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搜索文档
 去旅游、品美食、看科普 一张电影票根“+”出消费新活力
 央视新闻· 2025-10-18 14:45
 电影市场表现与产业转型 - 2025年全年国内票房已超过441亿元 [1] - 行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 [1] - 国产影片在特效制作和视觉效果方面的优秀表现展示了中国电影工业技术进步 [1]   科技赋能与“电影+”新业态 - 新质生产力对电影产业全面赋能,释放“科技+文化”的融合消费潜力 [1] - “中国电影消费年”举办,带动“跟着电影去旅游”、“品美食”、“去科普”等“电影+”业态创新 [1] - 电影产业已成为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   影视旅游消费案例(青岛) - 电影《蛟龙行动》实景片场成为热门打卡地,提供沉浸式体验互动 [3][6] - 青岛影视取景地成为旅游目的地,国庆期间太平山观光索道单日客流量达约1万人次 [8][11] - 国庆假期期间,青岛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8% [13]
 向“新”而行,消费市场活力更足(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10-18 06:13
 消费市场活力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湖北零售业和餐饮业累计交易额达526.06亿元 [1] - 同期网络零售额103.2亿元,同比增长15.3% [1] - 今年前8月湖北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19.2% [3] -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湖北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036.34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12.9% [8]   消费方式创新 - 依托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跨境电商实现商品“隔夜达全球” [2] - 天门市已构建“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的全链条体系,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约7000家,电商平台注册店铺超1.3万家 [2] - 湖北莱依窕服饰有限公司去年日均发货10万单,年销售额达13亿元,新基地建成后目标销售额20亿元 [2] - 天门服装已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仓投用后当地消费者最快次日收货 [3]   消费技术创新 - 潜江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约870亿元 [4] -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四季有虾”,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潜江冬虾上市量达2.4万吨,实现产值21.9亿元 [5] - 今年上半年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鲜活小龙虾交易量达17.7万吨,交易产值75.27亿元 [5] - 今年前8月湖北省限上餐饮营业额增长6.3% [6]   消费内容创新 - 五峰县推动茶产业与研学、科技、文旅深度融合,今年前8月接待游客347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综合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31% [7] - 湖北已建成投运文旅综合体项目104个,带动避暑、冰雪、演艺等业态发展 [8]
 前三季度武汉CPI同比上涨0.3%,居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
 长江日报· 2025-10-17 19:25
 武汉市CPI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武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涨幅持续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二 [1] - 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较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显示消费内生动力增强 [4] - 预计四季度CPI将延续“温和波动、总体平稳”的运行态势 [4]   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电子产品加速迈向智能化、生态化,厨卫小家电价格同比上涨2.0%,智能家居设备上涨2.2%,可穿戴设备上涨3.2% [1] - 贵金属饰品价格显著上涨,金饰品价格同比上涨39.1%,铂金饰品上涨20.9%,反映居民资产配置与消费偏好转变 [2] - 国庆中秋假期汉街商圈等高端商业区客流量密集 [3][5]   服务消费驱动 - 服务消费成为拉动价格回升主引擎,景点门票价格同比上涨6.8%,电影演出票上涨2.4% [1] - 个性化服务需求走俏,美容美发洗浴价格上涨4.2%,宠物服务价格上涨3.7% [1] - 假日经济、赛事、演艺、旅游等消费热度持续,支撑服务消费 [4]   基础民生价格稳定 - 民生基础类价格保持稳定,鲜菜价格前三季度平均下降6.8%,猪肉、粮食、食用油等主要食品价格普遍回落 [4] - 受国际油价走低影响,汽柴油价格降幅超过7% [4] - 价格平稳的食品和能源为服务与升级类消费腾出更多空间 [4]
 年轻正当多穷游
 虎嗅APP· 2025-10-17 17:36
