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医疗科技行业:AI产业链继续有资金关注,品牌消费股均有强势表现,互联网医疗股获较多资金流入
中泰国际· 2025-04-30 10:40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短期走势受中美关税谈判、政策落地及盈利预测等因素影响,恒指向上空间受限,美股属超跌反弹,美债收益率受降息预期等影响,美元指数有企稳趋势,人民币汇率预计区间震荡,房地产市场数据表现一般,政策待新增重大支持 [1][4][5][6][8][14] 每日大市点评 - 4月29日港股缺乏方向,恒生指数微升36点或0.2%收报22,008点,恒生科指微升0.6%收报5,019点,二者均连续五日窄幅波动,成交1,777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出64.2亿港元 [1] - 存量资金围绕业绩股或题材股交易,机器人、智能驾驶、部分AI产业链、品牌消费股、互联网医疗股受关注,如阿里健康单日升7.2%,成交是周一四倍,汇丰控股上调回购规模股价升3.0% [1] -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1.63%,反映降息预期和投资者对宏观前景谨慎,恒生指数短期向上空间受限,期权投资者看空美元指数情绪极端,美元指数短期超跌反弹机会上升 [1] 行业动态 汽车板块 - 美国将减轻汽车关税影响,放宽外国零部件关税,刺激港股新能源汽车板块上扬,蔚来和理想汽车涨2%-5%,零跑汽车获增持股价涨8.1%,唯小鹏汽车跌4.4%,汽车芯片股地平线机器人解禁后股价升13.7% [2] 医疗保健板块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1.2%,药明康德一季报后回升4.2%,一季度收入与股东净利润分别同比增21.0%与89.1%,经调整股东Non - IFRS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四成,因出售股权获14亿投资收益等,股东净利润大幅增加 [2]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板块 -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表现分化,天然气股大致持平或微升,海外天然气供应价格下跌有利运营商,风电及火电发电商普遍下跌,龙源电力等下跌0.8%-4.1% [3] 近期研报摘要分享 【中泰国际】策略周报 港股 - 港股资金轮动围绕中美博弈和内部政策刺激,双方表态温差加剧市场对谈判进程疑虑,资金通过快速轮动降低风险敞口 [4] - 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总量托底、结构发力”等政策,恒指估值向下空间有限,向上突破依赖政策落地和中美博弈缓和,后市关注中美关税谈判进展和特别国债发行及地产政策调整 [4] - 策略上关注AI算力基建等有估值修复空间的板块、内需主线及防御性高股息央国企 [4] 美股 - 美股三大指数几乎修复“对等关税”跌幅,市场风险偏好改善,已进入业绩期,预计标普500一季度盈利增长10.1%,连续七季正增长,但盈利预期面临压力,属超跌反弹行情,关注阻力位,维持向防御性板块倾斜 [5] 美债 - 特朗普关税忧虑降温,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回落至4.25%,美国经济硬数据无虞,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下滑,关注本周重要数据,短期美债收益率有托底,联储政策转向需“硬证据” [6] 美元指数 - 特朗普关税立场软化,美元指数重回99上方,市场关注关税谈判和美国经济数据,短期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回升有利美元企稳,但向上空间面临压力 [6]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 - 人民币中间价趋于稳定,4月政治局表态暗示贸易摩擦升级可能推出宽松政策,短期内美元兑离岸人民币预计维持7.25 - 7.35区间震荡,关注贸易谈判和货币政策刺激 [6] 【中泰国际】中国房地产周报 新房成交量 - 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167万平方米,同比跌23.3%,环比升12.2%,不同类别城市皆同比下跌 [8] 一线城市新房累计成交量 - 2025年首周至今北京一手商品住宅累计成交量同比跌2.1%,上海同比升4.8%,广州同比升25.2%,深圳同比升58.7%,涨幅均差于前两周 [9] 商品房存销比 - 十大城市商品房存销比为103.3,高于去年同期,与前周相若,一线城市存销比低于去年同期和前周,二线城市存销比高于去年同期和前周 [10] 土地成交量 - 上周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642万平方米,同比跌24.3%,环比升23.6%,同比变化优于前周 [11] 政治局会议 - 4月25日政治局会议提及适时降准降息,要求推进城市更新等,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12] 内房港股 - 上周内房港股普遍上升,但整体落后大市,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全周升0.4%,落后大市2.4个百分点 [13] 评论 - 上周数据表现一般,政策大方向正面但暂欠新增重大支持措施,降息边际效应减少,政策考虑更具挑战性,内房港股投资维持关注稳健央企开发商 [14] 关注个股 - 关注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地 [15]
