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

搜索文档
国际原子能机构:目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没有任何信息显示Khondab重水厂遭到袭击。
快讯· 2025-06-19 17:15
国际原子能机构:目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没有任何信息显示Khondab重水厂遭到袭击。 ...
铀行业点评:SPUT或将重启采购,铀板块三季度有望持续催化
华源证券· 2025-06-19 17: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无 [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Sprott旗下实物铀信托(SPUT)宣布增发融资2亿美元用于购买实物铀,有望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恢复采购,三季度铀现货价格有望回暖,其回归或推升市场情绪并支撑铀价 [4] - 自2025年5月23日美国发布总统行政令以来,全球核能行业催化密集落地,政策驱动效应加速显现 [4] - 三季度有望延续行业催化密集落地态势,成为核能板块关键推动期,下游核电、中游浓缩铀、上游铀矿企业均有望受益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6月16日,Sprott公司宣布旗下实物铀信托基金(SPUT)将以每份17.25美元价格发行1160万份基金单位,总募资约2亿美元,资金用于购买实物铀及相关费用,交易预计6月20日左右完成,需获监管批准 [4] SPUT采购影响 - 按现货价格75美元/磅U3O8计算,2亿美元可采购约1200吨U3O8(约270万磅U3O8),约占2024年现货总量的6.5%,其回归或推升市场情绪并支撑铀价 [4] 行业催化事件 - CEG与META达成长期核电供电协议;中广核矿业发布最新销售框架协议,26年基准价格上调;美国军方采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OKLO中标并获得供应合同 [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LEU(浓缩铀环节);UEC、UUUU、CCJ(铀矿环节);OKLO、SMR、NNE(核电环节) [4]
应流股份(603308):深度报告:高端铸造龙头,受益AIDC+航空科技+核聚变产业大趋势
浙商证券· 2025-06-19 16: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5][10][1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应流股份为高端零部件铸造龙头企业,过去5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8.2%/18%、几何平均ROE为6.6%,受益AIDC+航空发动机+核电需求增长;拟发行15亿可转债,加码叶片机匣加工涂层项目、先进核能材料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化升级项目,产能+产品价值量有望大幅提升,应对需求增长[9]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1/5.5/7.4亿元,同比增长42%/37%/34%;对应PE为38/28/21;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10][1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应流股份:高端零部件铸造龙头,“两机”业务构筑增长极 - 业务端:公司建立了以铸造为源头的完整高端零部件生产体系,产品涵盖高端部件、航空科技和先进材料三大领域,未来突出发展“两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业(核能产业和航空产业)”[18][19] - 经营端: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4.2%;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滑5.6%;2019 - 2024年营收CAGR为6.2%,归母净利润CAGR为16.9%;2024年销售毛利率34.2%,同比下降2pct;净利率10%,同比下降2pct;销售费用率1.4%,管理费用率7.9%,财务费用率5%,研发费用率12.1% [23][27] - 治理端:公司实控人杜应流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34.7%的股份;2024年高温合金产品及精密铸钢件产品营收14.7亿元,占比58%,毛利率37%;核电及其他中大型铸钢件产品营收6.4亿元,占比26%,毛利率32%;新型材料与装备营收1.7亿元,占比7%,毛利率32% [29][32] - 