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母婴
icon
搜索文档
英氏控股IPO:业绩增长疲态尽显用近4成收入营销、研发费用率<1% 除米粉外辅食全靠代工、频因品控问题遭控诉
新浪证券· 2025-08-12 16:32
IPO募资计划 - 公司向北交所递交IPO申请并获受理 拟募集资金3.34亿元 其中0.72亿元用于湖南英氏孕婴童产业基地(二期)创新中心建设项目 0.48亿元用于婴幼儿即食营养粥生产建设项目 0.73亿元用于产线提质改造项目 0.47亿元用于全链路数智化项目 0.94亿元用于品牌建设与推广项目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9.74亿元 同比增长12.29% 归母净利润2.11亿元 同比下降4.36% [1][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2.96亿元、17.58亿元、19.74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37.35%、35.67%、12.29% [3]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2.20亿元、2.11亿元 同比变动64.91%、87.67%、-4.36% [3]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5.40亿元 同比增长12.29% 扣非净利润0.79亿元 同比增长4.73% [3] 业务构成 - 2024年婴幼儿辅食收入15.24亿元 同比增长5.48% 占总收入77% [5] - 婴幼儿卫生用品收入3.4亿元 同比增长31.28% 占比17% [5] - 儿童食品收入0.95亿元 同比增长159.7% 占比5% [5] 核心业务增速下滑 - 婴幼儿辅食销售额增速逐年下滑 2022-2024年增速分别为50.21%、40.26%、5.48% [1][6] - 婴幼儿辅食作为营收占比最大业务(77%)其增速下滑直接影响公司整体业绩 [6] 费用结构 - 2022-2024年销售费用分别为4.54亿元、6.02亿元和7.21亿元 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5.04%、34.26%和36.53% [8] - 同期研发费用仅为0.06亿元、0.09亿元和0.17亿元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43%、0.52%、0.87% [8] - 销售费用率高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8] 生产模式与品控风险 - 除米粉为自产外 其余辅食品类均采用委托加工模式 [2][10][11] - 2024年米粉产能利用率为72.53% 纸尿裤85.06% 成长裤85.73% 纸尿片16.79% [11] - 代工模式存在品控风险 在黑猫投诉、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出现多起产品质量投诉案例 [2][11][13][16] - 公司招股书明确提及代工模式下暗藏食品安全风险 [11] 研发与创新能力 - 截至2024年底公司仅拥有6项发明专利 其中两项为2023年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继受所得 [10] - 重营销轻研发导致产品与同行同质化严重 多数产品创新力度不足 [10]
品牌商家在淘宝闪购扩大生意半径,66个品牌月成交破千万
观察者网· 2025-08-12 11:00