 旅游行业消费趋势 - 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次达8.88亿,同比增加1.23亿人次,但总消费8090.06亿元仅增加1081.89亿元,呈现量增价减特征 [3][4] - 人均日消费为113.8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98%,显示整体旅游消费力减弱 [4] - 头部民宿及乡村酒店入住率可达90%以上,但价格较去年同期普遍降低10%以上,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4]   年轻消费群体行为变化 - 95后游客成为出游主力,其预订人次占比居首,05后独立旅行趋势显著 [5] - 年轻群体偏好非传统抠门玩法,如租帐篷替代酒店、租赁电子设备、选择低价机关食堂餐饮,社交平台省钱攻略盛行 [5] - 消费行为引发争议,如免费营地人满为患、对收费景点的负面评价、利用规则漏洞取消订单等,反映与传统穷家富路价值观的冲突 [5]   旅游服务商业模式调整 - 部分民宿及乡村酒店通过拓展周边业务如咖啡、餐饮、亲子活动维持总收入稳定,抵消降价影响 [4] - 行业面临年轻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追求体验而非奢华服务的挑战,需适应低成本高性价比需求 [5][20]   社会文化与旅游观念演变 - 年轻一代对省钱、抠门等概念脱敏,大方讨论分享,体现物质攀比心态减弱和向内求的认知变化 [20] - 移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使旅居、数字游民等模式成为可能,解放了年轻群体的生产力与流动性 [19][20] - 穷游被视为开阔视野、构建真实认知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缓解社会内卷导致的视野狭隘问题 [21][22]
 经济跨台阶、民生增福祉 上海徐汇区亮出“十四五”高分答卷
 中国发展网· 2025-10-17 15:48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全栈布局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38天建成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 [3] - 已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755家大模型企业和62个备案大模型(占全市61%),总产出达千亿规模 [3] - 拔节生长的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创新创业载体带来算力、算法、语料、资本、人才等要素保障 [2]   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 - 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预计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一 [2] - 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数智中心等高能级功能组团整体规划、次第呈现 [3] - 深入推进242项重点改革任务,在40多个领域探索形成全国、全市“首创” [4]   商业消费与文旅融合 - “十四五”期间全区商销总额突破8000亿元,社零总额突破1300亿元 [5] - 深化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赛娱经济等新业态,每年举办大型演唱会、重大体育赛事等近50场次 [5] - 放大徐汇滨江“全球新品首发新地标”效应,打造浦江游轮、低空观光、无人机秀“水陆空”文旅新场景 [6]   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 - 推进“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让约21万户居民享受到幸福安居 [2] - 108个城市更新项目全面推进,2100万平方米的重大工程次第呈现 [3] - 建成40个功能复合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28家社区长者食堂 [9]
 甘肃敦煌力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设立千万元会展专项资金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1:31
 推介会概况 - 2025年10月1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2025敦煌"会展季"暨冬春旅游优惠政策推介会 [1] - 推介会旨在展示敦煌文旅与会展产业魅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吸引近300名行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参会 [1] - 与会嘉宾观看城市和会展宣传片 当地政府官员介绍文化底蕴和发展环境 表达合作诚意 [1]   会展产业发展基础与成效 - 敦煌成功举办各类重要会议、论坛、节会赛事2000余场次 参与人数超过百万人次 [2] - 产业发展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 丰富的旅游资源 优良的基础设施 [2] - 设立1000万元会展专项资金 对国际性、全国性展览给予10万至30万元补助 [2] - 设立2500万元会展经济发展政府引导资金 打造国际化会展服务体系 [2]   冬春旅游优惠政策 - 设立每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敦煌文化研学季" 推出冬春旅游"八大优惠"措施 [3] - 门票优惠包括莫高窟等市属景区门票半价 特定人群享受折上半价或免票 [3] - 服务升级措施包括莫高窟开放洞窟增至10个 配备资深讲解 各景区推出冬春特色服务 [3]   行业合作与前景 - 战略合作代表高度评价敦煌文化底蕴和会展资源优势 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3] - 相关企业单位现场签订多项战略合作协议 包括《丝绸之路(敦煌)会展联盟战略合作协议》 [3] - 行业代表表示将积极拓展合作领域 助推文旅及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3]
 透视“十四五”蓝图与改变|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当下 “活”进生活
 央视网· 2025-10-17 09:33
 文化内容产业趋势 - 国产动画电影中文化题材备案立项占比从2016-2020年约20%大幅上涨至2025年8月的近50% [3] - 传统文化IP通过现代化叙事手法实现创造性转化 例如哪吒角色从单一英雄主义反抗转变为寻求理解与认可的普通人共鸣 [3][5] - 神话典故如孙悟空、哪吒、白蛇等成为大银幕上的主流内容 从书页走向街头并融入日常生活 [1][7]   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 - 汉服等国风服饰已从舞台服装进入日常穿着 仅在短视频平台就有近5000万人尝试 [9] - 文化旅游形态发生转变 游客更注重沉浸式文化体验 例如追寻影视作品中的场景或传说地点 [11] - 社交媒体推动传统文化共情 如苏轼诗句"怀民亦未寝"引发7万次讨论 将古典孤独感转化为现代情感共鸣 [9]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 - 全国博物馆总数在2024年达到7046家 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13] - 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加速 全国已有41.3%的博物馆完成改造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三维文物采集数量五年增长6倍 [13] - 数字化技术提升观赏体验 例如故宫博物院数字展厅可展示像素级别高达数十亿的名画 实现从"只能看"到"看得清"的转变 [13]
