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

搜索文档
量子科技概念盘初走强 吉大正元、格尔软件双双涨停
快讯· 2025-06-12 09:40
量子科技概念股表现 - 量子科技概念早盘走强 吉大正元 格尔软件双双涨停 [1] - 科大国创 神州信息 达华智能 国盾量子等个股跟涨 [1] 行业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VivaTech 2025演讲中表示量子计算正迎来拐点 [1] - 英伟达计划以多种方式与全球量子计算公司合作 [1]
量子科技板块异动拉升 格尔软件、吉大正元涨停
快讯· 2025-06-12 09:37
量子科技板块异动 - 量子科技板块出现异动拉升 格尔软件(603232)、吉大正元(003029)涨停 神州信息(000555)、科大国创(300520)、雄帝科技(300546)、信安世纪等股价走高 [1] - 暗盘资金正涌入这些量子科技相关股票 [1] 英伟达CEO观点 -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巴黎演讲中表示 量子计算正在到达一个拐点 [1] - 英伟达会以多种方式与世界各地的量子计算公司合作 [1]
制备理想单光子源有了新方法
科技日报· 2025-06-12 09:00
研究突破 - 研究团队创新性融合传统与非传统光子阻塞机制 首次提出通用光子阻塞新概念 为制备高纯度 高亮度的理想单光子源提供新方案 [1] - 通用光子阻塞展现出更好的光子反聚束效果 能更有效抑制多光子同时发射 确保每次主要发射一个光子 [2] 技术价值 - 反聚束光子效应是量子信息处理 精密测量等前沿领域的核心资源 光子阻塞效应是实现单光子源的关键物理机制之一 [1] - 通用光子阻塞概念打破单一技术路径限制 将两种现有光子阻塞机制优势相结合构建全新理论框架 [2] 应用前景 - 该研究为实现理想单光子源提供全新方案 有望推动量子通信 量子计算 量子传感等领域所需核心器件发展 [2] - 突破助推量子科技研究迈向新高度 解决高效实现反聚束光子效应这一国际量子光学研究热点问题 [1][2]
【私募调研记录】康曼德资本调研国盾量子
证券之星· 2025-06-12 08:10
国盾量子调研纪要 - 公司业务覆盖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近期业绩情况被重点讨论[1] - 量子通信技术难点包括高效率低噪声单光子探测等,运营商在光纤和用户资源方面具备优势,可能在6G时代探索量子功能应用[1] - 量子通信设备业务以定制化解决方案为主,主要服务于大项目,与传统密码厂商是融合关系而非颠覆关系[1] - 量子计算机目前仅能解决特定问题,在AI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1] - 公司采用量子密钥分发和后量子算法双重安全策略[1] - 量子计算芯片加工工艺与经典半导体芯片类似但技术原理不同,公司芯片来源于与中国科大的合作研发[1] - 量子计算机不会大规模普及,更适合作为经典计算机的补充,当前产业格局尚未成型[1] 康曼德资本机构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册于深圳前海,2013年11月发行首支产品[2] - 2014年3月成为首批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的5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之一,现为协会特别会员[2] - 2014年12月通过中信证券成功发行首支渠道代销产品[2] - 公司定位为全能型轻资产管理公司,汇聚海内外金融专业人才[2] - 投资策略注重顺应市场大势,精准挖掘投资机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健的高收益服务[2]
泉州和济南谁潜力大?泉州民营经济占优,济南呢?