京润未来正式签署《西部总部项目投资协议》积极打造大健康数字化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4-29 18:34
强强联合:科技赋能大健康产业 温江现代服务业战区作为现代服务产业示范区,长期致力于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与跨界融合。京润未 来此次合作,旨在整合政策、技术、市场资源,加速大健康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结合,将为项目提供 完善的产业配套和试验场景,形成"科技+医疗+医药+健康"的创新模式。 京润未来董事长张兴民表示:"此次合作是京润未来智能化升级的关键一步。此前,京润未来先后构建 了润心智慧云医大药房、御君方互联网医院、芳华未来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等业务板块,逐步形成以医药 批发、医药电商零售、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中医教育等多元化健康产业发展布局。本次合作,京润 未来将依托温江现代服务业战区的资源支持和区位优势,以数字化手段持续深化医疗、医药、健康管理 等与AI、5G、区块链技术等融合,让更多人享受便捷、精准、普惠的健康服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 为"健康中国"、"智慧养老"不断贡献力量。" 三大核心板块:构建互联网+医疗大健康数字化生态 1.御君方互联网医院:让每一个国人都有家庭医生 2025年4月28日,北京京润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与温江现代服务业战区签署了《京润未来科技西部总部项 目投资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大健康产业 ...
运用技术优势实现“AI+H2H”升级,方舟云康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贝壳财经· 2025-04-29 18:31
行业趋势 - 医疗领域正经历由AI驱动的范式革命 AI医疗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医疗体系运行的核心驱动力 推动医疗资源分配范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1] - 深圳出台政策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发展 聚焦方向包括高端医学影像 医用机器人 高性能植介入器械 体外诊断 生命监护与支持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 [1] 公司战略 - 方舟云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专注推进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 [1] - 公司紧跟AI技术迭代步伐 运用AI 大数据等先进科技 创新打造"H2H智慧医疗新生态" 并在2024年实现"AI+H2H"升级 [1] - 未来将继续锚定"AI+医疗"发展战略 以技术升级为契机 加快推动医疗新场景落地 [3] 业务表现 - "H2H智慧医疗新生态"为慢病患者提供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医疗服务体验 并提供专属个性化服务 显著提升用户参与度和忠诚度 [2] - 慢病管理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数从2023年底4270万名增长至4920万名 新增650万名 [2] - 平均月活用户数提升至1010万名 同比增长20% [2] - 平台用户保持高粘度 付费用户复购率达到84 7% [2] 业务进展 - 2024年成功将服务平台与医保平台整合 全面打通医保支付路径 [2] - 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平台上线"双通道"目录药品即时结算功能 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提升用户黏性和复购率 [2]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涨0.12%,恒生科技指数涨0.81%
快讯· 2025-04-29 12:02
港股午间收盘,恒生指数涨0.12%,恒生科技指数涨0.81%。老铺黄金、阿里健康涨超6%,蔚来-SW涨 近5%。 ...