淘宝闪购平台表现 - 淘宝闪购月成交突破百万的非餐品牌商家达395个 其中66个品牌突破千万 覆盖3C数码 美妆个护 运动户外 服饰 百货 母婴 宠物等多个品类 [1] - 接入平台的品牌门店数量显著:Apple授权专营店超3000家 屈臣氏门店超3800家 名创优品门店4500家 小米门店达7000家 [1] - 7月新入驻品牌数量增长110% 新上线非餐品牌门店超过12000家 8月持续吸引联合利华 自然堂 古今 英氏YeeHoO 基诺浦等新品牌入驻 [5] 品牌业绩增长数据 - 小米之家在淘宝闪购的日均订单相比5月上线初期增长4倍 智能手表 电脑硬件 生活电器等品类环比增速翻数倍 [4] - 名创优品7月超半数门店成交翻倍 1000多家门店成交翻两倍 新客占比达78%以上 重庆 佛山 东莞 珠海 沈阳 长春等城市增长显著 [4] - 屈臣氏618期间单日订单接近5万单 创近年新高 近场订单带动天猫官方旗舰店整体订单相比日常增长5倍 7月获美妆个护行业订单量和成交额双第一 [5] 即时零售模式优势 - 门店发货结合30分钟达的即时消费体验有效扩大品牌商家生意半径 [1] - 近场配送满足用户应急需求(如移动电源 数码配件) 改变消费习惯的同时为门店带来新客和创收 [4] - 平台流量势能与品牌供应链优势结合 扩大线下门店服务人群和商品适配度 实现三方共赢 [4] 平台生态与战略价值 - 品牌入驻后可同步在淘宝 高德地图 支付宝 饿了么等阿里系平台获得曝光 大幅提升销售机会 [6] - 形成"远场旗舰店+近场闪电店"互补模式 打通线上线下零售生态 [7] - 重构消费场景解决突发需求 激活全域会员提升复购率 盘活实体网络降低履约成本 [7] - 构建覆盖全品类全场景的零售生态 在多平台良性竞争格局下带动品牌商家稳定增长 [7]
【大行报告】中泰国际:中报业绩期将集中验证基本面,市场有理由高位整固
金融界· 2025-08-12 10:37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市场维持高位盘整态势 成交量缩减至2009亿港元 显示资金观望情绪升温 [1] - 恒指预测PE回归2018-2019年中枢 风险溢价处历史低位 AH溢价创近六年新低 [1] - 8月进入港股季节性淡季 中报业绩期将集中验证基本面 市场有理由高位整固 [1] 行业板块分化趋势 - 上游资源板块受反内卷政策驱动供给收缩 盈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1] - 科技与消费赛道中 关注自主可控领域(半导体/AI算力) [1] - 生育补贴受益链(母婴/本地生活)成为消费赛道潜在关注点 [1] 市场交易数据 - 港股昨日(11日)成交量缩减至2009亿港元 [1]
中泰国际:中报业绩期将集中验证基本面,市场有理由高位整固
金融界· 2025-08-12 10:37
港股市场态势 - 港股市场维持高位盘整态势 [1] - 昨日成交量缩减至2009亿港元显示资金观望情绪升温 [1] - 恒指预测PE回归2018-2019年中枢风险溢价处历史低位 [1] - AH溢价创近六年新低 [1] 中报业绩期影响 - 中报密集业绩期临近板块分化或加剧 [1] - 8月进入港股季节性淡季中报业绩期将集中验证基本面 [1] - 市场有理由高位整固 [1] 行业板块机会 - 上游资源板块受反内卷政策驱动供给收缩盈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1] - 科技与消费赛道中关注自主可控(半导体/AI算力) [1] - 生育补贴受益链(母婴/本地生活)值得关注 [1]
新华视评丨别让政策红利被市场吞噬
新华网· 2025-08-12 10:31
政策红利与市场反应 - 政府近期推出包括发放育儿补贴和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在内的多项政策 旨在减轻家庭育儿负担[1] - 部分商家以促销活动变化为借口暗自提高母婴产品价格 导致政策红利被实质性抵消[1] 消费者反馈与价格变动 - 大量家长反映网购的奶粉 纸尿裤和辅食等母婴产品价格近期上浮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1] - 价格上浮幅度直接抵消了部分补贴金额 对消费意愿产生负面影响[1] 行业监管与市场秩序 - 商家利用政策红利期谋利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 需引起行业关注[1] - 降低生育成本的政策举措不应成为商家变相涨价的契机[1]
开屏消费观|奶粉纸尿裤涨价了?记者走访调查:市场价格稳定
搜狐财经· 2025-08-11 22:29