搜狐财经· 2025-06-11 22:53
经济总量与质量 - 泉州2024年GDP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6.5%,三次产业比例为2.0:51.7:46.3,人均GDP14.7万元 [1] - 济南2024年GDP突破1.35万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比例为3.3:33.4:63.3,人均GDP14.2万元 [1] - 济南在经济总量与服务业能级方面占优,省会资源集聚效应使其经济结构更趋优化 [1] 医疗资源密度 - 泉州拥有三甲医院7家,每千人床位6.8张,医疗辐射闽南地区 [4] - 济南拥有三甲医院25家,每千人床位9.3张,依托黄河流域医疗联盟开展跨省远程会诊 [4] - 济南在高端医疗资源集中度和省会医疗协作网络方面优势明显 [4] 高校与科创实力 - 泉州拥有普通高校12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聚焦纺织鞋服数字化、半导体封装等领域 [6] - 济南拥有普通高校52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8%,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量子技术研究院等平台支撑创新 [6] - 济南在高校集群与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占优,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00亿元 [6] 产业竞争力 - 泉州以纺织鞋服、建材家居为根基,新兴产业聚焦半导体、光伏储能,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 [9] - 济南拥有中国重汽、浪潮集团、华熙生物三大千亿级集群,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近50万辆 [9] - 济南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层级方面领先,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与技术含量全面占优 [9] 交通枢纽地位 - 泉州依托福厦高铁、泉州港形成"海铁联运"骨架,2024年货物吞吐量1.2亿吨 [11] - 济南坐拥济南港、济南西站,高铁运营里程520公里,多向辐射高铁网与黄河水运协同 [11] - 济南在内河航运与高铁网络密度方面优势突出 [11] 旅游业与城市品牌 - 泉州以"宋元海洋贸易遗产"为核心,2024年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 [13] - 济南以"泉城山水"为品牌,趵突泉年游客量超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200亿元 [13] - 济南在旅游收入规模与文化IP影响力方面更具优势 [13] 民生福祉与城乡均衡 - 泉州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万元,城乡收入比2.3:1 [15] - 济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万元,城乡收入比2.0: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 [15] - 济南在人均收入水平与社会保障完整性方面占优 [15] 城市实力 - 泉州建成区面积23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34.6万人,城镇化率71.19% [17] - 济南建成区面积86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25.4万人,城镇化率76.2% [17] - 济南在城市规模与城镇化质量方面优势明显 [17] 产业转型潜力 - 泉州聚焦纺织鞋服智能改造、半导体材料、海上风电等,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8.3% [19] - 济南重点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医药、量子科技,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 [19] - 济南在前沿产业布局与科研转化效率方面更具优势 [19] 高光时刻总结 - 泉州在民营经济活力、海洋经济韧性方面独具优势 [21] - 济南在科创生态、高端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领先 [23] - 济南当下综合实力更胜一筹,但泉州的转型潜力值得期待 [25]
四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 量子“芯”突破 中试架“金”桥
四川日报· 2025-06-11 14:06
中试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 - 第二批24家四川省中试研发平台公布 全省中试平台总数达35家 [9] - 全省有数百家各类中试平台 分布在企业、高校院所及独立市场化运行机构 [9][12] - 2023年成都高新区率先全国启动中试平台建设 今年新增44家 累计建成131家省级市级平台 [10][12] - 蜂鸟智造已服务1500个项目 助推300多件产品量产上市 包括智能材质扫描仪、呼吸式捕蚊机等 [12] - 蜂鸟智造发起国内首只中试平台运营的成果转化创投基金 首期规模1亿元 构建"中试+孵化+投资"闭环 [12] - 炒菜机器人项目通过中试平台实现量产 效率提升60% 首批300台投放市场 [9][11][12] 量子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电子科技大学与天府绛溪实验室联合发布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为量子互联网"心脏" [9][13] - 氮化镓量子光源采用LED材料创新路线 突破硅基主流技术 奠定光量子计算芯片基础 [13] - 成都中微达信推出国内首台量子计算测控系统ZW-QCS560系列 纠错响应时间达300纳秒 [9][15] - "岷江2.0"量子测控系统实现可视化、零代码、自动化标定 提升科研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15] - 四川量子科技实现三大突破:固态量子存储器容量世界纪录、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量子纠缠互联新方案 [14]
合肥下好科创先手棋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12
城市排名与产业表现 - 合肥在《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中位列第11名,较2024年上升4位,评估指标包括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可塑性维度 [1] - 合肥聚集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量子科技企业,空天信息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拥有120余家企业 [1] - 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7万辆,同比增长84%,产业链产值达2600亿元,同比增长710亿元,出口量攀升3.2倍 [1] 科技创新政策与布局 - 合肥确立"科技即产业"理念,颁布《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建立市委科创委统筹推进机制,形成"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格局 [2] - 合肥打造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超导核聚变中心等"七大平台",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设立直投型种子基金,构建"大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2] - 合肥已建设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近300家,其中国家级65家,并培育高能级孵化器后备梯队 [2] 金融支持体系 - 合肥构建"股、贷、债、保、担"联动的金融支持体系,实施"共同成长计划",探索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科技保险补贴 [3] - 合肥联合头部投资机构设立近千亿元产业基金群,建立省市区联动的基金招商机制,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 [3] - 金融支持体系以耐心资本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驱动产业持续升级 [3]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 共同打造统一大市场先行区 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 长三角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解放日报· 