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
搜索文档
嘉宾预告丨清研电子 董事长 王臣将在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发表主题演讲
起点锂电· 2025-10-28 10:17
行业活动与公司参与 -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2] - 同期举办CINE固态电池展及钠电展 活动时间为11月6日至8日 [2][10] - 深圳清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重点支持单位 公司董事长王臣将发表主题演讲《干法电极技术助力全固态电池加速产业化》 [2] 公司技术与研发成果 - 公司专注于干法电极制造技术 实现电极膜成型与集流体复合一体化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5] - 主导开发热压成膜技术 压辊温差控制在±1℃ 确保电极膜厚度与密度稳定 [5] - 实现辊缝在线调节精度±1μm 双面复合成膜速度达50米/分钟 大幅提升产能 [5] - 优化干法混合环节 物料残留率低于0.5% 高效纤维化粘结剂形成稳定结构 [5] - 已搭建国内首条储能电池用干法电极全自动贯通线 并筹建国内首条GWh级全自动干法电极生产线 [5] - 公司申请国家专利70余项 已授权28项 参与起草多项国家 行业及团体标准 [6] 公司背景与定位 - 公司是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成立于2020年8月 [8] - 依托研究院先进储能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产业团队逾20年的技术积淀 [8] - 致力于打造全球粉体成膜技术引领者 深耕粉体成膜技术(PIFs) [8] - 已建成国内最大规模车规级超级电容器干法电极生产线 并率先完成锂电干法电极全自动线的贯通 [9]
沈阳亿纬锂能公司增资至5.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10:0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沈阳亿纬锂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22日,法定代表人为李沐芬 [1][2] - 公司注册资本由3亿元人民币增至5.5亿元人民币,增幅约83% [1][3] - 公司由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14)全资持股 [1][2] - 公司登记状态为存续,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2] - 公司参保人数为42人 [2] 公司经营范围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等 [1][2] - 具体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等 [2] 公司发展动态 - 公司在2025年10月24日完成注册资本变更,由3亿元人民币增至5.5亿元人民币 [3] - 公司在2025年6月6日发生经营范围变更 [3] - 公司在2025年3月12日发生注册地址变更 [3] - 公司在2023年4月12日完成一次注册资本变更,由1亿元人民币增至3亿元人民币,增幅200% [3]
沈阳亿纬锂能公司增资至5.5亿
新浪财经· 2025-10-28 09:35
公司资本变动 - 沈阳亿纬锂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3亿人民币增加至5.5亿人民币,增幅约83% [1] - 此次工商变更显示公司资本实力显著增强 [1] 公司基本信息 - 沈阳亿纬锂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李沐芬 [1] - 公司由亿纬锂能全资持股 [1]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等 [1]
徐州稳力电池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28 09:21
公司基本信息 - 徐州稳力电池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周广慧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万人民币 [1] 公司核心业务范围 - 核心业务包括电池制造与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与销售 [1] - 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1] - 业务涉及蓄电池租赁、光伏发电设备租赁以及充电桩销售 [1] - 公司经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电车销售及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 [1] - 业务还包括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机动车充电销售及充电控制设备租赁 [1] 行业定位与关联 - 公司业务布局覆盖电池产业链、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及储能相关领域 [1] - 经营范围延伸至电气安装服务、建设工程施工等基础设施领域 [1]
亿纬锂能(300014):3Q25盈利能力环比改善;受益于行业需求向上 上调目标价
新浪财经· 2025-10-28 08:42
受益于行业向上,上调2026/27 年盈利预测。公司加速推进海外产能建设,以对冲关税影响。马来西亚 一期消费电池工厂于2025 年1 季度投产,二期储能工厂按规划稳步推进,有望于2026 年1 季度开始量产 交付,港股募资后有望进一步加速海外产能建设,并缓解产能紧张。综合考虑3 季度返利政策抵减影响 及4 季度提价落地,我们小幅下修公司2025 年净利润预测4%至42.0 亿元。考虑到储能和商用车电池需 求强劲,及公司新建产能落地,我们上调2026-27 年净利润11%/15%至70.6 亿/89.5 亿元。基于DCF模 型,上调目标价至94.7 元人民币(原56.5 元),维持买入。 动储出货量高增,维持全年出货目标。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450.0 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 长32.2%。其中3 季度公司收入168.3 亿元,同比增长35.8%。公司全面推进满产满销,前三季度储能/动 力电池出货量48.4G/34.6GWh,同比+35.5%/+67.0%,其中3 季度储能/动力电池出货分别为 19.7G/13.1GWh。根据CESA 数据,2025 年1-8 月,中国内地储能新增招标规模达292 ...