政策与市场反应 -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明确2025年起对一孩至三孩家庭每年发放3600元补贴,预计惠及超2000万婴幼儿家庭 [2] - 政策公布后,社交平台出现奶粉、纸尿裤涨价传言,部分截图显示单品标价上涨5%至10%,引发家长焦虑 [2] 线上价格调查 - 爱他美白金版3段幼儿奶粉7月底价格为186.07元/罐,8月7日降至179.07元/罐,价格不升反降 [3] - 京东平台查询飞鹤、贝因美、美赞臣、金领冠、合生元等品牌,未发现普遍性涨价情况,部分产品因促销活动价格波动下滑 [6] - a2等品牌官方旗舰店客服表示"未收到产品涨价通知",价格波动属于正常市场现象 [6] 线下价格调查 - 登康贝比昆明爱琴海店销售人员表示近期奶粉和纸尿裤未涨价,且推出促销活动如购买奶粉赠送婴儿车、纸尿裤买二送一 [9] - 小太阳母婴店市场专项推广员张竹松表示品牌商品未涨价,网上传言多为个人媒体账户宣传,育儿补贴与涨价无必然联系 [9] - 婴格、沃尔玛等销售人员表示未收到涨价通知,部分产品因店内活动比电商更便宜 [10] 行业价格体系分析 - 母婴行业价格体系复杂,线上线下、不同平台、不同店铺之间存在价差,导致部分消费者误解涨价 [10] - 部分品牌通过"升级配方"或"更换包装"提价,或缩减优惠力度间接推高实际成交价,但整体市场未出现涨价潮 [10] - 主流品牌奶粉和纸尿裤价格保持相对稳定,部分产品因促销活动价格下降 [10]
猝不及防!“育儿通胀”要来了
商业洞察· 2025-08-11 17:23
育儿补贴政策与市场反应 - 国家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承诺向三岁以下婴儿发放育儿补贴并减免幼儿园大班保教费 [4] - 部分母婴商家在政策发布后迅速涨价,如贝因美婴儿奶粉从191元涨至269元,涨幅达40% [6] - babycare纸尿裤价格从257元上涨至318元,涨幅61元,其他母婴产品如辅食和奶瓶也出现不同程度涨价 [9] 商家套利行为分析 - 母婴产品涨价现象与零售商自主行为相关,品牌方未直接参与 [9] - 类似现象在历史政策中多次出现,如"汽车下乡"补贴导致微型客车价格上涨,抵消补贴效果 [12] -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被商家利用,通过提高基准价使补贴失效,甚至有商家伪造交易记录套取补贴 [14] 国际案例与解决方案 - 韩国过去20年投入380万亿韩元应对少子化,但生育率仍全球最低,补贴引发"育儿通胀",如月子中心交易金额年均增长23.6% [16] - 建议构建"补贴-定价-监督"闭环体系,包括电商平台价保功能、价格波动预警机制和消费者举报渠道 [16] - 需全社会参与监管,防止补贴资金被投机链条截留,才能真正提升生育意愿 [17]
【大行报告】中泰国际8月港股策略:市场高位整固,β普涨转向α掘金
搜狐财经· 2025-08-11 15:53
港股市场策略展望 - 建议把握回调窗口布局政策与产业共振双主线:自主可控突围、技术突破方向(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半导体、AI算力)和政策受益方向(钢铁、水泥、煤炭等上游周期行业、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龙头、母婴产业链、本地生活及文娱休闲服务)[1][6] - 恒生指数预测PE已修复至2018-2019年水平,风险溢价处于历史低位,AH溢价指数创近六年新低,市场整体估值扩张空间明显收窄[1] - 中国经济前瞻数据7月边际趋弱,下半年政策难有总量强刺激,美元阶段性反弹及美国财政部发债引发的流动性收缩或驱使港股进入高位震荡阶段[1] 经济数据与政策 - 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 3%(二季度5 2%),名义GDP增速3 9%,平减指数连续九季为负(-1 3%),经济修复呈分化——出口投资强劲,消费地产承压[3] - 7月制造业PMI仍处收缩区间,服务业PMI回落,印证复苏基础尚不稳固[3] - 政治局会议重申稳中求进,短期难有强劲总量刺激措施,聚焦结构性改革,政策将聚焦结构性托举,重点关注提振新基建、优化供给端、持续改善社会保障等[3] 国际贸易与美联储政策 - 特朗普"对等关税"框架基本明确,以"对美投资"为要价置换关税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显著下降,但中美博弈短期内料反复拉锯[4] - 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3 0%,剔除关税扰动后内需疲弱,消费与私人投资增速从一季度1 6%骤降至1 1%,名义GDP同比4 