拟可转债募资:叶片机匣加工涂层项目预计2026年6月完成建设,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叶10万片、机匣3000件的加工涂层工序生产能力;先进核能材料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化升级项目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生产效率和效能[33] 燃气轮机领域:AIDC驱动需求加速,公司为国内叶片龙头 - 燃气轮机:是旋转式热力发动机,发电可部分代替燃煤发电,超大型IDC/EDC机房使用其发电机组作为电源有启动速度快、节能减排等优势;叶片是核心部件,价值量占比高、制造难度大[37][41][45] - 市场空间:2024年全球燃气轮机市场规模为281.4亿美元,预计2025 - 203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4%;亚太市场2024年规模为104.1亿美元;市场被美日德外资企业垄断,中国市场CR3=88%;核心部件叶片被外资垄断,行业进入壁垒高;主要燃气轮机龙头订单加速[45][46][47] - 应流股份:产品覆盖多款型号燃气轮机,获全球龙头企业认可,具备高难度产品开发和批量化制造能力;2024年燃气轮机产品接单增幅达102.8%,截至2024年底在手“两机”订单超12亿元[58][61] 航空领域:行业需求向上,受益大飞机+低空经济 -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等飞行器的心脏和动力之源,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63] - 市场空间:2023年全球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约为1139.72亿美元,预计2023 - 2030年CAGR为4.12%;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为2929.09亿元;未来20年内全球飞机数量将翻倍;市场被美国通用电气、美国普惠、英国罗罗三家公司及其合资公司垄断;核心零部件在发动机价值拆分中合计占比高[67][68][69] - 应流股份:在航空科技领域布局发动机、直升机和核心零部件等;核心零部件领域为国产大飞机项目提供保障,多款型号机匣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涡轴发动机领域从零部件延伸至整机领域;受益国产大飞机+低空经济发展;可转债募投项目建设中,有望满足一站式采购需求;2025年获海外龙头客户密集访问[76][79][80][89] 核电领域:行业景气向上,公司布局向核聚变延伸布局 - 核电行业:预计2023 - 2035年核电装机规模CAGR约为8.4% [91] - 应流股份:具核一级产品制造资质,2024年交付10台份“华龙一号”核一级主泵泵壳,布局核聚变领域;2025年与沈鼓核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发行可转债投入核能业务6.4亿元;2017 - 2023年核能板块收入从2.2亿元增长至3.8亿元,CAGR为8.25%,毛利率保持40%以上[95][97][98][99] 传统领域:覆盖油气、工程机械、矿机等高端装备,保持稳健 - 公司传统业务产品定位于专用设备高端零部件,下游应用广泛,客户覆盖行业领先企业,2017 - 2023年营收维持10 - 14亿左右、毛利率维持30% - 35% [102][105] 盈利预测 - 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高温合金产品及精密铸钢件产品营收分别为19.1/24.6/31.3亿元;核电及其他中大型铸钢件产品营收分别为2.9/3.5/4亿元;新型材料与装备营收分别为7.6/8.6/9.7亿元[112][113] - 估值分析:选取9家可比公司进行估值比较分析,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1/5.5/7.4亿元,同比增长42%/37%/34%;对应PE为38/28/21;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115]
俄国家原子能公司:部分俄专家已从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撤离
