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华中科大俩学霸携机器人冲IPO!阿里CEO要分一杯羹!
搜狐财经· 2025-06-05 12:52
公司概况 - 深圳乐动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港股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周伟和郭盖华联合创立,专注于以感知智能为基础的全栈式智能机器人研发 [3] - 周伟担任董事长,负责战略规划和资本运作,郭盖华任总经理,负责研发管理和日常决策,两人曾共同创立乐行天下 [4] - IPO前控股股东(周伟、郭盖华、周伟配偶及光子空间)合计持股39.61% [5] 融资历史 - 已完成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华业天成、源码资本、元璟资本等知名机构 [6] - A轮融资3000万元(2021年6月),A+轮6800万元(2021年7月),B轮7500万元(2021年10月),C轮3亿元(2022年1月) [7][8][9][10] -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旗下圆璟鼎恒以5000万元参与C轮,现持股1.79% [11] 技术与产品 - 核心业务为视觉感知技术产品矩阵,包括传感器、DTOF激光雷达、四目矩阵传感器模块等,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割草机器人场景 [12] - 2018年推出首代激光雷达和SLAM算法,开发全球首款消费级Mini DTOF雷达 [13][14] - 2024年搭载公司技术的智能机器人超600万台,在整机开发能力公司中数量居首 [15] - 合作覆盖全球50多国超300家企业,服务全球前十大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司中的七家及全部前五大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 [1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4亿元、2.77亿元、4.6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1.4%,2024年同比增长近70% [15] - 同期亏损分别为7313.2万元、6849.1万元、5648.3万元,累计亏损1.98亿元,2024年亏损率12.1% [15] - 毛利率逐年下滑:2022年27.3%、2023年25.7%、2024年19.5% [16] - 2024年收入结构:传感器占比72.9%(3.5亿元)、算法模块21.1%(9871万元)、割草机器人5%(2327万元) [16] - 集团客户留存率从2023年84%提升至2024年90%,净收入留存率从113%提升至145% [16]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4695万元 [17] 行业前景 - 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1583亿元增至2024年3690亿元(CAGR23.6%),预计2029年达10058亿元(2024-2029年CAGR22.2%) [12]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硬件技术突破、AIoT/5G网络支持、AI算法提升及政策支持 [12] 上市计划 - 募资用途:强化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与国际拓展、产能扩充、潜在并购及营运资金 [17] - 截至2025年5月23日,割草机器人总销量超15000台 [15]
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之电子皮肤:触觉感知系统 扩展应用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6-05 12:43
电子皮肤技术概述 - 电子皮肤是一种模拟天然皮肤功能的设备,能够感知压力、温度等环境刺激,具有高柔性与高弹性以适应复杂三维表面和活动关节部位[1] - 核心构成材料包括柔性基底和导电活性材料,工作原理是将外部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变化[1] - 与传统压力传感器相比,柔性压力传感器需兼具柔韧性和灵敏压力感应功能,且在应力下不发生物理损坏[1] 技术路线与市场现状 - 压阻式路线凭借工艺简单及成本较低成为当前主流技术路线,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2] - 国内厂商加速布局电子皮肤领域,包括帕西尼、他山科技、墨现科技等未上市公司,以及汉威科技、福莱新材等上市公司[2] 应用场景与发展趋势 - 当前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未来将扩展至手臂、脚部、躯干及脸部等部位[1] - 特斯拉Optimus Gen2已在五根手指末端安装电子皮肤传感器并演示抓取鸡蛋功能,国内智元、小鹏2024年发布的机器人均具备触觉[1] - 除机器人外,柔性传感器还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监测、医疗健康及新能源等领域[1] 行业成长性与投资方向 - 电子皮肤正逐步成为人形机器人标配技术,使用面积扩大将提升产品价值量,算法突破有望进一步推动应用[3] - 行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竞争格局良好,产线及客户对接领先的公司有望率先放量并建立下游粘性[3]
华中科大俩学霸携机器人冲IPO!阿里CEO要分一杯羹!