5%创2021年Q1以来新低[4] - 美联储内部降息分歧趋向再平衡,市场对9月启动降息周期的预期概率已飙升接近90%[4] 港股资金流动与盈利预期 - 港股通年内净流入8,790亿港元(超去年总量),国际资本显著分化——被动型基金净流入147 8亿美元,主动型基金净流出81亿美元[5] - 恒指2025/2026年预测盈利增速2 7%/8 5%,上游资源板块受益反内卷政策引领改善,10年期国债收益率>1 7%支撑盈利上修动能[5] - 行情正由β普涨向α个股挖掘切换,中期破局需美联储降息落地、中美贸易摩擦实质缓和及AI商业化加速兑现[5] 行业投资机会 - 自主可控突围、技术突破方向: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半导体、AI算力等[6] - 政策受益方向:反内卷核心(钢铁、水泥、煤炭等上游周期行业)、基建催化(雅江水电工程驱动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龙头估值修复)、消费弹性(生育补贴落地提振母婴产业链、本地生活及文娱休闲服务)[6]
母婴产品偷偷涨价?须用监管守好百姓“奶粉钱”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09:13
母婴产品涨价风波 - 近期社交媒体反映奶粉、纸尿裤和辅食等母婴产品出现涨价现象,但多家品牌否认与育儿补贴政策相关,解释为"618大促结束恢复原价"或"平台活动差异"[1] - 消费者担忧政府育儿补贴和学前教育免费政策推出后,部分商家可能借机"哄抬物价",将民生补贴转化为企业利润[1] - 中消协曾于今年2月点名批评商家"涨价套取补贴"行为,类似韩国"育儿通胀"现象显示政府补贴常被价格上涨抵消[1] 涨价原因分析 - 奶粉行业过去几年陷入价格战导致价格普遍下行,当前市场处于价格体系修复阶段[2] - 母婴商品作为刚需品,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价格波动可能源于促销周期变化[2] - 母婴行业渠道分化严重,零售商和经销商拥有较大自主定价权,可能导致终端价格波动[2] 监管与行业规范 - 需要监管部门建立更健全的价格监测机制和综合监管行动,及时调查异常涨价行为[2] - 建议有关部门联合电商平台加强价格监控,对哄抬物价行为严格查处[2] - 母婴行业需规范价格体系,企业应加强渠道管理并实现价格统一透明[3] - 商家利用政策补贴牟利属于高风险行为,需严守商业道德底线[3]
全国收录母婴商户超10万家!美团母婴行业将亮相深圳优博会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08:21
2025深圳优生优育博览会概况 - 展会将于8月23-2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 展位面积超10000平米 预计吸引超300家参展商及50000+观众 [1] - 设置7大展区 涵盖辅助生殖 妇幼保健 早教托育等数十个类别 覆盖"备孕-育儿-成长-健康"全周期 [1] - 南方都市报推出《优博会风向标》系列报道 为母婴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推动行业资源高效配置 [1] 美团母婴行业参展情况 - 美团母婴隶属美团服务零售易生活业务部 核心价值为"本地化精准连接 助力门店长效经营" [1] - 平台已覆盖全国超300个县市 收录商户超10万家 过去半年超6000万用户浏览或购买母婴服务 [1] - 选择优博会因其"全周期生态"优势 可联合月子中心 产康机构等商户满足宝妈全链条需求 [2] - 利用"深港联动"特色触达跨地域客群 广东作为生育率大省母婴市场潜力巨大 [2] - 与爱帝宫 禧月荟等口碑商户打造专属会场 旨在洞察行业趋势 提供更贴合需求的经营方案 [2] 母婴行业现状与美团解决方案 - 行业痛点:家庭对月子中心稳定性担忧 90后00后宝妈需求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掌控 [2] - 计划推出"孕产无忧服务包" 整合产前检查 孕期护理 产后月子等为套餐 [3] - 举措帮助商家提前锁定客户提升效率 同时让孕妈妈降低机构风险 [3] - 将展示母婴行业数字化成果 与伙伴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