九州通九医诊所联盟加速扩张,互联网医疗业务稳步推进
犀牛财经· 2025-04-28 21:4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18 10亿元,同比增长1 11%,归母净利润25 07亿元,同比增长15 3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正为30 83亿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420 16亿元,同比增长3 82%,归母净利润约9 70亿元,同比增长80 38% [2] 行业背景 - 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诊所数量和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 - 私人诊所亟需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促进发展 [2] 新医疗战略 - 针对诊所药品及器械供应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品种供应、IT系统、运营增值服务 [2] - 凭借供应链优势引入诊所专销品种,完善诊所品种结构 [2] - 自主研发诊所管家系统,涵盖接诊、治疗、收费等日常经营功能,会员店满意度超90% [3] - 与腾讯云合作开发九医诊所AI辅助诊断平台,覆盖3,000种疾病和11万⁺种药品知识,提供AI智能分析 [3] - 截至2025年3月末,已发展"九医诊所"会员店1377家,2025年目标2000家 [3] 等级医院业务 - 互联网医疗事业部实现"数智化三医大药房、处方流转平台与医疗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2024年销售收入约2亿元 [4] - 数智化三医大药房提供便民门诊、慢特病管理等服务,通过BC一体化仓库供应上万种药品 [4] - 已完成14家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建设 [4]
谢方敏: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构建互联网医疗核心竞争力
江南时报· 2025-04-28 14:40
作为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的先行者,方舟健客深耕线上慢病管理服务领域,在国内互联网医疗萌芽 之际,方舟健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方敏以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率先 带领团队布局线上慢病管理服务,探索慢病管理新路径。 谢方敏表示,慢病患者数量庞大,疾病治疗周期长,且往往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这使得对患者提供一 个全面、个性化的慢病管理服务平台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互联网医疗行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 在医患资源、服务渠道、信息收集和分析等方面进行整合和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慢病管 理服务。 因此,方舟健客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覆盖全流程的个性化服务体系,创新构建了H2H(Hospital To Home从医院到家庭)智慧医疗生态体系,以扎实的技术能力为支撑,持续深化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垂直 领域的落地与应用。方舟健客通过高粘度的"熟人医患关系"与稳固的生态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了国内慢病 管理新生态,通过科技创新加速推进AI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深度应用。 在谢方敏的领导下,方舟健客团队积极探索数智化慢病管理方案,在病毒性肝病防治领域启动以人工智 能助力病毒性肝病防治的早期探索。谢方敏受邀出席20 ...
2025Q1盈利加速释放,平安健康如何打通医险协同任督二脉?
36氪· 2025-04-28 11:58
业绩表现 - 2025Q1实现收入10.62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远超市场预期 [1] - 2025Q1净利润3319万元,经调整净利润5786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2025Q1净利润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1/3,盈利能力加速释放 [1] 业务结构 - 医险协同战略2.0推动高毛利率业务占比提升,形成"保险+医疗健康"和"保险+居家养老"业务结构 [1] - F端和B端业务合计收入同比增长43%,成为收入支柱 [2] - 核心业务划分为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三大板块 [5] 渠道表现 - F端业务通过保险+医养会员、医疗理赔协同等模式提升客户黏性 [2] - B端企业健康管理业务服务2100家企业客户,付费用户同比增长45% [4] - 家医会员覆盖超2000万用户,养老服务权益用户较2024年末增长15% [5] 竞争优势 - 与平安集团高度协同,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覆盖63%集团个人客户 [2] - 客均合同数3.37个、客均AUM6.12万元,显著高于非生态圈客户 [2] - 在线诊疗平台7×24小时服务,60秒快速响应,月度五星好评率超98% [3] 科技创新 - 推出"平安医博通"医疗大模型和"平安医家人"医生工作台 [6] - "平安芯医"AI数字人覆盖20多个医疗场景,提供多元化服务 [6] - 持续投入AI研发,扩展医疗场景应用提升服务效率 [6] 市场定位 - 医险协同模式具有高壁垒和独特性,形成资本市场稀缺性 [7] - 作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核心旗舰,实现全链条贯通 [7] - 构建从预防到诊疗再到康复的全周期健康守护体系 [7] 增长前景 - F端和B端业务仍有巨大渗透空间,未来保持高成长性 [8] - B端业务展现更强业绩弹性,医疗和养老服务是重要增长点 [8] - 科技属性带来估值支撑,医疗AI大模型具备高数据壁垒 [8]
解码平安健康(1833.HK)Q1:当医疗齿轮咬合保险传动轴,25.8%转速如何达成?