快讯· 2025-06-19 16:36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对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警告 -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总经理利哈乔夫警告,对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打击可能导致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相当的灾难 [1] - 部分俄罗斯专家已经从该核电站撤离,另一部分专家被认为可以留下 [1] -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呼吁以色列当局不要有任何对布什尔核电站进行打击的暗示 [1]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IRNA):伊朗原子能组织表示,由于事先安排,洪达卜核设施目前没有人员伤亡,也不存在对该地区居民的风险。
快讯· 2025-06-19 14:23
伊朗洪达卜核设施情况 - 伊朗原子能组织表示洪达卜核设施目前没有人员伤亡 [1] - 该设施不存在对地区居民的风险 [1] - 此次情况为事先安排所致 [1]
美官员透露美对伊袭击时间!伊朗逮捕18名以色列特工,以军发出最新撤离警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1:01
美伊以军事冲突升级 - 美国高级官员正在为未来几天对伊朗发动袭击的可能性做准备 袭击可能会在本周末进行 [1] - 伊朗警方在马什哈德逮捕了18名以色列特工 指控他们参与制造侦查和自杀式无人机 [2] - 以色列空军开始对伊朗首都德黑兰和该国其他地区发动新一轮袭击 并向阿拉克、洪达卜两地指定区域的居民发出撤离警告 两地均有核设施 [4][6] - 伊朗首次动用"泥石"弹道导弹对以色列发起打击 该导弹是伊朗目前最为先进的两级固体燃料重型导弹 弹头重量达700多公斤 速度可达14马赫 [7][8] - 自13日晚以来 伊朗已向以色列发射超过400枚弹道导弹和超过1000架无人机 其中20多枚弹道导弹击中了以色列城市区域 造成24人死亡、500多人受伤 [8] 特朗普对伊朗核设施的攻击考量 - 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批准了对伊朗的攻击计划 但暂不下达最终命令 以观察伊朗是否会放弃其核计划 [10] - 特朗普在思考如果美国加入以色列战局并向伊朗投放大量掩体炸弹 这些炸弹能否摧毁伊朗戒备森严的核设施 [10] - 特朗普曾专门询问军事顾问 巨型钻地弹是否能摧毁伊朗的3个关键核设施之一福尔多 [11] - 特朗普希望确保此类袭击确有必要、能够真正实现摧毁伊朗核计划的目标 且不会将美国拖入中东的长期战争 [12] 伊朗核问题谈判与俄罗斯立场 - 伊朗否认请求与美国谈判 称不会在胁迫下谈判或接受和平 [13][14] -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愿意继续确保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利益 同时缓解以色列的安全担忧 [18] - 俄罗斯与伊朗之间的互信处于很高水平 俄罗斯不会放弃与伊方在布什尔核电站项目上的合作 [20] - 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协议不包含任何有关国防的内容 俄方曾向伊方提议协助建设防空系统 但伊方对此并无浓厚兴趣 [21] 国际社会呼吁克制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敦促以色列和伊朗立即缓和冲突并实现停火 警告任何新的军事干预都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23] - 法国、德国、英国3国外长及欧盟高级代表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的举措 [23] - 土耳其国防部长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紧急措施以制止"以色列的专横行动" 称以色列的行动正在把地区拖入混乱 [23]
可控核聚变展望:材料与设备攻关(附37页PPT)
材料汇· 2025-06-18 23:25
聚变技术路线 - 聚变反应原理是轻原子核在超1亿℃高温高压下聚合并释放巨大能量,能级在17.6MeV/次反应以上 [5] - D-T聚变因反应截面大、所需点火温度相对最低约1.5亿℃,且燃料获取便捷、能量密度极高(1kg D-T聚变能量≥400万吨石油) [5] - 全球聚变研究主要集中在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两种技术路径,磁约束装置主要有托卡马克、仿星器、磁镜三种类型,惯性约束主要方式是激光和Z箍缩 [8] 磁约束聚变装置 - 托卡马克利用环形磁场+极向磁场形成螺旋形磁力线约束高温等离子体,技术成熟度最高,全球90%聚变研究基于此 [10] - 托卡马克优点包括磁场约束效率高、易实现高温等离子体,缺点包括依赖等离子体电流维持磁场、结构复杂、运行成本高 [10] - 仿星器通过三维螺旋形外部磁场线圈约束等离子体,避免电流引发的不稳定性,代表装置W7-X已实现30分钟氦等离子体放电 [15] - 仿星器优势包括无等离子体电流、适合稳态运行,缺点包括建造成本是同规模托卡马克2-3倍、约束时间短50% [15] 