 武汉前三季度消费数据透露哪些信号
 长江日报· 2025-10-17 09:07
 武汉市CPI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武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持续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1] - 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武汉市CPI涨幅位居第二[1] - 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较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3]   消费升级趋势 - 厨卫小家电价格同比上涨2.0%,智能家居设备价格上涨2.2%,可穿戴设备价格上涨3.2%[1] - 消费电子产品加速向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1] - 金饰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39.1%,铂金饰品价格上涨20.9%,反映资产配置与消费偏好转变[2]   服务消费驱动 - 文旅热潮带动景点门票价格同比上涨6.8%,电影演出票价格上涨2.4%[1] - 个性化服务需求旺盛,美容美发洗浴价格上涨4.2%,宠物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7%[1] - 服务消费成为拉动价格回升的主要引擎[1]   基础民生价格稳定 - 鲜菜价格前三季度平均下降6.8%,猪肉、粮食、食用油等主要食品价格普遍回落[2] - 受国际油价走低影响,汽柴油价格降幅超过7%[2] - 价格平稳的食品和能源为服务与升级类消费腾出更多空间[2]   市场前景展望 - 消费内生动力增强,核心CPI连续回升显示市场活力持续释放[3] - 假日经济效应持续,赛事、演艺、旅游等消费热度不减[3] - 四季度武汉CPI预计延续"温和波动、总体平稳"运行态势[3]
 蜀道迎宾 川渝共启艺术盛会
 四川日报· 2025-10-17 08:26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6日在四川大剧院开幕 [3] - 该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时隔28年再次回到成都举办 [3] - 本届艺术节首次采用川渝两地共同承办形式 在四川启幕 在重庆闭幕 [3]   开幕式亮点 - 开幕式上演了四川原创舞蹈诗剧《蜀道》 该剧以李白诗篇和五丁开道等典故演绎古蜀道历史 [4] - 演出内容涵盖李冰治水 文翁化蜀 剑阁峥嵘等巴蜀文化元素 [4] - 演出尾章展现了蜀道从天堑变为通途的古今对比 获得全场热烈掌声 [4]   活动内容与特色 - 艺术节期间将举办文华奖评选 特邀剧目展演 惠民演出 美术展览及艺术评论等一系列活动 [4] - 川渝两地携手推出“戏剧双城记” 美术作品展 杂技魔术展演 以及非遗展 数字艺术展等多元内容 整体活动将持续至年底 [4] - 艺术节广泛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 以增强年轻群体参与感 打造全民艺术盛会 [5]   文旅融合举措 - 艺术节成为“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与“雄奇山水·新韵重庆”携手共建巴蜀文旅走廊的亮眼名片 [3] - 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 川渝共同推出“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文旅特色场景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文旅线路 [4] - 通过拉近艺术与公众距离 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在更大范围释放节会效应 [4]
 文化IP擦亮地方名片,“硬件更新”更需“内容焕新”
 证券时报· 2025-10-17 07:48
 政策支持与行业背景 - 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挖掘传统文化IP市场价值,打造服务消费新场景 [1] - 专家认为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对扩大服务消费有积极促进作用 [1]   文化IP剧场演出案例 - 广东普宁英歌情剧场通过《古潮之火》等五个篇章的实景演出,结合九维空间投影矩阵、大型旋转舞台等特效设备,打造充满潮汕风情的视听盛宴 [2] - 英歌情剧场在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平均上座率达八成,最高晚场满座,剧场二期预计2026年春节前完工,将新增小剧场及NPC互动等 [2] - 拉萨文成公主剧场在2025年国庆期间推出沉浸式文旅活动,10月1日至3日日均接待游客突破3000人次,同比增长30% [3] - 文成公主剧场通过“文成福袋”商家联动计划,成功将观剧游客引导至周边商业街区,形成“观剧—消费—再观剧”的良性循环 [6]   文化消费新场景与业态 - 深圳东门步行街通过融合特色美食、非遗手作、科技体验等元素打造新型文化消费场景,并注重保留历史文脉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4] - 原新白马服装批发市场正打造大湾区首个“动漫+游戏+虚拟偶像”全产业链二次元商业综合体,将引入万代等头部品牌及全息演唱会系统等设施 [4][5] - 业内人士指出商业步行街更新需“景点化”并强调文化主题,加入沉浸式演出等活动运营以盘活商业 [5]   对消费与经济的拉动效应 - 普宁英歌情剧场吸引外地游客,带动当地餐饮和住宿等衍生消费 [6] - 文成公主剧场通过挖掘传统文化IP价值,实现文化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有效拉动区域消费协同增长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