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
搜索文档
云智汇科技(01037.HK)股价异动 公司携手优必选开展全球战略合作
格隆汇APP· 2025-09-22 23:00
核心事件 - 云智汇科技全资子公司云智汇深圳与优必选科技签署人形机器人业务潜在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1] - 合作旨在实现技术、市场及资源共享互补 共同建立全球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 [1] - 云智汇深圳负责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全球销售、营销及售后服务 优必选负责研发、制造及技术支持 [1] 合作状态 - 谅解备忘录项下交易可能进行或可能不进行 尚未就特定合作项目订立正式协议 [1] - 订约方将根据实际情况磋商并订立正式协议 同时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1] - 公司将于适当时候根据上市规则另行公告 [1] 市场影响 - 公司股份将于2025年9月23日上午九时起恢复买卖 [2] - 董事会确认除披露内容外不知悉导致股价或成交量波动的其他原因 [2] - 公司确认不存在须披露以避免虚假市场的情况或内幕消息 [2]
云智汇科技:股价及成交量不寻常波动 业务营运维持正常
智通财经· 2025-09-22 22:57
公司战略合作 - 云智汇科技全资子公司云智汇深圳与优必选科技签署人形机器人业务潜在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1] - 合作旨在实现技术、市场及资源共享互补 共同建立全球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 [1] - 云智汇深圳负责人形机器人全球销售、营销及售后服务 优必选负责研发、制造及技术支持 [1] 合作执行状态 - 谅解备忘录项下交易存在不确定性 尚未就特定合作项目订立正式协议 [1] - 双方将根据实际情况磋商具体合作项目并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1] - 公司将于适当时候根据上市规则另行公告合作进展 [1] 市场反应与运营状况 - 公司确认除披露的合作信息外 不知悉导致股价及成交量波动的其他原因 [2] - 公司业务营运维持正常 集团业务及财政状况未发生重大变化 [2] - 公司股份将于2025年9月23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 [2]
云智汇科技(01037):股价及成交量不寻常波动 业务营运维持正常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22:57
合作框架 - 云智汇科技全资子公司云智汇深圳与优必选科技签署人形机器人业务潜在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1] - 合作旨在实现技术、市场及资源共享互补 共同建立全球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 [1] - 云智汇深圳负责人形机器人全球销售、营销及售后服务 优必选负责研发、制造及技术支持 [1] 合作状态 - 谅解备忘录项下交易可能进行或可能不进行 尚未就特定合作项目订立正式协议 [1] - 订约方将根据实际情况磋商并订立正式协议 同时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1] - 公司将于适当时候根据上市规则另行公告 [1] 市场影响 - 公司股份价格或成交量出现波动 但董事会确认不知悉具体原因 [2] - 公司业务营运维持正常 集团业务营运及财政状况无重大变化 [3] - 公司股份将于2025年9月23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 [3]
诺科达科技发盈喜 预计年度股东应占溢利约1142.7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2 21:08
财务业绩 - 公司2025财年预计实现股东应占溢利约1142.7万港元 较2024财年亏损5060.7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投资物业公允值收益大幅增加至7452.2万港元 较2024财年2624.3万港元增长184% [2] - 金融资产出售收益净额约1411.8万港元 2024财年无重大金额记录 [2] 会计处理变动 - 拨备项目由2024财年计提4303.1万港元转为2025财年冲回1456.9万港元 产生正向影响 [2] - 递延税项由569.4万港元增至3926.4万港元 增幅达589% [2] - 2025财年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1188.9万港元 2024财年无重大金额 [2] 战略转型 - 公司2025年初启动业务转型升级 重点盘活无锡资产商业价值 [3] - 依托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着力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建设与运营 [3] - 通过AI RaaS运营中心和国际营销中心推动产品展示与全球化销售 [3]
诺科达科技(00519.HK)盈喜:预期2025财年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约1142.7万港元
格隆汇· 2025-09-22 21:05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录得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约1142.7万港元 而上一财年同期录得亏损约5060.7万港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业务转型 - 公司于2025年初启动业务转型升级 深度盘活无锡资产的商业价值 [1] - 依托集团发展战略和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方向 着力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 [1] - 通过集团AIRaaS(机器人即服务)运营中心和国际营销中心的赋能 推动产业园智能机器人的产品展示和全球化销售 [1] 战略目标 - 以资产转型的协同效应 不断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和资产增值 [1]
诺科达科技(00519)发盈喜 预计年度股东应占溢利约1142.7万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21:03