固态电解质工艺及产业化进展展望
2025-10-27 23:22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固态电池行业,特别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1][6][11] * 涉及的公司包括全球领先企业如丰田、本田、日产、三星,以及中国企业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甘峰公司、天赐公司、夏屋公司[6][8][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安全性优势**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本身不可燃,从根本上消除了液态锂电池因有机电解液可燃引发的火灾和爆炸风险[2] * 固态电解质不含氧原子,避免了液态电池在高温下氧气释放助燃的问题[1][2] **技术挑战** * 固态电池的核心挑战是离子导电率低:聚合物和氧化物固态材料的离子导电率分别为10^-6到10^-4 S/cm和10^-6到10^-3 S/cm,远低于传统液体电解质的10^-2 S/cm[5] * 硫化物材料在实验室可达10^-2 S/cm,但实际生产普遍仅达10^-3 S/cm[5][11] * 快充性能与循环寿命存在矛盾:为解决离子导电率低导致的快充问题,采用加热方法会引发副反应,显著降低循环寿命,例如可能从2000次循环降至1000次甚至800次[8] * 界面接触是工艺难题:硬质氧化物材料与正极接触不良,而较软的硫化物更易实现良好接触[5]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遇水会产生硫化氢,目前需通过严格控制生产环境湿度(如空气露点零下40度)解决,但导致成本高昂,一个100兆瓦时产线仅此一项就使每度电池增加一元成本[22] **产业化进展与时间表** * 尚无厂商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大规模量产,即使是丰田等领先企业也未给出具体时间表[8] * 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通常需要约8年时间,包括2年实验室研究、2年小试线、1年中试线及2年大产线建设[16] * 丰田的策略是寻找性能平衡点,通过降低如快充或长寿命等标准以尽早实现产品落地[9] **技术路线与市场误区** * 全球研发路线各有侧重:欧美企业倾向于氧化物路线,日韩企业侧重硫化物路线,中国企业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也积极研发硫化物路线[1][6] * 市场存在对"全固态"与"固液混合"的误解:部分企业宣传的"全固态"产品实为"固液混合"(如在氧化物中添加少量有机溶剂),并未完全解决可燃性问题[1][7] **成本与材料** * 硫化锂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前驱体,成本占比高达70%至80%以上,降低其成本是产业化关键[14][20] * 硫化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固相法(70-80%团队采用,工艺简单但成本高)、碳热还原法(能耗高)、液相法(使用剧毒硫化氢,安全风险大)和气象沉积法(产品质量好但成本最高)[15][16][19] * 最具前景的材料体系是锂、磷、硫、氯等元素的组合,被认为最接近大规模推广[22] 其他重要内容 **结构变化与下一代技术** * 固态电池将导致负极材料重大调整,大概率采用锂金属负极,集流体可能由铜改为不锈钢等材质[10][24] * 正极材料变化较小,只需掺杂硫化物[10][24] * 金属空气电池被视为固态电池的下一代产品,理论容量更大,但技术难度更高,预计2030年后才能取得显著进展[18] **国内研发状况** * 国内团队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研发中,因核心配方掌握在日方手中,难以获得实质性突破,更多依靠自主创新[12] * 国内企业工艺探索各异:甘峰公司采用传统固相法,天赐公司探索液相法,夏屋公司尝试气象沉积法[19]
同兴科技20251027
2025-10-27 23:2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同兴科技(或提及的同心科技)[1] * 公司主营业务为环保设备(除尘、脱硫、脱硝)及催化剂 并积极拓展至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两大新业务领域[2][10] 核心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前三季度整体业绩 *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6.61亿元 同比增长217.88%[2] * 扣非净利润为5,980.47万元 同比增长793.57%[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29亿元 同比增长106.58%[2] * 平均毛利率为25.83% 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11.16% 同比上升5.72个百分点[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为3.66% 同比上升2.51个百分点[4] * 期间费用率为8.34% 同比下降8.83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0.55% 财务费用为负值[4] 第三季度单季业绩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57亿元 同比增长53.43% 但环比下降29.54%[2]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949.16万元 同比增长4,252.3% 但环比下降75.58%[2]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1% 同比上升5.55个百分点 但环比下降13.92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6.4% 同比上升6.81个百分点 但环比下降10.96个百分点[2][4] 