格隆汇· 2025-04-28 08:50
核心观点 - 平安健康2025年一季度营收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经调整净利润5790万元,盈利动能加速释放 [1][5] - 港股通持仓占比由14.83%攀升至17.25%,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 [1] - 公司展现出穿越周期的经营韧性,战略升级成效持续深化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6亿元,同比增长25.8%,重拾双位数增长 [5] - 经调整净利润5786.1万元,对应净利率约5.5% [5] - 净利润33,188千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37,778千元实现扭亏 [8] 业务发展 F端业务 - 医疗理赔协同和"保险+医养会员"模式助力集团综合金融主业 [6] - 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约70% [6] - 超2100万平安寿险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率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6] B端业务 - 累计服务企业客户数超2100家,B端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超45% [6] - 2024年企业客户数同比增长35.9%,2025年一季度增长再次提速 [6] - 一季度F端及B端企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 [11] 行业与政策 -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规模突破9万亿元,年增速10%以上 [9] -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7万亿元,预计2035年将扩容至30万亿元 [9] - 政策推动"医疗+保险"深度融合,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10] - 国家医保局计划引导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纳入丙类目录 [10] AI与技术创新 - "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构建12大专业模型集群 [12] - AI辅助诊疗系统覆盖超2000种疾病,导诊准确度超99% [12] - 家庭医生服务效率提升62%,专医效能提升42% [12] - 推出"平安芯医"AI助理服务,覆盖20余个医疗场景 [13]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平安健康战略深化成效显著,跑赢恒生医疗保健指数 [15] - 券商平均目标价9.57港元,较4月25日收盘价7.11港元有34.6%上涨空间 [17] - 花旗将目标价从7.12港元上调至12港元 [17] - 中信建投预计2025-2027年营收53.3、59.2、66.6亿元 [17]
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增,平安健康“穿越”周期的“底层算法”
搜狐财经· 2025-04-27 14:43
行业趋势与战略布局 - 医疗健康行业面临需求升级与老龄化交织的挑战,医险协同成为必然趋势,需通过科技赋能服务创新来构建护城河 [1] - 全国卫生总费用突破9万亿元,传统单一保险赔付模式难以满足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 [1] - 行业多数企业停留在基础资源对接的浅层次协同,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聚焦线上平台与药品零售,医险合作限于产品嵌入或问诊流程对接 [1]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依托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优势,构建"保险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三位一体深度协同生态,覆盖全健康周期 [1] - 截至2025年3月末,集团近2.45亿个人客户中63%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 [1][6] - 公司医险协同模式实现疾病预防、精准诊疗到术后康养的全周期健康护航,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1][4]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5年一季度收入10.62亿元同比增长25.8%,调整后净利润0.58亿元,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2][4] - 2024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营收48.08亿元,净利润0.88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58亿元 [4] - 养老服务板块2024年营收2.827亿元同比增413.5%,毛利8233.4万元同比增1089.5%,成为增长引擎 [14] 业务模式与客户覆盖 - F端通过"保险+医养会员""医疗理赔协同"等方式与集团金融主业深度协同,B端服务2100家企业客户,企康业务收入同比增43% [5] - 2025年一季度B端付费用户数同比增超45%,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75个城市,累计服务19万客户 [5][12] - 客均合同数3.37个、客均AUM6.12万元,为无生态圈服务客户的1.6倍和4.0倍 [6] 养老服务创新 - 推出"保险+居家养老"模式,构建"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12] - "护联体"提供10项居家康复护理服务,"住联体"推出"573"居家安全改造方案,"乐联体"满足精神需求如"伴游"服务 [12][14] - 2025年一季度居家养老权益用户数较2024年末增长15% [14] 技术与社会责任 - 家庭医生品牌"平安家医"获国际认证,建立"11312"主动健康管理体系 [8] - 2024年MSCI ESG评级跃升至AA级,成为全球医疗保健设备行业第一 [2] - 2024年家庭医生服务超209万保单客户,形成就医保障闭环 [7]
平安好医生造血能力扎心?高管高薪酬VS业绩扑街真相
凤凰网财经· 2025-04-26 21:12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48.08亿元 同比增长2.9% [1] - 全年盈利8832.2万元 首次实现全面盈利 [1] - 累计亏损71.33亿元 较2023年亏损减少8142.8万元 [2][3] - 储备从2023年的20.50亿元降至2024年的10.72亿元 [3] 高管薪酬 - 董事长李斗总薪酬1457.7万元(工资550万元+现金酬金907.7万元) [3] - 总裁吴军总薪酬809.1万元(工资177万元+现金酬金632.1万元) [3] - 执行董事绩效奖金明细:李斗130.1万元 吴军324.2万元 [4] 客户结构 - 企业客户总数2049家 同比增长35.9% [4] - 86%企业客户依赖平安集团渠道 自主拓展仅占14% [4] - 业务独立性受市场质疑 客户集中度风险凸显 [4] 公司背景 - 2014年成立 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旗舰 [4] - 2018年港交所上市 2020年纳入恒生科技指数 [4]