IPO日报· 2025-06-05 12:09
公司概况 - 乐动机器人成立于2017年,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周伟(董事长)和郭盖华(总经理)联合创立,专注于以感知智能为基础的全栈式智能机器人研发[2][3] - 两位创始人曾共同创立乐行天下,周伟入选"2015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3] - 控股股东(周伟、郭盖华及关联方)合计持股39.61%,获得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旗下圆璟鼎恒5000万元C轮投资(持股1.79%)[3][7] 融资历程 - A轮(2021年6月):融资3000万元[4] - A+轮(2021年7月):融资6800万元[5] - B轮(2021年10月):融资7500万元[6] - C轮(2022年1月):融资3亿元,含圆璟鼎恒5000万元[7] 业务与技术 - 核心产品包括视觉感知传感器(激光雷达、四目矩阵模块等)和智能割草机器人,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9][10] - 2024年搭载公司技术的智能机器人超600万台,覆盖全球50多国,合作超300家企业,服务全球前十大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司中的七家[11] - 首创消费级Mini DTOF雷达,激光雷达技术赋能85%的智能机器人[10] - 智能割草机器人2024年量产首年销量破1万台,2025年第二代产品融合AI大模型算法,总销量超1.5万台[12][1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2.34亿元→2.77亿元→4.67亿元,复合增长率41.4%,2024年同比增长70%[13] - 同期亏损:7313万元→6849万元→5648万元,累计亏损1.98亿元,2024年亏损率12.1%[13] - 毛利率逐年下滑:27.3%→25.7%→19.5%[14] - 收入结构(2024年):传感器(72.9%,3.5亿元)、算法模块(21.1%,9871万元)、割草机器人(5%,2327万元)[14] 行业前景 - 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1583亿元增至2024年3690亿元(CAGR 23.6%),预计2029年达10058亿元(CAGR 22.2%)[9] - 视觉感知技术是智能机器人核心,激光雷达因高精度和抗干扰性成为主流传感器[10] 上市计划 - 拟港股主板上市,募资用于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产能扩充及潜在并购[14]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储备4695万元,融资需求明确[14]
专访逐际动力张力:不做“定制工”,打造具身智能通用平台
南方都市报· 2025-06-05 12:02
政策与行业背景 - 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广东明确提出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集中发力,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 [2] - 广东将于6月6日召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旨在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2] 公司技术布局 - 聚焦三大关键技术:本体硬件设计制造、强化学习驱动的全身运动控制、具身大脑模型训练策略,构建机器人从"能动"到"灵动"的基础 [5] - 推出具身智能操作算法LimX VGM,通过视频生成技术提升感知-决策-行动链条的训练效率,加速AI能力泛化落地 [5] - 开发CL-3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具备高自由度、高灵活性、高稳定性,全身运动控制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6] - TRON 1实现"三合一"模块化构型(双足、点足、轮足),配备移动操作拓展套件和外设接口,支持复杂地形和跨领域融合应用 [6] 差异化定位与市场策略 - 专注于打造具身智能通用底座,提供标准化机器人本体和AI工具链,帮助创新者低门槛、高效率实现场景落地 [8] - 强调"数据-性能"转化效率,以更少数据获得更强泛化能力,研发团队来自科研一线,产品兼具实用性与前瞻性 [8] - 现阶段目标是通过技术迭代实现具身模型能力泛化,而非进入具体场景,为个人创新者、集成商、行业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和工具链 [8] 规模化落地路径 - 定位为"赋能者",通过标准化机器人平台、运动控制算法、视频训练工具链等,帮助科研人员、集成商、创业者快速搭建应用场景 [9] - TRON 1已在高校、实验室、工业环境中应用,既是科研平台也是工程跳板,推动具身智能从小众走向普及 [9] - 愿景是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的英伟达,为全球创新者提供基础设施,推动机器人"站得住、动得巧、学得快" [11]