订单与偿债能力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 公司在手订单总额为3.87亿元 主要来自除尘、脱硫、脱硝等主营业务[2][9]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9.96% 相比去年末增长2.86个百分点 流动比率为2.49 速动比率为2.29[4] 业务发展战略与进展 “一体两翼”战略 * 公司确立“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一体”指除尘、脱硫、脱硝及低温SCR催化剂业务 “两翼”指CCUS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2][10] * 钠离子电池与CCUS可作为独立或联合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10][11] CCUS(碳捕集)业务进展 * 2025年已签订三笔CCS吸收剂销售合同 总量约30吨 应用于船用碳捕集装置和越南项目 其中两笔已完成供货[2][9] * 公司积极参加国际展会(如马来西亚全球绿色能源盛会、德国汉堡氢能及CCS展览会)展示技术 获得国际客户高度关注[9] 钠离子电池业务进展 * **技术优势**: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优异 零下40度仍能保持约90%容量 安全性优于磷酸铁锂 长期成本有望降至每瓦时0.19元左右[3][7] * **技术挑战**:当前钠离子成本仍高于锂离子 能量密度低于锂离子(如280体系下钠电芯约170安时)[3][7] * **产品开发**:公司主要开发常规型NFPP刀片式50安时单体 已进入下游应用集成测试阶段 包括启停蓄电池和两轮车的小型动力系统[3][16] * **客户与测试**:与华为等头部企业在储能领域合作进行中 头部企业关注材料一致性和加工性能 公司在此方面具备优势[3][9] 两轮车和电源启停领域客户已进入大规模测试阶段 储能领域客户多处于验证阶段[5][6] * **材料性能**:第三代产品充放容量分别为115mAh/g和107mAh/g 用于50安时单体后 极片压实密度达2.1g/cm³ 循环1,000至1,500次后容量保持率近98%[17][18] 第四代材料充放容量提升至132mAh/g和108mAh/g[17] * **市场应用**:钠电池产品(如启停电池、大容量充电宝)已在京东、淘宝等平台上市 用户反馈良好 尤其在低温启动性能和大功率放电方面 欧洲市场对户用储能钠电兴趣浓厚[13][14] 2025年工商储能领域已有示范应用 大型储能技术预计还需2-3年成熟[15] 其他重要信息 产能规划与降本措施 * 公司计划建设正极材料量产线 原计划在寒山地区购地180亩 但因华东用电成本高 正考虑选址西南或西北地区 与多地政府洽谈中[19] * 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自主合成关键原料、配方优化等措施降本 但电解液成本高和大尺寸均匀离子一致性问题是当前挑战[20][21] 潜在风险与关注点 * 第三季度营收和利润环比出现显著下滑(营收环比降29.54% 净利润环比降75.58%) 毛利率和净利率也环比下降[2] * 钠离子电池业务仍处于市场导入和小批量试验阶段 大规模应用和替代受成本制约[3][7] * 大型储能项目的钠电技术成熟和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估计2-3年)[6][15]
宁德时代20251027
2025-10-27 23:2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宁德时代 一家专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全球领先企业 [1] 核心观点与论据: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 2024年底全球市占率达38% 领先第二名21个百分点 [2] * 公司储能电池2024年底全球市占率达36.5% 领先第二名23个百分点 确立动力和储能双轮驱动战略 [2]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041亿元 同比增长13% 环比增长11% 归母净利润185亿元 同比增长41% 环比增长12% [3]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动力市场份额约37% 国内市场份额为43% 其中三元电池市场份额达71% 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约36% [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462亿元 5,368亿元和6,362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0亿元 610亿元和1,100亿元 [4][16] * 2026年动态市盈率约20倍 目标价定为401元 [4][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构建四大创新体系 材料体系创新 系统结构创新 绿色极限制造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6] * CTP技术迭代至第三代 实验室数据显示CTP 3.0智能电池可实现1,000公里续航 [2][6] * 推出A/B电芯设计方案 如铁锂加三元或锂钠混搭 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2][6] * 神行超充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材料 实现大规模4C超充 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续航超700公里 [2][7] * 计划在2025年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具备800公里续航和12C充电能力 充电5分钟补能500公里 体积能量密度达425瓦时每升 [2][7] * 麒麟系列产品实现1,000公里以上续航 支持钠离子与锂离子混合使用 通过AI仿真和颠覆性水冷技术使换热面积扩大四倍 [2][8] * 2025年4月发布新一代逍遥双核电池 