2025-06-07 10:4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约1/4 [1] -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占全国近1/3,2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1] - 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全域实施,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成效显著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逾30%,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3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0.7个百分点 [2]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7万台(套),揽获2024年近五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 [2] - 首批12个创新联合体成立,征集技术需求305项,组织实施联合攻关项目72项 [2] 产业链供应链能力 - 全国产工业机器人累计下线超5000台,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3] - 大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系统突破多项关键设计建造技术 [3] - 形成围绕沪宁合、沪杭甬的"双三角"网络体系,创新驱动效能显著 [3] 改革开放与互联互通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成立,未来将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 [4]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为企业节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联动接卸"整合沿江13个港口与上海港 [4]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2项已全国复制推广 [4] 对外经贸合作 - 2024年前4个月,苏州进出口增长5.6%,江苏、浙江分别增长5.7%、6.6%,安徽增长14.1% [5] 公共服务与生态治理 - 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超200项,包括跨省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 [6][7] - 智慧巡查技术实现跨省环境数据共享,2024年长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5%,较2018年提升10.4个百分点 [7][8] -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3%,达历史最好水平 [8]
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观察
新华社· 2025-06-06 20:2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 占全国总量约1/4 [1] -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占全国近1/3 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全域实施 [1] - 2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落地 [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智慧化全海域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 从开工到下水仅用11个月 [2]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逾30%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 34% 超全国平均水平近0 7个百分点 [3] - 合肥先进光源面向2028年建成验收冲刺 长三角联合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共创共建 [3]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安徽云玺量子科技一季度订单额7000万元 联合上海杭州等地实现产业化 [3]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 7万台(套) 揽获2024年近五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 [3] - 首批12个创新联合体成立 公开征集技术需求305项 组织实施联合攻关项目72项 [4] 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 全国产工业机器人累计下线超5000台 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5] - 大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系统突破多项关键设计建造技术 [5] - 形成沪宁合 沪杭甬"双三角"创新网络体系 创新驱动效能显著 [5] 改革开放新格局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成立 跨域铁路将统一运营 [7]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模式为企业节省地面物流成本近30% [8]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52项全国复制推广 [9] 外贸与要素流动 - 苏州前4个月进出口超预期增长5 6% 江苏浙江分别增长5 7%和6 6% 安徽增速达14 1% [10] - 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联动上海开展科创金融改革 年服务企业超350家 促成融资逾18亿元 [8] - "皖甬欧"铁海联运班列将合肥至欧洲物流时效从40天缩短到27天 [9] 公共服务优化 - 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开通政务服务超200项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实现27城双向在线办理 [11] - 安徽宣城与浙江萧山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云操作" 贷款资金快速到账 [11] - 长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 5% 较2018年提升10 4个百分点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 3% [12]
量子“追光者”勇闯科研“无人区” 稳拿“必须指标”
环球网资讯· 2025-06-05 20:26
科研团队成就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青年团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团队平均年龄仅32岁 [1] - 团队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参与"嫦娥"揽月、"墨子"传信、"天问"探火、"天宫"巡天等项目 [1] - 张亮团队成功完成热气球量子密钥分配实验,克服零下10℃恶劣环境,创造抢修奇迹 [2] - 团队参与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工程项目,连续15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确保100%成功率 [2] 技术突破 - 张亮攻克空间光传输难题,完成精确跟踪控制子系统研制,难度被形容为"从万米高空飞行的飞机上连续将硬币投入地面旋转的储蓄罐" [1] - 团队研制量子光传输载荷,实现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3] - 在激光通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深海远距离光子计数通信样机,实现深海数百米级高速数据传输 [3] - 主导研发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实现星间数千公里级跨网通信 [3] 未来发展方向 - 团队正在研制中高轨量子卫星等后续工程任务,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 - "墨子号"目前只是科学实验卫星,离真正应用还有距离 [2] - 团队以空间量子技术为基础,推动跨域通信系统实用化进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