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

搜索文档
海拍客两年亏1.35亿存货激增101% 20亿负债高悬假货争议引信任拷问
长江商报· 2025-07-14 07:40
公司概况 - 母婴产业互联网平台海拍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登陆港股主板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1] - 公司通过整合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供应链为企业客户提供产品组合覆盖低线市场消费升级[1] - 按2024年交易额计公司成为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行业最大交易及服务平台市场份额达101%[2] 商业模式 - 经营模式从早期平台抽佣转为"平台抽佣+自营"双轮驱动自营业务营收占比从604%提升至777%[1][3] - 截至2024年底平台连接约4200名注册卖家及29万名注册买家覆盖中国31个省份超3000个村县[2] - 2024年平台总交易额达110亿元但数字平台业务收入持续下滑从354亿元降至229亿元占比从395%降至222%[2][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1032亿元增速陷入停滞[4] - 同期净利润从1012万元转为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135亿元[1][4] - 整体毛利率从439%下滑至325%两年下降114个百分点主因自营业务毛利率仅15%[3] - 存货压力激增截至2025年4月底存货达15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01%[3] 资本运作 - 2015-2019年完成6轮融资顺为资本复星高瓴等机构参与顺为持股1637%为第一大机构股东[6] - 2024-2025年多家机构撤资公司斥资3500万美元回购股份并发158亿美元承兑票据[6] - 负债净额从1733亿元增至200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350%[6] 运营风险 - 频发假货争议贝亲可么多么等品牌否认授权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03条投诉涉及奶粉纸尿裤质量问题[1][7][8] - 董监高薪酬逆势增长2024年支付董事薪酬4817万元预计2025年将达760万元同比增长5777%[7]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2022-2024年分别为-133亿元-600万元-112亿元[6]
海拍客港股IPO,婴幼儿配方奶粉贡献7成收入,毛利率逐年下滑
格隆汇· 2025-07-10 17:28
行业背景 - 县域市场成为中国消费增长的新蓝海,具有熟人经济、线下交易主导等特征 [1] - 2024年85%的新生儿出生于低线市场,带动婴童产品、营养补充剂需求 [1] - 2024年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规模达1.9万亿元,占整体市场73.5% [19] - 行业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8%,2029年低线市场占比将达75.8% [19] 公司概况 - 海拍客专注于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超7成收入来自婴幼儿配方奶粉 [1] - 总部位于杭州,杭州共有232家A股和61家港股上市公司 [3] - 公司成立于2015年,2016年平台交易额达10亿元 [3] - 获得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投资,但2020-2025年多次遭股东撤资 [3] - 创始人赵晨持股42.62%,为单一最大股东 [6] - 核心团队多为阿里巴巴前员工,包括创始人赵晨、吴涛和COO徐虹 [7] 商业模式 - 采用轻资产平台模式连接制造商、经销商与零售商 [12] - 收入来源包括数字平台佣金(占比从39.5%降至22.2%)和自营业务(占比从60.4%升至77.7%) [13] - 解决传统多层经销模式导致的高采购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10][12] - 2024年在低线市场交易平台中市场份额10.1%,排名第一 [1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95亿、10.67亿、10.32亿元 [16] - 毛利率从43.9%降至32.5%,净利润从盈利101.2万转为亏损7882.5万 [16] - 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1.31亿、1930.1万、2576.9万元 [16] - 净流动负债从18.03亿增至21.32亿元,主要因可转换优先股归类为流动负债 [16] 运营数据 - 平台交易额从149.35亿元降至109.66亿元 [14][23] - 注册卖家从2450家增至4241家,注册买家从24.98万增至28.95万 [22][24] - 覆盖全国31个省级区域,超过3000个县域及村庄 [22] - 婴幼儿配方奶粉收入占比从77.4%微升至78% [14] 竞争环境 - 面临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综合电商平台竞争 [17] - 竞争对手包括抖音、快手等内容电商和宝宝树、孩子王等垂直平台 [18] - 2024年行业整体规模2.6万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4.9% [19] 发展战略 - 从规模导向转向盈利聚焦模式 [13] - 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用于生态合作、科技能力建设、战略收购等 [26] - 推出自有品牌喵小侠,拓展自营业务 [3]