8年研发、预售超2亿,这家深圳公司做出全球唯一消费级扫雪机器人|Insight 全球
36氪· 2025-06-05 09:41
公司概况 - 汉阳科技Yarbo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解决庭院维护痛点,以扫雪场景为突破口,历时5年8次迭代推出模块化机器人,实现从单一功能向全场景庭院维护的拓展覆盖 [1] - 公司采用"1+N"设计理念,主机搭配多种应用模块,是全球唯一一款实现商业化的消费级扫雪机器人和多功能庭院机器人 [3][5] - 2024年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首次独立站全款预售拿下超6000台订单,主机+模块组合平均售价5000美元,仅凭一款产品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5] 产品与技术 - 扫雪机器人Yarbo S1针对极寒天气设计,解决低温电池自加热、无线通电电机及防冷凝水等技术难题,能在零下几十度环境中稳定工作 [8][9] - 产品支持冬天除雪、夏天割草、秋天吹树叶,最大作业面积达6英亩(约2000平方米),履带式车轮设计增强全地形穿越能力 [15] - 模块化设计实现多功能一体化,当前为"1+3"模式(主机+3模块),计划拓展至"1+N"方向,未来将引入撒盐、施肥、采摘等模块 [17] 市场与行业 - 全球吹雪机设备市场规模2022年约25亿美元,预计2023-2029年以4.5%-5.5%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9年达35-40亿美元 [6] - 北美和欧洲是主要销售地区,美国独栋住宅超过8000万套,庭院维护需求强烈,扫雪受法规约束形成强刚需市场 [2][13] - 扫雪机器人属蓝海市场,传统汽油动力除雪机占60%-65%份额,电动/电池驱动产品增长迅猛,公司是首家进入该领域的创业企业 [6] 运营与规划 - 已完成A轮数亿级融资,年产量可达20万台以上,预期2025年出货量达10万台,连续3年保持10倍增速 [5] - 供应链中约60%为独家供应,核心零部件需自主研发定制,在广东惠州和浙江嘉善设有生产工厂 [11][17] - 面临扩大知名度和出货量的挑战,需在低复购率环境下提升品牌影响力 [12]
人形机器人“擂台赛”,南京这样“打”
南京日报· 2025-06-05 08:21
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采用强化学习技术实现自我优化 通过正负奖励机制调整行为策略 例如成功迈步获正奖励 摔倒则得负奖励 [2] - 电动伺服技术应用成熟但负载能力受限 电液伺服功率密度大且适应复杂环境 如灾害救援等场景 [3][4] - 集萃智造同时开发电动伺服和电液伺服机器人 电液伺服四足机器人行走速度达每小时5公里 相当于人类快走速度 [4] - 机器人腿部关节设计6个自由度 对应胯部/膝盖/脚踝 需解决空间智能大模型作为"大脑"及续航瓶颈问题 [3][6] 应用场景 - 短期聚焦工业制造细分领域 如天创电子推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 针对危化防爆场景 已获数千万元意向订单 [6] - 中期拓展至农业/建筑等复杂场景 长期目标覆盖商务/家居/养老等领域 埃斯顿医疗已将其康复机器人延伸至5家社区及医养集团 [6][7] - 亿嘉和优化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 目标2027年前将养老场景服务成本降低60% [7] 产业链布局 - 南京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形成竞争力 如因克斯智能关节模组被超过50%马拉松参赛机器人采用 关节成本占整机超50% [8] - 南京计划打造"1+N+1"整机体系 包括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构筑通用整机平台 建立小批量生产能力 [10] - 设立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 举办供需对接会 9家企业展示前沿技术成果 推动场景应用落地 [10]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体育赛事热度提升 8月将举办世界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涵盖田径/足球等项目 旨在提高社会关注度 [1][6] - 专家预计人形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需10年 需解决制造成本高/数据质量/操作泛化性等挑战 [6] - 建议设立合作基金撬动社会资本 形成"技术突破-量产降本-场景扩展"良性循环 初创企业与龙头分工协作 [9][10]
