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辅食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发钱养娃,有奶粉连夜涨价40%?家长痛斥吃相难看,真相是……
凤凰网财经· 2025-08-14 22:14
核心观点 - 部分母婴用品商家被质疑利用国家育儿补贴政策涨价套利,消费者反映奶粉、纸尿裤等产品价格涨幅显著,如某款贝因美奶粉实付价格从191元涨至269元,涨幅超40% [1][10] - 奶粉品类成为涨价"重灾区",涉及飞鹤、贝因美、伊利等品牌,有消费者称飞鹤某六罐装奶粉合计涨价102元 [5][10] - 纸尿裤价格亦被诉上调,如baby care某款产品涨价43元,涨幅近16% [12] - 辅食和哺育工具如米粉、奶瓶等同样面临涨价质疑 [18] 市场现状与商家回应 - 实地调研显示北京部分实体门店暂未涨价,但销售人员表示未来可能根据厂家通知调整 [2][23][24] - 线上渠道存在价格变动现象,如爱他美某款奶粉从318元/罐调至338元/罐,客服解释为促销结束后的价格恢复 [23] - 伊利、飞鹤、贝因美等公司否认涨价传言,称促销政策调整和渠道价差可能导致消费者感知差异 [3][26][28]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954万人,较2023年增加52万人,为2017年以来首次回升,预计将推动母婴市场进入新消费周期 [28] - 消费者对奶粉和纸尿裤的品牌忠诚度分别达85%和75%,高复购率可能增强商家定价权 [30] - 贝因美2025年Q1净利润4279.61万元,同比增长93.87%,显示行业盈利改善 [32] 价格争议本质 - 消费者质疑补贴政策红利被商家侵蚀,以新生儿月耗5罐奶粉计算,单罐60元的涨幅恰好抵消300元月补贴 [4][10] - 线上线下渠道价差和促销策略变化被指为价格不透明的主因,如飞鹤称无法确认经销商是否存在调价行为 [28]
育儿补贴利好母婴商品,警惕行业默契提价消弭政策善意 | 封面评论
搜狐财经· 2025-08-13 13:56
政策红利与母婴产品市场 - 近期多项政策红利如育儿补贴和免费学前教育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但部分母婴产品商家趁机提高价格,导致补贴金额被抵消 [3] - 社交平台大量家长反映奶粉、纸尿裤和辅食等母婴产品价格上浮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3] - 母婴产品属于市场自主定价,价格波动常见,但近期涨价现象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 [3] 价格监测与行业现状 - 母婴产品终端售价有严密的价格监测系统,比社交平台个例更具说服力 [3] - 电商平台定价系统复杂,大促、优惠券等因素影响消费者到手价,部分价格上浮可能是阶段性优惠收缩的结果 [4] - 母婴产品市场充分竞争,特定品牌商品不具有不可替代性,涨价与降价现象并存 [4] 育儿补贴政策影响 - 育儿补贴政策公布仅半月,大多数地方尚未发放到个人,商家基于收入预期增长预判提前涨价 [4] - 每孩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目前仍是预期收入,尚未转化为实际购买力,不足以支撑销售端快速涨价 [4] - 行业需严防相关企业默契合谋、协调控价行为 [4]
莫将惠民政策用作涨价借口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16
政策红利与行业价格动态 - 政府发放育儿补贴并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以减轻家庭育儿负担 [1] - 商家趁机提高母婴产品价格 涨幅达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 [1] - 价格上浮导致部分补贴金额被实质抵消 影响消费意愿提振效果 [1] 行业监管与价格体系 - 需建立母婴产品价格监测机制 对异常涨价行为进行调查干预 [1] - 应规范母婴行业价格体系 加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管理 [1] - 推动价格透明化以减少市场乱象 保障政策红利有效传导 [1] 受影响产品类别 - 网购奶粉出现明显价格上浮 [1] - 纸尿裤产品价格较前期上涨 [1] - 辅食等母婴产品同步提价 [1]
新华视评:别让政策红利被市场吞噬
搜狐财经· 2025-08-12 10:34
政策红利与市场反应 - 多项政策红利包括发放育儿补贴和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旨在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并提升消费意愿 [1] - 部分商家借促销活动变化为借口,暗中提高母婴产品价格,包括奶粉、纸尿裤和辅食等 [1] - 母婴产品价格上浮幅度为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部分抵消了政策补贴金额 [1] 行业行为与市场影响 - 商家行为导致政策红利被部分吞噬,影响降低生育成本和提振消费意愿的初衷 [1] - 家长在社交平台反映价格上浮现象,显示市场秩序受到扰乱 [1]
新华视评丨别让政策红利被市场吞噬
新华网· 2025-08-12 10:31
政策红利与市场反应 - 政府近期推出包括发放育儿补贴和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在内的多项政策 旨在减轻家庭育儿负担[1] - 部分商家以促销活动变化为借口暗自提高母婴产品价格 导致政策红利被实质性抵消[1] 消费者反馈与价格变动 - 大量家长反映网购的奶粉 纸尿裤和辅食等母婴产品价格近期上浮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1] - 价格上浮幅度直接抵消了部分补贴金额 对消费意愿产生负面影响[1] 行业监管与市场秩序 - 商家利用政策红利期谋利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 需引起行业关注[1] - 降低生育成本的政策举措不应成为商家变相涨价的契机[1]
母婴产品偷偷涨价?须用监管守好百姓“奶粉钱”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09:13