净利润暴跌2991.35%,阿里系“学徒”海拍客冲刺港股IPO
观察者网· 2025-07-10 14:1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10.32亿元,同比增长19.16%、下滑3.22% [1] - 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02亿元、-0.52亿元、-0.78亿元,同比暴跌2991.35%、50.4% [1] - 2023年收入10.67亿元,销售成本6.65亿元,毛利4.01亿元,但销售及分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合计4.04亿元,导致亏损0.3亿元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达20.01亿元,主要源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11] 业务模式 - 母婴垂直电商平台,连接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的供需,2024年交易额86亿元,市场份额10.1% [3] - 平台拥有4200家注册卖家,覆盖31个省市的290000家注册买家 [3] - 收入主要来自向卖家收取基于交易额的佣金 [3] - 自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60.4%提升至2024年77.7%,其中基础自营业务5.8亿元(56.2%),自有品牌业务2.22亿元(21.5%) [5] - 自有品牌业务已孵化92个品牌,包括喵小侠,拥有38000名付费买家 [5] 融资与负债 - 2015-2020年完成多轮融资,累计金额超2.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远瞻投资、华兴资本、复星等 [7][8] - 2024年因未完成对赌协议,公司以总计约1098万美元回购部分D轮优先股 [9] - 同期发行总赎回价1.58亿美元的承兑票据以偿还剩余优先股 [10] - 2025年股东批量撤资进一步加大负债压力 [11] 管理团队 - 三位创始人赵晨、吴涛、肖建涛均来自阿里巴巴,曾参与天猫国际、聚划算等项目 [3] - 首席运营官徐虹曾任阿里巴巴资深经理,负责阿里旺旺、淘金币等项目 [6]
北交所消费服务产业跟踪第二十一期(20250706):生育政策密集出台或将刺激行业发展,关注北交所母婴行业相关标的
华源证券· 2025-07-07 17: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政策出台有望鼓励生育,刺激母婴行业发展;北交所消费服务股股价多数下跌,部分行业市盈率和市值有变化;多家公司有业务进展和合作协议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刺激母婴行业发展 - 国家“三孩”政策放开,各地出台育儿补贴等政策,预计出生人口或维持稳定,母婴人群年轻化刺激行业发展 [6] - 2024 年出生人口 954 万,自 2017 年以来首次回升,2018 - 2024 年母婴消费市场规模从稳步上升,2024 年达 76299 亿元,预计 2027 年达 89149 亿元 [3][9] 母婴行业细分领域情况 - 乳制品行业:2024 年市场零售规模约 5216.70 亿元,预计 2026 年达 5966.60 亿元;2024 年奶类产量因生鲜乳供需失衡下降,预计 2025 年达供需平衡;线上零售额占比增加,未来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趋势或深化;2021 - 2024 年生鲜乳平均价格下降 20.43%,乳企加强奶源控制 [16][20][21] - 婴幼儿辅食行业:全球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1798.6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2257.1 亿元,复合增长率约 4.6%,2029 年有望增至 2921.3 亿元;中国市场 2024 年规模约 559.1 亿元,2019 - 2024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 8.9%,预计 2029 年达 817.5 亿元;我国渗透率低但市场规模处于第一梯队,2025 年规模有望超美国 [25][29] - 母婴连锁店行业:2024 年我国母婴门店连锁化率不及 50%,连锁门店数量和终端销售额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8.5%和 9.1%,预计 2025 - 2029 年分别为 7.2%和 8.9%;线上销售占比从 2019 年的 26.9%增至 2024 年的 46.7%,预计 2029 年线上线下占比趋于均衡;2024 