公司业绩扭亏为盈 [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约1142.7万港元 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约5060.7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 [1] 业绩改善主要驱动因素 [2] - 投资物业公允值收益大幅增加 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的约2624.3万港元增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的约7452.2万港元 [2] - 拨备计提情况显著改善 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计提拨备约4303.1万港元 而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冲回拨备计提约1456.9万港元 [2] - 出售金融资产收益净额约1411.8万港元 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无重大金额 [2] - 递延税项大幅增加 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的约569.4万港元增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的约3926.4万港元 [2]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1188.9万港元 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无重大金额 [2] 业务转型升级战略 [3] - 2025年初启动业务转型升级 深度盘活无锡资产的商业价值 [3] - 依托集团发展战略和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方向 着力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 [3] - 通过AI RaaS运营中心和国际营销中心的赋能 推动产业园智能机器人的产品展示和全球化销售 [3] - 以资产转型的协同效应 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和资产增值 [3]
石头科技跌5.33% 开源证券年内高位两度喊买入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17:15
股价表现 - 2025年9月22日收盘价200.22元 单日跌幅5.33% [1] - 2025年2月21日盘中触及年度高点272.42元 [2] 机构评级与观点 - 开源证券于2025年2月17日及27日连续发布研报 均维持"买入"评级 [2] - 研报强调公司有望成为AI机器人技术下游应用标杆企业 [2] - 2024年第四季度在积极产品及营销策略下收入超预期 [2]
石头科技:累计回购约37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17:04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22日累计回购股份约37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1424% [1] - 回购成交最高价219.16元/股 最低价175.01元/股 [1] - 已支付总金额约7387万元人民币 [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智能机器人及相关硬件业务占比99.78%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22% [1] 公司市值数据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519亿元人民币 [1]
中外记者看深圳 | 科创梅林,“玉树”于成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2 16:18
公司业务与产品 - 玉树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 聚焦技术转化与场景落地 [2] - 公司已成功研发并推出无人驾驶清扫车 智能分拣机器人 巡查无人机等多元化产品 [2] - 公司构建了“全场景智慧环卫解决方案” 从清洁 分拣到巡查全流程赋能城市服务 [2] - 在智创中心通过“人机协同”模式高效收集动作数据 为机器人行为训练提供关键支撑 [3] - 机器人可模拟日常家庭服务场景 如端茶倒水 整理衣被 清扫地面 倾倒垃圾等 [3] 行业与区域发展 - 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从传统城区转型为“科创第一街” 成为创新热土 [2][4] - 梅林街道产业空间规模仅占全区5% 但贡献了全区约50%的工业产值 [4] - 梅林街道聚集大量独角兽与瞪羚企业 其中独角兽企业总估值占全市29% [4] - 梅林街道凭借三山环抱的生态优势与便利生活资源 吸引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落户 [4] - 深圳梅林高端制造业依托扎实产业根基与政府支持 有望持续突破释放更强产业动能 [4]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成功举办,聚合“三大件”成产业新焦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16:01
聚合智能产业市场规模与前景 - 全球聚合智能三大件(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近2400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将超1200亿美元 [1] - 低空经济市场预计2030年达万亿元规模 产业化需依靠家用飞行器普及实现突破 [10] -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近四年复合增长率或为23% 预计2028年达千亿美元规模 [12] 技术融合与产业链协同 -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具备技术同源、链条相通、应用融合特征 可成为产业出海新引擎 [1] - 电动飞行汽车依托新能源驱动和多旋翼设计 借助汽车产业链聚合优势降本增效 [4] - 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电机产业链共性强 机器人重材料创新 新能源汽车重材料强度 航空电机重热管理 [10] - 航空与汽车产业在感知、计算、安全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上具备复用性 汽车供应链优势助力低空飞行器降本 [11] - 智能汽车是Physical AI核心载体与具身智能压力测试场 需应对多模态融合、多场景整合、毫秒级响应等挑战 [5] 产业化路径与发展建议 - 推动制造环节降本增效 加快形成规模化优势 促进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迎来"电动汽车时刻"跨越式发展 [3] - 通过整车企业延伸供应链、跨领域合作及搭建共性技术平台 推动单一部件企业向聚合领域拓展 [3] - 同步布局国内外市场 将国际市场作为第二起跑线 抢占全球蓝海机遇 [3] - 低空出行赛道将形成三个万亿级细分领域:主机制造、基础设施、运营服务 电动航空成为低空经济核心突破口 [6] - 具身智能落地需提升现有范式生产效率(如18-24个月实现投入产出正循环)或推动生产力体系重构 [11] 技术创新与突破方向 - 全球300余款飞行汽车处于研发阶段 通过虚实融合孪生平台可将研发周期从五年缩短至两年 [5] - 人形机器人需重视"腿足具身智能" 通过标准任务验证技术能力 解决手部与腿部智能问题 [5] - AI算法和云端基础设施在汽车与机器人间高度共通 智能驾驶技术可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 [6] - 具身智能需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场景下"复杂场景精确物理建模难"和"未知变化应对能力弱"难题 [11] - 机器人通过VLA模型整合视觉、语言和行为多模态信息 实现复杂环境自主决策与执行 [13]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进展 - 低空飞行器可用于城市接驳、低空文旅和应急救援三大场景 [6] - 智能具身机器人将率先在工业、物流、零售等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五年内拓展至C端家庭场景 [12] - 智能座舱是智能驾驶后直面用户体验的高商业价值场景 对接互联网AI生态 [5] - 具身智能消费级产品落地关键在于完成产品交付 通过商业化推动技术迭代与供应链优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