机器人赛事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36氪· 2025-06-05 07:22
人形机器人赛事表现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CMG 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开幕,宇树科技G1型机器人展示直拳刺探、左右勾拳、闪避等复杂动作,体现较强稳定性、平衡性和敏捷性 [1] - 参赛机器人需工作人员手柄遥控而非自动对战,技术水平有所折扣 [1] - 此前半马比赛中宇树G1机器人起跑即"翻车",幻幻机器人中途"罢工"甚至出现"头身分离"仍奔跑的场面,暴露现实与想象的差距 [4] 赛事商业化探索 - 运动赛事成为机器人公司出圈和商业变现机会,松延动力通过北京亦庄机器人马拉松签约5000多万元订单并售出1000余台人形机器人,估值从5亿元涨至20亿元 [2] - CMG格斗大赛现场观众超5万人,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2亿次,为企业省去巨额广告费 [6] - 美国FIRST机器人竞赛已形成成熟商业模式,涵盖高通、谷歌等数十家科技巨头赞助,参赛需缴纳费用 [7] 行业资本热度 - 机器人概念炒作大幅超越产业基本面,部分公司PE估值超100倍,未来2-3年内难以大规模量产 [4] - 2018年机器人格斗综艺带动创投热潮,极战FMB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创客星球获A+轮融资,但热潮仅维持一年 [9] - 行业缺乏完整产业链支撑,尤其赛事运营和内容IP化环节薄弱 [7] 城市产业竞争格局 - 2023年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分别为11.3亿、6.4亿、4.5亿、3.6亿、3.5亿元,占全国28.9%、16.3%、11.6%、9.3%、8.9% [12] - 杭州拥有200余家机器人企业,2023年工业产值150亿元,聚集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12] - 深圳形成"机器人谷",截至2024年底相关企业74,032家占全国16.39% [13] 技术发展挑战 - 当前赛事主要体现营销价值,机器人需从"智能设备"向"体育明星"跃迁才能激活千亿级智能体育市场 [14] - 技术提升是商业化前提,需突破表演性质避免乌龙闹剧 [15] - 实验室"完美表演"与真实场景表现存在差距,赛事可帮助建立理性认知 [2][4]
4 Stocks From the Tech Industry of China to Keep an Eye On in 2H25
ZACKS· 2025-06-04 23:21
中国科技行业韧性及创新 - 中国科技行业在2025年下半年展现出显著韧性,将全球贸易压力转化为本土创新动力,尽管面临145%的美国关税和先进半导体出口限制,但网易、阿里巴巴、台积电和腾讯等公司已战略性地转向AI基础设施和新兴技术投资[2] - 台积电确认尽管关税产生影响,但AI需求持续强劲且供不应求,突显中国科技生态系统的实力[2] - 深度求索(DeepSeek)成为全球AI领导者,其R1和R2模型证明可通过高性价比架构开发世界级AI技术[3] 电商与消费复苏 - 阿里巴巴和京东在618购物节期间表现强劲,电子产品和家电销售额分别激增283%和380%,得益于政府补贴计划,显示国内消费复苏[3] 华为技术突破 - 华为Pura 80系列智能手机将于6月11日发布,搭载HarmonyOS Next操作系统,实现软件自主化,麒麟9020芯片内存带宽比苹果A18处理器高14%[4] 半导体行业进展 - 中国半导体行业在先进封装技术领域占据全球25%市场份额,其中先进封装细分市场占比超50%,2.5D和3D堆叠技术以低成本提升芯片性能[5] 机器人及电动车生态 - Unitree Robotics推出配备43个关节电机的人形机器人,极氪和长城汽车强化电动车生态,禾赛科技将激光雷达成本从2017年8万美元降至2025年约200美元[6] AR技术发展 - Xreal和Rokid推出具备广视角和实时多语言翻译功能的AR解决方案,反映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全面领先[7] 网易投资亮点 - 网易2025年第一季度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2.1%至24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跃升35%至103亿元人民币,旗下《漫威争锋》登顶Steam榜单,《逆水寒》玩家超3000万[9][10] - 网易持有净现金1370亿元人民币,AI驱动的NPC与英伟达光线追踪合作增强技术差异化[11] 阿里巴巴业绩表现 - 阿里巴巴2025财年第四季度非GAAP每股收益同比增长23%至1.73美元,超预期16.89%,云智能业务收入增长18%,AI相关产品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12] - 公司净现金达505亿美元,2025财年向股东返还165亿美元[13] 