母婴产品涨价风波 - 近期社交媒体反映奶粉、纸尿裤和辅食等母婴产品出现涨价现象,但多家品牌否认与育儿补贴政策相关,解释为"618大促结束恢复原价"或"平台活动差异"[1] - 消费者担忧政府育儿补贴和学前教育免费政策推出后,部分商家可能借机"哄抬物价",将民生补贴转化为企业利润[1] - 中消协曾于今年2月点名批评商家"涨价套取补贴"行为,类似韩国"育儿通胀"现象显示政府补贴常被价格上涨抵消[1] 涨价原因分析 - 奶粉行业过去几年陷入价格战导致价格普遍下行,当前市场处于价格体系修复阶段[2] - 母婴商品作为刚需品,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价格波动可能源于促销周期变化[2] - 母婴行业渠道分化严重,零售商和经销商拥有较大自主定价权,可能导致终端价格波动[2] 监管与行业规范 - 需要监管部门建立更健全的价格监测机制和综合监管行动,及时调查异常涨价行为[2] - 建议有关部门联合电商平台加强价格监控,对哄抬物价行为严格查处[2] - 母婴行业需规范价格体系,企业应加强渠道管理并实现价格统一透明[3] - 商家利用政策补贴牟利属于高风险行为,需严守商业道德底线[3]
母婴产品暗自提价?新华时评:别让政策红利被市场吞噬
搜狐财经· 2025-08-09 19:14
政策红利与母婴产品市场 - 多项政策红利如育儿补贴和免费学前教育逐步推行,旨在减轻家庭育儿负担 [1] - 部分商家借促销活动变化为借口,暗中提高奶粉、纸尿裤和辅食等母婴产品价格,涨幅达十几元到几十元 [1] - 价格上涨导致部分补贴金额被抵消,影响政策实际效果 [1] 消费者与商家行为 - 消费者反映近期网购母婴产品价格上浮,购买同款同数量产品开支增加是判定涨价的关键指标 [1] - 商家应避免将政策红利视为涨价契机,需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优化服务赢得市场 [1] 市场监管与行业规范 - 需加强对母婴市场价格动态的监测,建立价格监测机制并对异常涨价行为及时干预 [2] - 对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商家应依法严惩,同时规范母婴行业价格体系 [2] - 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需进一步管理,促进价格透明化以减少乱象 [2] 政策落实与社会效益 - 确保育儿补贴等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家庭,减轻生育养育负担 [2] - 政策实施需各方共同努力,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
别让政策红利被市场吞噬
新华网· 2025-08-09 10:22
政策红利与市场反应 - 近期多项育儿补贴政策出台,包括发放育儿补贴和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旨在减轻家庭育儿负担 [1] - 部分商家借机提高母婴产品价格,包括奶粉、纸尿裤和辅食等,涨幅达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抵消了部分补贴金额 [1] - 商家以调整促销策略为借口涨价,但实际应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优化服务来赢得市场 [1] 市场监管与行业规范 - 需加强对母婴市场价格动态的监测,建立价格监测机制,及时调查和干预异常涨价行为 [2] - 对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商家应依法严惩,同时规范母婴行业价格体系 [2] - 应促进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价格透明化,减少价格乱象,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育儿家庭 [2]
新华时评·民生无小事|别让政策红利被市场吞噬
新华社· 2025-08-09 10:03
政策红利与市场反应 - 近期多项育儿补贴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出台 旨在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并提振消费意愿 [1] - 部分商家借政策调整之机暗中提高母婴产品价格 包括奶粉、纸尿裤和辅食等品类 涨幅达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 [1] - 价格上浮导致部分家庭获得的补贴金额被实质性抵消 政策效果受到侵蚀 [1] 行业监管建议 - 需建立母婴产品价格动态监测机制 对异常涨价行为及时调查干预 [2] - 应依法严惩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商家 同时规范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管理 [2] - 推动价格透明化是减少母婴市场价格乱象的关键措施 [2] 企业社会责任 - 商家不应将政策红利视为涨价契机 而应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获取市场份额 [1] - 判定真实涨价需依据消费者实际购买记录对比 而非商家宣称的"促销策略调整" [1] - 诚信经营是母婴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准则 [1]
新华时评|别让政策红利被市场吞噬
新华社· 2025-08-09 09:27
政策红利与市场反应 - 近期多项育儿补贴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出台,旨在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并提振消费意愿 [1] - 部分商家借政策红利期暗中提高母婴产品价格,涨幅达十几元至几十元,抵消了部分补贴效果 [1] - 奶粉、纸尿裤和辅食等母婴品类价格上浮现象在社交平台引发大量家长投诉 [1] 行业监管建议 - 需建立母婴产品价格动态监测机制,对异常涨价行为及时干预调查 [2] - 应依法严惩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商家,规范线上线下渠道价格体系 [2] - 推动价格透明化管理是减少母婴市场价格乱象的关键措施 [2] 商家行为准则 - 判定涨价应以消费者实际购买记录为准,而非商家宣称的"促销策略调整" [1] - 行业应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优化服务赢得市场,而非利用政策契机涨价 [1] - 诚信经营和社会责任是母婴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原则 [1] 政策落地保障 - 需多方协作确保育儿补贴直达目标群体,避免中间环节侵蚀政策红利 [2] - 将资金精准投入民生领域才能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