年三线及以下城市母婴专卖店市场规模占比 65.5%,但连锁化率约 30%,低于一二线城市,其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规模增长率高 [32][34][39] 北交所母婴行业相关公司 - 已上市公司:骑士乳业主营生鲜乳等;无锡晶海主营支链氨基酸等 [44] - 拟上市企业:南方乳业主营各类乳制品;孕婴世界主营母婴连锁;英氏控股主营婴幼儿辅食等 [44] 北交所消费服务股情况 - 2025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4 日,北交所消费服务产业企业多数下跌,市值涨跌幅中值为 - 2.41%,7 家公司上涨,秋乐种业等位列涨跌幅前五;北证 50、沪深 300、科创 50、创业板指周度涨跌幅分别为 - 1.71%、+1.54%、- 0.35%、+1.50% [46] - 本周市盈率中值由 52.4X 升至 53.2X,总市值由 1216.82 亿元升至 1239.22 亿元,市值中值由 22.10 亿元降至 21.71 亿元 [48][52] 行业估值情况 - 泛消费产业:市盈率 TTM 中值由 73.7X 降至 70.6X,佳合科技等市值涨幅居前 [57] - 食品饮料和农业:市盈率 TTM 中值由 47.3X 降至 44.1X,秋乐种业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58] - 专业技术服务:市盈率 TTM 中值由 28.2X 降至 27.0X,国义招标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63] 公司公告情况 - 一致魔芋挖掘魔芋产业增量市场方向,通过技术升级等抢占高附加值赛道 [66] - 瑞华技术 5 万吨甲基苯乙烯装置开车成功,获发明专利 [67] - 龙竹科技与中林绿碳签订《竹基材料合作框架协议》,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67] - 欧福蛋业年产 150 吨食品级溶菌酶生产线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产品将出口 [67]
29万小镇母婴店托举之下 海拍客“背债”闯关港交所
华尔街见闻· 2025-07-03 04:15
公司概况 - 海拍客是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行业最大的B端电商平台,2024年总交易额110亿元,市场份额10.1% [1] - 公司成立后5年内完成6轮融资,资方包括顺为资本、复星国际、高瓴等 [1] - 创始人团队具有阿里系背景,CEO为天猫国际创始人赵晨 [9] 业务模式 - 平台整合品牌方与母婴店,提供"厂家直供+跨境购"服务,覆盖29万家注册母婴店,遍布全国3000个县村 [12] - 收入来源包括交易额2.3%-2.6%的佣金和品牌营销服务5%-10%的佣金 [14] - 2024年自营业务交易额7亿元,SKU超1000个,贡献56%营收 [2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0.23亿元同比下滑3.3% [20] - 经调整净利润2577万元(剔除优先股影响) [7] - 毛利率从43.9%降至32.5%,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29] - 过去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累计流出2.5亿元 [36] 资本结构 - 2024年因对赌失败累计回购3500万美元股份并发行1.58亿美元承兑票据 [5] - 优先股账面价值24亿元计入金融负债,导致负债净额20亿元 [6] - 2024年新增1.15亿元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 [36] 行业挑战 - 2023年新生儿数量降至900万,母婴行业进入存量竞争 [22] - 综合电商平台价格战挤压垂直电商空间 [23] - 平台75%销售额依赖婴幼儿配方奶粉,10%来自纸尿裤 [18] 战略转型 - 推出自有品牌"喵小侠",曾进入15000家门店并在电商平台取得品类第一 [27] - 膳食补充剂品牌毛利率从30.1%提升至36.5%,2025年前四月营收增长85% [33][34] - 计划通过IPO募资深化奶粉品牌合作、扩大采购规模及IT基础设施建设 [32] - 探索东南亚市场出海机会 [34] 运营数据 - 注册买家从24万增至29万,但实际交易买家稳定在17万 [21] - 平台总交易额从150亿元缩减至110亿元,单笔订单减少70元 [27] - 2024年缩减营销投入,广告开支同比降60%至2244万元 [30]
英氏控股IPO前分红近亿:销售费用率36%高同行,研发费用率不足1%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33
