6] - **物流**:无人物流车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快递"最后一公里"成为核心场景,相关标的包括申通快递(002468)、顺丰控股(002352)[6] 资金流向数据 - **主力净流入**:中油资本(000617)以104664.78万元居首,拓普集团(601689)、四川长虹(600839)分别以75376.63万元、67103.27万元紧随其后[10] - **融资净买入**:中际旭创(300308)以64159.65万元位列第一,润和软件(300339)、招商银行(600036)分别获55810.88万元、44884.94万元融资买入[12] - **主力净流出**:东方财富(300059)净流出303096.91万元,长城证券(002939)、北方稀土(600111)分别流出127402.42万元、119591.95万元[12] 行业资金动态 - **电子行业(SW)**:融资净买入达419117万元,但主力净流出790792万元,显示多空分歧显著[17][19] - **计算机行业(SW)**:融资净买入333116万元,主力净流出664071万元,资金博弈明显[17][19] - **医药生物(SW)**:主力净流出177083万元,但融资净买入172456万元,反映机构与散户操作分化[17][19] 情绪指标策略建议 - **较热区间(60-79分)**:建议适度增加投资,但需警惕市场过热风险,重点关注主力资金持续流入的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行业[21][16] - **过冷/过热阈值**:指标长期维持80分以上可能预示趋势形成,需结合行业资金流向调整持仓结构[22]
脑机接口深度报告解读
2025-08-19 22:44
行业与公司 * 脑机接口行业全球进展显著,Neuralink完成七例人体手术,中国华山医院完成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实验,标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行此类临床试验的国家[1][4] * 中国医保首次将脑机接口列为独立收费项目,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指南,明确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收费标准[1][9] * 2025年脑机接口技术国内外均取得进展,OpenAI等海外企业积极布局,华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例植入式脑接口手术,强旺科技发布多款非侵入式产品[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脑机接口市场规模潜力巨大,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亿美元,到2040年可能达到1,400多亿美元,医疗和消费级市场均有显著增长空间[1][5] * 医疗领域仍是主要应用方向,包括肢体、视力、听力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功能增强等,中枢神经系统治疗为主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到150亿美元,到2040年达到850亿美元[5] * 消费级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到250亿美元,到2040年达到600亿美元,情绪评估为主[5] * 脑机接口基本原理是通过电极采集大脑神经元产生的脑电波信号,通过算法解码大脑主观意图,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类[2] 政策与产业端发展 * 中国政府发布多项支持文件促进脑机接口发展,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上海等地发布产业支持政策,目标到2030年实现脑机接口在医疗康养、工业教育等领域的规模化商用和全面临床应用[3][9][10] * Neuralink计划2025年完成20至30例手术,并拓展应用范围,包括语言交流恢复、盲视项目以及精神疾病治疗等[6][7] * Meta发布可解码文本的非侵入式设备,苹果推出渐冻症患者用意念操控iPad的案例[6][7] 投资建议 * 建议投资者关注脑机接口赛道中具备计算机领域积累和设备研发能力的医疗公司,这些企业有望受益于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3][11]
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周报:下一个重要时点或在三季度中下旬-20250819
中银国际· 2025-08-19 17:20
宏观经济与资产配置 - 2025年下半年是重要时间节点,既是"十四五"规划收官时间,也是"十五五"规划准备时间 [2] - 大类资产配置顺序为股票>大宗>债券>货币,三季度中下旬可能是重要政策窗口期 [1][2] - 2025年上半年实际GDP累计同比增长5.3%,但7月经济数据显示稳增长压力加大 [2][4]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逐渐明朗,可能减轻中国宏观政策调整的外部压力 [2][70] 经济数据表现 - 7月新增社融1.1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信贷-500亿元,M2同比增长8.8% [4][17]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社零同比增长3.7%,1-7月固投累计同比增长1.6% [4][17] - 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 [17][68] - 7月70城房价环比下降,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减少至6个 [17][68] 资产表现 - A股主要指数普涨,创业板指领涨8.58%,沪深300指数上涨2.37% [1][11][15] - 债券市场普跌,十年国债收益率上行6BP至1.75%,十年国债期货下跌0.26% [1][12][41] - 大宗商品市场分化,油脂油料上涨3.96%,贵金属下跌1.40% [48][51] - 美元指数下跌0.43%,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多数升值 [56][57] 政策动态 - 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4][18] - 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19]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8] - 中美发布《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暂停加征关税90天 [20] 行业表现 - A股通信(7.11%)、非银行金融(6.57%)、电子元器件(6.43%)领涨 [35][36] - 港股医疗保健业(7.27%)、原材料业(5.50%)、资讯科技业(4.44%)表现突出 [60][61] - 商业航天、量子技术、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领域有重要进展 [36][37][38] - 微短剧行业快速增长,横店影视城前7月接待超2300个竖屏微短剧剧组 [39]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齐跌,科技股多数翻绿,东方甄选高位跳水跌超21%,网易、小米跌1.2%,鑫苑服务涨9.8%
格隆汇· 2025-08-19 16:4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21% 国企指数下跌0.3%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67% 整体市场情绪平稳 [1]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 网易和小米均下跌1.2% 美团、京东、阿里巴巴收跌 腾讯和快手小幅上涨 [3] - 影视股大幅走低 半导体芯片股、中资券商股、稀土概念股、创新药概念股、黄金股、脑机接口概念股等热门板块普遍下跌 [3] 行业板块异动 - 内房股高开低走 物管股全天强势 鑫苑服务上涨9.8%领涨板块 [3] - 消费概念股表现活跃 餐饮股和体育用品股上涨 海运股、手游股、汽车股部分上涨 [3] - 李强提出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3]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齐跌 科技股多数翻绿 半导体等热门板块低迷 消费股活跃
格隆汇· 2025-08-19 16:26
港股三大指数震荡收跌,恒生指数跌0.21%,国企指数跌0.3%,恒生科技指数跌0.67%,总体情绪相对 平稳。 另一方面,李强: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内房股高开低走,物管股全天强势,鑫 苑服务涨9.8%领衔,餐饮股、体育用品股等消费概念股表现活跃,海运股、手游股、汽车股部分上 涨。(格隆汇) 盘面上,作为市场风向标的大型科技股多数转跌,其中,网易、小米跌1.2%,美团、京东、阿里巴巴 飘绿,腾讯、快手小幅上涨;昨日领衔板块上涨的影视股大幅走低,半导体芯片股、中资券商股、稀土 概念股、创新药概念股、黄金股、脑机接口概念股等热门板块纷纷走低。此外,连续上涨的直播概念股 东方甄选高台跳水,跌近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