惯性约束聚变 - 通过高功率驱动器在纳秒级内轰击燃料靶丸,利用反冲惯性压力压缩燃料至超高密度 [19] - 优势包括小型化潜力、适合分布式能源布局,缺点包括驱动器效率低、靶丸制备苛刻、能量输出断续 [19] 全球研发进展 - 中核集团未来五年将投入超500亿元用于可控核聚变,重点布局磁约束聚变工程、惯性约束点火技术及聚变-裂变混合堆研发 [25] - 美国私营企业主导技术创新,如CFS融资18亿美元开发高温超导托卡马克,Helion计划2028年实现商用堆并网 [27] - 中国在高温超导、紧凑型托卡马克领域领先,2030年或建成全球首座示范堆 [32] 产业链核心环节 - 超导材料:西部超导是全球唯一具备NbTi锭棒、超导磁体全流程生产能力的企业 [40] - 高温超导:联创光电为"星火一号"混合堆提供高温超导磁体系统,计划2029年完成交付 [44] - 真空系统:合锻智能是国内唯一具备ITER级D形双层真空室整体成型能力的企业 [59] - 偏滤器材料:安泰科技是全球少数具备全钨偏滤器复合部件制造技术的企业 [53] 政策支持 - 国家将可控核聚变列为"探索开发"前沿技术,纳入"双碳"目标战略储备能源 [70] -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支持受控核聚变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 [71] -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累计部署220个项目,安排经费超60亿元 [72]
中信证券:中美核聚变投资加速 从实验堆向商业化前进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09:59
核聚变技术发展现状 - 核聚变技术是能源领域重大技术革命,中美等核能强国均重点发力可控核聚变 [1] - 全球共13家聚变企业设定了2030年前反应堆Q>1的目标,2020年以来全球聚变公司累计投资加速提升 [1] - 托卡马克运行稳定性较高,制造难度相对较低,成为目前最主流路线,全球聚变反应堆中托卡马克占比最高(79台) [1][2] 核聚变技术路线与挑战 - DT反应为最容易实现的聚变过程,反应温度达上亿度,需磁体约束或惯性约束方式容纳等离子体 [2] - 当前托卡马克装置存在三大问题:运行时长不足(EAST装置最高实现超千秒运行)、中子辐射损伤材料、氚燃料短缺 [3] - 解决方案包括:应用高温超导材料提升磁体性能、采用钨材料替代铍、通过Li-6增殖实现氚循环利用 [3] 核聚变投资与产业链 - 聚变实验堆投资规模达百亿量级,反应堆投资占比约40%,磁体和堆内构件占反应堆成本分别为28%和17% [1] - 2024年全球聚变领域股权投资规模达17.4亿美元,2021-2024年投资规模显著提升,主要投入来自中美 [4] - 美国能源部为聚变创新研究提供1.07亿美元资金,BEST系统将于2027年完成建设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 [4][5] 国际核聚变项目进展 - ITER项目由多国共同参与,计划产生500MW聚变功率,但进度低于预期(全功率运行时间从2035年推迟到2039年) [4] - 中国押注托卡马克进入第一梯队,美国技术路线多元,中美聚变研发节奏加快 [4] - 紧凑型燃烧等离子体聚变能综合研究系统(BEST)将在2027年完成建设,推动核聚变从实验室向工程应用跨越 [5]
可控核聚变行业深度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可控核聚变行业、核裂变行业 - **公司**:Helion Energy、西部超导、精达股份、上海超导、合锻智能、国光电器、安泰科技、旭光电子、雪人股份、综合科技、佳电股份、中广核矿业、中国核建、中岩大地、利伯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全球核聚变技术发展迅速**:各国加大资本和政策支持,创新型国企融资增加,中美涌现创新公司;托卡马克、仿星器及 FRC 装置技术路线均有进展;超导材料和 AI 赋能加速核聚变发展,预计 2040 年成本或与风电看齐 [1][3][4] -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重要进展**:EAST 装置和中国环流器 3 号刷新记录,托卡马克装置取得重大突破;中科院等离子所加快项目招标,上海聚变科学研究中心启动大装置招标,规模不亚于国际先进水平 [1][5] - **可控核聚变技术面临挑战**:核心挑战是实现足够高的温度、密度和时间积累;需利用磁场约束等离子体,规避外壁腐蚀,但磁约束控制难以避免湍流现象,需要构造足够耐腐蚀、高温高压材料 [1][6] - **全球主要国家加大对可控核聚变投资**:截至 2024 年 7 月,投资额同比增长 57.2%,达 71 亿美元;私营公司如 Helion Energy 获重要融资,其 FRC 路线发展到第七代 Polaris,具有较大潜力 [1][7] - **核裂变与核聚变是相反过程**:裂变是重原子分裂释放能量,聚变是轻元素合成,需极端条件 [1][8] - **人工智能在核聚变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模拟预测、数据分析和处理,优化反应堆几何形状和运行参数,提高核聚变效率和稳定性;AR 模型应用可大幅提升研发效率 [3][4][10] - **核聚变技术的创新路线**:主要包括仿星器、磁镜装置和场反转配置(FRC);FRC 具有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与运行成本低、商业化潜力大的特点 [9] - **惯性约束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商用民用领域应用较少,但已实现重大进展;代表性的装置包括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和法国 ELM,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九院的神光一二装置也取得显著成果 [11] - **ITER 项目不断取得有序进展**:计划 2034 年启动运行,2036 年进行全池试验,到 2039 年开始氘氚核聚变实验;尽管多国合作带来一定分歧,但仍是全球最具规模且最为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 [14] - **中国三代堆及四代堆发展潜力巨大**:三代堆以华龙一号为代表,四代堆包括高温气冷堆与快堆,高温气冷堆已投产,快堆正在建设中;中国进入举国体制时代,在三代堆拓展到四代堆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融合堆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15] - **核融合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拆分明确**:典型托卡马克项目总投资规模约为 1000 亿元,其中超导材料占比最大,为 40%以上;偏滤器及包层材料占比 20%左右;电源系统占比 15%以上 [16] - **FRC 装置的电源系统要求较高**:关键点在于线圈电流迅速上升以达到磁场反转效果,对瞬间关闭和放开的要求极高,通常需要相关电容器和真空开关来实现微秒级别的瞬间能量释放 [17] - **核裂变领域部分公司表现突出**:综合科技、佳电股份等公司在三代堆业绩释放及四代堆储备方面表现突出;中广核矿业签订长协合同显示出较高业绩弹性;中国核建、中岩大地、利伯特是核电施工建设方面的重要标的 [18] - **旭光电子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具有优势**:早在 2020 年就与等离子所合作过长脉冲、高功率电子管项目,为国内独供角色;电子管作为高耗能耗材,使用周期一般为一年左右 [20] - **2024 - 2026 年是三代堆业绩强释放期**:2022 年核准的 10 台机组不会立即开工建设,审批和建设需要时间;从 24 年开始到 26 年,将是三代堆业绩强释放期,三代堆相关标的业绩确定性非常高 [21] - **核聚变与裂变板块整体投资前景较好**:无论是裂变还是可控核聚变,从三代堆到四代堆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都具有较强投资前景;三代堆有确定性增长,可控核聚变更具估值和业绩弹性 [22][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以来,可控核聚变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裂变和核聚变领域都获得了相对不错的超额收益 [2] - 谷歌 DeepMind 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合作,以及普林斯顿团队在 2024 年 2 月和 10 月实现了突破性的 AR 模型应用,将等离子体温度提高了 1000 万倍 [10]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九院的神光一二装置在惯性约束核聚变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11] - 中科院 BEST 项目于 2025 年 3 月顺利完成顶板浇筑,标志着工程进入全面分区完工交付阶段 [12] -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 2025 年 3 月以来持续进行核心设备招标,包括预算金额达 2 亿元的 170MHz 回旋管及 3500 万元低温透屏测试冷箱 [13] - 中岩大地在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上表现优异,已获得超过 3 亿元订单,并且随着核电机组数量增加,每年至少会有三四台基础设施项目,对其业绩有较大推动作用 [18] - 利伯特专注工业模块设计,其业绩弹性较高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