公司IPO及财务表现 - 英氏控股冲刺北交所IPO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西部证券 [2] - 2024年营收19.74亿元 同比增长12.29% 但归母净利润2.11亿元较2023年2.20亿元下滑 [2][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40亿元 同比增长12.29% 扣非净利润7889.23万元 同比增长4.73% [4]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55.18% 57.85% 57.46% 高于行业均值近15个百分点 [5] 业务结构及行业环境 - 婴幼儿辅食业务占比77.40% 卫生用品占比17.27% 儿童食品占比4.81% [4] - 婴幼儿辅食毛利率61.17% 卫生用品毛利率41.66% 与行业水平基本一致 [5] - 中国新生儿数量2022-2024年分别为956万 902万 954万 出生率从2016年13.57‰降至2023年6.39‰ [4] 分红及股权结构 - 2023-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6000万元 2025年4月再派发3400.08万元 [2][6][7] - 无控股股东 三位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52.02%股份 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至2027年 [8] 费用结构及募资用途 - 2024年销售费用7.21亿元 费用率36.53% 高于行业均值27.75% [9][10] - 平台推广费占销售费用41.60% 主要用于天猫 京东 抖音等电商推广 [9][10] - 研发费用率0.87% 远低于行业均值2.03% 2024年研发投入1714.83万元 [11] - 拟募资3.34亿元 其中9405.80万元用于品牌建设 7169.43万元用于创新中心建设 [9]
英氏控股北交所IPO:电商推广费一年超3亿,关联股东“临门”低价退股
新浪财经· 2025-06-30 21:18
公司概况 - 英氏控股已完成IPO辅导并被北交所受理 计划在北交所上市 [1] - 公司构建了四大品牌矩阵 包括"英氏"婴幼儿辅食、"舒比奇"婴幼儿卫生用品、"伟灵格"营养食品和"忆小口"儿童食品 [1] - 2022-2024年婴幼儿辅食销售额国内市场排名第1 [2] - 2024年营收接近20亿元 净利润超过2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2.96亿元、17.58亿元、19.74亿元 同比增速从2023年的35.67%降至2024年的12.29% [3]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2.20亿元、2.11亿元 2024年同比下降4.36% [3] - 辅食产品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79.75%降至2024年的77.40% 增速放缓 [3] - 婴幼儿卫生用品销售收入从2.59亿元增长至3.4亿元 [3] - 儿童食品和营养食品增速较快 但2024年合计占比仅5%左右 [3] 销售费用 - 2022-2024年销售费用分别为4.54亿元、6.02亿元、7.21亿元 平均销售费用率超过35% [3] - 线上渠道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64.16%提升至2024年的69.69% [5] - 平台推广费从2022年的1.51亿元增至2024年的3亿元 年均增速近40% [5] - 2024年平台推广费占销售费用的41.6% [6] - 平台使用费及佣金从2022年的4648.52万元增至2024年的1.12亿元 [8]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552.98万元、921.24万元和1714.83万元 研发费用率从0.43%提升至0.87% [8] - 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同业公司如汤臣倍健、贝因美、百亚股份和可靠股份 [8] 行业现状 - 婴幼儿辅食赛道面临出生率下降导致的原有市场萎缩和代工企业泛滥导致的品控问题 [8] - 产品渗透率正在增长 但由于存量市场有限 竞争加剧 [8] - 品控将成为企业形成护城河的关键点 [8] 生产模式 - 2022-2024年委托生产产品金额分别为2.06亿元、3.39亿元和4.17亿元 占采购金额比例从39.83%提升至55.10% [9] - 主要代工产品为婴幼儿辅食 存在品控问题投诉 [9] 募资计划 - IPO拟募集资金约3.34亿元 用于产业基地建设、营养粥生产、产线改造、数智化项目和品牌推广等 [9] 股东变动 - 2025年1月和4月 多个股东以14.90元/股的价格通过大宗交易转让股份 [10] - 接盘方包括创业板公司可孚医疗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持有1.07%股份 [10] - 停牌前公司市值突破90亿元 折合每股约60元 [10] 股权结构 - 董事长马文斌、副总经理万建明和彭敏合计控制52.02%股份 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1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4亿元 同比增长12.29% 净利润8116.93万元 同比增长5.36% [11]
年收10亿,母婴电商跑出一个IPO,顺为投了5轮
36氪· 2025-06-30 18:09