台积电市场领导力 - 台积电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5%至255.3亿美元,净利润增长53%至近110亿美元,3nm和5nm节点占晶圆总销售额58%[15] - 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增至380-420亿美元,70%用于先进制程技术[16] 腾讯运营与AI整合 - 腾讯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达1800亿元人民币(同比+13%),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运营利润率扩大至39%,《三角洲行动》峰值日活达1200万[17] - AI助手“元宝”接入微信,LLM搜索提升用户参与度,微信月活14.02亿,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18] - 公司净现金902亿元人民币,第一季度回购171亿港元股票[19]
中国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迎来新突破,商业化进程有望再提速
选股宝· 2025-06-04 22:58
行业动态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刚柔耦合"下肢多关节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该技术基于自研串联弹性驱动器 具备多模态刚度响应特点 已通过60余位偏瘫患者100余次临床验证 有效实现运动学重塑等关键康复目标 [1] - 2025年外骨骼机器人将从医疗场景拓展至消费级市场 材料、元器件、算法突破推动成本大幅降低 医疗康复转向家庭养老 工业助力转向户外运动两条商业化路径并行 [2] - 外骨骼机器人应用领域快速扩张 涵盖医疗、工业、养老、户外及消费市场 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级别 [2] 公司进展 - 振江股份24年成立子公司海普曼 专注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控制算法与仿生学设计 产品定位医疗康复和工业助力领域 计划25年实现量产 [3] - 光大同创将碳纤维材料应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结构件 受益于制造业轻量化趋势 该业务板块市场空间显著扩大 [3]
Watch 3 Little-Known Mid-Cap AI Stocks That Have Climbed Past Month
ZACKS· 2025-06-04 20:06
人工智能行业投资趋势 - 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和贸易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美国人工智能热潮依然持续 [1] - 美股"七巨头"中有四家公司计划2025年在AI基础设施领域投入3250亿美元资本开支,同比大幅增长46% [1] - AI基础设施巨额投资将在未来五年显著改变超大规模自动化、机器人、自动驾驶、生命科学、能源和材料等领域 [2] 重点推荐AI股票 - Innodata Inc (INOD) 过去一个月实现两位数回报,专注于为高级语言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 [3][6] - Fastly Inc (FSLY) 推出AI Accelerator语义缓存解决方案,优化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应用 [3][12] - AeroVironment Inc (AVAV) 将AI和计算机视觉集成到国防机器人系统,服务美国及全球客户 [3][16] Innodata业务分析 - 公司通过生成式AI测试评估平台(NVIDIA技术支持)扩展AI服务组合,长期受益于大语言模型数据服务需求 [8][10] - 采用"足球与硬币"比喻说明AI数据潜力:当前AI模型训练数据仅相当于硬币大小,而潜在人类知识数据量堪比足球 [7] - 2024年预期营收增长率40.3%,但预期盈利下降19.1%,客户群已成功实现多元化 [9][11] Fastly业务发展 - 边缘云平台通过单行代码简化AI应用更新流程,覆盖美国、亚太和欧洲市场 [13] - 2025年预期营收和盈利分别增长8.7%和16.7%,过去30天盈利预期上调10% [14] - AI Accelerator解决方案提升开发者工具效率,支持生成式AI应用开发 [12] AeroVironment技术布局 - 业务分为无人系统、游荡弹药系统和MacCready Works三大板块,主要服务美国国防部和国际盟友 [15][16] - 产品线涵盖无人机系统、地面机器人、有效载荷集成及火星直升机等高端装备 [17] - 当前财年(2026年4月截止)预期营收和盈利分别增长26.1%和33.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