采用逍遥双核架构和自生成负极技术 能量密度提升60% 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 [4][11] * 逍遥双核电池首创电电增程技术 已推出钠铁双核 铁铁双核和三元双三元双核电池 [11] * 逍遥超级混动增程器是钠离子首次应用落地 提高低温续航性能并增加纯电子控制精度30% 纯电子续航里程增加10千米以上 [10] * 面向商用车发布天行系列电池 包括超充版 长寿命 长续航和高强度四种类型 [12] * 扩展至全固态电池领域 2023年4月发布凝聚态固液混合半固态电池 计划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小规模量产 [12] 核心观点与论据:业务拓展与全球化 * Vgo换电品牌推出巧克力换电脉块 快换站与智能APP 与各地政府合作快速推进换电业务 [2][9] * 在储能领域 2024年4月发布全球首款5年0衰减可大规模量产的天衡储能系统 [13] * 2024年5月推出全球首款9兆瓦时超大容量储能系统TenderStark [14] * 表后储能产品由子公司新能安科负责 新一代工商储产品采用无液冷空调温控技术及昆仑2.0芯片 PO100产品支持6C放电 [14] * 截至2024年底 整体产能达616 GWh 在建产能219 GWh 实际产量516 GWh 产能利用率76% 拥有13个生产基地 [15] * 欧洲为战略中心 在德国和匈牙利设有工厂 总投资额分别为18亿欧元和73.4亿欧元 计划在西班牙建设50 GWh产能 [15] * 2025年5月12日完成港股二次上市 大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匈牙利项目 [15]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可再生能源和储能 以动力电池为核心 实现移动式能源替代 电动化及智能化 [5]
时代万恒:10月27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19:03
每经AI快讯,时代万恒(SH 600241,收盘价:8.53元)10月2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九届第五次 董事会临时会议于2025年10月27日以通讯方式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调整公司组织架构的议案》等文 件。 2024年1至12月份,时代万恒的营业收入构成为:电池制造销售占比98.59%,其他业务占比0.93%,其 他占比0.49%。 每经头条(nbdtoutiao)——拉1人入伙返1500元,投10万元成亿万富翁?这家公司大肆宣传将房产海外 代币化,有交了钱的人称是"牙签撬动地球" (记者 王晓波) 截至发稿,时代万恒市值为25亿元。 ...
宁德时代山东基地“加码”!
起点锂电· 2025-10-27 18:27
固态电池行业活动信息 -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主题为“聚焦新技术 共建新生态”,规模预计超过1000人 [3][4] - 活动由起点固态电池、起点锂电、SSBA固态电池联盟主办,茹天科技总冠名,同期举办CINE固态电池展、CINE钠电展及2025起点钠电行业年会 [4][20] - 首批参与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鹏辉能源、广汽、一汽、欣旺达、清华大学深圳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众多行业领先公司及研究机构 [4] 宁德时代产能扩张与业绩 - 宁德时代山东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二期扩建环评获批,将在现有产能基础上新增30GWh产能,该项目一期60GWh产能已于2024年5月投产 [6][7] - 山东时代项目为山东省和济宁市“头号工程”,总投资达21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40亿元,总建筑面积51.2万平方米,目标是在2026年形成超100GWh总产能,打造北方最大新能源产业基地 [6][7]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总营收1042亿元,同比增长1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增长41.2% [7] 宁德时代全球布局与业务多元化 - 公司正全力推进全球产能建设,国内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福建厦门等基地大幅扩产,海外匈牙利工厂一期预计2025年底建成,西班牙工厂即将启动筹建,印尼项目规划15GWh产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 [8] - 公司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目标靠拢,在山东推进光储一体化项目,例如在兖州区配套建设总投资18亿元、规模450MW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目前已建成317MW并网发电,累计上网电量达5.8亿度 [8][9] - 公司积极布局储能与换电业务,总投资9亿元的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已完成一期100MW/200MWh建设,累计充电量6800万度,并于2023年起在青岛、济南、潍坊等地成立多家新能源公司 [10][11][12][13] 锂电池材料技术进展 - 沧州中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研发与生产,注册资金2.64亿元,总投资1亿元,为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单位 [16] - 公司自主研发的“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技术,实现与传统产线无缝兼容,通过降低液态电解质固载率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热安全性能 [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