公司概况 - 母婴电商平台海拍客于6月30日正式递表港交所 IPO 计划募资用于拓展市场及优化供应链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 由天猫国际创始人赵晨创建 采用B2B2C模式 上游对接品牌商/大贸易商 下游面向低线市场母婴店 [2] - 业务模式包括数字平台业务(收取交易佣金)和自营业务(基础自营+自有品牌) 2024年自有品牌达92个 合作制造商153家 [3] 市场地位 - 2024年平台总交易额110亿元 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 连接4200家卖家及29万家买家 核心买家9.3万名 [4] - 2024年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86亿元 市场份额10.1% 为行业最大交易及服务平台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8.953亿元(+19.2%)、10.668亿元、10.324亿元 自营业务占比从60.4%提升至77.7% [6][7] - 数字平台业务收入持续下降 从2022年3.54亿元(占比39.5%)降至2024年2.29亿元(占比22.2%) [6][7] - 2022年盈利101.2万元 2023-2024年转为亏损5654万元和7882.5万元 主要因销售成本及运营开支增加 [10] - 2024年累计亏损达18.543亿元 负债净额20.012亿元 主要来自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 [11] 业务发展 - 2019年推出基础自营业务 2021年拓展自有品牌业务 产品矩阵涵盖儿童零食/辅食/膳食补充剂等 [3] - 自有品牌业务2024年拥有3.8万名付费买家 SKU超1000个 占自营业务收入21.5% [3][7] 股权结构 - 创始人赵晨通过Cross Maze等持股42.62% 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13] - 顺为资本为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16.37%) 累计参与5轮融资 [12][14] - IPO前完成6轮融资 资方包括复星国际/九州通/高瓴等 总融资额超1.9亿美元 [12]
英氏控股拟北交所IPO:利润承压 获客成本逐年高企
犀牛财经· 2025-06-18 15:32
公司概况 - 英氏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北交所受理,有望成为中国"婴幼儿辅食第一股" [2] - 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营母婴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及销售,核心品牌为"英氏"辅食和"舒比奇"卫生用品 [4] - IPO拟募资3.34亿元,用于产业基地创新中心建设、即食营养粥生产、产线改造、数智化及品牌推广项目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12.96亿元增至19.74亿元,复合增长率23.42% [5]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25%至2.10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5] - 销售费用从2022年4.54亿元增至2024年7.21亿元,平均销售费用率超35% [5] - 平台推广费复合增长率超40%,2024年达3.00亿元 [5] 业务结构 - 婴幼儿辅食产品中饼干类占比最高(2024年23.25%),其次为米粉(21.18%)和零食类(11.17%) [7] - 儿童食品占比从2023年4.17%提升至2024年8.88%,显示业务多元化趋势 [7] - 委托生产产品金额占比从2022年39.83%升至2024年55.10% [8] 行业挑战 - 新生儿数量持续走低,灼识咨询预测婴幼儿辅食市场增速将持续放缓 [5] - 电商平台获客成本攀升导致销售费用高企,互联网用户红利消退 [5] - 供应商福建美一和上海京元曾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处罚,委托生产模式存质量风险 [6][8] 募资争议 - 募资用途包含改善办公环境,但未直接扩大外包产品产能 [8] - 过度依赖电商平台导致销售费用与营收增长形成恶性循环 [5][8]
Babycare进驻日本8000+门店,中国母婴品牌破局海外高端市场
北京商报· 2025-06-17 20:11
市场拓展 - 公司凭借"紫盖湿巾"明星单品成功打入日本线下市场,进驻8000多家门店包括阿卡将本铺、西松屋、松本清等,并成为首个进驻日本7-11的中国母婴品牌[1][4] - 日本乐天电商复购用户占比高达50%[1] - 公司在中东市场开出4家门店,入驻全球最大购物中心之一迪拜中心[13] 产品优势 - 紫盖湿巾以2倍于同类产品的面料厚度、远超平均水平的加液率等硬核产品力获得市场认可[4] - 原料采用100%可降解植物纤维,7层过滤EDI纯水,生产车间为十万级洁净标准,每批次经过201项检测,部分指标严于日本本土品牌[6] - 产品包装针对日本消费者偏好进行优化,在右上角增加实物图片,后中国国内包装也沿用此设计[6] 市场策略 - 公司选择"中国品牌"出海而非"中国制造"出海,主动挑战日本等高要求市场[12] - 进入日本市场前展开深入本土化调研,历时两年对1500余名日本消费者进行调研,并保持每月20-50人的持续用户访谈机制[5] - 选品策略聚焦差异化创新产品,如270度"防侧摔"学步防摔枕、感温变色辅食勺等[7] 发展历程 - 从2022年跨境电商试水到2024年线上线下全面开花,历时3年打通日本主流渠道[1][12] - 公司连续6年位列天猫婴童湿巾销售额TOP1[6] - 产品推进采用"试点-反馈-迭代-扩展"模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